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南宮望的選擇
周摯被神龍衛士卒推出去亂箭射死,然後被斬斷頭顱,交值司處置。神龍衛按照孔晟的吩咐,將事關周摯的這場風波以及周摯之死,記錄成密冊卷宗,作為神龍衛查辦的秘密要案之一,將來備查。
周摯橫死。他從潛入長安到身死,前後不過十幾個時辰。而周摯是史思明謀反的總策劃和總軍師,周摯之死,恐怕對於史思明來說是一種重大的不可替代的損失。這對於朝廷日後剿滅史思明,是有好處的。當然,孔晟誅殺周摯,也極有可能導致史思明的再次叛亂提前。
孔晟心頭冷漠平靜。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冷靜和清醒。他越來越明白,在這個陷阱與陰謀遍地的亂世,在血與火的博弈之中,自己不能有任何的婦人之仁,當斷不斷,只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他從來不去主動招惹誰,但誰要是主動找上門來,他也絕不怕事。那只能是誰擋路就一腳踢開,誰揮刀子撲上來那就殺之以除後患。
你要殺我我不能無動於衷。
他心裡更清楚,自打自己知道聶初塵身世的一刻起,兩人就再也沒有了在一起的機會。他與史思明這種人,注定要你死我活、不可調和,怎麽可能與史思明的女兒琴瑟相和呢?只是上天弄人,讓孔晟無奈和憤怒啊。
聶初塵的身世,讓他馬上意識到了某種重大隱患和危機源頭——那就是南宮望。范雲聰是周摯的化名,那麽南宮望就是周摯的徒弟,如果周摯將南宮望策反,以南宮望的心機手段,恐怕要在長安城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來,雖然不至於壞了大局,但一定會壞了孔晟的大事。
至少,會讓孔晟與皇帝原本緊密的合作關系直接破裂。開玩笑啊,孔晟的心腹下屬是范陽史思明的內應,孔晟就是跳進黃河都說不清了。
孔晟絕對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因此他臨時決定,乘坐大雕小白,連夜返回長安,必須將南宮望的隱患消弭於無形。只是他也沒想到直接撞上了周摯與南宮望的碰面。
南宮望的態度讓孔晟微微改變了之初的決定。他本來想將南宮望直接從自己的麾下驅逐出去,但現在看來,他想給南宮望一個機會,一個選擇。
但實際上,他更清楚,這樣的選擇對於南宮望來說非常痛苦。而從斬殺了周摯的這一刻起,他與南宮望和聶初塵之間,就產生了無法彌補的裂痕,很難再回到從前了。而因此,也與范陽史思明結下深仇,勢不兩立。
但孔晟絕不後悔。而如今,他還願意給南宮望一個選擇的機會,而他自己卻無法選擇。周摯是史思明的死黨,潛入長安圖謀不軌,對孔晟的安危產生巨大威脅,他不得不下手鏟除。
“南宮望。”孔晟淡淡道。
南宮望沉默了片刻,還是躬身一禮:“山人見過大將軍!大將軍突然回城,想必是早就對山人有所懷疑吧?”
孔晟微微一笑:“你師傅范雲聰竟然是史思明身邊的心腹周摯,我剛知道不久。如果並不是初塵潛入我軍中行刺寧國,我還不能發現。但既然初塵是史思明的女兒,范雲聰是周摯的化身,我又如何能放心讓你留在長安城和神龍衛呢?”
南宮望輕歎一聲:“果然如此。吾師如此,山人也是莫名所以。但無論怎樣,山人都不會投靠范陽逆賊,看來大將軍從來都沒有將山人當成自己人。”
“沒有永遠的自己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你的師傅,算不算你的自己人?你肯留在我身邊,無非是認為我能帶給你別人給不了的東西,你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一旦史思明肯給予你想要的東西,你反水歸范陽,其實也不是不可能的。”孔晟的聲音平淡:“南宮望,其實我了解你遠甚於你對於我的了解。你與烏顯烏解這些人不同,你從始至終都沒有把自己當成孔某的從屬,角色不同、位置不同、心態不同,你如何反過來倒打一把抱怨孔某從未將你當成自己人看待呢?”
孔晟的反問讓南宮望嘴角一抽,無言以對。孔晟的話字字句句誅心,將他過往的各種真實一一揭破,窗戶紙被捅破了,他還能說什麽?
“我對你有過信任,當然是有限的信任。但是我對你的忠誠報以審慎的懷疑。現在看來,我的判斷還是正確的。雖然你剛才拒絕周摯,但是你捫心自問,你能拒絕一次,能拒絕第二次嗎?當范陽開出足夠的代價,你還能拒絕嗎?”
