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341章 海澄攻防戰(4)
清軍從下到上,不僅是普通的士兵,包括各級的將領們都有點摸不著頭腦,對方在地上挖一個坑自己躲在裡面這是鬧什麽東西?難道是一種邪術嗎?

 如果是邪術的話,那麽之前的事情也就好解釋了,為什麽對方的火力能夠這麽厲害,火槍的射程和威力都要遠遠超過清軍這邊裝備的火繩槍,而且這支軍隊還是剛從四川調出來沒多久的軍隊,士兵們打仗不太喜歡使用火槍,一來是太過於麻煩,二來也很危險,最重要的是這玩意的威力實在是不怎地。⊙小說。⊙小說

 不過怎麽同樣的東西(清軍士兵以為中華軍裝備的火器是跟他們一樣的),到了對方的手裡面就這麽厲害,隔著一兩百步都能將一個壯漢給撂倒了,清軍在一開始根本就不知道厲害,因為這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直到後來才警惕起來,知道尋找掩體躲起來了。

 可是這個時候是攻城戰,可不像是巷戰一樣有東西可以躲藏,進攻的部隊最忌諱的就是進攻的地面上面有障礙,那樣會影響部隊的進攻的。

 清軍不知道對方這樣做的用意,不過也能夠大致的猜測出這也是對方的一種戰術,只不過自己這邊從來沒有見過而已。

 清軍主將哈伊爾是一個十分謹慎的人,他見中華軍完全沒有陣型,而且軍隊走隱藏在地下,城門也打的大開,因此心裡暗暗警惕,認為這是對方布置下來的一個圈套,就像是古時候的厲害陣法一樣。

 他不敢直接發動進攻,因為他還不知道對方的這個“陣法”的厲害之處,於是他便派出了三千軍隊打頭陣,去試探一些對方的這個“陣法”有什麽厲害之處。

 三千人的軍隊對於清軍來說並不算多,隻佔其軍隊的一成左右,而且哈伊爾還下令,一旦進攻不暢的話這三千人可以立刻後撤,顯然他不想因為這個試探將自己的三千熱搭進去了。

 清軍這個時候跟明軍和各地的起義軍作戰久了。也知道了一些戰鬥的必備程序了,在這個時候,他們是攜帶了大量的火炮的,所以哈伊爾自然不會浪費掉這一利器。

 清軍的五十多門火炮開始朝著中華軍的陣地開火,只不過從清軍的視角上看過去,炮擊的效果幾乎沒有,對面的士兵一見己方開始炮火準備。立即都消失不見了,一個個腦袋都鑽到了地下去了。這樣一來清軍的炮擊效果究竟怎麽樣,他們自己一點都看不出來。

 炮擊持續了五輪過後,炮兵們停了下來,對面陣地上也就是那些壕溝前面的土堆被推翻了不少,一些被挖出來的黃土散落的到處都是,但是卻連對方一具屍體也瞧不見。

 哈伊爾心裡疑惑,暗想似乎對方不懼怕炮擊,再繼續炮擊也只是浪費火藥,所以就直接下達了先鋒隊出擊的命令。

 三千名清軍士兵端著武器在戰鼓的有節奏的鼓點之下開始一步步前進。古時候的行軍作戰講究的是令行禁止,這個令是怎麽發出去的呢?主要是通過聲音,進攻是敲鼓,撤退是鳴金,這個大家在影視劇裡面也比較常見到的。

 但是這主要是針對比較笨重且行動緩慢的步兵而言的,對於遊牧民族而言,他們顯然是不能在馬背上帶上這樣沉重巨大的戰鼓的。所以這些民族的軍隊喜歡吹號,這其實是一支牛角做成的工具,通過吹出不同的聲音來代表不同的意思。

 這種大規模的軍隊按照固定的鼓點行軍,對中華軍來說具有相當大的震撼力,因為在中華軍的步兵操典裡面,是沒有這樣的規律進攻的。大部分的進攻都是要求士兵們排成散兵陣型,這樣一方面可以擴大進攻面,另外一方面也能夠減少傷亡,而隨著冷兵器逐漸向熱兵器的過度,這種大規模集結式的行軍就逐漸消失了。

 三千名清軍很快就跨出了三百步的距離,按照中華軍這邊的計算,這差不多是四百米左右。哈伊爾這個時候又開始疑惑起來,因為城牆上的中華軍見到清軍的進攻部隊竟然連一絲反應也沒有,似乎是根本就不在乎對方的進攻,甚至都沒有人去將那幾扇城門給關起來,他們難道真的這麽自信嗎?

 哈伊爾忽略了一點,也許是他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而站在他身邊的一名年輕的漢人將領卻顯得有些擔憂,這人名叫李成,是海澄城的一名將領,不過他是耿繼茂的人,這個李成就是之前率軍突襲中華軍的灘頭陣地的那名清軍主將。

 本來按照李成的估計,他的軍隊率先趕到了對方的預設登陸場地,而且是在對方登陸進行了一小半的時候出擊的,這在兵法上叫做“半渡而擊”,從對方陷入混亂的情況來看,對方對於自己的偷襲顯然是沒有絲毫的準備的,但是對方登陸的三千多人在面對自己一萬多人的進攻的時候竟然能夠頑強的頂住,而且還將戰事拖到天黑,這才使得他不得不終止作戰, 他的軍隊之中也有很多人有夜盲症,不然的話這樣的戰機他肯定不願意錯過的。

 之後的事情自然是李成的行動失敗了,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中華軍的強大的炮火攻擊能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有一種速射火炮,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向他的軍隊中間傾斜,使得他的軍隊根本就無法保持良好的隊形,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難以發揮出來了。

 這一戰和之後的海澄守城戰中,中華軍的火炮都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這個時候,進攻的清軍竟然沒有遭到對方的炮火打擊,這使得他感覺到了一種陰謀的味道。

 事實上中華軍這個時候確實不願意使用火炮,倒也不是因為什麽陰謀,而是單純的因為炮兵手中的炮彈數量不多了,在經過長時間的戰鬥之後,運上岸的炮彈已經快要告罄了。

 而中華軍的運輸船主要運輸的是兵員,其次才是武器彈藥,在這個時候主要的登陸部隊還要分批運輸上岸的情況之下,武器彈藥的供應自然就比較緊缺了。

 AA2705221百度搜索“”,看最新最全的小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