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401章 置身事外
朝鮮人兩次派遣的使臣遞交國書,項玉都沒有理睬他們,他還暗中透過清廷在北京城留下來的眼線,傳遞了自己準備向西北用兵的打算,甚至還將駐守在山海關的中華軍的數量削減了五千人,然後大軍從北京出,向陝西一帶去了。﹏吧_ ·-·

 這一情報使得康熙皇帝最終放下心來,動了朝鮮戰爭,他正是因為沒了對中華軍的顧慮,這才敢拿出十二萬的精銳部隊南下朝鮮。

 而至於項玉為什麽要這麽做,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不想做朝鮮的宗主國,而是想直接吞並朝鮮,只要他不接朝鮮的國書,默許甚至是慫恿清軍出兵朝鮮,依照著目前清軍從上到下憋著的火氣,朝鮮人這一次可算是要栽一個大跟鬥。

 算一算,這好像是朝鮮人對清廷的第二次出爾反爾吧!依照著康熙的個性,他顯然是不會在允許遼東出現這麽一個不聽話、出爾反爾,而且還對自己有巨大威脅的國家的存在的,肯定會以雷霆之勢將朝鮮滅亡。

 歷史上隋朝和唐朝都曾經出征過高麗,盡管那個時候的高句麗很有可能並不是這個時候的朝鮮人的先祖,但是這兩個朝廷在朝鮮半島留下來的教訓可謂是相當的深刻的。

 這個半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抵抗意志卻是不弱,一旦中原的王朝衰弱,他們就會趁機謀求獨立,為了防止局面的反覆,康熙皇帝決定和扶桑人一樣,將他們這個民族大肆屠殺,大幅度的削減其人口,以削弱其抵抗力,等到將半島上的朝鮮人殺的差不多的時候,朝鮮半島對於清廷來說這才算是安全了。吧 --=··-

 這個時候朝鮮的總人口也只不過四百多萬人,北部是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南部雖然地勢更佳,水土豐沛。但是由於之前的戰爭的影響,使得這裡的人口數量下降的非常厲害,因此,清軍在北方大肆屠殺。幾乎就是要滅亡朝鮮族意思了。

 顯宗聽到清軍開始大肆的屠殺朝鮮各地的百姓之後,心裡又驚又怒又懼,此時他失去了自己往日的靠山,又找不到外援來幫助自己解眼下燃眉之急,一時間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東邊的鄰居。那就是日本。

 萬歷朝鮮戰爭打完之後,朝鮮人出於對日本的憎惡,曾一度和日本斷絕了外交關系,直到年才開始逐漸的恢復,但是因為日本人幾次三番的想要侵略朝鮮,而且還是施行的是種族滅絕一樣的方式,殘忍的殺害了大量的朝鮮無辜平民,使得朝鮮人對日本的戒心很重,即便是到了今天,無論是南韓還是北朝鮮。﹎ 雅>文_8 ··--`都對日本人恨之入骨。

 可是眼下平壤已經丟了,明朝已經亡了,中華帝國又不理會自己的請求,朝鮮的軍隊又打不過清軍,能夠解決問題的就只有向日本人求援了,依照著日本人的對朝野心,他們肯定會願意出兵,幫助朝鮮抵擋清軍的攻擊。

 只是這是不是引狼入室呢?眼下清軍就想一頭猛虎,直接就要奪取朝鮮人的命,而日本人則像是一條貪狼。一直覬覦著自己家裡的這點祖產,眼下猛虎打到家裡來了,眼見著就要家破人亡了,祖產自然是保不住了。就算是讓這頭貪婪的狼引進來了,局勢也不會壞道哪裡去吧?

 想到這裡,顯宗終於不再猶豫,終於向日本天皇和幕府將軍德川家綱寫了兩封信,請求日本軍隊入朝幫助朝鮮抵擋滿清人的入侵。

 消息傳到日本,德川家綱起初是嚇了一跳。他還以為是請他出兵去幫助朝鮮打中國人,之前他的都城都差點被中華軍的海軍給拿下了,因此對於中華軍的實力大為忌憚,而且這個時候他的海軍損失慘重,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根本就無力繼續出兵作戰,不過朝鮮的這塊蛋糕實在是太誘人了,如果能夠借機將日本的實力深入朝鮮去的話,對於實現先輩們制定的八紘一宇的天下之策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而且等他弄明白事情的真相之後,這才醒悟了過來,朝鮮人的對手並不是可怕的中華軍,而是被中華軍攆到了北方的清朝人,這就好辦了,既然不是中華軍,而且還是一個被擊敗過的對手,那他就不用那麽害怕了,而且這個時候國內的局勢也不太穩定,很多大名都想趁著這個時候幕府的海軍被殲滅,實力大為下降的時候意圖不軌,正好借著這個戰爭來轉移時間,並且通過操控天皇,讓這些人派兵去朝鮮,消耗他們的實力,從而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德川家綱很快就給顯宗回了信,表示自己很快就會向朝鮮派出軍隊,讓他在多堅持一段時間,只要等到自己的援軍一到,到時候自然能夠擊退清軍。

 為了打消顯宗的疑心,德川家綱在信中還說,只要他們兩家聯手擊退了清軍以後,日軍只需要借道朝鮮,出兵遼東,自己去攻打清廷的土地,不需要朝鮮支付額外的代價。

 盡管這只是一個騙人的小把戲,但是顯宗竟然相信了日本人,他以為日本人是真的想要來幫助自己的,因此將聲息的軍隊都集中起來,在漢城囤積了大量的物資和軍隊,準備固守待援,只要拖到日本人出兵,在他看來,清軍就會退兵了。

 而這個時候,項玉自己則率領著軍隊向西進,他雖然想要平定西部的各個部族,完成全國的統一,但是這個時候注意力還是放在朝鮮的局勢上面。

 朝鮮人走投無路竟然向日本人求援, 這倒是沒有出乎他的預料,只是不知道清廷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康熙皇帝會做出什麽樣的反應,是繼續進軍,還是撤兵退回遼東?

 盡管為了打消清廷的疑慮,中華軍沒有在邊關囤積重兵,但是對於清廷來說,中華帝國顯然是他們眼下最大的威脅,而即便是中華軍不僅沒有在前線增加部隊,反而是削減了軍隊的人數,但是清廷依舊不敢大意,肯定會在山海關以北,盛京以南的地方留下重兵把守,不然的話不只是康熙皇帝自己不放心,就連他的臣子們心裡也不會踏實,只是這樣一來,清廷在朝鮮能夠投入多大的力量呢?

 眼下雖然有十二萬清軍進入了朝鮮,但是這個時候的朝鮮已經不是1636年那個時候的朝鮮了,其軍隊已經恢復了一定的戰鬥力了,雖說比不上清軍,但是至少不像當年那麽不堪一擊,而且隨著日本軍隊的加入,局面變得越加複雜,清軍的戰鬥力總的來說應該還是佔據一定的優勢的,但是清軍的後勤和物資的供應情況卻要打一個問號,本來春天未到,就不適合用兵的,而且清軍不是選擇和當年一樣長驅直入,逼降對方,而是選擇了逐個的攻打城池,這樣一來在時間上就浪費了不少,使得朝鮮人能夠拖下去,拖到日本人加入戰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