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誰是最後的贏家(1)
楚王府。
李適憂心忡忡地望向了神色複雜的李俶。
李俶輕歎一聲:“適兒,你是否認為父王的處置有些不妥?”
李適猶豫了一下,但關鍵時刻是表現自己見識與眾不同的時候,他也不能退縮,就咬了咬牙輕輕道:“父王,兒子以為,郭子儀李光弼這些功臣名將在軍中威望甚高,不可能因為一場戰敗而被解職。父王因此上奏彈劾這些人,陛下允準的幾率不大,兒子擔心會因此得罪軍中不少宿將,一旦這些人站在我們的對立面,將來……”
李俶微微一笑:“很好,繼續說下去!”
李適點了點頭繼續道:“父王,李揆這些文臣與武將素來不合,而且朝中文臣一直擔心武將功高壓過文臣風頭,文武爭鬥正酣,他們這是想要利用父王去壓武將一頭,兒子覺得……兒子覺得父王要小心謹慎一些為好。”
“嗯,你能看到這一點,也算是有些見識。沒錯,朝中文臣與武將漸成水火,遇到這種機會,李揆這些人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煽風點火攛掇本王拿郭子儀李光弼開刀,當然是居心叵測,本王心知肚明。但是——”
李俶目光凝重起來:“但是,本王已經沒有退路了。若是不將郭子儀這些人推出來當替罪羊,消除陛下和滿朝臣民的怒氣,本王的威望必會受創。”
“權衡利弊,本王只有當一回無情無義之人了。當然,本王不會白當小人。適兒,你記住,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朝中無仁義,皇權比冰冷,我們楚王一脈要想活得比其他人逍遙自在、活得更長遠,就必須要不擇手段!”
“本王只有最終入主東宮,成為名正言順的大唐儲君,一切才能盡在掌握。這個目標一日不能實現,就存在一日的風險變數。”
“至於郭子儀這些人,就算將來與本王作對,本王又有何懼?如今天下將定,文臣治國是主流,本王已經將文臣牢牢控制在了手裡,區區幾名武將,翻不了天去!”
李俶冷冷笑著:“李揆這些人要利用本王,但本王又何嘗不是在利用他們!更重要的是,本王要讓他們充當搖旗呐喊的馬前卒,是去試探一下宮裡那位的態度和虛實!”
李俶說的是皇帝李亨,也就是他的父皇。李俶從未用這種態度提及皇帝,如果是當著外人,這“宮裡那位”的稱謂其實已經構成了大不敬。
李適陡然一驚,抬頭望著自己的父親。
李俶神色冷肅,沉聲道:“適兒,你可知道你皇祖父為何下詔冊封你為奉節郡王,卻又不許公開宣告嗎?”
李適嘴角輕輕哆嗦了一下,他搖搖頭。這的確是他心頭的一個謎團,李亨下詔冊封他為奉節郡王,作為楚王長子,這種冊封實際上並不離譜,在今上的眾多孫子孫女中,李適不是第一個受封的人。可皇帝卻嚴命楚王府不得將李適受封奉節郡王的消息傳揚出去。
這實在是有違常理和祖製。
李俶冷哼一聲:“父皇這是在敲打本王呢。他這是在暗示本王,東宮太子之位還懸而未決,他還沒有下最終的決心。”
李適哦了一聲,其實他還是弄不明白,東宮太子之位懸而未決,與他這個皇孫有什麽關系,他被冊封個奉節郡王,不過是按部就班的皇室規製,並非特別的恩寵,何必搞得這麽神神秘秘?
但李俶卻也沒有繼續解釋下去。既然李俶不說,李適也不敢多問,隻好不懂裝懂。
“既然他遲遲不能下決心,那麽,本王就幫他下吧。”李俶眸光中光彩閃爍,嘴角浮起冷漠的弧度。
李適心裡歎息一聲,躬身下去,不敢回應。
“適兒,你記住,我們已經沒有退路!本王若是不能成為儲君,今日的所有權勢他日必會隨風消散,而只要我們楚王府失勢,我們父子日後必死無葬身之地。”李俶冷笑著下了台去,拍了拍李適的肩膀:“你為人持重,本王對你寄予的希望很大,希望你不要讓本王失望!”
李適狂喜,躬身更低:“兒子明白,兒子必不敢辜負父王教養栽培之恩!”
李俶沒有明說,但已經流露出要將李適立為世子的念頭。一旦李俶成為皇帝,他就是皇太子,貴不可言。
李俶笑了笑:“還有一件事。本王卻是輸給了孔晟那小廝,你親自去大理寺,去知會大理寺卿薛安,傳本王口諭,說本王會履行承諾,請長安候靜靜回府等待吧!”
李俶揚長而去,只是在出廳之際,他臉上的所有笑容都瞬間斂去,取而代之的是陰森森的殺機!
