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逆水行周》第212章 雞肋
長江南岸,武昌,這座與西陽隔江對望的城池,如同西陽城在水中的倒影般,幾乎是同樣的喧囂和熱鬧,同樣有鍾樓,街道上同樣熙熙攘攘。

 數百年來,江北西陽一直是作為江南武昌的北廓(北面屏障)而存在,到現在兩座城市卻換了地位,武昌更像是西陽的附屬城廓。

 剛從江北南渡抵達武昌的王猛一行人,站在碼頭外圍,看著面前熱鬧的武昌街景頗為意外,身為原陳國將領,他們大多聽說過,數年前的武昌,被江北‘獨腳銅人’禍害得幾成白地。

 可如今眼前的熙熙攘攘,莫非是憑空變出來的?

 “王將軍,武昌飽經戰火,於五年前重建,靠的是商貿聚攏人氣...請這邊走。”鄂州長史鄭通,領著王猛向一旁空地停著的馬車走去。

 因為鄂州刺史周法尚出征在外,所以長史鄭通主持鄂州大小事務,忙得昏天黑地,有時還得到黃州西陽公乾,而此次在西陽辦完公務回州治夏口,正好和王猛等人同行。

 黃州地界的馬車,過半是四輪車樣式,所以一輛車可以從容乘坐數人,而王猛此去安陸中途經過夏口,鄭通作為地方官本來就要接待對方,所以現在兩人同乘一車,正好提前寒暄。

 鄭通最擅長和人聊天,見著王猛對武昌的變化頗為關注,便適時介紹起來,畢竟武昌歸鄂州管轄,他作為上官,也時常到武昌視察民情。

 鄭通介紹說,西陽的養殖場、作坊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也越大,城裡城外地皮有些緊張,於是隔江對方的武昌成了首選之地。

 許多養殖場在武昌周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武昌西側的樊水沿岸,也出現了許多水力作坊,每日都有大量的貨物和雞鴨鵝豬等家禽家畜在樊口裝船,運往對岸的西陽,或者順流而下運到下遊地區。

 武昌官府又興修水利設施,鼓勵百姓開墾荒地,許諾三年不征收租調,鼓勵遊民來武昌定居、開荒,但光靠這些還不足以撐起武昌如今的繁榮景象。

 關鍵在於,武昌是作為兩種貨物的中轉站而興旺,其一為鐵製品,其二是生口(奴隸)。

 王猛聞言問道:“就是生口買賣?”

 “是的。”

 生口買賣,不是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情,天南地北都有生口買賣,無非是規模大小而已,王猛面色平靜的問,鄭通面色平靜的答。

 問、答之際,馬車緩緩行駛,沿途可以聽到各種喧囂聲,有人們討價還價的聲音,還有雞鴨鵝以及豬的叫聲。

 恍若身處一個巨大的集市,到處都有人在討價還價,王猛不太聽得懂當地方言,但大概聽得懂出現次數最多的一句話,那就是“批發價”。

 太過市儈的談話內容,王猛懶得聽,馬車行駛了不知多久漸漸停下,下車後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建築群大門前,走進去一看,前方竟然是鐵路站台。

 昨日的踐行宴上,王猛就知道自己今日去安陸的方式有些特別,不是騎馬從江北走官道前往安陸,而是要來個水、陸交替。

 從西陽乘船到武昌,然後在武昌乘坐有軌馬車前往鄂州州治夏口,然後乘船渡江入榭塚刈樗媼鞫先グ猜健

 “前幾日所說西陽城的鐵路是天下獨一份,其實既對也不對不對,因為西陽鐵路剛建成的次日,大冶經武昌到夏口的鐵路也建好了。”

 鄭通在一旁笑著,說這條鐵路是從大冶監附近的大冶城‘長’出來的,一直長了五十余裡,讓大冶和武昌連在一起。

 “不知為何要耗資修建這條鐵軌?”

