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156章 太平不太平
陽光明媚,微風拂面,忽然平地起驚雷,大地同時顫抖起來,陣陣雷鳴聲讓行走在兩京道崤山路段上的人們動作為之一凝,道路前方,升起一陣濃煙,在路旁維持秩序的吏員,示意大家繼續前進。頂 點 小 說 X 23 U S.C OM

  走著走著,經過濃煙冒起的地方,那是同為半山坡的道路一側,此時已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許多青壯手持鐵鏟在缺口邊上忙碌著,將大量碎石和泥土鏟到推車裡運走。

  坐在馬車裡的燕王妃李氏,透過車窗見著如此情景覺得有些好奇,她聽父親提起過,說朝廷如今用“猛炸藥”開山修路事半功倍,所以猜測方才的動靜是“猛炸藥”弄出來的。

  如今見著這大缺口,她是真體會到“猛炸藥”的威力。

  兩京道又名崤函道,古來有之,她聽父親說過,說朝廷要擴建兩京道,以便關東物資更便利的輸入關中,隻是崤山段的施工難度大,所以籌劃了數年都未能制定有效解決方案。

  直到有了猛炸藥,方案才最終確定,並抓緊時間動工。

  兩京道一旦擴建完畢,原本崎嶇難行的崤山路段就會變成坦途,人員、物資往來東西之間會更加便利。

  坐在一旁的宇文維翰,見王妃看著外面出神,開始給對方講兩京道的事情。

  往來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通道,古來有之,而被稱為兩京道的崤函道,實際上有兩條,分為“北崤函道”、“南崤函道”。

  南崤函道最先有,據說先秦時就存在了,後來到了後漢末年,漢丞相曹操對關中用兵,嫌崤函古道偏遠難行,便調集人力物力,在其北面開鑿了一條新道,是為“北崤函道”。

  這條“北崤函道”,就是如今的兩京道,而往返於兩京之間還可以走黃河水路,但要經歷砥柱之險。

  “前幾日你是看到的,為了繞過砥柱之險,朝廷修了鐵道,往返東西的物資,先經由水路抵達砥柱河段兩端河津登陸,然後走陸路到達對面,繼續走水路...”

  “本來呢,過了砥柱山河段,我們可以乘船,順流直下抵達孟津,不過如今船隻緊張,朝廷調集大軍東進,所以就隻能走陸路去洛陽了。”

  李氏聽到這裡,覺得有些好奇:“是去遼東的行軍麽?不是已經出發了?”

  “遼東道行軍當然早出發了,不然趕不上趟,我跟你說,遼東那地方天寒得早,適合作戰的季節就是夏秋兩季,軍隊開拔得....”

  宇文維翰一說到遼東就興奮,滿腹疑問的李氏卻擺了擺手:“等等,大郎,那你方才所說,朝廷調集大軍東進,是要去哪裡的?”

  “去河北,這又不是機密。”

  “河北?是去幽州的麽?是聽大郎調遣的麽?”

  李氏的疑問很多,一路上都問個不停,宇文維翰卻不著惱,因為他以前出門時也有很多疑問,所以現在很淡定的解答:“是去冀州。”

  “冀州出什麽大事了?妾好像沒聽說呀?”

  “沒呢,就是在冀州總管府轄境駐扎。”宇文維翰說著說著,忽然一笑:“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朝廷這是早做準備,畢竟有備無患。”

  李氏聞言脫口而出:“不太平?怎麽會不太平?”

  她雖然長在閨中,卻不是足不出戶,更別說有了報紙這一重要的消息來源,所以雖然身在長安,卻對天下各地發生的事情多有耳聞。

  聽家人的閑談、在報紙上看到的消息,無一不在說各地風調雨順,盜賊銷聲匿跡,百姓安居樂業,糧食連年豐收,各織造司的織布量再創新高等等。

  這分明是一個太平世道,怎麽夫君忽然說“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

  李氏好歹是官宦人家出身,見識是有的,思索片刻,問道:“莫非是鬧天災了?”

  “沒呢,風調雨順的,如今朝廷修的永濟渠已經貫通,附帶的水利設施早已逐步完善,加上又有蒸汽抽水機,還不缺煤,哪來的水災、旱災...”

  宇文維翰說完,想了想,補充道:“蝗災也沒有。”

  “那...”

  李氏想到了一個可能,見著車裡除了夫婦倆就隻有自幼陪她長大的貼身侍女,便問:“是蜀逆余黨作祟了?”

  蜀逆,即尉遲逆賊,李氏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父親和祖父千叮嚀萬囑咐,不得直接提起“尉遲逆賊”四個字,畢竟當今皇后就是尉遲氏的娘子。

  李氏知道自己既然嫁做宗室婦,若不想招來麻煩甚至橫禍,就不能犯這個忌諱。

  “也不是。”宇文維翰搖搖頭,面對王妃好奇的目光,沒打算多說什麽。

  父親說過,做人做事,口風要嚴,正所謂“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有些事情,不該說的就不能說。

  “大郎~~~~”

  李氏忽然搖起宇文維翰的手來,搖得宇文維翰心跳加速,同在車廂內侍奉的侍女,見著女郎撒嬌,有些尷尬的低下頭。

  “二娘莫鬧。”

  “大郎~~~說嘛~~~”

  “咦,那是什麽!”

  宇文維翰忽然一指車窗外,頓時讓李氏的注意力轉移到外面,她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外面的景色有何不同,片刻後發現自己被騙了,眉頭一皺掄起拳頭就往夫君身上捶。

  夫婦倆笑著打成一團,好一會才消停,李氏知道分寸,見著夫君口風緊,就不再追問了。

  宇文維翰不說,她倒是可以猜出一二,首先,永濟渠南端、黃河北岸的黎陽,因為囤積著大量糧食,所以駐扎著重兵。

  黎陽以北、永濟渠下遊百余裡,是相州地界,相州刺史郝使君,是天子的心腹,鄴城又駐扎著重兵。

  如今,大王要到永濟渠北端的幽州上任,麾下兵馬也不少。

  而介於幽州和相州之間的永濟渠河段,中間位置是冀州總管府地區,若大王所說為真,朝廷派兵到冀州境內駐防,增加當地駐軍兵力,那就意味著,永濟渠從南到北,全線都被官軍死死盯著。

  無緣無故的,怎麽朝廷擺出一股如臨大敵的陣勢?

  李氏知道河北富庶為天下之冠,當年齊神武就是靠著河北之地成就王霸之業,雖說故齊和蜀逆想要死灰複燃已經不可能,但是....

  河北的豪強據說一直讓朝廷頭痛...莫非....

  李氏想著想著,不由得擔心起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