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羅斯福之死 3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什麽?我們要攻擊美國本土了?我還以為需要拿下波多黎各島以後才能轟炸美國本土呢。”

 在德意志帝國總理的豪華辦公室裡,阿道夫.希特勒聽完了赫斯曼報告的百慕大群島戰役的結果,還沒來得及發表一通“勝利宣言”,就被赫斯曼緊接著提出的作戰方案給驚呆了。

 希特勒當然知道大總參謀部一直在計劃攻擊美國本土——不打美國本土,美國人怎麽可能痛痛快快掏出5000億歐洲馬克的賠償?

 可是希特勒卻沒有想到攻擊美國本土的作戰會在眼下的這個時候馬上開始。他原以為,美國本土會在加勒比大戰結束後才會挨炸彈呢。

 “總理,”赫斯曼得意地一笑,“如果我們現在不攻擊美國本土,加勒比海作戰恐怕不大容易取得成功吧?”

 希特勒愣了愣,赫斯曼解釋道:“根據情報,目前美國擁有的作戰飛機數量還是要遠遠超過我們的,而加勒比海戰場則是美國航空兵力的布署重點,單是特立尼達島上的美軍作戰飛機數量就超過了3000架。

 如果我們不能設法將加勒比海地區的飛機調往美國東海岸,那麽對特立尼達島的進攻將會變成一場血腥的消耗戰。”

 希特勒有點明白了,“帝國元帥,我們對美國本土的攻擊,目的是迫使美國人從加勒比海戰場抽調兵力?”

 “對。”

 “可以我們用什麽去進攻呢?”希特勒又問。“我們航程最遠的轟炸機也夠不著美國本土吧?”

 “實際上可以夠得著。”

 “夠得著?”希特勒追問,“什麽型號的飛機?”

 “Me264型遠程轟炸機,”赫斯曼說,“最新型號的Me264F型轟炸機擁有9500公裡的極限航程。”

 “那是極限航程。”希特勒搖搖頭,“如果掛上炸彈,再加上飛機起飛編隊過程中消耗的燃料,Me264型轟炸機是很難夠得著美國的吧?”

 “很難,”赫斯曼說,“但是有辦法解決。”他頓了下,“我們擁有可以從500公裡外發射的死神1B型空射飛彈。”

 死神1型空射飛彈的原型死神人操飛彈就有300公裡的航程,如果把飛行員的座艙改成油箱500公裡的射程完全不是問題。不過死神1型飛彈因為是反艦飛彈,不需要那麽大的航程,所以在設計時縮小了油箱,增加了裝藥。

 而死神1B則是一款空射巡航導彈,因此在設計時著重增加航程,以便獲得攻擊美國本土的航程——其實死神2型艦載反艦導彈同樣也有巡航導彈的改型,稱為死神2B型,同樣擁有500公裡的航程。

 “從亞速爾群島的英雄港到波士頓大約3680公裡,”赫斯曼說,“如果扣除死神1B型導彈的500公裡航程,飛機需要飛行的距離就只剩下3180公裡。只要飛機不進行編隊飛行,現有型號的Me264遠程轟炸機的航程就足夠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派出導彈航母發射V1B型巡航導彈。”赫斯曼接著又提出了個比較便宜的攻擊美國本土的戰術——出動安裝了V1B導彈發射架的“凱塞林”級航母到美國海岸線500公裡外去發射導彈打擊美國。

 凱塞林級航母的最大航速是26節,由於其使用的船用柴油機可靠性相當高,可以讓航母長期維持24節左右的高速。因此航母可以利用夜色或不良天氣的掩護偷偷靠近美國本土,直到500公裡的距離內再發射導彈。

 而且攜帶V1B導彈的凱塞林級航母照樣可以帶上一定數量的艦載機,自衛能力較強。如果多個航母大隊一起行動,完全可以抵擋住美軍的空襲,順利完成導彈發射任務。

 “在400-500公裡外發射的導彈能打中目標嗎?”希特勒還是有點懷疑。

 “能。”赫斯曼說,“我們有一些製導和校正的手段,完全可以將30%的導彈打到距離目標6公裡半徑的區域內。對於戰略轟炸而言,這個精確度是可以接受的。”

 歷史上的V1導彈的精確度其實也不差,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這還是在缺乏有效校正手段的情況下取得的,當時校正手段主要是間諜偵察和無線電信號跟蹤相結合。

