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290章 2難抉擇
?

 cpa300_4(); 此時趙國祚面臨著一個兩難的抉擇,要麽傾盡全部的兵力繼續防守,不管城中的火勢,要麽分出一小部分的兵力防守,剩下的人全都投入到滅火的工作當中去。

 這兩個選擇都十分艱難,眼下的火勢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眼看著就要蔓延到北城區了,如果再不分兵去救火的話,只怕杭州城就算是守了下來,也會變成一片廢墟,而且城中五十萬人到最後只怕也會不剩下幾個,這個那麽杭州城守住了其實跟沒守住效果是一樣的,還會給朝廷增添許多負擔。

 但是如果分兵去滅火的話,趙國祚對於中華軍的擔心更重,敵軍顯然是準備先炮擊然後登陸進攻,這個時候清軍撤兵,敵軍就會順勢前來進攻,在分走了大量的兵力之後,他不認為守軍能夠堅持到他們降火滅完,因為城中的火勢現在已經非常難以撲滅了。

 趙國祚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中華軍這邊也是同樣如此,杭州城中冒出的熊熊濃煙,就算是隔著上百裡也能看見,更別說近在咫尺的中華軍了,在這個時候木製的建築材料比較多,房屋在戰爭之中著火本是很常見的事情,如果發生在任何的一處戰場,只怕攻城的一方都會偷著樂,這樣的局面顯然是對守軍不利的。

 但是中華軍發動這樣的一場作戰行動,其目的就是在於要擴充人口,而此時杭州城中的人口超過五十萬,而且因為中華軍來的突然,城中的百姓顯然是沒有時間來逃走的,因此杭州城和其他的城市不一樣,一般的城市在面臨戰事的時候城中的百姓多半是已經逃之一空了,所以進攻的一方甚至是會派遣士兵或者細作進城去故意縱火,才不擔心會造成無辜平民的死傷呢,而中華軍顯然不能做到這樣。

 所以這個時候面臨兩個選擇,一是暫停進攻,讓清軍有時間騰出兵力去撲滅城中的大火。甚至還可以將軍隊暫且撤走,好讓清軍將十三處城門打開,放城中的百姓逃離,這樣即使城中的大火撲滅不了。也不至於造成重大的人員的傷亡,但是這樣一來進攻杭州城所造成的牽製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守軍經過這一次變故之後肯定能夠意識到中華軍這邊不是真的進攻杭州,而是作為一個疑兵來牽製其精力的,否則的話為何不趁火打劫?

 還有一個選擇自然是保持火力。繼續進攻了,這樣一來因為清軍被城中的大火所困擾,所以中華軍這邊極有可能會擊潰清軍,甚至有可能從清軍的手中奪取杭州城,達到作戰計劃之外的收獲,要知道,對於清朝來說,拿下十次的鎮海炮台,造成的震動都不及一次攻下杭州城,這可是鄭成功進攻了好幾次都折戟的地方。

 拿下杭州城。對於擴大中華帝國在清朝內部的影響力有極大的推動效果,很有可能造成震動的效果使得各地剛剛平息下去反清浪潮再一次掀起,這就跟當年明朝面對的情況是一樣的,北方有一個強大的外敵,內部有遍地狼藉的起義軍在流竄,國家的力量就會被這樣一點點的消耗殆盡,最後不可避免的走向刷王,這個誘惑對於中華軍來說是十分巨大的。

 “撤兵!”李權經過再三思考,最終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台南艦上發出了一陣低沉的鳴笛聲,這是撤軍的信號。分散在各處的中華軍的艦船立即停止了炮擊,開始緩緩的轉向,接著開始提速,向著主力艦隊的方向靠近。

 中華軍開始緩緩的退出錢塘江。這一幕讓城牆上的清軍士兵也目瞪口呆,趙國祚看著中華軍緩緩遠去的艦隊久久無語。

 中華軍的艦隊離開了杭州城,好讓清軍相信他們是真的離去,以便於他們投入兵力去撲滅城中的大火,李權內心複雜的望著杭州城的輪廓,他不知道自己這一步做的對不對但是城中五十萬百姓的性命。卻像是一個沉甸甸的巨石一樣壓在他的心頭,讓他不能不作出這樣的決定。

 不過既然大軍已經撤退了,那麽再去後悔也沒用了,李權知道自己的這個決定會對整個佔據產生巨大的影響,於是便下令讓蒂亞戈號趕去鎮海那邊報信,以免鎮海那邊的中華軍會在沒有預料的情況之下被杭州城的軍隊偷襲。

 艦隊這個時候見見的駛出了杭州灣,沿著東北方向前進,很快就又到了海寧,這個時候海寧炮台上早就不見了一名清軍,炮台上面還冒著嫋嫋的黑煙,顯然是之前的炮擊造成的大火還沒有徹底的熄滅。

 李權走回了作戰室,他取出一副地圖,這幅地圖是之前從趙開的地圖上面抄繪的,他盯著地圖看了很久,目前艦隊位於杭州灣一帶,剛剛出了錢塘江, 北邊是海寧,海寧距離杭州城很近,但是駐軍並不多,主要是在海寧的炮台上面,只不過這個時候炮台上的守軍已經被中華軍這邊給擊潰了,因此如果在這裡登陸的話就會直面海寧縣,海寧是一個小縣城,地小人少,沒什麽價值,因此自然提不起李權的興致,海寧的北邊是嘉興城,嘉興在浙江也算是一座大城了,只不過嘉興的駐軍倒是有點多,足足有四千人,這可不是他們能夠拿下來的。

 如果艦隊出了杭州灣向北去的話,很快就會抵達海鹽,這裡之所以被命名為海鹽,主要是因為鹽田分布的特別廣,在秦朝時期(公元前222年),海鹽就已經成為了朝廷的產鹽地,不過這裡也還是一個小縣城,沒什麽大的用處,除了能夠得到一點鹽之外,但是中華軍在台灣和呂宋都有自己的曬鹽場,也不缺鹽。

 李權將視線逐漸的向北移動,地圖上的數字逐漸的消失了,這些數字代表著各地的駐軍,沒有就代表著這裡的兵力未知,因此越是空白的地方風險就會越大,因為你不知道你面的的敵人倒地有多少,甚至不清楚他們屬於哪一個地方的守軍。

 李權最後將目光定在了一座古城的身上,如果中華軍進攻這裡,則勢必會造成巨大的震動,屆時,整個南方的軍隊都有可能會被調動。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