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籲,籲——”
趕車的兵車止住驢車,擦了擦額頭的汗水。
“這麽多?”
編修條例所門前,徐平帶著劉沆和王拱辰等人看著從高成端家裡拉來的歷代三司條例,在驢車上堆得冒尖,眼都直了。
雖然知道歷代傳下肯定有不少,但也沒想到多到這個地步,這麽多書,得用多少人用多少日子才能看完啊。就憑條例所裡現在的這幾個人,肯定不夠,要考慮加人了。
高成端上前向徐平行禮:“稟副使,這車就拉得差不多了,下趟最多只有大半車。”
“還有?什麽時候才能看完!”王拱辰聽見高成端的話,眼珠都在鼓出來。
徐平拍拍王拱辰的肩膀:“不用擔心,最難的是開頭,一旦理順了,多一車少一車並沒有什麽差別。過兩天,再從館閣抽幾個人來就是。”
過一兩個月,又會有新的一屆進士,雖然他們都要去地方上任官,但地方上也會有一批新人到館閣來。館閣雖然最近也修書,總還是能抽出幾個人來。編修所這裡當然比不了館閣的清閑,但給的補貼多,吃的住的生活待遇也好,各有長處。
兵士和吏人忙著向房裡的書庫搬書,劉沆和王拱辰兩人跟著去指點擺放。
編修所裡設有查閱的圖書館,包括徐平自己在內,分別在圖書館裡輪值,管理書籍的存放和借閱。為此還改良了現在的目錄檢索系統,跟三司將來的檔案管理系統相通。
資料多了,管理和檢索就非常重要,只有把這些條理都整理清楚,才能讓後來的官員不產生畏難情緒,主能地去掌握這些技能。如果讓新任的官員一下子就進入書山和資料的海洋,很多人就會避難敷衍。
高成端帶著搬運的兵士和吏員卸下書後又去他家裡搬運剩下的,徐平一個人站在門前的台階上發呆。這些資料的豐富還遠出徐平預料,未來會產生相當大的作用,那麽對高成端的獎賞就要重新考慮。
本來徐平答應的是賞賜錢物,並給高成端一家一處在京城安家的處宅。房屋是三司屬下店宅務的,徐平可以做主,不過高家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過算是三司代交房租而已。高成端亡故或出了其他意外,這房子三司還要收回來。
現在看起來,這獎賞有些低了。
公吏最大的夢想是什麽?自然是當官。太宗朝以前公吏還可以參加科舉,理財名臣陳恕就是以吏人身份中進士,最後位至宰執。任鹽鐵使時,太宗在柱子上親筆寫下“真鹽鐵陳恕”五個字,是除了丁謂,最成功的三司使。
現在公吏已經絕了通過科舉入仕的道路,要想當官只能熬資歷,熬到吏人最高層級的孔目等官位子,還要任滿五年,年過五十才能授官。即使授官,也都是最低級的判司簿尉,而且極難升遷。
想來想去,徐平還是決定先看一陣,如果高成端任事能力也還可以,自己便想辦法讓他從吏人的身份改成官員。對公吏來說,這是可以相於中進士的喜事。
就在徐平忙碌的時候,正月二十七,從西北傳來的消息震驚了徐平。
自趙元昊登位,便開始了向宋朝境內的滲透,尤其是在邊境建立了大量寨堡,隔斷了邊境延州和慶州之間的聯系。今年正月開始,又方衝突不斷,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個消息並沒有在朝廷裡掀起什麽波瀾,畢竟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只是邊境的小規模衝突而已。朝廷上下,一向認為北方的契丹才是勁敵,西北小患,不必太過在意。所謂“天下之患在北而不在西北”,此時朝臣的共識。
徐平可是有前世的知識在,雖然他完全不記得戰事發生在哪一年,發生在哪裡,但卻知道戰爭肯定在最近幾年爆發。而且清楚記得,黨項發動的是出其不意的突然攻擊。
當天下午,徐平到通進司上奏章,而且要求石中立安排立即進奏。
雖然照條例徐平沒有這個權力,不過石中立看他面子,還是命人立即傳了進去。
不等徐平離開大內,裡面就有小黃門出來,命徐平到崇政殿議事。
隨著閤門的人員一路在遊廊裡穿行,徐平來到崇政殿外。
依然是讚名舞蹈一番繁文縟節,徐平進了崇政殿,行禮如儀。
此時殿裡奏事的宰執還沒有退去,兩位宰相和參知政事蔡綬與章得象,樞密使張士遜和副使王德用分坐兩側,一邊還坐著禦史中丞韓億。
徐平見禮罷了,趙禎吩咐賜座。
剛剛坐下,張士遜便語帶不悅地道:“徐平,剛才你上奏章,說西北情勢緊急,就像天要塌下來了一樣!有何依據?西北黨項不過癬疥小疾,邊境上有點小衝突稀松平常,何至於大驚小怪?若不是你在邕州立有戰功,在軍事上是內行,換另外一個人,奏章也就這樣壓下來,哪裡還會讓你上殿奏事!你說個道理出來,到底怎麽回事?”
