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82章 金銀陌
一枚漂亮的黃白雙色幣,白邊黃芯,同時散發著黃金和白銀的光芒,世間從無如此形製貨幣,一眼看去就知道成本不菲,那麽問題來了:

  這樣一枚大小和五銖錢無異的雙色幣,製作成本是多少?

  這是秘密,宇文溫不會輕易外傳;這又不是秘密,因為政事堂諸公知道黃白雙色幣的大概成本。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都是為了讓新幣製更好的推行,用政治術語比較濃厚的說法,宇文溫作為最高統治者,有必要讓統治集團知道雙色幣的秘密,以便更好的剝削被統治者。

  統治集團成員,不會也不屑於讓被統治者知道這種秘密,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雙色貨幣的成本,是半公開的秘密。

  黃白雙色幣,當然不是用黃金和白銀做出來的錢幣,雙色幣的黃色,來自於銅鋅合金(黃銅),雙色幣的白色,來自於銅錫鉛合金(白銅)。

  所以,雙色貨幣是另一種形製的銅錢。

  一枚由新式“金銀錯”工藝製作出來的雙色幣,面值是“壹陌”,也就是“一陌”,所以這樣的錢幣,稱為“金銀陌”。

  一陌即一百文,一枚“金銀陌”錢可以說是“一當百”的銅錢。

  千百年來的歷史表明,若任何朝廷試圖推行“一當十”、“一當百”甚至“一當千”的銅錢,這樣的幣製沒多必然會崩壞,因為百姓不是傻瓜。

  統治者推出這種銅錢,本來就不懷好意,純粹是為了斂財而想出來的手段,百姓拿著這種錢來“當十”、“當百”、“當千”,官府都不認,又如何讓百姓認。

  宇文溫當然知道這種情況,但他依舊計劃推出“金銀陌”錢,當然事出有因。

  自古以來,鑄幣這種行為,從經濟角度來說都是必然虧本的,因為要想鑄造一百文分量十足的好錢,其成本不低於一百文。

  而這一百文製作精良的好錢流通到市面上,會被人拿去熔成銅錠,按銅料出售,扣去人工和火耗,此舉獲益依舊大於一百文。

  如此一來,就有一個很尷尬的現實,那就是任何朝廷無論鑄造多少銅錢,都不夠用,而銅錢鑄造得越多,朝廷虧得就越多。

  再加上“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還有各地大戶喜歡“窖藏”好錢的習慣,導致歷朝歷代朝廷無論鑄造多少銅錢都不夠用,而私鑄劣幣的情況永遠也無法根治。

  這是經濟規律造成的結果,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

  如果有人要改變這一事實,紙幣、紙鈔什麽的就不要提了,貴金屬貨幣才是這個時代的必然選擇,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遵循經濟規律,必須做到兩點:

  第一,鑄幣成本(包含運輸成本)必須低於錢幣的面值,否則免談;

  第二,一枚錢幣被還原(熔化)為貴金屬時,售價比面值低。

  這兩點,以“古代”的技術能力而言,根本無法做到,用銅來鑄幣,成本就擺在那裡,若降低銅的成色,無異於飲鴆止渴,因為這會極大損害錢幣的信用,造成慘烈的大貶值。

  然而這個問題對於“不正常人類”宇文溫來說,不是沒有解決的可能。

  雙色幣,就是他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為了得到這把解決問題的寶劍,他花了無數錢財,又花了多年時間才有底氣說“大功告成”。

  十年前,黃銅(銅鋅合金)和白銅(銅錫鉛合金)做成的雙色幣,製作成本不下五百文一枚,為了讓雙色幣有實用化的可能,宇文溫希望製作成本低於一百文(一陌)。

  這個想法,足足花費了十年時間才實現,宇文溫回想往事,回想自己為此花費的錢財,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

  一枚閃爍著黃金、白銀光芒的錢幣,看上去就讓人覺得製作成本不低,那麽這種錢面值定為“一陌”,好像也合情合理。

  所以,尋常百姓見著這種貨幣,至少不會認為朝廷想錢想瘋了,搞出“一當百”的銅錢來斂財。

  “金銀陌”那令人匪夷所思的製作工藝,很容易讓人認為實際價值抵得上面值,所以確保了這種錢幣的初步信用,宇文溫的新幣製在此基礎上,就有大發神威的可能。

  “明德通寶”錢,一枚(一文)重二銖四絲,一比一兌換歷朝歷代發行的五銖錢(一文錢重三到五銖不等);一枚“金銀陌”,隻兌換一百文“明德通寶”錢,不兌換任何五銖錢(官方)。

  看上去很正常的規定,實際上卻大有玄機。

  在貴金屬做貨幣的年代,一枚錢幣的價值,取決於其貴金屬含量也就是“成色”,一枚用料十足的五銖錢,其銅的重量可以認為是五銖(實際上三到五銖不等)。

  現在,一枚重量是二銖四絲的“明德通寶”錢,要一比一兌換五銖錢,實際上就是強行將二銖銅兌換百姓手裡的五銖銅。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明德通寶”實際上是一種“一當二”錢。

  然後,製作成本七十文左右的“金銀陌”,兌換一百文“明德通寶”,實際上讓“明德通寶”變成了“一當三”錢。

  簡而言之,宇文溫靠著兩種錢幣玩了個手段,用一份銅就把市面上的三份銅給“兌”了。

  這種行為邪惡不邪惡?卑鄙不卑鄙?

  做這種事情, 你還有良心麽?你的良心不會痛麽?

  宇文溫此時捫心自問,卻絲毫不覺得臉紅,看著手中的雙色幣,兩眼似乎綻放出精光。

  一個正常的國家,必須發行錢幣,即便再虧都要發行,所以按照正常工藝鑄造的“明德通寶”,即便鑄得越多虧得雨多,宇文溫都要咬牙撐下去。

  鑄造正常銅錢造成的巨額虧空,他要靠“不正常”銅錢“金銀陌”來填補。

  面值一陌(一百文)的“金銀陌”錢,每製作一枚並流通到市面上,朝廷就賺了差不多三十文,這樣的盈利和鑄造“明德通寶”的虧損相抵,還略有盈余。

  所以,宇文溫的新幣製若能成功推行,那麽鑄錢對於朝廷來說,就是一門賺錢的買賣。

  年年財政盈余,收鑄幣稅收到手軟,從此以後也不用費盡心機開源賺錢了,隻要拚命發行“金銀陌”就行了...麽?

  想得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很大,大到宇文溫的構想實施起來效果要打個大大的折扣,“金銀陌”錢未必能獲得百姓接受,到時候無人問津的話,那就尷尬了。

  任何違反經濟規律的行為,必然以失敗而告終,宇文溫為了新幣製,絞盡腦汁想出了新花樣,這新花樣一旦實行...

  他覺得自己的良心真會痛得很厲害。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