這一刻,他對孔晟真正動了殺機!
這個孔晟,讓他感覺太可怕了。他竟然料事如神,他對時局和天下大勢的判斷絲絲入扣,這樣的年輕人假以時日必成大患,若是不能為他所用,就只能堅定不移地鏟除掉!
如果說之前李俶隻停留在將孔晟打壓或者驅逐出京的層面,如今他就起了殺念。這種妖孽一般的當世奇才,絕對不能再留了!
若是讓孔晟得勢,再與趙王李系這些具備奪嫡資格的皇子聯手站在一起,後果不堪設想。頭一次,孔晟在李俶的心目被列入了重要的防范名單。
宮中。
李亨冷森森地望著拜伏在地的魚朝恩,情狀怒不可遏。
魚朝恩是他這個皇帝欽點病委派到軍中的觀軍容宣慰使,相當於監視郭子儀諸將的監軍。相州慘敗,這魚朝恩逃回京來,連夜進宮向皇帝請罪。
皇帝這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魚朝恩和監軍制度的存在,其實也是導致相州兵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監軍和皇帝眼線的存在,郭子儀等人備受掣肘,都懷著深深的忌憚,唯恐行事不善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在諸多戰略決策上當斷不斷、進退維谷,沒有放手去做,錯失了不少有利戰機。
而大戰起時,魚朝恩明裡暗裡插手軍權,也是唐軍聯軍高層軍令無法形成一致意見,在集團作戰指揮上出現了致命的漏洞。
李輔國幸災樂禍地望著台下面色如土拜伏在地不敢起身的魚朝恩,嘴角噙著一絲冷笑。魚朝恩是與他爭奪宮中大權的最大“政敵”,如今魚朝恩被牽連進這種事兒中,他焉能不心花怒放?
這一次,他縱然不死也難逃重罪了。李輔國冷笑著瞥了魚朝恩一眼,微微閉上了眼睛。他要控制住自己得意的情緒,千萬不能讓皇帝察覺出來。
李亨冷漠道:“魚朝恩,你這蠢貨,相州慘敗,數萬將士屍骨無存,你竟然還有臉進宮來見朕?你可知罪?”
李輔國心道你這不是廢話嗎?魚朝恩不進宮來請罪,還能逃之夭夭?那才真正是死路一條了!
魚朝恩肩頭輕顫,畏懼輕輕道:“陛下,奴婢知罪!相州大敗,奴婢自知罪責難逃,特進宮來面見陛下,請陛下降罪!奴婢願意一死,報效陛下恩德!”
魚朝恩痛哭流涕,再三請罪。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狡辯,更沒有將責任完全推托給郭子儀等人,而是大包大攬地全部承擔下來——實際上,作為監軍,他的責任是有的,但要說要讓他承擔兵敗的全部責任,皇帝心裡也過意不去。
所以,魚朝恩這麽一來,李亨反倒有些心軟了。
如果魚朝恩辯解托罪,說不定在盛怒之下,李亨就下旨斬殺了他。一個太監,再有權勢,皇帝一聲令下,斬殺就斬殺了,當朝文武大臣只能拍手稱快而不會反對。
李亨緩緩閉上了眼睛,緊握的雙拳在微微顫抖。誰都能看得出,皇帝的情緒正處在暴怒狀態,暴風驟雨般的反應都在情理之中。
李亨的確是非常震怒。他萬萬沒有想到,眼看勝利在望,反倒吃了這麽一場大敗仗。數萬人的損失,李唐朝廷不是折損不起,但負面影響太大了,對於官軍士氣對於天下臣民的信心打壓太重了,這幾乎是迎頭一棒,直接將皆大歡喜的局面瞬間打回了原型。
更讓李亨接受不了的是,孔晟當初幾萬人就將安慶緒主力大軍趕出了洛陽城,但郭子儀這些人三十萬兵馬圍攻鄴城殘部,卻被安慶緒反敗為勝,這簡直是豈有此理啊!
平叛的大好局面因此而傾覆。而未來,又多了一些不可預知的變數。更重要的是,太上皇即將還朝長安,若是李亨返回長安,因為這場兵敗,那些忠於太上皇的老臣會不會趁機挑事,攛掇謀議讓太上皇複位呢?一想到此處,李亨就心情變得非常糟糕,煩躁之極。
必須要有人承擔責任,才能消弭天下臣民的不滿。但承擔責任的人,不應該是面前這個蠢貨。這個蠢貨也承擔不起這個責任,目前他還有存在的價值。
李亨眸光中掠過一抹冷笑,他眼角的余光從李輔國臉上掠過,突然淡漠道:“魚朝恩,汝非領軍主將,兵敗之責由你承擔,想必也不能服眾。朕不是昏庸之君——朕罷黜你的觀軍容宣慰使之職,罰你半年俸祿,召回宮中,降一級聽命,充任內侍省少監,你可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