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226章 台中告急
 “轟轟”,南城牆上的兩門火炮終於發出了自己的怒吼,士兵們看不清地面的情況,但是既然敵人能夠將弓箭射上城樓,這說明對方距離城牆應該不遠,所以他們使用的是散彈,將火炮的仰角調到最小,幾乎是照著地面就開炮。

 炮聲剛響,城外就傳來一陣爆炸聲,接著就傳來了有人受傷的慘叫聲,這聲慘叫在這濃霧裡面聽起來十分的恐怖。

 “箜、箜”濃霧對面也傳來了一陣熟悉的聲音,連華這個時候營上了城樓,他聽出來了這時火炮開炮的聲音,“臥倒!”隻喊了一聲臥字,敵人的炮彈就已經擊中了城樓,劇烈的爆炸將士兵們震的頭暈眼花,連華被一名士兵攙扶起來,他只見到對方的嘴唇不住的翕動,但是卻一點也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這一輪炮擊對中華軍造成了嚴重的殺傷,敵人發射的也是開花彈,在這麽近的距離上,開花彈對士兵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剛才有超過五發炮彈落在了城牆上面,雖然黑火藥的威力比較低,但是迸飛的碎石碎鐵片還是奪走了十幾名士兵的生命,連帶著讓二十多名中華軍士兵受了傷,城牆上的人還是太密集了一點。

 士兵們連忙將連華抬下城去,他的額頭上這個時候血流不止,人也幾乎失去了意識,所以士兵們不敢讓他繼續待在城牆上面。

 遭受一輪嚴重的打擊之後,南城牆上面橫七豎八的躺著大量的屍體和傷者,因為主將受傷,所以剩余的士兵們完全忘記了平日裡面的訓練,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想到要保護和搶救他們的這些傷者,不過他們總算知道城牆上不安全,要向烽堡裡面跑。

 進攻台中城的自然就是清軍了,而統兵大將是施琅麾下的副將董義,董義在之前軍事會議上面一直沒有開口,加上他本身就出身於陸軍。所以這個時候就被派來執行吳英的計劃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那就是進攻台中城,這一仗他要打,而且要打的逼真。不能露出破綻讓敵人看出來,董義覺得吳英的計劃多此一舉,乾脆直接將台中城拿下得了,就是這麽小的一座城,只要給他兩千人。他就能夠在半天的時間之內將它拿下。

 清軍接著大霧掩護,因此直到距離台中城很近的時候才被中華軍的哨兵發現,但是清軍陣前有一隊弩兵,為的就是能夠悄然無息的拔出城外的中華軍,因此當這些哨兵們發現清軍的時候,幾乎同時清軍士兵們也發現了他們,前面的明哨首先就被清軍射殺了,而這個時候台中城內正在出早操,士兵們在嘈雜聲中根本就沒有聽見遠處的動靜。

 明哨被拔掉之後,剩下的中華軍的暗哨一見敵人動靜太大。本來預料好的發信號彈告警的,但是因為濃霧的關系,信號彈升上天空之後並沒有被城中的士兵看見,反而引起了清軍的警覺,幾名哨兵拚死想要回城報信,但是清軍前面的這一大排弩兵一下子就將他們射殺了好幾人,剩下的幾人合力的搶下一匹戰馬想要奪路而逃,但是最終也沒有改變全軍覆滅的結局。

 這便是之前城牆上面的士兵們聽到的那一聲戰馬的嘶鳴聲。

 董義本以為己方的行動已經暴露了,正準備下令全線進攻,但是他見中華軍外圍的哨兵已經全部被清除。於是稍等了一下,結果城中果然毫無動靜,對面一片靜悄悄,看來敵人並沒有發覺。

 清軍事先根據探子的情報已經了解了台中城的情況了。知道這是一座堅城,於是這一次攜帶了大量的火炮,這支清軍昨天傍晚的時候登陸的,大軍在夜色的掩護之下向內陸前進了三裡多,在一片樹林之中休憩了一夜,趁著這一夜的時間。大量的民夫和士兵從戰船上面卸載下來數十門的火炮,還有大量的組裝雲梯,董義又派士兵們到林中砍伐了一根粗木,製作成簡易的攻城錐,雖然這個東西派不上多大的用場,對台中城的城門的威脅不大,但是在城門之外要有一道兩丈高的鐵欄門,這東西用火炮是炸不塌的,只能用攻城錐去硬撞。

 船上的工匠們忙碌了一晚上,製作了一個簡易的車架,使得這個沉重的攻城錐能夠架在車架上形勢,免得要浪費士兵的體力,而且還用火烤實了攻城錐的錐頭,並在上面按上了一層鐵皮,以增加其硬度。

 清軍的火炮清一色的都是紅衣大炮,不僅士兵們以前沒見過這陣仗,就連董義也從沒見過這麽多的紅衣大炮,他心裡信心滿滿,誓要取得開門紅將自己的威名一炮打響。

 清軍才試射了十門火炮,濃霧實在是太大了,他們也只能看見城池的輪廓,上面的士兵和裝備全都看不見,董義不敢讓炮兵推進的太靠前,以免紅衣大炮遭受重創,士兵們於是都瞄準了高高的城門樓子開炮了,就在剛才的第一輪射擊之中,恰好中華軍的士兵在城門樓下面比較集中,於是機緣巧合之下遭受了一記重創。

