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香江1985之再創世紀》第22章 控訴大會
  “誰說我們沒有風度啊?”  劉德樺舉手順著頭髮往後一抹,站在包間中央擺了個風騷的造型。

  其余五人則很有默契地一字排開,叉開腿一言不發站在樺仔身後,宛如五名冷酷的保鏢。

  “切,無聊。看看鍾,都幾點了?讓我們女生在這裡等,好意思?先罰你們每人一瓶黑標。”

  曾樺倩瞪著眼,手叉小蠻腰,威風凜凜地教訓道。

  “喂,烏龍王,不能怪我們啊。要怪只能怪樺仔和韋仔,他們影迷太多。我們好不容易才脫開身啊。”

  黑炭頭連連叫屈,大嘴一咧露出一口森冷的白牙。

  “好你個黑馬王子,貌似忠厚,沒想到第一個出賣兄弟得就是你。”劉德樺慍怒道。

  “就是就是,這個黑炭頭最是無良。平時最喜歡裝出一幅老實巴交的樣子,哄騙那些無知少女。我忍他很久了,不如今天做了他?”

  菠蘿頭捏著拳頭扭動肩頸,臉上露出一個神經質的殘忍笑容。

  一番插科打諢之後,屋內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在王祖嫻的介紹下,葉容天總算知道了另外幾名男子的名字。

  黑炭頭名叫劉清雲,因為長得黑,人送外號黑馬王子。

  菠蘿頭吳振宇,無線藝員訓練班十一期學員,和梁朝韋、周星池同期畢業。

  另外那名清秀小夥則是韋嘉輝,他和劉德樺都是第十期學員,不同得是,韋嘉輝學得是編劇專業。目前韋嘉輝在TVB任職編審。雖然入行不久,不過已經編寫了《神雕俠侶》、《新扎師兄》等熱播劇集,是一個才華橫溢的編劇。

  “五年啊!人生有幾個五年可以揮霍?我老劉今年都二十五了。現在還有一年合約在身,再簽五年,出來就三十多了。我們這些藝人,吃得就是青春飯。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到了三四十歲,誰他媽知道是怎麽回事?”

  一瓶威士忌下肚後,劉德樺眼神立馬就不對了。冒著絲絲紅光,亮閃閃,看著挺滲人。

  “不簽約能行嗎?不簽人家立馬就封殺你,胳膊擰不過大腿,認了吧。”

  梁朝韋也是一臉悶悶不樂,不過他對形勢的判斷還算比較冷靜。

  沒紅前日思夜想都是簽約,紅了處心積慮想要解約。

  人呐,怎麽就這麽矛盾?

  “我反正是不想幹了,累死累活不說,才給那麽點錢,打發叫花子?還不如人家公司白領拿得多。哼,這根本就是賣身契。”

  軟得怕硬得,硬得怕橫得,橫得怕愣得,愣得怕不要命得…

  “瑪姬,你有嘉禾背後撐腰,當然有底氣說這話啦。我們可沒你那本事。”

  “賣身契?我倒是想賣身,可是人家不要啊。”

  …

  要說中國的酒桌文化為什麽能夠盛行千年?絕對是有它的道理。

  平時不太熟得人,兩杯馬尿下肚後馬上就開始稱兄道弟了。

  平時不敢說得話,借著酒勁也可以趁機發泄發泄。

  事後追究,一句酒後胡言便可一笑置之,誰也不能拿你怎麽樣不是?

  劉德樺、梁朝韋這些明星,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在普通影迷眼中是神一樣的存在。可是在TVB,其實也就是工資高一點的包身工。

  要說清TVB的“包身工”制度,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得從邵氏的“大製片廠制度”說起。

  大製片廠制度是一種由電影公司控制影片的投資、製片、發行和放映全部四個環節的垂直經營模式。

由於電影公司控制電影從製作到放映的整個環節,所以電影公司對電影形態以及電影工作人員具有嚴格的控制能力。  1957年,邵義夫從新加坡回到香江執掌邵氏電影公司,為了給邵氏院線提供穩定的片源,開始推行大製片廠制度。

  邵氏電影在清水灣投資興建了亞洲最大的製片場“邵氏片場”。從此以後,邵氏電影開啟了廠棚式流水製片的時代。

  邵氏公司將整個電影的製作切割成一個個獨立的部分,嚴格按照製片流程作業,通常完成一部影片只需要40天時間。武俠劇因為需要準備服裝道具,製作周期相對較長,一般為80天。

  大製片廠制度是一種企業化的管理方式,電影工作人員包括導演、演員就像一個個企業員工,按照事先規定好的流程完成每天的工作。他們有固定的薪酬,但沒法拿到電影的票房分成。

  演員、導演和邵氏公司之間是一種合約製關系。

  由邵氏公司製片部制定劇本,提供給導演拍攝。導演和演員必須按照規定的劇本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製作任務。

  邵氏公司從來不會給導演、演員分紅,而只是付給他們固定的工資。不論影片票房表現如何,成功或者失敗,後果都由公司獨立承擔,與導演和演員沒有任何關系。

  這種僵化的體制極大地消弱了導演和演員的積極性。在公司壟斷整個市場的時候,這套體制可以降低公司運營成本,但一旦出現外來強有力的競爭者,這套體制的弊端就立刻暴露無遺。

  七十年代,鄒紋懷離開邵氏公司,創立嘉禾電影公司,實行“外判製片模式”。即由嘉禾公司提供資金,扶持小製片公司製作電影,嘉禾公司則負責監製和發行。這種靈活的製片模式為獨立製片公司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廣大空間。

  在嘉禾電影公司的強力衝擊下,邵氏公司電影人才大量外流。 許冠紋、李翰翔、張澈等台柱相繼離開邵氏電影公司,或者轉投嘉禾公司,或者成立自己的獨立製片公司。統治香江電影二十年之久的邵氏電影帝國終於徹底崩塌。

  在電影領域全面潰敗後,邵義夫轉而進軍電視劇行業,全力經營TVB。

  在電視劇行業,TVB依然佔據絕對霸主地位,競爭對手麗的公司對它並不能形成實質性的威脅。

  TVB奉行的藝人管理制度和大製片廠制度一脈相承。公司和藝人之間依然是一種合約製。藝人按照合約為公司拍戲掙錢,每月只能拿到固定工資。收入和電影明星相比,天差地別。電影明星拍一部電影的收入抵得上電視劇明星幾年的收入,在這種極端不平衡的對比下,像劉德樺這樣的當紅小生自然不願意被捆綁在TVB拍電視劇,他們更願意去拍電影掙大錢。

  而且TVB的合約一簽就是五年乃至十年,這對吃青春飯的演員來說非常不公平,說是賣身契也不為過。

  當然,如果站在TVB的立場,這麽做也情有可原。公司出錢出力培養藝人,把藝人捧紅,其間花費了多少心血資源?公司又不是開善堂,免費給人當義工?當然要連本帶利掙回來。沒紅前,一個個巴巴地想和公司簽長約。等到公司辛辛苦苦把你捧紅了,就立馬翻臉不認人,把公司甩在一旁,這不是白眼狼是什麽?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歸根結底就只有兩個字:利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