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一世富貴》第一百九十九章 傳承
在淅瀝的雨聲中,徐平就著煤油燈,把李覯的殿試文賦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放到桌子上對李覯道:“四平八穩,無大錯漏,應該是能中了。壹小說≥ ﹤≤≤﹤﹤科舉取士,考的是文采,是對歷代朝政的理解,而不是經義文章。官場不是學堂,要的是治世濟民,而不是置政事於不顧專心於闡述先賢文章的人。所以第一就是不取以奇談怪論吸引眼球的人,再次要有勸上治下之仁心,最後才是看文采。不要以為四平八穩是平庸,這是科舉取人最基本的要求。”

 李覯出身貧寒,父親耕讀一生,卻不曾應舉。他隨著父親學習,都是野路子,再加上十四歲父親去世之後寡母拉扯他非常辛苦,有些憤世嫉俗的意思。反應到文章上,就是經常不按常規,好自己抒議論,總是有點離經叛道的味道。

 這是應科舉的大忌,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不是尋找儒學理論家。徐平一直擔心的就是他這一點改不過來,自己的經術之學又拿不出手,才給他機會廣訪名師。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科舉文章不會給人驚奇的感覺。

 殿試黜落最多不過兩三成,文章沒有出格的地方,這進士就握在手裡了。至於名次等第只能看考官的看法,畢竟李覯也沒有那一見就令人讚歎的文采,名次不會太高。

 高第進士自然有許多仕途上的便利,但等次低了也不是沒有出路。宰相張士遜中進士時一百多名,范仲淹只是乙科,年輕時是蹉跎了點,只要真有本事還是有熬出頭的機會。

 聽了徐平的話,李覯也感到高興。

 家貧母老待養不能擇祿,這是文人士大夫的基本要求,只要有出路就是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學問廣博但不精深,往往在不經意間就犯了忌諱,與別人相比應舉分外艱難。只有中了進士,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才有揚自己學問的機會。

 見徐平今天的心情不錯,李覯道:“難得今天先生有閑,來京城之前,我曾作了幾篇《禮論》的文章,不知能否一起看了指點於我?”

 徐平道:“拿來我看。中了進士之後,這些學問就可以做起來,不必像以前一樣汲汲於科舉文章。進士是個門檻,過了之後隻管按自己的意思做學問。”

 李覯轉身回房,不多時拿了幾張紙稿過,恭恭敬敬地交到徐平手裡。

 徐平就著燈光,一頁一頁看下去。他看得很粗,所謂觀其大意而已,並沒有仔仔細細地去摳字眼。他受的是不尋章摘句的教育,已經習慣了。

 李覯受荀子的影響很深,把禮視為一切的根本,仕、義、智、信都由禮生開來。也一樣認為禮的來源是人的,人生下來要活著,要吃飯,要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些都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是客觀存在。

 禮就是從這些中升華出來,不過荀子認為是要對這些加以限制,以禮來製約不及於亂。從這個角度來說,荀子講禮天然包含了法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儀製的內容。

 李覯更進一步,荀子還是認為人的本來是亂的根源,有惡的意味,而李覯則認為這些是正面的,雖然需要禮來製約,但本身並沒有錯。

 徐平早就知道李覯在學術上尊荀子抑孟子的一派,甚至到了視孟子為仇敵的地步,看了他的這些文章也不覺得奇怪。

 不過李覯由這種對禮的認識,進而引出了“義利並重”的思想,還是讓徐平覺得有些新奇。講實話,雖然李覯在徐平面前以學生自居,但兩人從來沒談論過學術問題。都說言傳身教,徐平這裡是只有身教而沒有言傳。

 所謂學問,往往不過是一句話,但學問不在這一句話上,而在怎麽掰開來講清楚了讓人理解並接受上。所以李覯的“義利並重”是學問,徐平不管說是勞動創造價值,還是講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都不是學問,而僅僅只是一句話而已。

 把文章放在桌子上,徐平想了一會,問李覯:“今天在金明池,我與范待製等館閣人員釣魚賞景,說起了一件事。范待製講,天下之財有定數,在官則不在民。這話常常聽聽人講起,但我想來想去,卻覺得未必是這個道理。”

 聽徐平質疑這個觀點,李覯很想張嘴反駁,不過沒說出口,生生把話壓在了心裡。與徐平的師生關系雖然不正規,基本的禮儀他也不會違反。

 看著李覯的樣子,徐平笑了笑,問道:“你文章裡講了人之欲自然是禮,這個是有道理的,暫且不談。隻說由人欲而生的財,比如說,一個人走在路上,口渴了,看見前面有棵梨樹,上面梨子大而肥美,便摘了一個吃了解渴。那麽我問你,這梨子到了這個人的手上,算不算是他的財呢?”

