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22章 錢途
 半閑莊,閉門會談已經持續了三日,黃州總管府所轄各州,和黃州商會有關系的大戶們都派人到此開會,他們要談的事情,關系到大家的“錢”途。

   得益於總管府的大力支持,各州開始興修水利,數年下來不但治理了水患,開辟大量荒地,還有作坊利用水力進行紡織。

   黃州總管府的精織布,市場已經打開,但隨著產量的增加,問題接踵而至,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原料不夠。

   水力紡車、水力織布機的生產效率很高,晝夜都可以不停運轉,對於原料的需求量也很高,黃州及下轄各州的葛、麻供應不過來。

   原本的對策,是在安州、襄州、荊州收購葛、麻,走水路運回黃州紡織成布再行銷各地,或者是“來料加工”,收紡布的加工費。

   後來嘗試著到河南各州收購葛麻,但陸路運輸費用不低,本來成本就居高不下,而現在各地葛、麻價格越來越高,已經明顯影響到了利潤,黃州布業的發展到了瓶頸階段。

   維持目前的產能沒問題,也能賺錢,但想要擴大生產就難以為繼。

   若是以往還好,可大家不甘心,賺錢的機會就在面前,結果卻是因為買不到足夠的原料導致賺不到錢,換誰誰憋屈。

   黃州及下轄各州已經到處開荒,要在不影響耕地面積前提下擴大葛、麻的種植,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怎麽辦?

   還有一個相似的問題,水力紡車、水力織機的機密即將向山南其他州郡的布坊公開,此為這幾年能從各地購入葛、麻的條件之一,屆時原料短缺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水力紡車和織機的結構其實不複雜,一旦小范圍公開,遲早全天下人都會知道,到時候各地所產的葛麻都不夠用,那麽黃州布坊還能去哪裡收購原料?

   好辦,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現在就有地方收購,量大管夠。

   哪裡?關中?河東?河北?這運費可比布價都要貴了吧!

   放心,有地方收購,剛收到的消息,那邊確定能運來這個數...所以今年大家莫要慌張,敞開了織布。

   啊?那那那...莫非是從那邊運來的?

   呵呵。

   有些事情心裡清楚就行,默默地付錢收了葛、麻,紡出布來拿去售賣就好,打聽得那麽清楚作甚?

   接下來的問題,那就是大家議論紛紛的“鏢行”,說實話各位東家對此是舉雙手讚成,畢竟坐賈不如行商,如果能組織商隊到外地經商,那利潤可是蹭蹭往上竄的。

   但前提是有命賺,長途跋涉艱險異常,一不留神就會連人帶貨消失在旅途中,所以需要有護衛,可許多人的本錢不夠厚,養不起太大規模的護衛隊伍。

   如果有了鏢行,那麽就能花錢雇傭鏢師武裝押運,路上肯定安全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費用。

   花錢雇了鏢師,安全走了一趟遠門,那麽這一來一回賺的錢,扣掉雇傭費之後,還能剩多少?

   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小問題,首先,鏢行的運營成本決定了收費情況,按照規劃,鏢行要和沿途各種牛鬼蛇神打交道,花掉的費用不會低。

   然後鏢隊的規模不能小,鏢師們出鏢風險也很高,所以待遇不能低,那麽綜合下來的成本,必然會分攤到最後的收費上面。

   萬事開頭難,鏢行初創收費高些大家都能理解,那麽第二個小問題隨後而至:商賈們到底要販賣什麽樣的貨物,才能在雇了鏢師武裝押運之後還能賺錢?

   如果千辛萬苦走一個來回,賺的不過是辛苦錢,那大家何苦受這份罪?還不如把錢存到日興昌櫃坊吃利息劃算!

   黃州的布匹、書籍暢銷是不假,但是黃州的中小商人到了外地,要和地頭蛇競爭本來就難,對方也能到黃州購進大量書籍、布匹回來賣,到頭來買賣如何能做得下去?