“如果你剛才應允周摯,你已經死了。孔某對於背叛者,絕不心慈手軟,你應該比誰都清楚。但是現在,我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和一個選擇,如果你願意留下,我們依舊恢復如常,仍然是作為戰略的合作者關系存在,我會給予你想要的東西,而你所需要做的是為我做事,我更像是你的老板,而你則是職業雇員。”
南宮望聞言沉默了下去,良久才苦笑一聲道:“大將軍,吾師教養我十余載,如今你將他誅殺在我眼前,還要我當什麽事都沒有發生過,這山人實在是做不到,抱歉了!”
孔晟淡然一笑“這樣也罷,你可以自行離去,我會進宮向陛下解釋清楚。但是請你記住,你離開之後,若是歸隱山林甘於蟄伏便罷,若是你去范陽,變成了我的敵人,下一次,你我再見之日,就是生死仇敵了。孔某對於敵人的手段,你該清楚。”
“哪怕是你,孔某也絕不手下留情,請你謹記。”
南宮望沉默了下去,神色更加平靜。片刻後,他緩緩褪下神龍衛副使的四品官袍,向孔晟深躬一禮,大踏步走出了大堂。
他之所以毅然離開,一則是孔晟誅殺周摯,他無法做到心平氣和地做到與殺師之仇平安共事,二則是孔晟捅破了那最後的偽裝窗戶紙,他感覺今後更難以融入孔晟的小團體,留下徒廢人心,不如一走了之,另謀出路。
正如孔晟所言,南宮望是一個野心深重的人,他離開長安之後,不可能歸隱山林。而哪怕是他最不看好史思明的范陽派系,但他還是會投向范陽,憑借他在長安、在孔晟身邊的這些資本,憑借周摯弟子的身份,他會在范陽得到一個理想的位置。
將來史思明能成事最好,若是不能成事,說不準南宮望卻會取而代之,來達成自己的野心。雖然南宮望一直以來口口聲聲宣稱自己只有“效仿諸葛孔明輔佐明主的願望”,而沒有自己稱王稱霸的理想,可孔晟卻一眼看穿了他,只是沒有點破就是了。
像南宮望這種人,他可能一輩子都在苦苦尋覓機會,但他未必會有這個機會。本來如果沒有周摯的事兒,孔晟也不會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因為只要南宮望沒有機會,他便沒有威脅。
孔晟嘴角噙著一抹冷漠的笑意,他沒有挽留,更沒有派人阻擋。他更不怕南宮望投向范陽,因為南宮望在這邊掌握的機密甚少,頂多是在神龍衛安排了幾個心腹之人罷了。孔晟隨後就會對神龍衛內部展開清理,不可能讓南宮望在神龍衛內部安插下釘子和耳目。
孔晟也對南宮望動過殺機。只是他與南宮望畢竟共過一段時間的患難,而且還有聶初塵的情面在,孔晟終歸不是真正的冷酷之人,他還是決定放南宮望一馬。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終歸算是舊人一場,哪怕日後為仇,也不好做得恩斷義絕。因為至少到目前為止,南宮望還沒有做出危害長安侯府和背叛的事兒。
南宮望離開之後,去向不明。他在長安沒有成家立業,所以走的也輕松自如,隨身一個包裹,一匹代步劣馬,連夜喚開城門,就去了。
孔晟連夜進宮求見皇帝。他是如何跟皇帝解釋的,外人不知,反正孔晟在皇帝的寢宮與皇帝交談了大半宿,於第二天拂曉時分神不知鬼不覺地騎乘大雕小白飛離長安城,這一夜之間的重大變故無人知曉。
不過,讓朝野為之震動的是,午後時分突然從宮內傳出一個重大的人事變動消息——神龍衛副使南宮望辭官歸田,皇帝下詔調睢陽太守、禦史中丞張巡回京,出任神龍衛副使,封忠義伯、銀光祿大夫。
這是孔晟的建議,也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對於接替南宮望的人選,孔晟在返回的路上就已經想好了。神龍衛值司重大,不是皇帝信任的人、不是對皇帝無比忠誠的人,不能出任,之所以選中張巡,主要還是張巡的忠誠和清譽,天下聞名,加上有孔晟的極力舉薦,皇帝勉強同意。
至於孔晟為什麽會選擇張巡,也是權衡利弊的結果。當前的神龍衛作為一個值司衙門,其實迫切需要一個能吏,同時因為神龍衛的特殊性,又需要一個禦下嚴厲、面對群臣權貴毫不畏懼的酷吏。綜合通盤考慮,相對來說,張巡比較合適。
況且,只是副使,只是在孔晟出使回紇期間代理,等孔晟返回長安,一切都歸於平靜,皇帝想通了這一節,也就心平氣和了。
不過,孔晟的密奏讓皇帝大為震動。實際上,皇帝遠不像外界觀察的那樣昏庸,他對於史思明並不十分信任,只是表面上給予了百倍的熱情回應,又是封王又是重賞,還接連下了三道詔命予以褒獎,其實都不過是緩兵之計,準備跟史思明秋後算帳的。
