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二百一十六章 德國包圍網
波蘭領袖畢蘇斯基去世的時候,意大利領袖墨索裡尼的乘龍快婿,長相相當英俊的意大利新聞和宣傳大臣加萊阿佐.齊亞諾正在法國巴黎,他是作為老丈人的特使前來巴黎的。?

 現在是意大利是法國的忠實盟友,在1935年1月7日的時候,墨索裡尼與法國外交部長賴伐爾簽署了《意法條約》。這個條約是針對德國的,法國以默許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亞(埃塞俄比亞)為條件,換取意大利和法國聯手遏製德國向南擴張吞並奧地利的野心。

 和歷史上的情況有所不同,現在統治奧地利的仍然是基督社會黨籍的獨裁者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1934年7月24日的綁架和謀殺並沒有發生。因為施萊徹爾和赫斯曼現在控制著德國的擴張步伐,他們倆是不會在條件不成熟時蠻乾硬上的。

 而且,在施萊徹爾和赫斯曼的時間表上,複辟霍亨索倫王朝肯定是擺在吞並奧地利之前的。

 不過史塔西對外情報處還是支持了奧地利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這個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史塔西滲透。而該黨所持的路線,則一直都是德奧合並,建立大德意志帝國,希望通過全民公投讓奧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國。

 但是奧地利的民主制度卻在1933年3月走向了終點,陶爾斐斯解散議會,以緊急法令管治國家,逐漸走向了。並且先後取締了布爾什維克黨、奧地利納粹黨和其他反對黨——這些政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合法的公投自然無法舉行——同時,陶爾斐斯還致力推動和意大利、匈牙利的軍事同盟,反對德國吞並奧地利。

 但是在奧地利國內,支持大德意志統一的力量始終存在。???`德國自1931年來的經濟迅速成長。失業率幾乎降至為零的形勢,也極大吸引了奧地利的中下層人民。

 而德國退位皇帝威廉離開荷蘭多倫,前往波羅的共和國的塔林,住進托姆別阿宮的消息,更讓奧地利的一部分上層階級看到了恢復君主製的希望——1918年奧地利的革命並不徹底,只是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但是沒有觸及君主派貴族的根本。

 這些哈布斯堡王朝的擁護者期待奧地利能夠成為巴伐利亞王國這樣,從屬於德意志帝國的邦國,或者讓他們的皇太子奧托登上匈牙利王位。

 這樣的形勢讓奧地利的小獨裁者陶爾斐斯的統治變得愈發不穩起來,因為奧地利的中下層一直不是他的擁護者,而本來擁護他的奧地利上層又發生了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加萊阿佐.齊亞諾在5月初就從羅馬趕來了巴黎,這些日子一直在和法國政府的頭腦們見面磋商,討論建立一個由法國、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參加的共同保障奧地利獨立的聯盟。

 “大臣閣下,法國理解意大利在意屬索馬裡和阿比尼西亞邊界衝突中的要求。這是完全合理的。”馬提尼翁府內,即將要啟程去波蘭的法國總理埃蒂安納-弗蘭迪正在會見齊亞諾。

 法國總理接著說:“法國不會乾預意大利在東非的行動,我相信英國一樣也不會乾預,因為目前英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法國相同,就是遏製德國日益顯現的擴張趨勢。我們希望在南線締結一個由法國、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參與的協定,共同保障奧地利。???`

 同時,我們也希望意大利可以參與《東方條約》,和法國、蘇聯一起共同保障波蘭聯邦的西部邊界不受德國侵犯。同時反對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合並。從而形成一個包括法國、英國、意大利、蘇聯、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在內的遏製德國的大同盟。”

 法國人在幻想一個“德國包圍網”。墨索裡尼的漂亮女婿面帶著最優雅的微笑,在法國總理說話的時候頻頻點頭。可是心裡卻在想:法國人絕口不提保障波蘭東部邊境的問題。目前德國對波蘭的要求不過是收回旦澤自由市——那本來就不是波蘭領土。而蘇聯對波蘭的要求起碼是右岸烏克蘭……

 “好的,我們的領袖完全同意法國的主張!”齊亞諾說,“如果法國希望組建一個遏製德國的同盟,那麽意大利一定參加。”

 現在意大利的軍隊正在大量開往東非,意大利的領袖準備用30萬大軍去征服阿比尼西亞帝國。不過阿比尼西亞帝國是國際聯盟的成員,理論上是受保護的。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亞很有可能遭致國聯集體制裁……

 “那麽。”齊亞諾似乎對法國人之前的保證有點不放心,“如果意大利在1935年6月以後向阿比尼西亞宣戰,法國會不會進行乾預?”

