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逆水行周》第157章 安置箱
百度求小說網有求必應!逆水行周全文閱讀!求小說網,有求必應!

夏口,刺史車隊向著州衙前進,周法尚坐在車內陷入沉思,從關中長安地區遷來的第一批百姓已經順利安置,但這隻是開始,陸續有許多事情要做。
短短月余時間就要修好房子安置百姓,能應急的隻有木屋,如今人是住下了,可防火是個大問題。
木屋一排排的十分整齊,看上去讓人賞心悅目,可一旦哪天走水就會釀成慘劇,隻要片刻功夫,這些安置百姓的定居點就會被大火燒個精光。
若能有土坯房那麽住起來就安全些,隻是建土坯房時間緊迫,且不說趕不趕得及,到了夏天一旦下大雨,倉促間建起來的土坯房很容易垮塌。
到時一死就死全家,比葬身火海好不到哪裡去,所以周法尚深知目前安排百姓住木板房隻是權宜之計,往後還得建房重新安置。
建土坯房得看天氣,夏天多雨自然不好建房,而要等到秋收後還有將近半年的時間,這期間定居點防火依舊是個大問題。
更別說後續還有百姓遷來,按著宇文溫的說法,累計將近萬戶,一想到這個數字,周法尚就頭痛,與此同時還有興奮。
耕、戰都離不開人,鄂州歷經戰亂人口稀少,夏口城的百姓少,那麽糧食產出也多不起來,供養不起太多軍隊,軍糧得靠外地輸送。
軍隊少,打起仗來捉襟見肘,戶數少,平日裡新修水利就缺人手,沒有水利設施,開荒種田就是妄想,想要有所作為更是不用想。
總共將近一萬五千戶百姓移居鄂州夏口,隻要熬過最初一年,把水利設施修起來開墾荒地,有了收成後鄂州的局面就會打開,所以周法尚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
他沒能參與對隋作戰,往後想要建功立業就隻有參加對陳作戰,隻要花上兩三年功夫在鄂州修生養息囤積糧草,那麽等到朝廷對陳國動兵之際,就是自己一顯身手之時。
然而眼前要解決的難題,就是如何安置即將南下的下一撥百姓。
正思索間,車駕已到州衙,周法尚下車後徑直來到議事廳,那裡已經有人等候多時。
有身著官服、皂衣的官吏,也有衣著尋常的布衣,按照安排他們要在這裡議事,主持者自然是刺史周法尚,如今正主出現,眾人行禮之後會談開始。
“此次州衙安置關中百姓,有賴諸位大力支持,百姓如今已順利定居,本官深感欣慰。”
話說到這裡,周法尚轉入正題:“四千戶隻是個開始,大家也知道後續還有百姓遷來,方才本官已得到確切消息,累計逾萬戶,大家做好準備了麽?”
此言一出,在場之人面色各有不同,官吏們大多驚訝不已,而布衣們則是都是面露喜色,他們都是黃州作坊的掌櫃,如今有一個巨大的商機就在眼前,哪能讓人不動容?
“萬戶,不下五萬人,要在數月內陸續抵達鄂州,主要是在夏口定居,所需用度大多需要官府解決,按著先前故事,本官自然是要問一句...”
周法尚環視在場眾人,隨後鄭重開口:“安置百姓事關重大,爾等有無能力接下來?”
“使君放心,我等必定全力以赴!”
“口說無憑,先前商議之事現在如何了?”
面對周法尚的發問,一名官員上前答道:“使君,我等已和諸位掌櫃細細敲定相關細節,請使君過目...”
