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237章 茅塞頓開
禪房內,沙門顯和正在伏案疾書,西陽王宇文溫拿著一張張寫滿字跡的白紙看著,這算是顯和的供詞,向他描述了自己師父建立起來的組織詳細情況。

 其中包括大概的組織架構、骨乾成員、主要的幾個核心團體,還有錢糧來源、主要田產等等,以宇文溫的眼光來看,這個所謂的“造反團隊”太業余了。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和尚為了實現夢想而搭建的造反組織,雖然這個和尚為了達成既定目標,苦心經營了二十余年,以佛教結社邑義“加盟連鎖”的形式,糾集了數萬信徒,但結構松散,可以斂財,但造反不可能成功。

 事實上也是如此,信徒們起事不過數月就被官軍打崩,除了一開始搞突然襲擊、衝擊州郡官署有點成績,到後來一場像樣的勝仗都打不出來,而沒有軍事勝利,造反哪裡有成功的希望。

 問題的關鍵,就是沒有可靠的武裝力量,甚至連軍事人才都沒有,宇文溫看著顯和自述的戰鬥經歷,感覺這幫人的戰鬥力連豪強的護院都比不過,說是一群烏合之眾毫不為過。

 但信徒們對於彌勒淨土的狂熱信仰,卻是不爭事實,這意味著要想從根本上鏟除邪教滋生的土壤,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為此,宇文溫覺得有些棘手。

 青齊之地崇佛,已經有數百年時間,與此同時,中原大地崇佛同樣歷經數百年,宇文溫看到一個現實,那就是即便來一場比周武帝宇文邕滅佛還要強大的滅佛運動,也無法讓百姓們遠離佛教。

 原因很簡單,人無論貴賤,都會有精神寄托的需要,巨大的需求,催生出相應的“市場”,佛教恰逢其時,即便統治者不顧一切滅佛,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佛教自漢時起就已傳入中原,卻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引來爆發式發展,幾乎是一夜之間不分南北都在崇佛,到處都在刻佛像,善男信女越來越多,可以說是全民崇佛。

 問題出在哪裡?

 亂世,人命如草芥,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已經對現實絕望,他們的精神需要寄托,不然根本就無法面對慘淡的人生。

 勞役、租調壓得人喘不過氣,兵荒馬亂、天災人禍足以輕易讓百姓家破人亡,人們首先以宗族的形式在亂世中抱團取暖,然而區區宗族在動蕩的時局面前自身難保,哪裡還能保得住其中一份子?

 數百年的動蕩局勢,不僅百姓難熬,大戶難熬,世家高門難熬,權貴們也難熬,這些人即便良田千頃、僮仆逾千,在動蕩的政局中隻要一不留神就會家破人亡。

 政治鬥爭,敗者下場淒涼,昨日的高官,可能今日就死了,家眷罰沒為奴,昔日高貴的夫人、郡君,轉眼就是任人蹂躪的賤婢。

 高高在上的君主,隔夜就死於宮廷政變,要麽是臣弑君、子弑父,要麽是弟弑兄,取而代之的勝利者,禦座又能座多久?

 即便自己坐穩了禦座,傳給兒子時,兒子又能座多久?

 亂世,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誰都覺得自身難保,沒有誰的心能得到安寧,隻能將精神寄托在虛無縹緲的彌勒淨土,希望彌勒大發慈悲,挽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有錢有勢的人,希望自己活著時安享晚年,死後往生極樂淨土;窮人希望彌勒佛早點現世,自己和家人能在人間淨土裡享福。

 有這樣的民意基礎,各種打著彌勒信仰招幌的邪教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野心家以此為號召,發動信徒造反。

 這樣的情況下,滅佛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那麽若是天下一統,百姓安居樂業,是不是就可以不燒香拜佛了?

 那怎麽可能,宗教有精神安慰的功能,這一功能不可替代,所以即便太平盛世,無論道觀還是佛廟,依舊不會缺少信徒。

 有錢有勢的人家,今生過得很好,希望來世依舊榮華富貴、錦衣玉食,所以肯定會焚香禱告,捐錢捐物,希望神靈保佑自己和家人,來世再做人上人。

 家境貧寒的窮人,今生過得不如意,希望來世能過上好日子,同樣會虔誠禱告,希望神靈讓自己如願。

 再者,會有人祈求神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或者保佑出遠門的親人平安歸來,或者保佑患病的親人早日痊愈,或者保佑臨盆的妻子順利添丁,這都是“剛需”,沒有誰能禁得了。

 所以宗教信仰,是沒辦法鏟除的。

 這道理,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樣,堵是堵不住的,隻能想辦法疏導。

 宇文溫放下紙張,看著專心寫供述的顯和,心裡忽然冒出一個想法。

 顯和的師父及其師兄弟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其信徒也七零八落,整個組織已經殘了,但顯和手中還掌握著許多重要的人際關系,能夠助官軍平定青齊之地。

 其師父留下的爛攤子應該也能重新改造,裝裱裝裱拿出來當工具用用,用來收攏人心,省得被邪教徒忽悠。

 或者變成把水攪渾的工具。

 對,就是把水攪渾,宇文溫覺得自己可以培養一個勢力作為工具,專門挑動中原佛教界“學術紛爭”,為了誰念的經是真經這一問題,可以弄得各大宗派雞飛狗跳。

 到時候,面對勢同水火的幾大佛學宗派,天南地北的信徒無所適從,想捐田產、宅院都不敢捐,生怕信了假佛,惹來真佛降罪。

 如此一來,佞佛的風氣,必然得到大幅扭轉。

 想到這裡,宇文溫不由得思路愈發活絡,他覺得“發動和尚鬥和尚”,應該就是抑製佛教過度發展的良方,比起武力滅佛來,效果要更好。

 他知道,顯和是彌勒淨土的狂信徒,是真的以為能夠提前讓彌勒佛降世才追隨師父造反,這樣的人造反不是為了功名利祿,所以還能有另一番作為。

 顯和還年輕,不過二十多歲年紀,宇文溫要讓其接受正經的佛學教育,提升“理論水平”,若真是可造之才,必要的時候,來個“海外留學”鍍鍍金。

 待得顯和拿著佛教聖地那爛陀寺“佛學博士研究生學歷”留學回來, 宇文溫再投入資源,尋個名山建一座“玄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寺廟,精心包裝一番。

 什麽裝潢、用料就不說了,必須有天竺來的大胡子僧人,成日裡用梵文誦經,還得是那爛陀寺地區口音!

 顯和法師,變成白蓮宗株式會社的創始人,年輕、英俊、風度翩翩又多金,迷倒萬千女信徒,這樣一個光芒萬丈的年輕高僧,再加上全套精心包裝出來的行頭,比那些老和尚的逼格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這突然冒出來的想法,讓宇文溫宛若茅塞頓開,有些喜形於色,正提筆寫字的顯和不經意間抬頭一瞥,有些驚訝的發問:“施主何故發笑?”

 “啊..啊...沒,沒什麽...咳咳...”宇文溫乾咳數聲,隨即轉移話題:“法師,寡人有一事不明,不知當問不當問?”

 顯和放下筆,真誠的回答:“施主請問,貧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宇文溫又乾咳一聲,開始挑事:“法師可曾結婚生子?”找本站請搜索“”或輸入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