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238章 鐵模鑄炮
清軍和台中城之間的聯系完全是一條海道,因此為了確保城中軍隊的糧道的安全,城外的海邊駐扎了一支海軍,主將是汪明,一共有七十八艘戰船。

 汪明因為駐軍台中,所以在之前中華軍對澎湖附近的清軍海軍進行襲擊的時候,他的艦隊並不在場,所以避免了白白遭受一頓損失,而他的對手吳英則為此付出了十幾艘戰艦,這讓他很是高興了一陣,不過這個時候他卻高興不起來了。

 台中城方向出現的濃煙和猛烈的槍炮聲已經持續了一個時辰了,其中槍炮聲在半個時辰之前大幅度的減弱了,火炮的聲音幾乎完全聽不見了,但是還是不時有槍聲傳出來,而且從聲音上面判斷,這槍聲距離他們這裡是在逐漸靠近的。

 汪明本來已經組織了一支一千名水手組成的部隊準備趕去馳援台中城的清軍的,但是這個時候眼見著形勢似乎不太對,他又連忙將派上岸的士兵收了回來,而且讓戰船都做好戰鬥準備,以防止不測。

 漸漸的有幾名清軍進入了他的視線,汪明的眉頭皺了起來,這些士兵幾乎將身上的東西全部丟棄了,這時直穿著一件灰白色的對襟馬褂,這是清軍的軍服。

 這幾名士兵氣喘籲籲,稍稍緩過一口氣便對著他們這邊大喊大叫,大型艦船是不太可能靠近海岸線的,因為有很大的風險擱淺,所以這個時候他們距離海邊還有數百米的距離,因此他模模糊糊的聽到這人在喊什麽“船?救我們!”之類的話,不過這些都不需要猜測,肯定是他們打了敗仗敵人追了上來,於是逃到了海邊向自己求救了。

 汪明連忙讓艦隊之中的小船劃上去,將這些士兵們接過來,他估計後面還有更多的敗軍,所以便將艦隊中間的七十多艘小船全都派了出去,一時間海面上密密麻麻都是劃槳的小船。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不斷有清軍的士兵跑到了海邊,有些人似乎是已經迫不及待又或者是被敵軍嚇破了膽子,這個時候不等小船靠近,便囚水向小船靠近。凡事一有人帶頭,勢必就會引起其他人的模仿,然後後來的士兵不管會不會水都爭先恐後的向海中的小船湧過來。

 其實如果他們排好隊的話,小船接送的效率會大大的提高,但是這個時候眾人爭先恐後。一下子將小船擠得人仰馬翻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後面船隻的前進,因此實際上運送的速度大大的下降了。

 汪明大為著急,不僅為這些士兵們的行為著急,也為他至今為止還沒有看到董義而感到不安,董義是施琅的重將,如果他在台中出事的話本來也不關汪明的事情,但是這個時候是汪明在海上進行的掩護,如果陸軍全軍覆滅而海軍毫發無傷,這會讓人怎麽想,恐怕都會罵他見死不救。這件事情不是不能做,但是不能讓人知道,不然的話同樣的事情可能就會在他自己的身上上演。

 實際上這個時候董義已經被中華軍給追上了,他傷在了大腿,盡管有好幾名士兵攙扶,但是速度自然是比不上四肢健全的普通士兵,再加上他身上穿著的是將領的鎖子甲,這就讓很多中華軍的士兵將他定位首選的目標了,於是董義和幾名親兵才跑了不久,身邊的士兵就被中華軍射殺了大半。眼啃著後面的士兵越追越近,而且身邊倒下去的人越來越多,幾名親兵嚇得不敢再攙扶他了,終於將他撇下然後自己開溜了。

 當然了。這些士兵們自己也難以逃脫,但是他們卻成功的將長官給扔下了,董義一隻腿無法用力,因此站立不穩,一下子跌坐在地,他知道逃脫不掉。乾脆閉上眼睛等待中華軍的靠近。

 兩名年輕的中華軍的士兵小心翼翼的靠了過來,見地上坐著的這人身上有傷,而且看上去確實像是一名將領,於是便將他綁了起來帶回台中城去了。

 中華軍一直追到了海邊,這個時候擁堵在海邊的大批清軍還沒有上船,加上他們在逃跑的過程之中已經將手中的武器幾乎全都丟盡了,所以這個時候毫無抵抗力,士兵們為了逃命,再無顧忌全都向海中撲去,會水的使勁撲騰,不會水的更加要用力撲騰,中華軍的士兵這個時候簡直就有了會動的靶子,於是毫不客氣的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屠殺,一時間海面上水花四濺,子彈亂飛,大量清軍士兵慘叫著被子彈擊中,直到他們最後脫離了中華軍的射程范圍,這才算擺脫了這場惡魔。

