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220章 浮出水面
 林寶成在馬尼拉帶了七八天,將手中的貨物全部賣出去之後就被中華軍給攆出去了,理由是後面有一大堆船隻準備進港沒有泊位,盡管他沒有充足的時間將呂宋島上全部的事情搞明白,但是他動了一個心眼,從當地雇請了一批水手隨船出發,一路之上從這些水手的口中獲得了大量的情報,最終便匯聚成了他所呈上來的情報。

 得到呂宋島這個時候也已經落入了中華軍之手之後,施琅對於這支軍隊就更為忌憚了,他是知曉洋人的厲害的,呂宋又是西班牙人經營多年的地盤,就連海上強國荷蘭人幾次進攻馬尼拉都沒能打下來,他們這樣一個新生的帝國竟然將這個老牌的海上強國擊敗了。

 關於雙方交戰的過程因為缺乏情報,所以他並不得而知,但是通過林寶成之前雇請的那些當地的水手,他知道了在交戰之前,西班牙是擁有多大三十多艘戰艦的,這是個什麽概念,當年料羅灣海戰的時候荷蘭人派來參戰的艦船一共只有十三艘,就是這樣海戰還進行的十分艱苦,況且西班牙人還有三十多艘戰艦,那麽中華軍該出動多少戰艦呢?

 這個設想在施琅的心中揮之不去,依靠他的估計,中華軍要是依靠著像自己這樣的傳統類型的戰艦,只怕是就算有三百艘戰艦也不一定能夠打得贏,原因很簡單,西洋人的這些戰艦設置很精巧,船帆極為複雜,,但是性能確實很優異,不僅船體堅固而且航速適航性和轉向性能均大大超出中國人自己製造的海船,這並不是崇洋媚外,而是當時雙方實力的真實寫照。

 所以施琅對於中華軍海軍實力的估計這個時候不僅起了很大的疑問,按照他之前估計,中華軍的所有艦船數量不過一百來艘,不超過一百五十艘。而且艦船的類型和他自己的艦隊之中的艦船屬於同一類,多是福船,後來又多建造廣船,這些船隻的噸位並不是很大。一般都是三四百噸,這樣的艦船他的艦隊裡面能找出不下一百艘出來,但是要是讓施琅率領自己的這三百多艘戰艦去攻打馬尼拉,那是萬難辦到的,馬尼拉他雖然沒有去過。不過素問西班牙人防禦森嚴,艦船密布,不是一個好惹的對手。

 因此施琅放不下心,一面加緊訓練部隊,大肆擴充船隊的規模,而且還要盡可能的建造大型戰船,這一類的戰船噸位大,吃水深,能夠攜帶更多的火炮和兵員,將是海戰之中的主力。

 另一面他派遣了加倍的哨船和偵查船前去打探情報。誓要在開戰之前徹底的弄個清楚自己這個對手的底細。

 雙方這個時候的想法幾乎是不謀而合,都在拚命的擴充實力整軍備戰,而且都派出了大量的偵查船隻前去刺探情報。

 台灣海峽中間的摩擦也是愈演愈烈,漸漸的雙方出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從一開始的一兩艘戰船,漸漸的增加到了四五艘戰船,甚至是十數艘戰船,小型海戰連續不斷,雙方互有傷亡,各自都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中華軍這邊一共有三艘戰艦被擊沉,一百多名士兵陣亡,六十多人失蹤。

 而清軍這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共有六艘戰艦沉沒。九艘戰艦被擊傷,超過三百名士兵陣亡,以及兩百多人失蹤。

 雖然損失的比對方要重一些,但是施琅對於這樣的結果卻感到十分的滿意,這是因為通過這樣的實戰和小型戰鬥,使得他的部下的士兵們能夠學到更多訓練之中學不到的經驗。也能得到更多的教訓,這是提高一支海軍的捷徑。

 而且他還能從中獲取大量中華軍的情報,比如他們艦船上面的火炮十分犀利,在五裡之外就能射中目標,進入三裡之內後他們的射擊命中率大幅度的提升,許多清軍的艦船就是因為對敵方的火炮的射程的估計不足,因此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等於他的戰船要對敵方有實質性的殺傷的話,則必須將艦船拉近到一兩裡以內,這樣一來自己這邊已經被敵方的炮火至少打擊了四五輪了。

 這是什麽樣的火炮竟然如此強悍,自然引起了施琅的極大興趣,早年他跟隨鄭芝龍的時候,長聽到鄭芝龍說起料羅灣海戰的事情,當時對於鄭芝龍所說的荷蘭人的利炮十分感興趣,這種火炮聲勢震人,可將鐵丸發射至七八裡外,威力巨大,被其命中者,十有就會傾覆。

 實際上料羅灣海戰之中荷蘭人使用的是一種加農炮,加農炮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延長炮管從而達到提高射程的目的,當時荷蘭人所使用的加農炮是一種16-22倍口徑的火炮,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火炮的射程,成功的將早期短管火炮的射程從不足兩公裡提高到了三四公裡,幾乎翻了一倍,所以留給鄭芝龍的印象很深。

