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順皇朝》第690章:自請降職
陸承啟知道,孔霖雖然有點一根筋,可他知識不是蓋的,為人也正派,算得上是一個人才。只是這樣的人才,教出來的學生會怎麽樣?陸承啟不敢擔保。有道是嚴師出高徒,可過於嚴格了,學生的個性就被抹殺了。像胡瑗一樣的,學習和玩耍結合到一起的老師,還是太少了些。

 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陸承啟才會問為什麽孔霖不去國子監,去太學,這兩個地方是大順的最高學府,相當於後世的清華、北大,教出來的學生,大多是出將入相。放著好苗子不教,非得去教一些孩童,這孔霖莫非是腦袋壞了?

 不曾想,孔霖一本正經地答道:“回稟陛下,非臣不能,實不願也。”

 陸承啟苦笑,這個有個性的回答,證明孔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物。估摸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孔夫子了吧,不然怎麽會效仿孔夫子“有教無類”?

 “也罷,既然孔卿有如此宏願,朕也樂得成全。這樣,蒙學學官以陳襄為主,你和孫覺為輔,如何?”陸承啟妥協了,反正孔霖的心也拴不住了,與其讓他在朝堂上抨擊新政,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讓他去教書。

 “臣遵旨!”孔霖得償所願,竟向陸承啟跪拜了下去。

 陸承啟一愣,連忙說道:“孔卿這是□長□風□文□學,w◇ww.cfw♀x.ne@t何故?”大順裡面,除了天地君親師,皆不跪拜。哪怕是君,也是認罪時才拜的。自從前朝引入“胡床”以來,跪坐禮才漸廢,下跪和跪坐也正式分開。不過是把孔霖的官職降了兩級,他還興高采烈,難道這是種恩惠不成?陸承啟很不解,難道升官不好,非得降職才開心?

 孔霖得償所願後,也樂滋滋地起了身,跟陸承啟討了聖旨,去吏部報到去了。好在長安城的蒙學館已經建立,開始招生了。孔霖此時來討官,也算是趕上時候了。這不,皇莊正“斥巨資”引進鄉村私塾先生,孔霖“自告奮勇”去教書,豈不正中陸承啟下懷?

 要知道,各地州府的官學是有學生人數限制的,大縣五十人、中縣四十人、小縣三十人,各學教官稱教授,州學兩人、縣學一人。教授之選,初由本路使者選派屬員或聘請地方的宿學名儒充當。後來官學發展太快,名師不多,也有一些濫竽充數的進去了,官學也開始良莠不齊。私學更不用說,那些老師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為人師表,就敢開私學。除了有名的書院外,一些書院都是商賈資助,專門賺錢的。直到陸承啟親政後,詔諸路學官委中書門下選差權力歸於朝廷,由於遴選嚴格,州府學官只有五十三員,諸路唯大郡有設,軍監未盡置。不久前陸承啟又下詔,詔齊、廬、宿、常等州各增置教授一員,自此列郡各置教官。州縣地方學校的教學內容為“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不如規者”。官學被整頓之後,明顯比先前好多了。是以陸承啟就問,為什麽孔霖不去官學。

 看見孔霖喜不自勝而去,陸承啟歎了一聲:“人各有志啊……”

 孔霖剛離去不久,高鎬就急急忙忙進來:“啟奏陛下,內閣首輔徐崇光求見。”

 陸承啟正念叨著,已經有一個多月不曾見到徐崇光,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麽。按理來說,開發江南而已,並不困難。制定好優惠政策,選好官員,立馬可以上任了。再說了,大順的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就算有漏洞,都應該堵住了才是。

 聽到高鎬所言,陸承啟先是愣了愣,然後才說道:“宣!”

 高鎬躬身而退之後,徐崇光踏入垂拱殿中。陸承啟一看,徐崇光原本就瘦小的身軀,現在更加削瘦了下去,皺了皺眉,說道:“徐卿,你清減了好多!可是政事繁多,讓徐卿諸多壓力?這樣罷,你且休息幾日,朕吩咐禦醫去府上,為你把脈開個藥方,好好調理……”

 徐崇光雖然清瘦了些,可精神抖擻,說道:“陛下,臣並無大礙。江南一事,臣已有十足把握了!”

 陸承啟一愣,笑出聲來:“徐卿折騰自己,便是為了江南一事?”

 徐崇光正色道:“陛下所托,臣焉敢怠慢?再者,江南成功與否,乾系大順國祚綿延,臣雖不才,亦願奉上畢生精力,與大順綿延國祚!”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陸承啟心中鄙夷了一番,“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能流傳千古?不過也是,史上之人,如過江之鯽,又有幾人能留名青史,大多化作一杯黃土,寂寂無聞,籍籍無名……”

 感慨了一番後,陸承啟才說道:“徐卿為朕分憂,為國分憂,朕心甚慰。”

 徐崇光也不多言,直接甩上一本奏折,說道:“請陛下過目!”

 江南是陸承啟的禁臠,誰都不能輕易觸碰。之所以授權給徐崇光,不過是為了堵住許多朝臣的嘴巴而已,真正主導的人,還是他自己。攤開奏折,陸承啟細細翻閱了起來,甚至還拿起朱筆,在上面寫寫畫畫。徐崇光見了,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小皇帝的認真辦事,徐崇光很欣慰;可這畢竟是他一個月以來的心血,要是被否決了一點點,他都有點難受。好在陸承啟只是寫寫畫畫,並沒有說什麽。

 約摸過了兩刻鍾, 陸承啟才算是看完了這本奏折,然後喜逐顏開地說道:“徐卿事無巨細,所想之處,皆為朕想不到的,非常好!就像這水利,江南多水鄉,用翻筒水車的提議就非常好。朕還認為,需得培育水稻,盡量一年兩收,方才可以穩固江南糧倉地位。至於桑蠶,江南絲繡,皆可大做文章。朕嘗言,無農不穩,無商不活。徐卿奏折,顧及商賈,朕心甚慰!”

 徐崇光心道:“還不是你看重商賈,不然我又怎麽會寫這個?”

 原來徐崇光怕陸承啟不納,才費盡心思討好,免得一番心血付諸東流。其實陸承啟是一個虛心納諫的人,只不過大順過了百余年,早已不複當初立國時節儉。百姓思定後,社會財富日增,諸多陋習就出來了。改革若不大刀闊斧,又有何用?這是原則問題,陸承啟想納諫也納不了啊!不過隨著新政漸漸坐穩,國庫日益增收,禁軍也日益強大,陸承啟才有心思納諫。

 君臣兩人再探討了一番之後,陸承啟才說道:“明日例朝,徐卿當眾啟奏,群臣廷議後無異議,朕便詔告天下,讓無田無地之百姓,前往江南!”

 徐崇光立即說道:“陛下聖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