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158章 幽暗深晦
陳軍橫浦水大寨東北,烏逕,官軍小寨已經增加了駐軍,而陳軍士兵正在其外圍立柵欄,擴大營寨的規模,新的箭樓正在搭建,而營柵外圍的壕溝也正在挖掘。

 陳將王仲宣領兵離開烏逕寨,向東北進發,在他們面前是綿延的丘陵,茂密的樹林之間有一條古道,當地人稱之為“烏逕道”,是除了大庾嶺道之外,另一條往來嶺南與江州之間的道路。

 逕,是嶺南百姓對深山小道的通常叫法,而烏逕中的“烏”,是因為此道穿梭於山林之中幽暗深晦,故而稱之為“烏逕”,其西端出口處的村落,便得名烏逕村。

 烏逕道西起新溪、烏逕,途經田心、松木塘、鶴子坑、鴨子口、石逕圩等村,至東北面的江州南康郡地界九渡村,全長約七十裡,走完全程約三日。

 九渡位於九渡水畔,在那裡乘船順流而下往東數裡之後入桃水,桃水一路向北流淌最後入贛水,這段水路走完大約要四日。

 船隻入了贛水便可順流而下,沒多遠便可抵達南康郡郡治贛縣,烏逕道水、陸連通,沒有深山峻嶺阻隔,要比大庾嶺道好走,但路程卻多出數倍,故而沒有大庾嶺道知名。

 也正是因為如此,烏逕道沒有官府修葺,完全是沿途村民自行開辟,歷經數百年滄桑,才在丘陵、樹林間形成一條小路,對於軍隊行軍來說有些坎坷難行,但對王仲宣及部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王仲宣是俚帥,連同部下都是俚人,善於行走山林之中,所以區區烏逕道難不住他們。

 經烏逕道襲擊贛縣,抄大庾嶺周軍後路,一把火將贛縣糧倉燒了立下大功?

 想法不錯,但成功的可能性很低,王仲宣沒那麽傻,而大都督王猛也不是嗜賭成性的賭徒,之所以派王仲宣走烏逕道,是為了防止周軍偷襲。

 周軍若要從贛縣經贛水、桃水、九渡走烏逕道,費時費力,但若是走另外一條古道,卻能節省至少一半路程,而陳軍要防的,就是對方走那條小道:龍川古道。

 此古道,相傳為秦漢時南越王趙佗就任龍川令走過的路,那是從大庾嶺北麓的南野出發,向東南方向翻越山嶺,最後來到九渡附近乘船入桃水,然後逆流而上,翻過大山,再走水路抵達龍川。

 龍川古道和烏逕道一樣沒什麽名氣,都是民間自辟的小路,但確實是存在的路徑,能夠往來大庾嶺南北麓。

 兩條道路的交匯點就在九渡,也就是說,一旦周軍有當地山民做向導,極有可能走龍川古道經九渡轉烏逕道,從東北方向進入安遠郡地界。

 而龍川古道和大庾嶺道的北面起點很近,大庾嶺道是向正南翻越山嶺,直達大庾嶺南麓,而龍川古道是往東南翻過大庾嶺,周軍若走龍川古道,可以達到迂回側擊大庾嶺南麓之目的。

 所以大都督王猛下令,讓王仲宣領兵從烏逕出發抵達九渡並安營扎寨,作為烏逕陳軍營寨的前哨,遇到小股周軍精銳就將其擊敗,遇到大股周軍就向烏逕示警,以便讓駐軍有足夠時間布置防禦。

 換句話說,王仲宣是一條看門狗,職責就是跑出村口一裡地看門,見人就狂吠給村裡示警,若來的是小偷倒還好,光靠叫就能嚇跑對方,可一旦來的是群強盜,他吠過之後怕是要被人亂刀砍了。

 所以王仲宣不打算傻乎乎當狗,值此局勢變幻莫測之際,他要好好謀劃一番,以便獲取更大的利益。

 王猛等陳國官軍將領稱呼南犯的周軍為北虜,可在嶺南當地人眼中,陳國官軍何嘗不是北虜?

 隻要是在五嶺以北,全都是北虜!

 身為俚人,王仲宣知道自己和其他出身酋帥、洞主的將軍、刺史、太守一樣,在建康朝廷眼中,都是“南蠻”,不值得信任,就當是條狗來用,要麽是獵狗,要麽是看門狗。

 別的不說,前幾年兵敗被抓的廣州刺史馬靖,就是因為坐鎮廣州多年,深得各地俚人的民心,結果無端被建康朝廷懷疑有自立之心,隨後派兵將其抓回建康。

 嶺南各州的酋帥看在眼裡,隻覺得心裡不是滋味,願意對他們好的馬使君被抓了,那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建康朝廷說一套做一套。

 口口聲聲說要把他們當自己人,實際上呢?

 願意把嶺南酋帥當自己人的馬使君倒了大霉,而繼任的廣州刺史陳方慶,對酋帥們的態度變得冷淡起來,若不是坐鎮東衡州的大都督王猛用兵厲害,各位酋帥都不想搭理陳方慶。

 如今王猛要領兵迎戰北虜,殺了兩個姓陳的,又依照軍法把自己同產弟打得遍體鱗傷,若不是如此,王仲宣等酋帥出身的將領、刺史、太守,根本就不願跟著王猛去拚命。

 建康朝廷把長江以北的敵國稱為北虜,而在王仲宣這些心懷不滿的嶺南酋帥看來,建康朝廷也是北虜,北虜打北虜,爭奪嶺南的控制權,他們有多傻才會為別人玩命。

 打贏了,是別人的狗,打輸了,還是別人的狗,好端端的人不做而去做狗,他們要有多賤?

 數百年前,中原秦朝鎮守嶺南的一個叫做趙佗的大官,趁著中原戰亂之際,分兵據守五嶺門戶,關起門來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做大王,自由自在好不快活,王仲宣覺得自己可以策劃一下。

 想學趙佗建國做大王?那太難了,更何況嶺南有實力的酋帥多了去,輪不到他王仲宣,所以要換一種方式。

 什麽陳國、周國,反正都是北虜,嶺南的事情還不如酋帥們自己商量著辦,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北虜,就別想插手嶺南事務!

 嶺南距離中原有千裡之遙,中原大軍來一次不容易,隻要頂住五嶺門戶,就有對方好受的,實在打不過就服軟,等大軍離開之後,再折騰一番。

 折騰多了, 中原朝廷來來回回派大軍肯定受不了,那麽大家再說些軟話,表示願意奉中原朝廷為主君,也就是稱藩,面子給中原皇帝,裡子就是他們嶺南酋帥們拿。

 他再想辦法拿下廣州做地盤,守著州治番禹過日子,光靠著海外番商運來的奇珍異寶,轉手後的利潤足夠養活許多戰兵,有這些兵做後盾,以廣州為家業,足夠造福子子孫孫了。

 林間幽暗深晦,陽光透過濃密的樹冠,灑在青苔遍布的小道上,王仲宣看著前方斑駁地面,心中不由得冷笑。

 王猛讓他和北虜拚命,他可不會傻乎乎去拚命,周軍若過不了大庾嶺,怎麽能把嶺南這一潭水攪渾?

 水不渾,我又怎麽渾水摸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