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順皇朝》第759章:大銀礦
一時間,皇后有喜,貴妃也有喜的事,如同長了翅膀一樣,半天時間便傳遍了長安城,更是在三日內傳遍了大江南北。原本躁動的人心,倏地被安穩下來了。尤其是當官的,再也不用發愁會不會改朝換代,他們的官位還能不能保住。隨著喜訊傳出,一切都煙消雲散。
哪怕陸承啟“時運不濟”,生了兩個女兒也好,他還這般年輕,總是能生出兒子來的。皇帝有了子,代表著大順又能延長國祚,這些官員就不用擔心“失業”的問題了。
當然,前提是你得清廉如水,就算貪贓枉法,也不要給監察司捉住痛腳才行。最重要一點,是不要“屍位素餐”,不然的話,誰都難保得住你。自從小皇帝狠抓官場風氣以來,大順朝廷上下的行政效率提高了不少。再加上皇家銀行為了“開展業務”,
竟不惜巨資鋪橋修路,中國有朝以來,政令破天荒下達到了村正鄉裡。這也是出於陸承啟的“高瞻遠矚”,他知道為什麽古代的農民這麽容易就被“裹挾”起來造反,是因為他們的信息匱乏,只能聽信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謊言。道路不通,是信息不對等的罪魁禍首。
除了信息不通之外,政令也不通,往往在村正鄉裡,一些“大家族”族長的話,比皇法還有用。裡面到底造就了多少冤假錯案,沒人能說得清。更要命的是,信息越不通,財富就越是流不進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道路不通,等於財路不通,哪裡還能富起來?
當然,皇家銀行再厲害,也不可能短時間內修得了這麽多路,不過是京兆府周邊幾個州府的道路貫通鄉下罷了。便是如此,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陸承啟相信,要是他在位三十年,堅持不懈地修路,應該能把整個大順的道路網給打通。當然,一些深山老林、世外桃源之地是去不到的,因為根本沒有那個技術。
陸承啟這幾日的心情更是好得不得了,破天荒第一次缺席了例朝,給文武百官放了半天假。這是人之常情,文武百官也沒有因此事進諫小皇帝。倒是一些正在有事的人,卻急壞了。
這不,在坤寧殿中,高鎬已經幾次通報,內閣首輔徐崇光求見了。
“陛下,國事要緊,臣妾並不覺得有甚麽,你也不用陪著臣妾,消磨意志的……”周芷若好聲好氣地勸道。
陸承啟苦笑道:“朕難得尋個由頭,給自己放幾天假,梓童就忍心看著朕沒日沒夜地撲在奏折堆裡面,不見天日?”
這話說得有點誇張了,周芷若是萬萬不相信的。她也明白,陸承啟這是孩子氣起來了,要哄著去才行:“是了,陛下還有內閣,自是不用事事親躬。但是徐閣老為內閣首輔,他要求見陛下,肯定是有什麽他決定不了的事,才讓陛下出面的。想來也不是什麽大問題,陛下只要一去,給個主意便是了。”
陸承啟故作歎息道:“唉,這點小事都決定不了,朕不知這內閣要來何用……”
“嘻嘻,陛下這是得了便宜賣乖,要知道太祖每日夙興夜寐,每每處理政事到深夜,
二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哪裡有陛下這般清閑?”周芷若揶揄他說道。
陸承啟洋洋自得:“這是朕用人得當,也是太祖分宰輔之權得當也。”這不是瞎說,大順的宰輔雖然權力也極大,但還有副相、計相,也就是參知政事、三司使在掣肘,更是不能沾染兵權,兵權統歸樞密院。雖然後來改製,但這種分權的思想,一直延續了下來。到了陸承啟親政後,更是直接裁撤宰輔之位,設立內閣,更是將權力分散開來了。
“是了是了,快去罷,莫要徐閣老等急了……”周芷若好說歹說,才算是把陸承啟哄出去了。
陸承啟被“轟出來”後,耍帥地一手撐開折扇,歎息道:“想偷個懶都不行,做皇帝難啊……”
要是旁人聽了,肯定內心誹議,說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做皇帝,天下都是他的,好東西用著,好女人享受著,他卻在這裡說“做皇帝難”?要是可以換個地位的話,天下所以人怕都搶著跟他換了。
陸承啟意興闌珊地出了坤寧殿,擺駕前往垂拱殿,尚未進門,便看到徐崇光焦急地在殿門前走來走去,一副焦急的模樣。
“徐卿,出了甚麽事,怎生急成這般模樣?”
陸承啟有些好笑,不待徐崇光說話,便先一步跨入了垂拱殿之中:“徐卿進來說,其余人等,一律守在外間,不得入內。”
“遵旨!”
陸承啟登上龍椅後,放下了手中折扇,隨意地問道:“徐卿這般急,難道是天塌下來了?”
徐崇光一愣,說道:“不曾塌下……”
“那便是地陷下去了?”
“亦不曾聽說有‘地龍翻身’……”
“那你為何急成這般,莫非是遼國來攻?”
“遼國最重承諾,今三年之期未到,其不會來攻……”
陸承啟心道:“要是信一紙盟約,那才是笑話。遼國是騰不出手來,上次把他打疼了,窩在臨潢府舔傷口呢!再加上開了榷場,兩國互市,他不用打都能獲得茶、布、瓷器這類東西,何必打生打死?要是真的換起人命來,漢人三個換一個契丹人,契丹人都要死光!”
心中是這般想,嘴上卻說道:“那究竟是甚麽事,讓一向鎮定的徐卿這般驚慌失措?”
徐崇光苦笑道:“陛下是沒看今日奏折,不然亦會如此的。禁軍廂正指揮使盧塵洹來奏,大理府發現一銀礦,其量之大,非能想象!”
陸承啟皺眉道:“大理府產銀,非是今日所知。早在漢代,便有朱提縣山出銀,律高縣東南O町山出銀;賁古縣西羊山出銀之記載,有何大驚小怪?再者我朝嚴禁私人開采礦山,一經發現處以極刑,又有何懼?”
“陛下有所不知,國庫近來空虛,若得此銀礦,則國庫無憂也!”徐崇光到底是做過戶部尚書的人,看問題一針見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