 而德國海軍武備局的專家則為V1B導彈準備了一種“傳統”的校正手段——水上飛機觀瞄!為此德國海軍向法國海軍購買了一艘“絮庫夫”級巡洋潛艇進行改造,拆掉了重炮,增加了水上飛機(裝備繳獲的美國OS2U“翠鳥”水上飛機)的數量。這樣就能在巡航導彈攻擊美國本土時,用水上飛機悄悄進行一番觀瞄了。

 另外,觀察導彈落點的間諜當然也早就派去紐約、華盛頓、波士頓、費城這些潛在的打擊目標了。

 不過再怎麽觀瞄,圓概率誤差只有幾百米是不用想的,能達到6000米的圓概率誤差其實也算不錯了。而且赫斯曼也沒真的打算用巡航導彈迫使美國投降——他的目的只是想告訴美國人,他們的國家不安全,德國擁有他們無法防范的攻擊手段。

 另外,用巡航導彈攻擊美國本土的大城市,也是為了在未來展開可能的核打擊積累經驗。

 根據赫斯曼的命令,可以搭載2.5-3噸彈頭的“超級死神”和A系列彈道導彈,都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之中。

 而且原子彈小型化的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那好吧,”希特勒說,“路德維希,你是總參謀長……在是否需要對美國本土發動導彈襲擊的問題上,我完全支持你的決定。”

 就在赫斯曼和希特勒的談話正要結束的時候,希特勒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希特勒拎起電話聽筒,裡賓特洛甫的聲音馬上傳來。

 “我的領袖,齊亞諾侯爵剛剛給我打來電話,美國總統羅斯福病倒了,是中風。”

 “羅斯福中風了?”希特勒問,“要死了嗎?”

 “沒有,目前已經脫離了危險,看來還能繼續理政……因為蘇醒後的美國總統向羅馬愷撒發出了訪問美國的邀請。”

 “墨索裡尼答應了?”

 “是的,羅馬愷撒認為這是一個促成和平的機會。他想知道,我們的和平條件有沒有發生變化?”

 “目前還沒有。”希特勒說,“如果統帥部會議和歐洲共同體領袖會議做出了新的決定,將會第一時間通知羅馬愷撒。”

 說完,希特勒就掛上了電話。然後對赫斯曼說:“羅斯福中風了,看來活不了多久啦。”

 赫斯曼對這個消息一點不意外,歷史上春風得意的羅斯福在1945年初也掛掉了。現在美國都快戰敗了,羅斯福的心情一定鬱悶的要死,少活幾個月完全正常。

 “他是一個偉人,”赫斯曼笑了笑,“只可惜遇到了我們!這是他最大的不幸!”

 希特勒聳聳肩,“也許盡快死去對他而言是一種解脫……至少不需要為戰敗負責了。”他想了想,又問:“路德維希,你認為11月的大選會出現意外嗎?美國會不會變成一個法西斯黨或納粹黨執政的國家?”

 其實美國的納粹法西斯化對歐洲不一定是好事兒,但是40年代的政治家不是這樣考慮問題的,他們習慣於用YS形態劃分陣營。如果美國法西斯化(納粹化)了,似乎就是歐洲合眾國和羅馬帝國的同志了。

 所以希特勒和墨索裡尼一樣,都對美國的“納粹法西斯革命”抱有期待。

 “不會。”赫斯曼非常肯定地說,“在美國戰敗前, 法西斯黨和布爾什維克黨都不可能當選。而且即便法西斯黨當選了,我們能免除美國的賠款嗎?我們能允許美國在戰後成為一個可以和歐洲合眾國分庭抗禮的強大國家嗎?”

 “這肯定不能。”希特勒搖搖頭說。

 “是啊,”赫斯曼點了點頭,笑著說:“所以現在根本不是美國納粹黨或是美國法西斯黨可以上台執政的時機。否則美國的納粹同志就有可能成為社會民主黨人。所以我們應該在美國民主黨或共和黨成為出賣美國利益的美奸之後,再想方設法把目光法西斯黨扶上台。”

 赫斯曼的想法和希特勒當然是不同的,他並不是真的想看到一個法西斯化或納粹化的美國——這對德國和歐洲而言並不一定有利。畢竟美國的綜合國力實在太強大,一旦用納粹或法西斯主義進行徹底動員,說不定真的變成一個美版的第三帝國!

 赫斯曼的真實想法,其實是想讓美國法西斯黨或納粹黨在戰後成為一股分裂美國政治的力量。而且考慮到華爾街財閥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力遠遠強於德國的工業資本家,美國法西斯黨或美國納粹黨也很難讓他們俯首帖耳。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