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順皇朝》第715章:盛世初顯(1)
元旦過後的長安城,在白雪皚皚中,顯露出十分熱鬧來。一年辛勤勞作,總算換來豐收,哪怕不是農耕之家,也被這份瑞雪兆豐年的喜悅感染了。

 爆竹聲,煙花夜夜升空。勾欄瓦肆,各種劇目上演。酒樓茶館,一片眾生歡慶相。

 長安繁華,十裡長街,火樹銀花,星橋鐵鎖,寶馬香車,花市如晝。陸承啟也亮相了一把,與民同樂。

 元夕節後,朝廷中樞開始運轉,這份近乎瘋狂的熱鬧才算漸漸歸於平靜。但長安的繁華,已經刻入了骨髓之中,隱匿於集市之間,豈會因節氣過去而消散?平日裡,每到五更時分,門外會有打更人,敲著鐵牌,挨家挨戶喚起長安百姓。早起之後,長安百姓會去早點鋪買粥點、或者灌肺炒肺。就連洗面湯(洗臉水),這早點鋪都有賣。

 煎茶湯和煎藥的攤位也出現了。然後就是屠宰攤將牲口當街宰殺批發出賣。水果、麵粉這時候都還是成捆成袋。它們作為原料都被買走,成為午餐和晚餐飯桌上的佳肴。最後上場的一款款宵夜,也是用這些原材料做成的。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一大早就去“香水行”,去那裡沐浴。當然,更多的人會選擇去茶館,或者酒樓,叫上一壺茶、一壺酒,開始談天說地,議論時政。@③長@③風@③文@③學,ww♂w.c+fwx.ne£t這也是陸承啟掌權後才發生的變化。先前你要是敢妄議朝政,肯定會揪你去衙門,不管對錯,先打你十板子再說。

 當然,很少人會選擇早上去酒樓的,一般都是近午時,酒樓裡的酒客,才慢慢多了起來。酒客裡面,也有沽酒回去自飲自酌的,但更多的是叫上幾個好友,入酒樓小酌一番。畢竟隻喝酒,吃點小菜的話,花費不是很大。一些商賈,哪怕是一些掮客,牙人,甚至是雇工之輩,都能消費的起。這也是為何長安城酒樓茶館這麽火爆的原因,花費不大,卻能享受到最“頂級”的服務。

 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的樊樓裡,一些熟客慢慢地走了進來,坐堂掌櫃的熱情招呼,酒保、小二、焌糟(燙酒的婦人)都紛紛施展手段,拉攏顧客。喚來酒菜之後,便開始談天說地了。

 “你聽說了麽,今年朝會,聖上當場發火了。”

 “嘿,這事傳得滿城皆知,我怎能不知?”

 “怎麽個回事?”

 “那交趾小國,怠慢聖上,直言咱們大順不過爾爾,氣得滿朝文武口誅筆伐,差點沒把金鑾殿給掀了。聖上讓禦前侍衛將交趾使臣趕出了皇宮,甚至連驛館都不讓他們住了……”

 “這有點過分了吧?”

 “哪裡過分,你是不知道那交趾使臣有多夜郎自大,真的欺我大順無人麽?還揚言打到長安,聖上血氣方剛,哪裡忍得住?沒將他拿下,直接砍了都算開恩了。這等小人之國,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竟有此事?”

 “嘿嘿,你該不會是忙都昏頭了吧,這都沒聽說過?”

 “哈哈,誰說不是啊?你也知道的,這過年時,爆竹煙火最是好賣,我每日看鋪,通宵達旦,不敢閉門。這一連二十余日過去,連報紙都看不了,你說忙不忙?”

 “也是,該罰你一杯,盡賺錢去了。”

 三人碰杯之後,一個中年模樣的商賈笑道:“交趾國使臣出了醜,那天竺國使臣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又是怎個回事?”

 “嘿,他居然在朝會上問聖上,為何長安城中,無人便溺?”

 “哈哈哈哈……”

 “這些夷蠻,真當咱們堂堂中原是他們小國麽,處處都是茅房?”

 他們說這話,也是有理有據的。長安城中普遍建築有公共廁所,官府重視城市垃圾和糞便的妥善處理。京兆府每年新春,由官府差人挨家挨戶疏通溝渠,有差船將道路上的淤泥運到鄉下。每天有人打掃大街上的垃圾,居民則給一定的報酬。一些農戶,秋收忙完之後,也閑不下來,自然也就進城務工了。這疏通溝渠,可是能給田地增加肥料的,他們也不用出錢,出點力就行了,自是樂意而為。京兆府百姓給些錢銀,就能換來一個舒適的環境,何樂而不為?

 再說了,每個城市裡都有夜香郎,這公共廁所也是要倒夜香的,哪裡像別國,到處都是異味,直欲作嘔?

 他們說了一些朝會上的趣聞之後,一個人憂心忡忡地說道:“聖上新政,讓我家佃戶十去七八,家中百畝田地,眼看就要拋荒。今個地價又低,你們說該不該出手好?”

 其余兩人沉默了,端起酒杯,心不在焉地抿了一口酒,才試探性地說道:“今個田價幾何了?”

 “唉,愈來愈低,現已然三十貫一畝了,這還是肥田,若是瘦田,再少十貫……賣吧,實在太虧,連本都保不齊;不賣吧,朝廷又要征稅。這地裡都沒有糧食了,還是要交一成稅賦,說是什麽‘空置田地稅’,這不是要命嘛!”

 “嘶……怎會如此?”

 “唉,雖說京兆府好,可江南那邊的田產是白得的,那些佃戶,無田無地的,又是短租,怎會留在你這?契家帶口的,便都下江南去了。他們還托人帶話,說江南真個是桃源,這不是蠱惑人心麽?”

 “噓,噤言!你不要命了,雖說聖上不限議論朝政,可你這般詆毀新政,隔牆有耳的,若傳到監察司,再傳到聖上耳中,這怎生是好?”

 “唉,我這不是心中煩著嘛!”

 “要我說啊,你家那田產離長安也不遠,為何不自己開個作坊?”

 “是啊,現在經商蔚然成風,便是隨意一個產業,亦能賺個盆滿缽滿。我有個遠房親戚,在泉州是開窯燒瓷的,一年竟能有五十萬貫入帳。若是再買條風帆,遠銷大食,更是不得了。只可惜我等在長安,便是燒瓷,也賺不了多少。”

 “誒,前些時日,朝廷不是在《大順民報》上刊載如何種植棉花麽,這棉花無需多少人打理,只要收成時多些人便是了。而且去工部衙門,還能免費得到種子,工部官人也會來教如何種……”

 “這棉花為何物?”

 “禦寒之物,傳言今年宮中,也是穿這棉花製成的衣物。你想啊,這些年冬日都這般冷,要是棉花種成了,製成棉衣,該是賣得多好?不僅可以種棉花,還能弄個作坊,製成衣裳……”

 那人被說得動心了,沉吟了好一會,才緩緩地說道:“既然如此,酒足飯飽後且去工部衙門瞧瞧……”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