當宰相的時候,因為茶法徐平就不時找麻煩,現在倒霉換成樞密使了,徐平又扯出西北戰事來,難不成這是與自己耗上了?張士遜是相當地不開心。
徐平拱手:“樞密相公,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現在是小衝突,如果我朝一旦應對不得力,讓黨項人瞧出了破綻,便會成為潑天大禍!事為之防,勝於事後補救千百倍。最近兩年,到黨項出使的臣僚無不說趙元昊狼子野心,貪酷好殺,未來必成大患。西北陝西那裡比不得其他地方,延州一帶一旦出事,被黨項人衝出橫山一線,便可深入內地。”
“說來說去,還是老一套嘍,就是黨項人有可能會造反嗎!徐平,趙德明事本朝數十年,一向恭謹。如今他逝去,換了趙元昊上來,都說趙元昊靠不住,但這幾年他該來使來使,該上貢上貢,禮節上並沒有逾越的地方。至於邊境上的一點小衝突,兄弟同宅住在一起還會有些小矛盾呢,更何況是兩國之間?出一點事就大驚小怪,怎麽顯出大國氣度?此番與延州府州衝突,隻管行文黨項問罪,讓他約束部下,不聽再別作理論,如何不好?”
徐平聽了張士遜的話,一時竟不知道該怎麽回答。自己知道西北很快就會有大戰,這些人可不知道啊,現在都是猜測而已。
“樞密相公說得也有道理,不過,最近茶法更張,還是那句話,幾年無一石糧入陝西,隱患極重。如果戰事一起,哪怕就是把糧食運到關中,邊境州軍隻怕還是缺糧。而且現在運糧依賴商賈,等到戰事起來,黨項人抄掠,商人也愛惜性命,還會運糧嗎?凡事情都要向最壞處防備,才不會事到臨頭措手不即。”
一向不說話的王德用道:“徐平這番話說得也有道理,沒有糧草,有兵也就相於無兵。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西北哪怕不增兵,糧草還是要準備充足。”
張士遜看了王德用一眼,一個武將,坐在樞密使的位子,哪裡這麽多話?看徐平也帶過兵這是找認同來了產成?
想了想,張士遜對徐平道:“那按你說,朝廷又如何布置?”
“下官不敢!現在如果向西北調兵,確實沒什麽理由,反而引起黨項人警惕。為今之計,還是先理清運糧的體系,著有力人員管理。如果日後戰事一起,不至於慌亂。”
見在座的眾人都不以為然,徐平硬著頭皮道:“臣請調韓綜入陝西轉運使司,他在邕州多年主持向前線輸送錢糧,管理得法。諒州之戰,最多的時候有十萬多萬軍民參戰,幾個月從未糧草匱乏。”
到了這個時候,徐平深切地感覺到自己手下的人員實在太少,不管出了什麽事,只要插手就那麽一兩個人調來調去。不過比較起來,鹽鐵司還可以另找一個判官來,陝西那裡卻非韓綜不可,不然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邕州戰爭糧草從來不缺自然不全是韓綜的功勞,更多還是徐平自己做的事。但韓綜一直參與其間,作為副手,對這一套體系比其他任何人都熟悉。
把糧草從中原運到關中不難,難的是從關中運到沿邊州縣。陝西氣候乾燥,邊境人煙稀少,很多軍事據點根本不通道路,在那裡運糧與比邕州的情況更加惡劣。
邕州雖然山川連綿,但軍隊布置都是沿著河谷,相對非常集中。
而陝西那裡則分散得到處都是,沿路又是一片荒漠,補給據點極少。對於很多寨堡來說,最經濟的運糧方式竟是人扛肩背,這可是在邕州都沒有遇到過的事情。
徐平完全不相信現在還有官僚能夠解決陝西路運糧草的困難,他們或許可以保證那裡的軍隊不餓死,但付出的代價可能整個國家都無法承受。而且糧草運送不靈活,參戰的軍隊也就失去了機動作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