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九百八十六章 大阿根廷
阿根廷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五月廣場,在1944年2月18日的時候,已經是一片人山人海的場面。Δ Ww W.LieWen.Cc由藍白兩色加上一個“金太陽”組成的五月太陽旗(阿根廷國旗),在廣場四處飄洋,有些還被人用力揮動著。

 高亢嘹亮的西班牙語歌聲也被人們唱響起來:“大地的生民!聽神聖的呼聲:自由,自由,自由!奴隸的枷鎖被打破,被打破;自由登上寶座。充滿尊榮的寶座已經建成,勝利歸南方各省聯盟!全世界自由人民齊歡呼:祝福偉大國家阿根廷!祝福偉大國家阿根廷!

 今天當然不是阿根廷的獨立紀念日,而且阿根廷國家足球隊也沒有贏得世界杯冠軍——世界杯足球賽在1938年後就停辦了。

 不過今天仍然是一個令16oo萬阿根廷人民感到無比激動的日子,因為阿根廷從現在開始終於要強大了!阿根廷人民富國強兵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阿根廷很快就要取代巴西成為南美洲的領袖,而且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一個以阿根廷為核心的強大的南美洲南部聯邦國家的出現。這個國家後來被命名新阿斯巴尼亞聯邦。

 而一個強大的,可以和世界上的主要強國並駕齊驅的“大阿根廷”將和世界上其他強國一樣,由一場鐵和血的鬥爭催生而來。而這場鬥爭開始的日子就是今天——1944年2月18日,這是阿根廷共和國和智利共和國聯合向巴西聯邦共和國宣戰的日子。

 只要打敗巴西,阿根廷將可以毫無懸念的將南美洲南部的白人聚居區統合起來,成為一個擁有7ooo萬人口和幾百萬平方公裡富饒土地的大國。

 這個南美洲的白人大國將擁有足夠多的人口,足夠豐富的資源,足夠遼闊的疆域和足夠龐大的內部市場。而且和歐洲共同體、美國、日本這樣的列強間還有足夠遙遠的距離。

 這一切條件,都將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催生出一個新興的南美列強。

 所以阿根廷-智利聯盟(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現在還沒有加入)打敗巴西,就是南美洲出現列強的先決條件!

 而這場戰爭是肯定能勝利的,所有的阿根廷人現在都堅信這一點……因為歐洲現在是支持阿根廷的,無論歐洲共同體還是羅馬帝國,都站在阿根廷一邊——有“德爹”和“意爹”幫忙,阿根廷怎麽可能打不過巴西?

 巴西背後雖然也有一個“美爹”,但是“美爹”現在和日本打打的難解難分,力氣都用在夏威夷群島了——不收復夏威夷群島,美國本土天天被細菌彈襲擊,誰能受得了?

 所以現在飄洋在萬字旗和羅馬鷹旗的艦隊就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停泊著,而星條旗下的艦隊卻無法進入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的港口。

 所以阿根廷人今天才會以假日最歡快的心情歡呼戰爭的到來!

 上午11點,身穿著軍服的阿根廷總統法雷爾(庇隆在“統一軍官團”組織中的盟友)和同樣一身戎裝的庇隆並肩出現在了玫瑰紅色的阿根廷總統府玫瑰宮的陽台上。

 “法雷爾!庇隆!法雷爾!庇隆……”

 人們歡呼起來了,呼喊著總統拉米雷斯和副總統庇隆的名字——庇隆雖然是副總統,但是因為他在艾薇塔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勞動和社會保障秘書處”,並且處處以阿根廷工人和農民的保護著自居。因而在民間的聲望遠比總統法雷爾高,現在他又以將以6軍部長的名義去領導對巴西的戰爭。

 只要這場戰爭可以取勝,庇隆就可以借著戰場上取得的威望晉級成為總統,然後再搞一下土地改革,撒點福利,收攏阿根廷中下層的人心,這樣就能把自己變成新阿斯巴尼亞聯邦的國父了——實際上將阿根廷、烏拉圭和智利三個南美白人西班牙語國家統一起來的思潮,早在3o年代就出現了,西班牙和羅馬教廷都參與其中。甚至還出現過由阿根廷和西班牙合並,重拾西班牙帝國往日榮光的建議。

 “看來阿根廷民眾非常擁護戰爭啊!”

 此時,在玫瑰宮二樓面向五月廣場的一扇窗戶後面,歐洲共同體駐阿根廷軍事總顧問尼古拉斯.馮.法爾肯霍斯特大將和羅馬帝國駐阿根廷軍事總顧問卡夫尼亞裡海軍元帥正在用英語進行交談。

 “這讓我想到了意大利參戰時的場面,當時人們也是這樣歡呼的。”卡夫尼亞裡元帥還記得意大利被墨索裡尼帶入世界大戰時的場面——人民在歡呼,而上層卻人人憂心忡忡,只有墨索裡尼一個人沉浸在沒有理由的樂觀之中。

 不過現在看來,樂觀主義也是有積極作用的……現在意大利不是變成羅馬帝國了嗎?墨索裡尼吹的牛好像都是實現了,雖然過程有點曲折,但結果還是好的。

 “德國當年也一樣。”法爾肯霍斯特說,“但是在當時沒有人相信戰爭會持續到1944年……哦,除了赫斯曼帝國元帥。”

