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逆水行周》第145章 臭味相投
 天才壹秒住『』,檳峁┚市≌fx。

   老友重逢,自當舉杯慶賀,宇文溫和鄭譯一別將近六年,雖然相互間沒有斷過聯系,但在兩河口一別,如今是第一次見面。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幾輪酒下來,氣氛開始熱絡,宇文溫擺擺手,陪酒的小娘子退下,房中只剩他和鄭譯兩人。

   “沛公在城中如何?”

   “多虧邾公事前在尚書令那裡打了招呼,如今鄭某一家老小得以保全。”

   “如今長安初定,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沛公世子頗有才乾,不知願意為朝廷效力?”

   鄭譯聞言大喜:“犬子自然是願意的!”

   “啊,是小弟記錯了,尚書令如今缺人,不知歸昌縣公有無報國之心?”

   “有的,有的!”

   鄭譯的長子鄭元q、次子歸昌縣公鄭善願,如今算是有了著落,能為朝廷效力意味著至少不會被晾著,當然能有此待遇,缺不了宇文溫的操作。

   “先前遞交的條陳,尚書令已經看過並準備實行,沛公的報國之心躍然紙上,不過呢,朝廷那邊的態度誰也說不準,所以沛公還得繼續努力啊。”

   “自然,自然。”

   “來,喝酒!”

   鄭譯心中稍定,正所謂收錢辦事,他一向如此,而旁邊的這位老友亦是如此,為了保住鄭家上下,這段時間鄭通可是絞盡腦汁想辦法,隻是一直沒有底。

   周軍入城之後,他一直在奔走幫忙,以表明“為國效力”的忠心,但直到宇文溫來到長安,並且收了“意思意思”,鄭譯才確定先前的待遇不是緩兵之計。

   作為天元皇帝宇文S的幸臣,鄭譯和劉P十分符合佞幸小人的稱呼,原先歷史裡宇文S忽然生病,甚至連話都說不出來,這兩位就勾結楊堅偽造遺旨。

   楊堅能夠第一時間卡位成功,繞過宗室藩王掌握禁軍,“沛、黃”功不可沒。

   如果說楊堅是首惡,那麽沛國公鄭譯還有黃國公劉P就是最大的幫凶,沒有這兩位幫忙,楊堅沒能力捷足先登。

   鄭譯和劉P的所作所為,一如集團董事長的機要秘書隔絕內外,篡改董事長遺囑,直接將董事長家族的股權轉讓給另一位董事,導致集團易主。

   這個時代的歷史軌跡出現偏差,但“沛、黃”的表現依舊給力,是為楊堅奪權的最大助力。

   正常來說,周國收復失地後,此二人必須斬首以儆效尤,不過劉P在起事策應周軍入長安時已經身亡,而鄭譯也第一時間“反正”,這麽一來就有了說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為了父親日後向朝廷的上奏中有這兩句,宇文溫可是花了許多口舌,畢竟招降納叛為重,當年漢高祖劉邦為了穩定人心,封仇人雍齒為候,所以鄭譯就是新的雍齒。

   連鄭譯這種首惡小人都能原諒、給機會“反正”,其他人呢?自然不在話下。

   當然還有例外,擁護楊堅登基稱帝的李家、於家,必須血洗,這兩家的家主本是太祖宇文泰的佐命元從,卻在關鍵時刻投靠楊堅,甚至更進一步勸進。

   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為了家族做出如此選擇,那麽如今也該認賭服輸,被斬草除根也怪不得誰!

   鄭譯知道雍齒的故事,但過了一關還有一關,宇文亮可以不追究,可朝廷那邊的意思還不明確,萬一丞相尉遲迥要來個秋後算帳,那麽宇文亮未必肯接著保。

   所以關鍵在於宇文溫,有宇文溫“活動”,那麽宇文亮必然願意繼續幫忙,那麽保全性命的幾率大很多,高官厚祿是不用想了,能安度余生足矣。

   “沛公,待得塵埃落定後,爵位能否保住還兩說,但官職大概也就是閑職,可曾想清楚了?”

   “此是自然,想清楚了。”

   “平日裡有何仇家?或者和誰人結怨?這些人日後免不得在丞相或者天子面前旁敲側擊。”

   “仇家防不勝防,邾公的意思?”

   “若得見天子,小弟自然會將沛公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事跡稟明。”

   說到這裡,宇文溫不忘留補充:“至於丞相那邊,實不相瞞小弟並無把握,日後無論還都與否,沛公不可輕易前往京城,免得事發突然,小弟想保都保不了。”

   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外出保命是鄭譯所想,不過如今他的行蹤可由不得自己。

   “沛公想不想到山南走走?江南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就是多雨潮濕,也不知沛公住不住得慣。”

   “住得慣,住得慣!”

   話都說到這份上,鄭譯已經沒什麽疑慮了,宇文溫的人品值得信賴,既然說了要在天子面前提起,那就一定會提。

   丞相尉遲迥那邊,宇文溫是說不上話的,尉遲迥真要算帳,那就隻能說是天意如此,心中一塊石頭落了地,鄭譯的眉頭總算是舒展開來。

   “世事多變,待得朝廷收復失地,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知沛公的親朋...”

   “自然以尚書令馬首是瞻!”

   話說到這份上,交易已經完成,多年的“合作夥伴”,有時候不需要把話說得太直白,鄭譯的年紀,和宇文溫之父宇文亮差不多,不過這對忘年交可謂是臭味相投:收費服務。

   鄭譯拍拍手,樂師、歌姬、舞姬魚貫而入,歌舞開始,歡樂繼續。

   今日宇文溫包下樂坊,定金是自掏腰包,不過方才便已退了回來,全部費用自然是老友全額承擔,這也是鄭譯的“意思意思”,宇文溫沒有再多收一文。

   鄭譯有才無德, 而且“才”也不是治國治軍之才,不過宇文溫無所謂,他一向自力更生,所以能拿到什麽工具就用什麽工具。

   保鄭譯需要花費資源,不過實際上花得不多,收效卻是很好的,雖然鄭譯的名聲差,宇文溫出頭保下來會連帶著名聲有些下降,但依舊值得。

   他要讓大家知道,邾國公不是有道德潔癖的人,誰有才能想要向上爬,盡管來投靠。

   宇文溫要想辦法招納人才,可那些世家、門閥子弟或飽學之士未必看得上他,他也不會厚著臉皮上門“三顧茅廬”,因為世間的人才,並不僅限於此。

   寒門或者百姓之中依舊有人才,這些人出身貧寒,多多少少都有些俗不可耐的“欲求”,一如秦漢之際盜嫂受金的陳平,隻要有真才實學能為他所用,些許品行汙點又算得了什麽?

   為了所謂的名聲,把自己變成不粘鍋,結果高端人才不屑於顧,草莽英雄不敢投靠,高不成低不就,這要有多傻?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