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82章 戰爭威脅
  吳豪大怒之下立即派出士兵前去將李進忠抓了起來,李進忠當然不肯承認,但是就在此時,士兵在他的營帳裡面搜出了兩封信,一封是馮信寫給他的,上面寫的是兩人之間的行動計劃,馮信在信中向李進忠許諾在事成之後會將台東和玄甲軍全部交給他。  還有一封是李進忠寫給馮信的回信,信中約定了行動的時間,到時候李進忠這邊將率領玄甲軍嘩變,然後率軍直取中軍大帳,殺死吳豪取其首級以為投名狀。

  吳豪看到這兩封信之後怒發衝冠,哪裡還容得下這個李進忠,根本就不給他解釋的機會,就下令將他處斬。

  李進忠一死,玄甲軍內眾士兵皆盡寒心,他們之所以還聽從吳豪的軍令,一來是鄭成功之前有軍令在線,二來是一直以來李進忠在約束和管理,這時李進忠被吳豪所殺,士兵們皆不願意再追隨於他,當晚就有上百名士兵收拾了李進忠的屍首離開了軍營,吳豪發現營中出現逃兵,下令要加以嚴懲,但是他的三百人的衛隊在去捉拿逃兵的時候反而激起了玄甲軍的同仇敵愾,釀成了嚴重的嘩變,三百衛隊死傷慘重,余者皆四散而逃,吳豪也在亂軍之中被激憤的士兵所殺。

  而這個時候李雲聰早已回到了承天府之中,李進忠是一名將才,為人剛正不阿,他的死勢必會引起吳豪軍中動蕩,盡管馮信也想要招攬這名人才,但是只要能夠解決眼前的不利局面,這樣的結果他也能夠接受。

  吳豪被亂軍所殺,玄甲軍發生兵變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劉國軒的軍中,他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是打不下來承天府的,眼下如果不抓緊時間退回海上,那麽則很有可能會被馮信的軍隊追上來。

  只是就算是撤到了台灣城,他的軍中還是沒有糧食,之前吳豪給的兩萬石糧食這個時候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軍隊沒有糧食就根本維持不下去,劉國軒一咬牙最後決心向金門的清軍投降。

  解決了兩個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對手之後,馮信終於可以放下心來,他不想鄭成功那樣懷有忠君報國思想,整天想著要怎麽樣反清複明,他只求能夠安安穩穩的當他的土皇帝就可以了,於是在戰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便迫不及待的在台南等級為帝,改國號為梁,因為擔心清朝出兵攻打台灣,馮信向清廷上報聲稱願意奉大清朝為宗主國,梁國為大清海外的一處藩屬國。

  清廷內部這個時候並不太平,順治帝福臨離奇死亡,攝政大臣鼇拜強勢入主權力中心,年幼的康熙帝毫無話語權,只能和孝莊太皇太后小心翼翼的過日子。

  這時候明朝之前的藩屬國無論是朝鮮還是琉球等等諸國,皆不承認大清朝的統治,拒不稱臣,鼇拜對於台灣島這樣的地方沒什麽興趣,但是有一個國家願意對自己稱臣那可是好事一樁,因此他不僅同意了接納梁國為藩屬國,而且還撤銷了施琅的職務,將他調到津京衛來總調海上防務,實際上就是對這些漢人將領不放心,借機調到身邊以方便監視和看管。

  施琅一走,清朝東南沿海一帶就開始施行了海禁政策,禁止外國船只靠岸,斷絕自明代一來的白銀的淨流入局面,也由此使得沿海一帶的局勢開始日趨穩固,明末之後的反清活動也慢慢沉寂下去。

  再將目光轉向基隆這邊,這個時候城外的大片農田正在加緊進行水渠引水,農田灌溉,因為到了種植早稻的時候了,再二月份的時候項玉從城中征集人手,在水田旁邊興建了許多水塘,這和新中國成立之後那些合作社時代興建的水利設施是一樣的目的,

就是進一步增強水田的抗旱性,也更加方便水田的取水和灌溉,因為基隆這一帶雖然地勢比較地平,但是地上的天然湖泊水塘卻是極少,不可能每一塊農田附近都有河流小溪,距離太遠的話挖掘引水渠也是十分不劃算,還不如乾脆直接開挖水塘,不僅方便取水,而且日後還可以在水塘中搞養殖和種植,比如養魚養蟹種植蓮藕等等來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由於有了日軍戰俘的加入,通向礦山的公路這時已經可以運行,工人們此時正在對路面進行拓寬和防護,因為這一代的樹林密布,降雨量十分充沛,所以這種土路需要進行反覆的夯實,兩邊的樹木也要適當的砍伐一些,以免在台風來臨的時候它們傾倒在路面上破壞了交通。

  造船廠這個時候也做出了一間船塢,可以製造一些小型船隻,因為數量的工人實在是太少,所以先試著讓他們跟著學習製作小型戰船來積累經驗,好在因為修路的原因,這個時候船廠這邊的木材數量十分充足,製作出來的小型船隻也比之前漁民們打造的小漁船要大上好多,這些船雖然不能用作軍事用途,但是可以提供給漁民們,使他們能夠去更遠的地方捕魚,以增加捕魚的收獲。

  這個時候基隆城的城牆已經建成了兩道了,東西兩邊的都已經建成,目前正在建造北面的城牆,南邊的暫時還沒有計劃,由於南方的軍隊混戰,使得更多的民眾向北遷徙,這個時候基隆城裡面的百姓數量已經超過了兩萬了,大量的人口需要安置,原先預留的民居已經遠遠不夠,所以需要再增加建造一些民居提供給新遷徙過來的百姓。

  由於旅途漫長,據從南邊趕來的百姓介紹,台東和台南這個時候都陷入了戰亂,還有很大一部分百姓要向北遷徙,估計在未來的兩三個月內他們就會到達了。

  再向這些南方北上的百姓打探了更多消息之後,項玉心中喜憂參半,更多的人口意味著明軍的勢力和發展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雖然這些百姓的安置工作將要消耗掉明軍大部分的儲備資源和人力物力,但是他們也是項玉手中的寶貴財富和資源,這意味著城市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更多的人力可以投入到建設中去,市場進一步擴大,財富也會變得更多。

  但是他們同時帶來了一個不好的消息,南方的馮信基本上已經平定了各方勢力,台灣城的劉國軒投降金門的施琅,吳豪死在亂軍之中,馮信在承天府登基稱帝,建立梁國,那麽一旦他騰出手來,他會不會注意到北方存在自己這麽一個潛在的威脅,會不會出兵前來征討自己。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以馮信目前的這種攜大勝之後的士氣和信心,他幾乎可以肯定是一定會出兵的,問題是他對於自己這邊的了解有多少呢?出兵的話會派出多少軍隊,什麽時候出發,走哪條線路?這些都值得明軍深入研究。

  PS:下周沒有收藏,照這個趨勢,下下周或許要安慰上架,也或許上不了架,因為收藏還沒有三百個,唉!好失敗的感覺啊!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