 這樣說來,其實中華軍的四十倍口徑的基隆級火炮也屬於加農炮了,並且是一種更加厲害的加農炮,因為其身管大大延長,所以射程方面的提升自然十分明顯了。

 當然了,這個道理施琅目前還是不懂的,因為他並沒有機會實際上接觸到這些加農炮,所以根本就不知道這種火炮的原理,只知道它十分的犀利。

 敵軍的火炮明顯的優於己方的火炮,即使戰船的性能接近,這一戰也不好打啊,大型海戰規模太大,戰場的范圍又廣,因此指揮官能夠起到的效果十分的有限,往往只能在戰前有效的傳達自己的命令,一旦戰爭打響之後,誰也顧不上誰,自然就不知道指揮官下達了什麽樣的指令了,在這個時候軍隊的士氣和下層軍官的臨場指揮就顯得極為重要。

 但是對方擁有這麽犀利的火炮,到了戰時遠遠的一輪齊射就能將自己這邊的艦船乾趴下好幾艘,那後面的士兵的士氣還不蹭蹭蹭的往下掉啊,到時候一開始混戰,自己這邊就在士氣上面先輸了一成了,仗就難打了,所以盡管傷亡比較大,但是施琅還是不斷的派出艦艇去參戰,為的就是試出對方還有沒有什麽底牌沒有出來,免得到時候上了戰場被一棍子打蒙過去。

 但是接下來的幾天的戰果卻讓施琅有點始料未及,清軍這邊的傷亡陡然增大,派出去的幾個批次的戰艦都有被擊沉擊傷的,短短五天的時間,清軍就損失了九艘戰艦,被擊傷了三艘戰艦,直到最後的一個批次的戰艦帶傷逃回來,他們這才知道戰場上面發生了什麽。

 據受傷戰船上面逃回來的水軍士兵們說,他們在海上遇到了一艘體型無比巨大的銀白色戰艦,似乎是鐵船,大家起初並不在意,因為他們佔據著數量上面的優勢,對方只有一艘艦船,如果真的是鐵船的話,那麽根據他們的推測對方的速度肯定不是很快,因此幾名艦長甚至還制定了群起圍攻的戰術,就是要利用自己這邊戰艦的速度優勢對敵方發起四面合擊。

 只不過等到戰鬥打響了之後,清軍這才發現對方的這艘艦船不僅體型巨大而且速度非常快,並且不懼火炮,炮彈打在上面直接就被彈回來了,敵艦毫發無傷,而且上面的火炮數量很多,火力很猛,清軍這邊的五六艘戰艦很快就都被擊傷了。

 打不過又逃不掉,所以清軍選入了苦戰了,要不是他們最後有兩艘戰艦留下來阻擊敵艦,他們只怕全部戰艦都要交代了。

 這一消息使得施琅大為震驚,中華軍手中有鐵甲艦的消息他也是才知道不久,而且是林寶成從馬尼拉帶回來的那幾名水手告訴林寶成的,林寶成去馬尼拉的時候中華軍的鐵甲艦並不在馬尼拉,所以他當時對這則消息並沒有很重視,畢竟雙方進行海戰的時候是沒有太多的目擊者的,因此當地人的話也不一定是可信的。

 施琅想起這一節,連忙讓人通知林寶成,讓他將那幾名馬尼拉的水手帶過來,他有些問題想要問一問這些人。

 這幾人很快就被帶到了施琅的面前,只不過這些人只是普通的水手,對馬尼拉海上的交戰並不是很清楚,只是聽人說起過中華軍的海軍艦隊中有五艘體型龐大的鐵甲艦,而且這幾艘鐵甲艦被人形容的十分駭人,有人說它長達百余丈,寬十數丈,上面攜帶了數百門火炮,戰艦上面的火炮開炮的時候地動山搖,聲勢震人。

 這些施琅自然是不相信的,他早已從清軍逃回來的士兵的口中大致的估算出了這種鐵甲艦的規格了,長約四十余丈,寬七八丈,上面的火炮也不像這幾個馬尼拉的水手說的那麽多,估計也就在四五十們上下。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種鐵甲艦也是一個十分難纏的對手,而且這些人還說這種鐵甲艦中華軍擁有五艘,施琅不由的陷入了沉思,鐵甲艦他雖然沒有親眼見過,但是以前在鄭芝龍的手底下做衝鋒官的時候曾聽他提起過,說是當年在料羅灣海戰之中,荷蘭人曾經派出了三艘鐵甲艦,這種鐵甲艦當然不是全部鋼鐵製作的,只是在船體外面裝上了一層鐵板,以起到保護的作用,但是就算是這樣,這三艘鐵甲艦加上艦船上面的加農火炮,威力實在是不容小覷,鄭芝龍當年和他們作戰的時候,左翼艦隊愣是啃不下這塊硬骨頭,最後不得不使用人海戰術,通過跳幫戰將這些船上的荷蘭人消滅了,只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幾艘艦船也在當時被毀壞沉沒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