 “不過南美的戰爭不會持續那麽長時間的,”卡夫尼亞裡海軍元帥笑了笑,說,“也許幾個星期後,巴西人就會向阿根廷投降了……因為南美洲的交通設施和地形決定了海軍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巴西海軍如果敗了,巴西也就失敗了。”

 原來在阿根廷和智利向巴西宣戰前,阿根廷海軍公海艦隊就奉了庇隆的命令,由司令官奧利維埃裡中將率領,浩浩蕩蕩開去聖保羅和裡約熱內盧附近的大西洋洋面執行封鎖任務了。

 而阿根廷公海艦隊的主力艦艇,包括裡瓦達維亞號戰列艦、莫雷諾號戰列艦、5月25日號重巡洋艦、布朗海軍上將重巡洋艦、阿根廷號巡洋艦、7艘布宜諾斯艾利斯級驅逐艦、2艘胡胡伊級驅逐艦、2艘拉普拉塔級驅逐艦、2艘塞萬提斯級驅逐艦和5艘門多薩級驅逐艦以及由完全由德國船員操縱的“凱塞林”級航空母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

 總共有2條戰列艦、2條重巡洋艦、1條輕巡洋艦、18條驅逐艦和1條航母,實力遠遠過了巴西海軍和智利海軍,雄踞南美洲各國之。

 所以庇隆也等不及智利的海軍上將拉托雷號戰列艦(其實這艘才是南美第一艦)趕來,就命令他的海軍去向巴西海軍挑戰了。

 巴西海軍如果避而不戰,那麽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就會被封鎖。巴西沿海的任何一點,都有可能成為阿根廷軍隊登6的地點。

 而巴西海軍如果選擇出擊,那麽必然會被比他們強大的阿根廷海軍摧毀!

 ……

 “巴西海軍出擊了嗎?”

 柏林時間,2月19日一大早,赫斯曼到達措森大總參謀部的辦公室時,先就問起了南美戰場的情況。

 巴西海軍是否出擊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海軍出擊意味著巴西要和阿根廷打一場決戰。如果巴西的艦隊不出擊,而是龜縮在裡約熱內盧。

 那麽巴西之戰恐怕就是場持久戰了!

 “沒有出擊,”赫斯曼的副官派普中校就將一份簡報雙手遞了上去,“閣下,今天的簡報上說,阿根廷艦隊封鎖了裡約熱內盧。”

 “那麽說起來巴西人要防守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了。”赫斯曼一聽說巴西海軍縮起來做存在艦隊,馬上就有了判斷。

 這個判斷並不難做出,因為巴西人如果不打算在都和入侵的敵人拚命,他們一定會讓艦隊突圍去北方的亞馬遜河口地區。

 不過巴西海軍真要那麽做,下場一定不會比縮在裡約熱內盧要好。因為由赫爾穆特.海耶海軍上將指揮的歐洲聯合第1o特遣艦隊現在正在亞馬遜河口附近的海域徘徊。如果巴西海軍北上,歐洲第1o特遣艦隊就將動攻擊!

 順便提一下,為了適應戰場的變化。現在歐洲聯合艦隊的作戰指揮模式也生了變化,和美國人一樣,都采取了“司令部艦隊”+“特混艦隊”(歐洲稱“特遣艦隊”)的組織模式。

 所謂司令部艦隊其實就是一個掛著艦隊名號的司令部,負責在岸上指揮水面艦隊、水下艦隊、兩棲攻擊部隊/艦隊、岸基航空兵、基地守備隊等部隊。

 其中最上層的就是歐洲聯合艦隊,艦隊司令部設在布雷斯特基地,司令官不再直接指揮艦隊。歐洲聯合艦隊之下則是第1——第9艦隊。

 第1——第9艦隊同樣是“司令部艦隊”, 司令部也設在岸上。不過艦隊司令官可以兼任下屬的“特遣艦隊”司令官,因此能夠直接指揮艦隊出戰。

 而“特遣艦隊”才是真正在前線打仗的部隊,它們的番號就是第1——第9艦隊的番號乘以1o,然後開始排序,1個艦隊最多下轄1o個特遣艦隊。

 比如海耶上將現在指揮的第1o特遣艦隊就是第1艦隊下屬排序第1位的特遣艦隊(第1o——第19特遣艦隊都屬於第1艦隊)。至於特遣艦隊的編成,則是相當自由的,可以由各艦隊司令部自行決定。

 特遣艦隊之下,則是航母大隊、戰列艦大隊、重巡洋艦大隊、驅巡大隊、兩棲突擊大隊、潛艇大隊等一個個大隊。和美軍通常將單一艦艇編成一個大隊的做法不同,歐洲聯合艦隊的大隊通常也是混編的,實際上就是一個個戰鬥群。

 而被海耶上將帶到巴西沿海的第1o特遣艦隊,則是由2個航母大隊、1個戰列艦大隊、1個重巡洋艦大隊、1個兩棲登6大隊、1個水上飛機航母大隊、1個驅巡大隊、1個潛艇大隊和1個後勤編隊組成。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