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回明末當皇帝》第32章 出兵台灣
  馮信這人比較圓滑,喜歡打圓場,他見鄭成功要對吳黃二人發脾氣,便出來緩和一下氣氛,順便轉移了鄭成功的注意力,吳黃二人免去了一場責難,自然對馮信十分感激,這兩人一個是水軍大將,一個是陸軍砥柱,都是馮信想要拉攏的對象。  這一切項玉自然都看在眼裡,他心中一陣感歎,都到了這個時候了,明軍內部還在爭權奪利,互相算計,難道目光都這麽短淺嗎?

  鄭成功聽了馮信的話,臉色稍稍好看一點,他想了一想,馮信的方法並不是一個嚴謹的方案,派一支軍隊去並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此時坐在第四排的一名中年將領站了起來,項玉記得這人名叫陳永華,這個時候好像是鄭經的老師。

  陳永華走到大廳中間說道:“末將讚同馮將軍的建議,可先派一支軍隊前去試探虛實,勘測海道,如若海道通暢,敵軍守備松懈的話,則大軍立即跟進,若荷蘭人防禦堅固,則再討論。”

  “王爺,末將認為征台之舉刻不容緩,當立即執行,不然等到清軍準備就緒,廈門戰端一開,則再無征台時機了!”陳永華的話剛一說完,鄭成功的臉色便沉下去了一份,這時坐在第五排的一名將領站起來說道。

  項玉向著人看過去,記得這人好像是協理中軍戎政楊朝棟,這人倒是會察言觀色,知道鄭成功一心想要征台,到給了他一個溜須拍馬的機會。

  果然,鄭成功見有人支持征台,立馬說道:“好!既然眾位將領一直同意出征台灣,本王便自當祭拜天地,祭拜海神,以求吉日出征!”

  鄭成功將此事定了下來,諸將也都知道反對也沒多大用,於是都沒有開口。

  出征台灣的事情定下來後接下來便是決定誰留守廈門,軍中大將都沒有開口,大家都知道若是明軍大軍出征之後廈門城很有可能會立即就要面對清軍的進攻,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同安清軍。

  最後鄭成功在明軍中安排陳豹、黃庭、王秀奇駐守廈門,手下一共有一萬五千軍隊,王秀奇為五軍總督統管廈門防務,但是往上卻要聽從金門的鄭經的命令,鄭泰和陳永華留在金門輔佐鄭經。

  鄭成功自己親率兩萬五千名水陸大軍,合乘一百一十余艘大小戰艦征台,隻待祭拜天地、海神之後立即出發,要在澎湖大潮來臨之際通過淺焦區。

  項玉的軍隊並也在出征的陸軍之中,各軍將領回到大營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即向兵部填報一份補給需求表,抓緊最後的時間將大軍的軍備補足。

  項玉這時剛剛收編了董江的四百名新軍,裝備上正好有缺口,只不過這些燧發槍都是他自己打造的,並不需要向兵部要,只是這些新軍的盔甲軍服之類的還沒有領回來,這時正好解決掉。

  明軍為了陸軍能夠適應海上作戰,事先都安排了陸軍上艦,進行海上試航和訓練,以提高陸軍對於海船搖晃及海上氣候的適應性。不過項玉後來收編的這些軍隊卻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到時候卻要吃虧不少,不過歷史上鄭成功與荷蘭人的海戰好像不多,大多是陸地上的攻城戰,這倒要稍稍好一些,至少陸軍上岸之後可以休整一段時間。

  同安城的提督府內,一名清軍將領正在查看各地送來的水文情況,這時一封情報吸引了他的目光,這是一份關於廈門海域的水文數據,上面提到明軍這段時間有時常有大隊陸軍士兵上船訓練,次數頻繁,人數也多,因此清軍的細作覺得不尋常,

這才記上了一筆。  施琅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伸手取出壓在右手邊書堆中的一張薄紙,上面寫道:王爺意欲親征台灣!不日就要出師。署名是兩名姓萬的將領,名字被他遮住了,看不齊全,因此不知道給他寫信的人是誰。

  施琅站起身來,走到書房掛著的一大幅地圖面前,盯著孤懸海外的一處海島凝視許久,最後低聲說了句什麽,然後將手上的兩份情報都丟進了室內的火盆之中,看著它們緩緩的化為灰燼。

  對此鄭成功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自己軍隊躲過了一場大劫,此刻還在盯著地圖研究進軍路線,一名士兵走近屋來,輕聲說了些什麽,然後將一張紙條交到他的手上,鄭成功面有喜色,連忙打開這卷紙條,他看了一眼,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提起筆將地圖上的一處箭頭化了去。

  這份情報是從巴達維亞傳回來的,是一份關於巴達維亞荷蘭軍隊的兵力情況的調查,巴達維亞此時有32艘戰艦,八千名士兵,不過半個月前正好有一隊上船要返回歐洲,因此巴達維亞方面派遣了六艘戰艦,八百多名士兵護送船隊,因此荷蘭人在確保巴達維亞的穩定與安全的前提之下,最多能出動五千名士兵和二十五艘戰艦前來增援,鄭成功之所以把攻打台灣的時間定在三月份,可以說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他在等巴達維亞那邊的情報,第二個是他的等風向改變,這個時候海面上吹得還是東北風,三月份便會轉變為西南方,風向的改變有利於明軍出征,而不利於荷蘭援軍北上支援,要知道這個時候是沒有機械動力的,船隻航行大多是靠風帆提供的動力,所以風向對於海上航行的船隻而言特別重要。

  三天之後,鄭成功帶著數十位將領在廈門城外的東台上面祭拜了天地和海神,明軍完成了出兵前的最後一項準備,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步子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此時金門和廈門之間的海面上一共停泊著接近五百艘大小船隻,其中一百多艘是大型戰艦,剩余的近四百搜都是小型船隻,其中也有一部分的大型商船改裝的運兵船,明軍將士加上船上船員民夫一共有接近40000人。

  大軍舉行了簡短的儀式之後便分批登船出發,水軍的戰船在前,運兵船在中間,後勤補給的小型船只在運兵船後面,最後面又是十余艘水軍戰船確保隊尾的安全。

  像是為了配合明軍的行動一般,這一日海面上風平浪靜,大小船隻都比較平穩,陸軍士兵的暈船反應比之前訓練的時候要好上許多,這一切都令鄭成功十分滿意,這一日晚上海上開始起風了,起初風力比較小,明軍水軍都沒有太在意,加之晚上視線太差,並沒有察覺出情況不對。

  從後半夜起,海上的風力越來越強勁,並伴有小雨落下,明軍這時候才發覺不對,但是這時船隊已經靠近了澎湖,澎湖一帶水域暗礁比較多,航道並不寬廣,因此船隊不敢改變航行,鄭成功於是下令船隊拋錨停航,他這一決定幾乎拯救了整支船隊。

  PS:今天蚊子腿第一天,收藏隻漲了五個,我已經哭暈在廁所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