他領著周法尚來到一張案桌前,

旁邊放著一個長條木箱,這就是為了高效安置百姓而做出來的東西:安置箱。
安置箱,顧名思義安置百姓時要用到的箱子,裡面裝著的是相關物品,那名官員打開箱子,讓人將箱裡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擺在案上,同時向周法尚講解起來。
要安置百姓定居,衣、食、住、行都要解決,安置箱以“戶”為單位,裝著的東西能滿足一戶人定居下來後的基本需求。
一戶人口平均以五人計,為了保證冗余,安置箱是以一戶六人為基數做準備,第一項準備的和“食”有關。
關中百姓千裡迢迢來到江南夏口,餐具、炊具不太可能隨身攜帶,而安置箱裡準備了相應的物品:木碗、木碟、竹杯、木杓各六隻,竹筷六對,煮飯用的鬲和甑一對。
這些東西能滿足基本的煮飯、吃飯、喝水需求。
接下來是“衣”,四套成人衣物,兩套兒童衣物,當然尺寸較大不可能合身,需要自行裁剪,衣物用的是價廉物美黃州布。
另有布巾六條,如何使用就請各自隨意,畢竟窮人家沒有富人家裡那麽講究。
然後是“住”,草席兩張,被褥六張,按成年人的尺寸縫製,說要多暖那是不可能,但質量過得去;木盆、木桶和瓢各兩個,小拇指粗的麻繩一丈。
針線包一個,內有鐵針六根,麻線六卷,這些算是日常生活用品,至於“行”,草鞋六雙。
所有東西都可以裝進長條木箱,兩個成年人就能搬動,滿足遠道而來的一戶人定居所需,讓安頓下來的百姓有時間慢慢添置其它用品。
這種新奇的“包裝”方式,將為安置工作提供極大幫助,有多少戶人定居,那就準備多少“安置箱”。
官府定下需要的安置箱數量,所有物品按照清單統一裝箱,由官府派人監督,確定無誤貼上封條,運到定居點等待發放。
一戶人定居下來就發一個安置箱,保證基本的日常生活所需,至於糧食則另行發放,如此一來省事很多。
省事但不省錢,這麽多安置箱都是官府出錢購置,帳面上看是淨虧,但細細一算卻是大賺特賺:人口,是無價之寶。
將近一萬五千戶,若是按著人口自然增長的速度,鄂州人口要增加一萬五千戶,太平時節大約要數十年,花這點錢穩住一萬五千戶人口,再劃算不過。
周法尚很滿意安置箱這種“創意”,而更然他滿意的是黃州的掌櫃們即將和州衙定下契約,按時按量備足一萬個安置箱,如有延誤,十倍賠償。
白紙黑字,不怕對方違約,也沒人敢違約,不說此事事關重大, 就是為了這張大訂單,黃州的作坊主必然日夜趕工。
拿起一個木碗,周法尚仔細的端詳起來,一套六個木碗可以緊緊疊在一起,分開後每個碗的尺寸幾乎一模一樣,不光木碗,就連木碟、木杓亦是如此。
數量眾多,但尺寸一模一樣,這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周法尚知道黃州的木工作坊有絕活,那就是水力驅動的“車床”。
一個水力車床可以在一日之內,做出數十個一模一樣的木碗、木碟和木杓。
不光如此,水力驅動的鋸床可以輕松地將木材鋸成尺寸一樣的木片,這些木片被用來箍木桶或者箍木盆,而長長的竹子也被鋸開做成竹杯和竹筷。
不說木條箱的製作,就連木板房的修建也很省事,大別山的木材順著巴水運到西陽城切片,然後隨著黃州監製作的鐵釘一起裝船來到夏口,用起來十分方便。
巴水河沙選出的鐵砂,還有水力拔絲機的應用,為黃州監大批量製作廉價鐵釘提供了便利,得益於完善的水利設施,黃州西陽各類作坊利用水力,批量作出許多製品,這是別處不具備的能力。
一萬個安置箱,其中所需的物品都可以在黃州西陽城製作、裝箱,然後用船運到夏口備用,周法尚第一次感受到宇文溫所說“作坊的力量”。
為了安置移民,可以在短短月余時間準備好足夠數量的安置箱,換而言之,準備數萬大軍的“軍需箱”,對於黃州來說也沒什麽吧?
百度求小說網有求必應!逆水行周最新章節,歡迎收藏!求小說網,有求必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