   香皂也是同理,至於火腿之類肉製品,大老遠販貨,火腿的利潤可比不上布匹和書籍,所以眾人對於通過鏢行做行商賺錢的前景,興奮過後開始漸漸冷靜下來。

   對於這個問題,王越、李方等人給出了答案,侍女們端著一套套茶具走了進來,每個人面前的案上都放了一套。

   “這是...北白的瓷器?不像啊,白若乳汁,這...是哪處瓷窯燒出來的瓷器?”

   驚歎聲此起彼伏,大家都是做買賣的,平日裡迎來送往多多少少有些見識,如今的瓷器可以稱之為“南青北白”,南方有名的瓷器都是青瓷為多,而北方多是白瓷。

   能燒出白瓷的窯很多,可似乎沒見哪裡的窯能燒出如此種類的白瓷來,也許有,隻是他們沒見過。

   “諸位,李某不才,沒見過什麽世面,但敢向著諸位保證,天下的瓷窯,也許能燒出類似的白瓷,但論起成本,絕不可能有優勢!”

   賣關子沒意思,李方開始進入下一環節,他請諸位東家對侍女新端進來的一套茶具估價。

   這套茶具白釉為底,上面繪有漂亮花紋,呈現金紅色,尤其杯口俱有金線描邊,對光看去杯壁居然隱約透明,也不知是用何種工藝燒製而成,看上去十分精美。

   茶具在每個人手上都過了一遍,然後估價很快統計出來,大約是五十貫到六十貫之間,當然這隻是粗略估計,實際能賣多少就看各自的口舌功夫了。

   “五十到六十貫,很好,那麽大家估計一下,進貨價大約會是多少?”

   這很難估計,隻能是根據行情和經驗來判斷,在場眾人的估價有高有低,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貫之間,而李方給出的答案,是五貫。

   “五貫!這怎麽...”

   有人驚訝得差點拿不穩手中茶杯,進貨價五貫買到五十貫,差價四十五貫,翻了至少九倍的利潤,這買賣做起來不發財都不行啊!

   如此出貨價的瓷器不是沒有,畢竟瓷器的檔次有高有低,價格再低的瓷器也有,不過和面前的白瓷比起來,簡直是匪夷所思。

   五貫還是瓷窯的出貨價,其燒製的成本想必還要低,那麽到底能低至何種程度?

   許多人心中琢磨著自己若是販賣這種白瓷,利潤能做到多少,雖然瓷器運輸起來有些麻煩,很容易破損,但如此利潤之下,是值得一試的。

   “諸位請放心,這種白瓷,黃州已經有幾個新建的瓷窯能燒製出來,大家都是自己人,當然優先供貨,有錢一起賺,瓷器的種類很多,價格麽,都好商量。”

   現場氣氛再度活躍起來,人人喜上眉梢,這種白瓷的出現,讓他們看到了商機,不少人心裡都在慶幸:這一趟是來對了!

   “大家議論了這麽久,想必口乾舌燥,先喝些茶潤潤喉嚨。”

   李方拍拍手,侍女們魚貫而入,端著小罐和水壺,在每個人案前跪下開始備茶,剛打開瓷罐,便有人驚歎道:“好香啊,這茶加了香料?”

   “非也非也,此茶並未添加任何東西,並且備茶之法不是用煮,諸位稍安勿躁。”

   只見侍女用銀杓從瓷罐裡舀出些許茶葉,這可不是常見的團茶,而是松散的茶葉,

   茶葉放入茶壺之中,侍女拿起水壺,將其中滾燙的開水緩緩倒入壺中,蓋上蓋子,片刻之後陣陣清香飄了出來,那香味比先前愈發濃鬱,聞起來讓人隻覺心曠神怡。

   待得溫度合適,輕輕抿上一口,香而不澀,那感覺愈發讓人沉醉其中。

   “好茶,好茶!李東家是在何處找到的好茶?”

   眾人稱讚不已,這表情早在李方和王越的意料之中,所以下一環節可以開始了。

   “諸位,不如猜猜,這茶若以兩計,售價幾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