 對面傳來的慘叫聲和聲使得清軍士兵士氣大振,敵人看起來被打慘了,董義見火炮射擊的比較準,乾脆下令全部開火了,下進行火力壓製,再慢慢根據對敵殺傷的情況來調整。

 於是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裡面,中華軍遭到了清軍兩輪的炮擊,第二次的火炮的強度顯然要比第一次的密集的多,而且這一次清軍不止是使用了開花彈,還大量使用了實心彈,對城廓和女牆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一時之間城牆上面的中華軍被壓製的抬不起頭來,士兵們躲在女牆的邊緣趁著炮擊的間隙向四座烽堡爬去。

 清軍炮擊了兩輪,也不知道炮擊的效果怎麽樣,反而自己這邊倒是被中華軍的火炮給掀翻了兩門紅衣大炮,造成了炮兵方陣裡面的一陣騷亂。

 其實,這個時候南城牆上面的兩門火炮已經被摧毀了一門,剩下的一門火炮只是開了兩輪火炮手就被流彈給擊中了,這門炮也就啞火了,真正對清軍造成一定殺傷的是兩座烽堡上面的四門火炮,南城牆兩個角落的這兩座烽堡的四門火炮一共三次命中了清軍,他們發射的是開花彈,因此對火炮的損傷並不大,加上清軍的火炮又是十分艱苦的紅衣大炮,這種火炮的炮聲非常厚,只是火炮被掀翻之後十分難以搬運,因為它實在是太重了。

 北城牆邊上的兩座烽堡因為城牆的高度的關系,他們的火炮的位置高度比南城牆只是稍稍的高出一點,因此火炮沒有設計角度,這個時候只能乾瞪眼,幫不上什麽忙,幾名士兵試圖將火炮運上更高一層的地方,但是他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中華軍的火炮也十分笨重,雖然沒有清軍的紅衣大炮那麽沉重,但是想要單憑人力搬運還是很困難的,更不用說還是在烽堡這種內部空間不是很大的地方了。

 但是就是這四門火炮,也給清軍造成了很大的阻撓,清軍的炮兵被中華軍的散彈的破片殺傷了十數人,近在咫尺的傷亡也讓清軍的陣型稍稍的有一點松動,董義本打算直接派遣士兵扛著雲梯開始攻城了的,但是一見到這種情況,為了避免過大的傷亡,還是先敲掉這幾門火炮比較好。

 濃霧中時而閃爍的火光使得清軍知道了這幾門火炮的位置,之前他們得到的情報中就已經知道了台中城比較難啃的是四座烽堡和堅固的城門,董義起初還不以為然,什麽樣的烽堡和城門不能用火炮來解決?

 但是這個時候等他真正的見到眼前的這幅景象的時候,他才知道了請報上的這些話確實是所言不虛。

 四座烽堡連接著城牆的邊緣,外壁十分厚重,重大幾斤的實心彈砸在上面沒有絲毫的反應,開花彈碰上去就像是酒壇子砸在石壁上一樣毫無作用,台中城的城牆本來已經很高了,這四座烽堡則更為恐怖,外壁一直向上延伸了好幾丈,董義估計它起碼有七八丈高,要到五丈多的地方才有豁口,也就是說他的雲梯的長度必須要達到五丈的長度才行,因為梯子架設上去必須有一個角度,所以這個長度肯定不止五丈,問題是他手中的雲梯是組裝梯子,因為戰船艙室的限制,這些梯子的最大尺度也就五丈出頭, 所以想要直接攀附在烽堡上面去進攻它是不現實的。

 霧氣漸漸散了一些,董義見到城牆上面有士兵進出烽堡,這和情報上面的是一樣的,清軍只要佔領了城牆,一樣可以進攻上去。

 想到這裡,他便集中一些炮火,專門使用散彈去壓製兩座烽堡上面的炮口,最大限度的干擾中華軍的炮手們從烽堡裡面射擊。剩余的炮手則調轉炮口繼續清剿城牆上面剩下的敵軍。

 清軍士兵這個時候開始架起灶台燃起大火,一些士兵迅速的取出大量的木材,這些木材還有點濕,顯然是砍伐不久的,士兵們架起一大堆火,將木材劈好之後丟進去,另外一些人則抱過來一堆炮彈丟進火堆裡面,一些手持火鉗的士兵們則早已準備好,在他們的身後是五門已經調整好射擊角度的紅衣大炮,而這些火炮的炮口對準的方向正是台中城的城門,清軍是準備利用“燃燒彈”來進攻了。

 這堆火的溫度只能將炮彈燒紅,但是卻不能將它融化,而燒紅之後的炮彈則被士兵們用工具小心翼翼的架起來放進炮筒裡面,再發射出去,這項工作十分的危險,炮彈圓不溜秋的十分不好弄,顯然,清軍準備用這種炮彈來對付外面的一道鐵欄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