 “恕學生愚昧,當先看這梨樹有沒有主人,有主人便是偷竊了,又何談人財呢?”

 聽了這話,徐平笑道:“我既然如此說,這樹自然是無主之物,不然何必問你?我是在認真跟你談事情,又不是瓦子裡的說書人,跟你打這種啞謎!”

 “先生恕罪,是學生想得差了。既然是無主之物,這梨子自然是這人的財產。”

 “那我問你,這人得了一個梨子,或者多摘幾個有了幾個梨子,作為他的財產。那這財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自然是從梨樹上來,梨子要從梨樹上長出來。這道理簡單明白,先生因何問?”

 “到底這人有了這些梨子,是因為梨樹呢,還是因為他動手摘了呢?梨樹在那裡,如果他不去摘,梨子怎麽也不會是他的。他花摘一個梨子的力氣,便得一個梨子,花摘兩個梨子的力氣,便得兩個梨子。那這幾個梨子的財產,為何不說是他花力氣得來的?”

 “先生,總得先有梨子,他花力氣才能得到,根本還是在梨子上。”

 徐平點了點頭:“那我問你,聖人收門生,必納束脩。這束脩自然也成了聖人的財產,對不對?那聖人的這些財產從哪裡來?”

 李覯有些遲疑:“自然是門生交來——”

 “為什麽不說是聖人教導學生勞心勞力賺來的呢?”

 見李覯欲言又止,徐平道:“今天我跟你講這些,不是講來玩笑,實在是白天范待製的那一句天下之財有定數,讓我不能苟同。這財到底從哪裡來?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人花力氣賺出來的?如果是花力氣賺出來的,那麽花更大的力氣是不是就會有更多財富?那天下之財還有沒有定數?像邕州並沒有甘蔗長在那裡,是蔗糖務的人花了無數力氣開田種了甘蔗榨糧出來才了白糖的財富,這財富從哪裡來的?依我說,天下之財並沒有定數,只要人肯花力氣,會花力氣,就可以生出更多的財富來。”

 說到這裡,徐平站起身來,來回踱步,口中道:“所以,說天下之財有定數是不對的,在官則在民更不對。這還不僅僅是花力氣,還要會花力氣。比如我莊子裡先前一個人只能種十畝地,有了那些新式農具,便能夠輕松種三五十畝。這不是平空多出財富來了嗎?這財富從哪裡來的?因為會使力氣了!”

 見李覯有些迷惑,徐平又道:“李覯啊,講清楚了財富從哪裡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們理財官員,一旦歲入增多,因為風調雨順還好,如果不是,則難免就會受到朝臣搜刮民財的彈劾。 但實際是這樣嗎?有的時候,只是讓百姓能夠用同樣的力氣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來,水漲則船高,朝廷歲入自然也就增多了。這個道理並不算難懂,比如官貸耕牛給百姓,他們就能種更多的地,朝廷自然也就可以收更多的稅。但是一到三司理財的時候,就有人說與民爭利,捆住三司的手腳。於國於民,這都是大害。”

 李覯道:“先生的意思是——”

 “剛才看你的《禮論》,講到‘義利並重’,我也是有感而。僅僅講‘義利並重’還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講清楚利從何來,要讓所有的人都明白,官方收到的利不是搜刮百姓而來,而是給了他們更好的條件,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收來的。這種利,自然是越多越好,官府的歲入高了,百姓得利也多了。僅僅多收賦稅自然不行,但官府幫助百姓創造更多的財富,歲入年年升高是好事!”

 說到這裡,徐平轉過身來,看著李覯道:“人的雙手,是能夠創造財富的!我們所有財富,自然是要借助天地所賜物產,但根本上還是靠人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朝廷理財,這才是根本,也只有這樣,才能理直氣壯地多收錢糧。學問學問,李覯,你如果能夠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才是真學問,必將成為流傳後世的一代宗師!”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