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逆水行周》第159章 白苟驛
  臨近午時,天空卻一片陰暗,綿綿細雨之中,道路漸漸泥濘,官道上來往人影稀疏,鄭善果看著前方城池輪廓,終於松了口氣。 X
  他扶了扶鬥笠,扯住韁繩,讓坐騎在路邊慢慢停下,身後一輛馬車緩緩駛來,隨後停在他身邊,鄭善果見窗簾掀起,下馬之後取下鬥笠,走到車旁低聲說道:
  “母親,白苟就要到了。”
  車內一名女子聞言點點頭,她是鄭善果的寡母崔氏,見著鄭善果頭髮上有雨水,趕緊說道:“阿果,快把鬥笠帶上,莫要淋濕了。”
  鄭善果戴上鬥笠後又說:“母親,如今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如就在白苟驛休息,明日再趕路?”
  綿綿細雨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鄭善果認為不如就在息州境內白苟城外驛館休息,免得萬一接下來的道路難行,傍晚時趕不到下一個驛館就麻煩了。
  崔氏聞言反問:“如今是何時辰?”
  “母親,如今將近午時。”
  “阿果,今日清晨才開始下雨,道路不至於泥濘難行,現在不抓緊時間趕路,若接下來真遇見連日大雨,很容易耽誤行程。”
  “是,母親。”
  鄭善果應允一聲,戴上鬥笠翻身上馬,領著車隊繼續前進,前幾日天氣還行,可今日一早就下起了綿綿細雨,看樣子三五日內不會停,那麽就意味著接下來的旅途不會輕松。
  新任揚州梁郡郡丞鄭善果,從鄴城出發一路向南前進,過了黃河之後,先途經故鄉滎陽,之後抵達豫州總管府治所懸瓠。
  然後繼續南下,要前往豫州總管府治下息州,州治宋安位於淮水北岸,屆時在城外碼頭登船,就能順流而下,抵達揚州州治壽春。
  全程有千裡之遙,鄭善果要到淮水流域的揚州梁郡上任,朝廷給出一個半月的期限,算是很寬松了。
  一千兩三百裡路的距離,即便每天隻走四十裡,三十天內即可到達,四十五日的期限綽綽有余,可若是逾期不到,鄭善果極有可能丟官不說,靠著宗親人脈換回來的轉機,可就稍縱即逝了。
  他今年還不到二十歲,而梁郡是周國新收復之地,去那裡當郡丞,當然不會太安穩,但朝廷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其實也沒什麽。
  關鍵是重入仕途的機會若這麽丟掉,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鄭善果出身滎陽鄭氏,父親鄭誠為周國大將軍,受封開封縣公,大象二年時朝廷大軍討伐相州總管、蜀國公尉遲迥,結果在鄴城外慘敗,隨軍出征的鄭誠沒於亂軍之中。
  鄭善果時年九歲,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輔政丞相楊堅受禪之後,還是個兒童的鄭善果成了隋國臣子。
  鄭善果和母親崔氏成了孤兒寡母,不過家境還不錯,他的父族是滎陽鄭氏,母族是清河崔氏,諸多親朋幫助之下,又有伯父照應,所以日子過得還不錯。
  鄭善果的伯父是誰?沛國公鄭譯。
  大象二年初天元皇帝宇文暴斃後,那個協助楊堅奪權的鄭譯,‘黃、沛’之一的沛國公。
  身具雙重世家血脈的鄭善果,有伯父照應,所以十四歲時便當了刺史,前途一片光明,然而隨著隋國的驟然崩塌,他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所幸鄭善果在周隋紛爭之際是旁觀者,沒招惹過尉遲氏,也沒招惹宇文氏,倒是很容易就保住了性命,不過爵位和官職就沒有了。
  隋國滅亡,鄭善果和其他隋國降官到鄴城接受處置,隨後和母親崔氏回到滎陽,住在家族莊園裡。
  此時的鄭善果就是白身,後來靠著宗親的多方運作,才得到複起的機會。
  二十歲不到就能當郡丞,以寒族的角度,這是個讓人羨慕的起點,然而對於滎陽鄭氏的子弟來說,如此待遇不怎麽樣,鄭善果十四歲入仕,起家就是州刺史,相比之下,落差明顯。
  但他當時做的是隋國的刺史,如今形式不同了,周國收復江山,對於那些‘叛臣’要經過篩選後才決定是否複用,許多人就此賦閑在家,和這些人相比,年紀輕輕的鄭善果已經是幸運兒。
  而更幸運的是,有個知書達理的母親。
  崔氏年紀輕輕就守寡,拉扯著鄭善果過日子,此次鄭善果遠赴揚州地區上任,自然也要帶著寡母前去,一來盡孝,二來崔氏也不放心兒子獨自出遠門。
  而最讓崔氏憂心忡忡的是時局,如今時值尉遲氏和宇文氏決裂、兵荒馬亂之際,她必須跟在兒子身邊幫著拿主意,免得局勢驟變時兒子應對不當弄出禍事來。
  白苟驛越來越近,鄭善果發現驛館旁馬廄有大量馬匹,許多士兵正在伺候著這些馬兒,看上去是一隊規模不小的騎兵路過驛館,暫時停留休息。
  天子遇刺傷重不治,新君繼位,丞相派大軍討伐逆賊宇文亮父子,據說關中、山南地界已經燃起戰火,鄭善果對此早有耳聞。
  一路南下,見著官道上兵馬調動頻繁,所以鄭善果不覺得面前場景有何不妥,不過他有點擔心那些軍伍之人行事魯莽不講道理,萬一起了衝突,總歸是不好。
  他是朝廷命官,但長途跋涉就怕招惹不懷好意之輩,萬一雙方起了衝突,橫生枝節就不好了。
  所以鄭善果覺得不如直接入白苟城,在傳舍歇息也好避開這隊兵馬,反正他是朝廷命官,有正經公文在手,不怕傳舍不接待。
  對於兒子的擔心,崔氏不以為然, 且不說己方有部曲隨行,就說這些照顧馬匹的士兵軍紀不錯,必然不會莽撞無禮。
  “母親,何以見得這些士兵軍紀不錯?”
  “你看,驛卒提來清水,那些士兵接過之前行禮致謝。”崔氏笑了笑,示意兒子看向馬廄,“什麽樣的將領,帶出什麽樣的兵。”
  驛卒地位卑微,對於投宿驛站、驛館的文武官員來說,驛卒和奴仆沒區別,連帶著其隨員也對驛卒頤指氣使,而眼前這些士兵,對驛卒頗為客氣,可以大概看出其主將的為人處世如何。
  鄭善果派人先入驛館安排,待得車隊抵達驛館大門,驛丞帶著幾個驛卒出迎,鄭善果交代幾句,便親自打傘,扶著崔氏下車,走向驛館。
  一行人在驛丞的引領下,向著側院走去,從正堂經過時,聽得裡面傳來說話聲,鄭善果循聲望去,卻見數名武將正在用膳,又有一名武將,正與身著官服的男子交談。
  兩人年紀相仿,看上去大約是二十多歲年紀,鄭善果覺得那年輕官員有些面熟,而年輕武將面生,此時他聽得年輕武將笑道:
  “陰兄,以余某之見,白苟驛之名,妙就妙在‘苟’這個字,值得賦詩一首,不過卻是七言詩。”
  “喔,竟然是七言詩,陰某洗耳恭聽。”
  “咳咳,偶有心得,見笑了。”年輕將領乾咳數聲,然後說道:
  “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rw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