 面對王猛的發問,鄭通哈哈一笑:“大冶的名產,就是數以萬斤的生鐵、熟鐵,為了方便將這些‘名產’外運,自然需要疏通道路了。”

 一旁陪同的王,這幾日看過相關介紹,此時開始現學現賣,向王猛介紹起大冶至夏口這條主要為官府所用的鐵路。

 大冶有鐵礦山,而大冶監的鐵產量每年都在增加,無論是生鐵還是熟鐵,都成了各地急需的物資。

 鐵可以製作兵器鎧甲,可以製作各種工具、農具,打仗需要大量鐵器就不說了,山南到處都在開荒種田,急需大量的鐵犁、鐵鏟、鐵鐮刀等農具。

 大冶出產的生鐵熟鐵,要麽當場就通過水力鍛錘打造成各式工具,要麽做成鐵錠,運往各地再根據需要熔了打製各種物品。

 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運輸能力不足,大冶東面四五十裡處是長江南岸的西塞山地區,鐵製品走陸路到西塞山碼頭裝船外運還算便利,但滿載鐵製品的船隻順流而下省時省力,要往上遊走就不那麽美妙了。

 急需鐵製品的山南地區在大冶上遊,要如何解決運輸問題呢?

 那就是加強陸地運輸能力,也就是修鐵路,把夏口和大冶連接起來,將大冶監出產的鐵製品用軌道馬車運到夏口,然後裝船,經由漢口、榭讜送逖簟猜健

 漢水、樗乃勘繞鴣そ錘靜恢狄惶幔幢隳嫠寫裁荒敲闖粵Γ笠笨笊皆繅殉魷至頌歟霉斕萊盜駒聳涮笫

 大冶到夏口的鐵路全長將近二百裡,消耗鐵料無數,若要說造價幾何,因為用的人全都是奴工,所以不太好說,若是以消耗的鐵料、糧食、布帛以及各類物資的市價折算,造價大概超過一百萬貫。

 王猛聽了王說的這個數值,已經不知道如何繼續發問:兩萬貫銅錢,可以新建一座州署,或者一座不太奢侈的刺史官邸,隻要主持工程的官員不是貪得太厲害,兩萬貫還有得剩。

 更別說一百萬貫能修多少官署,結果你們拿來修這什麽鐵路?

 還是單線,全程將近兩百裡的單線鐵路,對進的馬車不會起衝突麽?這種玩意有何實際用途?

 王猛不知道是該說黃州官府奢侈浪費,還是暴殄天物,亦或說對方不恤民力,好像都不太妥當...

 但他覺得自古以來,長江上的航運就無法避免逆水行船的問題,那些上千斛載重量的大船,一樣能想辦法從武昌逆流而上到夏口,現在周國修了鐵路來解決逆水行船的問題,他感覺就是因小失大。

 過一條兩步寬的小溪,為了不濕腳便修了一座橋?更別說江南雨水多,鐵軌怕是鏽得厲害,所以要經常換,這也要花錢,錢糧都多到這般地步了?

 花一百萬貫造這種東西,即便按一貫銅錢買兩斛米算,都能買二百萬斛糧食,那可是將近八萬兵一年的口糧!你們就拿來修了這個雞肋?

 鄭通見著王猛欲言又止的樣子,也不多說,一行人在館舍喝茶閑聊,過了一會,有吏員來報準備完畢,他們便走上站台,準備乘車。

 乘坐的當然是‘專列’,除去車夫乘坐的‘車頭’,專列共有五節車廂,頭兩節是官員、家眷以及親隨乘坐,第三節是可以供人在馬車行進途中方便的特殊車廂,後兩節是普通隨行人員、侍衛乘坐的車廂。

 五節車廂通過特殊的結構串聯在一起,可以從頭走到尾,可以搭載八十人以及一定數量的行李,而專列能在三個時辰(六個小時)左右,從武昌抵達將近一百五十裡外的夏口。

 用時髦的術語來說,專列的時速是二十五裡。

 好像速度不是很快, 但考慮到只需八匹馬(半路要換),就能拉著八十人和行李在三個時辰內從武昌抵達夏口,這可不一般。

 王猛帶兵打仗數十年,當然知道行軍速度對於作戰來說意味著什麽。

 八十個士兵帶著輜重徒步行軍走這樣的距離,即便一天急行軍走一百裡,也得花上一天半時間,到了目的地必須休息,無法馬上投入作戰。

 而八十個士兵帶著輜重乘坐類似專列的有軌馬車,能在車上吃喝拉撒,能在當天就完成同樣的行軍距離,還能立刻投入作戰。

 眼前的專列不止一“列”,王猛一行乘坐的專列位於中間,前後各有一列“普列”作為前、後衛,也就是說,二十四匹馬(半路要換),能夠在當天輕松的將二百四十多人運到夏口。

 若是上遊夏口有變,武昌援軍當天就能抵達夏口投入作戰!

 一旁的王也看出了這條鐵路的另一個重要意義,他笑著問王猛:“世雄,可知武昌之名的由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