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25章 搭配
 西陽郡北,與邊城郡交界處,綿延的低矮山丘,舉目望去俱是翠綠,和其他地方不同,山包上的植株不是葛、麻也不是桑樹,而是茶樹。

   和煦的春風吹過這片茂密的茶園,放眼望去,漫山的茶樹猶如一排排整齊的軍陣,布滿整個山坡,佔地千畝的茶園如同一片綠色的海洋。

   茶園一隅的院落內,閣樓上茶園東家、黃州長史郝吳伯正在請客,在座的貴客有西陽王宇文溫、巴東郡守許紹,還有黃州總管司馬楊濟。

   “有山有水,三台河就在附近,貨船往來也方便,承業的別院風景不錯嘛。”

   聽得宇文溫如此讚賞,郝吳伯拱了拱手:“哪裡,和大王的湖畔莊園比起來,在下的茶園自愧不如。”

   “寡人那地方有水沒山,不如嗣宗在你這東面的那個茶園,湖光山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有機會可得再去走走。”

   “大王去的時候可得帶上楊司馬,再指點指點製茶的工藝,在下和承業的茶園,多虧了楊司馬的點撥,才有如今的成果。”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宇文溫興致很高,今日大家以私人身份在此座談,順便品嘗郝家茶園新製的茶葉,歷經數年的琢磨,新工藝製出的茶終於要問世了。

   他到黃州(巴州)上任已經六年有余,作為重要佐官的許紹和郝吳伯沒少出力,大家不但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在“錢途”上的進展也是突飛猛進。

   水力紡織,許紹和郝吳伯家中都在黃州開有布坊,而即將到來的茶葉貿易,他們兩個也沒落下,提前布局的大規模茶園,是兩家賺錢的最有力保證。

   黃州興修水利設施,許多荒地已開墾成農田,宇文溫又組織人手開發荒山,大種桑、麻還有毛竹,不過卻特地“指點”郝吳伯和許紹,開發荒山種植茶樹。

   南方飲茶之風盛行,山南地區到處可見大大小小的茶園,郝吳伯家中亦有茶園,好茶樹的品種不少,均悉數移栽到黃州的茶園裡。

   借著與大別山中寨主們的來往,許紹和郝吳伯千方百計在山中搜尋好茶樹,多年下來找到許多茶種,全都移栽到黃州茶園培育。

   歷經多年的辛勤耕耘,許紹和郝吳伯的茶園已經進入豐產期,而與其他茶園不同的是,製茶的工藝有了變革,兩人從沒想到茶的講究竟然還有這麽多。

   從記事時起,郝吳伯就知道茶是要“煮”過才能喝,還得加蔥、薑、棗、桔皮、茱萸、薄荷等配料一起煮,才能把茶中那股青草味遮掩起來。

   北人說茗茶是“水厄”,大多是不習慣茶水的混合味道,郝吳伯本以為茶葉的這種風味是無法改變的,結果卻有人指點迷津。

   那人便是宇文溫和楊濟,他們所說的殺青、揉撚和乾燥,許紹和郝吳伯聽了之後好像懂,又好像聽不懂。

   所謂殺青,就是對摘下來的新鮮茶葉進行處理,一般是曬乾後壓製成餅存放,需要拿出來切割煮飲,曬的這道工藝叫做曬青。

   而宇文溫所說的是“炒”青,也就是把一定量的新鮮茶葉放到鐵鍋裡炒。

   鐵鍋當然是黃州最近幾年才出現的那種炊具,而這種製茶工藝簡直是讓人匪夷所思:把鮮嫩的茶葉放到鍋裡炒,這樣處理過的茶葉煮出茶來還能喝?

   還有揉撚,按照楊濟的示范,居然是把一張張茶葉揉撚卷轉成條,而不是擠在一起壓製成茶餅,再經過乾燥之後,這樣的散茶不加任何配料,直接用滾燙的開水泡了就能入口。

   是“泡”不是“煮”,還美其名曰叫做“沏茶”,郝吳伯和許紹從來沒見過或聽說過這種製茶工藝、喝茶方式,試了一次後發現果然風味不同。

   經過一系列新工藝泡出來的茶,喝起來香醇可口,沒有了配料的干擾,茶葉的真味讓人如癡如醉,細細品來別有一絲風味。

   製茶工藝看起來好像很簡單,可實際做起來卻很複雜,首先是炒青,火候掌握不好或者時間太長、太短,都會對茶葉的品質造成災難性的影響。

   揉搓,其力度有講究,拿捏不好的話,容易把茶葉弄碎,還有冷揉與熱揉之分。

   所謂冷揉,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撚;熱揉則是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撚。經過無數次的研究,他們才掌握了揉搓的工藝。

   然後是乾燥,有烘乾、炒乾和曬乾三種辦法,也是試驗了許多次才找到了合適的乾燥工藝。

   經過如此複雜的製茶工藝,做出來的茶葉是散茶,與常見的團茶(茶餅)完全不同,已經除去了青草的苦澀味,不需要加配料遮掩。

   沏出的茶具有讓人嘗過便難以忘懷的風味,天下名茶罕有對手!

   但驚喜不止於此,沏茶也有花樣,全套流程下來讓人看了如癡如醉,宇文溫給這些流程起了個雅號,叫做“茶藝”。

   具體怎麽做,是楊濟示范的,郝吳伯和許紹愈發對這位的來歷感興趣,因為楊濟看上去似乎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成日裡和宇文溫神秘兮兮的,也不知道這兩位到底有何奇遇,才會有諸多奇思妙想。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宇文溫抿了口茶,笑眯眯的說道:“楊司馬的奇遇若要說,那可得說上三天三夜,今日我等俗人,就說些俗事。”

   “黃州及周邊地區的商賈們想要出遠門經商賺大錢,需要可靠的護衛力量,所以鏢行的成立勢在必行,那麽大家花了這麽多錢雇了鏢師,總得販賣一些值錢的貨物, 這些貨物是什麽呢?”

   “書,布,香皂,這還不夠,所以別處燒不出來、或者無法低成本燒出來的白瓷,是黃州商賈拿來賺錢的利器。”

   宇文溫說到這裡,拿起手中茶杯仔細看了看:“瓷器,單賣的話買不上高價,做成一套來賣,那賣價可以高上幾成,例如說茶具。”

   “一套茶具,包括茶筍、茶Y、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所以黃州的白瓷若做成茶具,能賣更高的價錢,那麽這樣的茶具,不用來沏茶豈不是太可惜了?”

   許紹笑著舉杯:“用茶葉和茶具搭配著賣,可謂是一加一得三,大王的奇思妙想,在下佩服不已。”

   “谷雨已過,按新法制好的茶葉沒多久便銷售一空,承業的千畝茶園,收入不下千萬錢,嗣宗那邊也差不多,這還隻是第一季罷了。”

   宇文溫笑著舉杯,向許紹和郝吳伯致意:“許東家、郝東家,年底分紅時,寡人和楊司馬的那份紅利,可不能少喲!”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