但皇帝也沒有想到,史思明竟然派人潛入長安,企圖在自己身邊安插釘子,這直接觸怒了皇帝。
皇帝當日還下了兩道密旨,一道是給趙王李系的,命他速速將兵權交給郭子儀,由郭子儀統率所有平叛兵馬,等候朝廷下一步的調兵命令。
在這一點上,孔晟又發揮了重要作用。他與皇帝推心置腹徹夜長談,終於還是讓皇帝意識到了平叛之所以遲遲沒有塵埃落定,除了形勢險惡、叛軍勢力盤根錯節這些客觀因素之外,他不能充分給予郭子儀這些當世名將真正的兵權也是重要因素。前番他讓皇太子李豫與郭子儀等人互相掣肘,現如今又讓趙王李系坐鎮洛陽,郭子儀等將官很難施展開手腳。
讓郭子儀作為天下兵馬副帥臨戰陣指揮作戰,由郭子儀全權調度平叛事宜。至於皇太子李豫這個兵馬大元帥,該掛名的還是掛名,但只是遙領,其人坐鎮長安並不出戰。如此一來,既安撫了皇太子李豫,又給予了郭子儀實質性的權力,兩全其美。
至於對范陽的史思明,孔晟建議安撫封賞依舊,保持政策不變。在大義上,朝廷要佔據主動。但朝廷不可輕易派人進駐范陽,暫時來說,還是讓史思明控制范陽等地,等待他自己按捺不住起兵叛唐。而到了那個時候,洛陽的郭子儀等五路大軍休養生息,以精銳之師形成五路合圍,史思明蹦躂不起來。
實際上在孔晟看來,皇帝李亨最大的優點是能在平心靜氣地時候,聽得進別人的建議去。只要你的建議能說服他,能讓皇帝感覺有理,那就有戲。這就需要極高的語言藝術和掌控人心的手腕,而孔晟最不缺的和最擅長的就是這個。
孔晟沒有直接提出自己的建議,而是結合天下大勢,一點點、一條條、一道道將各種盤根錯節的線索梳理清楚,逐步引到皇帝落入他的邏輯思維軌道,從而讓皇帝自己認同並主動做出決斷。
這是孔晟的高明之處,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皇帝的明智之處。因為很少有人能坐下來跟皇帝推心置腹討論國事,能給皇帝將形勢分析的這麽通透,朝堂上的爭吵互相攻擊,讓皇帝聽了就厭煩,哪裡還能聽得進別人的建議去。
還有一道密旨是給靈武太守林勇的,由孔晟帶走。皇帝在詔命中明確提出,當孔晟的護軍抵達靈武之後,由孔晟暫代靈武都督府大都督之責,全權調度靈武和西北一線兵馬,以防回紇人鋌而走險侵入大唐。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也是存在的。
除了這兩道密旨之外,還有一道公開的旨意,那就是冊封皇太子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坐鎮長安,居中調度,設大元帥府與東宮。
這已經在朝野上下的意料之中,不過,皇帝也是虛晃了一槍,竟然隻讓皇太子領了一個虛名,沒有實權。他坐鎮長安,所謂的大元帥就是名義上的,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連君命都可以抗拒,何況是皇太子的命令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李豫這一次沒有插進軍中得到他想要的無上軍權。
李豫是有苦不能言,憤怒至極。
得了一個虛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權力。郭子儀戰勝平叛還好,他也面上有榮光,如果郭子儀等人吃了敗仗,他這個遙領的大元帥同時還要為之承擔責任,甚至是千古罵名。
唯一令李豫心平氣和的是,趙王李希同樣被皇帝剝奪了兵權,並調回長安來繼續當他的閑散王爺。這至少能說明,失去了兵權的趙王今後再也沒有資格跟李豫爭奪儲君之位了。
也正因如此,李豫才按捺住沒有發作出來。
最近東宮的派系在朝中甚囂塵上,因為感覺孔晟出使回紇離開長安,皇帝身邊只剩下李泌杜鴻漸這些文臣,太-子-黨的人感覺機會來了,一個勁地攛掇李豫要奪回往日的權柄和榮耀來。
因此,在朝會上,幾乎成了東宮派一邊倒。除了皇后外戚派的人仗著皇后受寵偶爾與東宮派爭一爭之外,李泌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保皇文臣根本難成氣候。
雖然他們官居一品,領銜朝野,但他們麾下的屬員很多都是東宮的人,這相當於將他們架空,因為李豫的存在,李泌等人遲遲不敢將東宮的人清理出去——事實上也很難清理,因為人數眾多,牽一發而動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