 台中城的四千多名清軍在不到半天時間的戰鬥之中,一共被擊斃超過三千人,因為大量的士兵沉入海底或者屍體被海水衝走,所以無法計算,但是從最終逃回澎湖的清軍數量上來看,清軍的損失在四千人以上,最終只有三百余人脫逃。

 擊敗了清軍之後,台中城終於又回到了中華軍的手中,士兵們找到了之前被清軍丟棄的中華軍將士的遺骸,項玉下令要將這些烈士們厚葬,於是派了四百多名俘虜在台中城的東面挖了一大片的墓穴,五百多名因守衛台中城而戰死的烈士和在之前進攻台中城的戰鬥之中陣亡的將士都被安葬在裡面,項玉帶著中華軍五千將士舉行了莊嚴而肅穆的葬禮,並且計劃就在此地設置一處台中城守衛戰烈士紀念碑,用以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英烈。

 這一舉措對中華軍的影響十分強烈,以至於在後來的戰鬥之中中華軍的士兵們大多表現的特別勇敢,甚至出現了幾個極端的例子,比如在敵眾我寡的時候,士兵沒呢不願意撤離,表示願意與城池共存亡,最後導致了重大的傷亡,這都是項玉所沒有想到的。

 台中城北奪回來了之後,城池將面臨重新修整,將原來城市受損的位置進行修補,並且增派了兵力,駐軍由之前的五百人增加到了一千人,並且為了防止再一次遭遇敵方的偷襲,台中城外修建了五處烽火遂,用以警戒和告警,以防止敵軍對台中發動突襲。

 而實際上因為清軍對解決士兵水土不服的問題顯得毫無辦法,再加上其陸軍多是綠營士兵無論是士兵的武器裝備還是戰鬥意志,都遠遠的低於中華軍,所以在付出了沉痛的損失之後施琅放棄了他原來的依托台中然後兩頭拒和打的策略,決定揮軍直擊台南。

 清軍在十二月初開始為大軍出擊做準備,其中最新一批仿製中華軍的火炮這個時候已經試製出來了,這是一種按照中華軍的基隆一型火炮全比例仿製的一種火炮,因為清軍自己的冶煉技術比較差,所以火炮的材質還是青銅製造的,因此重量在原型炮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其主要的特點就是一改過去明軍火炮短粗短粗的特點,完全模仿中華軍火炮的外形設計,將身管延長,炮口變細了不少,這樣使得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能夠在炮管內蓄氣,減少了氣體的流失,使得火炮的射程大幅度的提高。

 這種仿製的火炮的射程能夠達到五六裡遠,有效射程超過四裡,比原來的火炮提高了三四倍,甚至能夠媲美從葡萄牙人手中購買的那一批紅衣大炮了。

 這種火炮和紅衣大炮相比自然是有諸多的不足,最主要的是炮身鑄造的比較粗糙,上面有比較明顯的氣孔,氣密性不佳,而且在試驗的過程之中存在著清軍自己鑄造的火炮的一個症結,那就是容易炸膛,所以裝填火藥的時候還是不能多裝,以免誤傷士兵。

 但是這種火炮的生產至少解決了這個時候清軍艦隊上面的火力的問題,在以往的時候他們因為艦船上面的紅衣火炮的數量有限,有些小船甚至根本就沒有裝備紅衣火炮,所以在海戰之中難以發揮出自己人多勢眾的優勢,甚至在遠距離交戰上面比不上中華軍的火力強度。

 施琅在台中之戰之後愈發的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這段時間不停的催促金門島上的工匠們加快鑄炮的速度,但是一門火炮從開模到鑄成,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最快也要等到一個月之後才能大批量的製造,但是清軍顯然不能等這麽久了,清軍已經在澎湖島上駐扎了超過一個月的時間了,施琅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現在就和當年松錦大戰的時候洪承疇的處境一樣,不斷的面臨來自朝廷的催促、皇帝的懷疑,最後不得不提前出兵然後一敗塗地。

 施琅這個時候知道自己再不出兵恐怕是沒有好果子吃了,因此不斷的催促金門島上的工匠們,最後將眾人逼急了,最後一名工匠突發奇想在泥模的基礎之上想出了使用鐵模替代,因為泥模是一次性的,所以效率很低,消耗很大,但是鐵模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可以重複使用,所以他的這個設想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最後一乾匠人一起努力,硬是將一百八十多年之後由龔振麟在鴉片戰爭期間發明的鐵模鑄炮給弄出來了,這一下子鑄炮的手續和時間大大降低,所需時間也降低到了只要二十余天,工匠們大批量的鑄造了大量的鐵模,然後快速的按照施琅的要求大規模的鑄造火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就生產了超過六百余門火炮,這才解決了清軍艦隊的火力上面的需求,大海戰所需的條件已然具備。SJGSF0916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