 他怎麽問是因為法國剛剛又舉行過一次大選,1935年6月1日就要換政府了。

 “不會!”法國總理埃蒂安納-弗蘭迪說,“我和即將成為總理的賴伐爾先生都是意大利的朋友。法國和意大利永遠都是朋友!”

 ……

 “我聽說你們在5月初的時候舉行了一場大規模軍演,就在波羅的共和國。”

 華沙火車站,希特勒和赫斯曼見到了前來迎接他們的波蘭軍隊總檢閱官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三個人才一見面,雷茨-希米格維就直接問起了“鐵拳-1935”軍事演習的事情。

 “總檢閱官閣下,這次演習是防禦性的,”赫斯曼說,“這是為了檢驗波羅的共和國遭到蘇聯入侵時,德軍進行救援的能力。”

 雷茨-希米格維沉吟了一會兒,說:“波蘭可以和德國站在一起,保障波羅的共和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我想這比德國單獨保證波羅的的安全更加有效,因為波蘭擁有僅次於法國的世界第二陸軍。”

 波蘭本來是英法扶植的東歐軍事強國,一度擁有“平獨鎮露”的武力。而在德國和蘇聯雙雙崛起之後,波蘭也增強了武備。現在波蘭軍隊擁有150萬人的常備軍,比德國和波羅的軍隊的總合還多50%。

 而且波蘭陸軍的裝備看起來也不差,大炮的數量不比德國少,目前擁有4500門大炮或重迫擊炮、2000門反坦克炮和3000門高射炮。輕型的tks系列坦克已經大量裝備部隊,每一個波蘭步兵師都擁有一個坦克連(裝備tks坦克)。

 此外,波蘭陸軍還擁有一支強大的“機動部隊”,包括20個騎兵旅和3個摩托化旅,隨時可以在平坦的國土上進行大規模機動作戰。

 另外,這個時空的波蘭自蘇波戰爭之後,就開始在東部的右岸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境內修建畢蘇斯基防線,用來對抗可能發生的蘇聯入侵。

 所以在大部分波蘭人眼中——也包括愛德華.雷茨-希米格維——他們的祖國是一個軍事強國,陸軍實力超過蘇聯和德國,在世界上僅次於法國。

 而在赫斯曼的眼中,波蘭陸軍實際上比法國陸軍要強大,因為在歷史上波蘭抵抗了37天,而法國在德國的閃擊戰下隻抵擋了35天。而且,波蘭是在蘇德共同進攻下土崩瓦解的。

 “波羅的共和國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

 阿道夫.希特勒有些不快的對雷茨-希米格維說:“這是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之間的事情,而且也符合民族自決原則。”

 雷茨-希米格維聳了聳肩,說,“但是國際上面不是這樣認為的!根據1920年簽署的《英國-德國-波羅的協定》,波羅的共和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和德國合並。而且《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邊界也做出了規定……而這些條約和協定是構成歐洲和平穩定的基石, 德國如果還想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一員,就不應該采取單方面改變的政策。”

 希特勒吸了口氣,臉色微微有些難看,但是很快就掩飾了下去,現在還不是和波蘭人翻臉的時候——而且,波羅的是隨時都能吞下去的,那裡幾乎就是德國的一部分。

 他說:“我們不會尋求單方面的改變,改變之前必然會征得國際社會的認可。這是德國政府一直以來的政策……我保證,恢復兵役製和進駐萊茵區這樣的事情,不會再次出現在波羅的共和國。”

 “好的,波蘭讚賞這樣的表態,”波蘭軍隊總檢閱官用大國領袖的口吻對希特勒說,“只要德國遵守它的國際義務,那麽波蘭也願意繼續履行《互不侵犯宣言》中所規定的義務。”

 波蘭在原有的對德政策上後退了!赫斯曼心想,畢蘇斯基活著或許還能有波德結盟,但是他一死,在波蘭國內已經沒有人能推動結盟了。

 所以波蘭的政策必然從靠攏德國轉向遏製德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