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一百八十五章 希特勒新政 6
“15億金馬克?都是金幣?”

 “是的,都是金幣,存在瑞士的德國國民銀行分行金庫裡面。”

 15億金馬克的含金量相當於三百多噸快四百噸黃金!這對外匯儲備幾乎枯竭的德國而言,可以說是雪中送炭——雖然有蘇德合作給德國提供原材料,而且德國本身又是工業化強國,不需要怎麽進口國外的技術和機器。

 但是必要的黃金儲備還是少不了的,這可以讓德國的外交多一些轉寰余地——在沒有黃金儲備,又無法動用英鎊存款(在英格蘭銀行中)的情況下,德國只能依賴蘇德易貨貿易獲得大部分工業原材料。一旦和蘇聯的關系破裂,德國經濟就很難維持。

 而希特勒清理布爾什維克黨的行動,很有可能讓本來打得火熱的蘇德關系迅速降溫。

 “德國需要那些黃金!”希特勒看著赫斯曼,“我可以給皇帝陛下相應的補償,土地或是公司股票都行!”

 可是威廉二世想要的是皇冠!

 赫斯曼咂了下嘴,還是點了點頭,“好吧,可以去勸說陛下。他是熱愛德意志祖國的,所以肯定會把黃金交給帝國銀行。但是……靠15億金馬克維持不了太久。所以和蘇聯的合作必須維持,最好還要設法擴大,以便獲得更多的戰備物資。”

 德國是個資源短缺的國家,除了煤炭幾乎什麽都缺。但是這個國家偏偏是個工業化強國,每年需要消耗海量的原材料。如果轉入戰時,對原料的消耗將更加驚人。

 因此在赫斯曼的主持下,德國早在10年前就開始儲備原材料。現在已經建立起了包括石油、銅礦砂、鋁土礦、鉻鐵礦、鎢礦砂、鉬礦、銻礦砂、錫礦砂、錳礦砂、鉛礦砂、鋅礦砂、鎂礦、鈾礦、鎳礦、鴉片(生產嗎啡)、絲綢(生產降落傘)等各種原材料在內的戰略儲備體系。

 但是被收儲的各種原材料,還遠遠不能滿足一場世界大戰的需要——根據赫斯曼和施萊徹爾的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要準備打5年而不是幾個月!所以將要消耗的各種原材料也都是天文數字。

 而且德國畢竟有“發動”世界大戰的前科,從國際市場上收儲原材料的行動不能太引人注目,否則就會引起英法等國的干涉。

 赫斯曼采用的辦法是通過在荷蘭、芬蘭、瑞典這樣的友好國家設立殼公司,長期和小批量的購買。

 不過這只能解決一小部分的收儲需要,大頭還得通過易貨貿易合作進行。而蘇聯因為地大物博。又有迫切的工業化需求,而且國內的采掘業也有一定基礎,能夠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因此就成了德國戰略儲備物資的主要來源地。

 “可是我們同蘇聯的合作也在壯大布爾什維克的力量!”希特勒頓了下。“這將會對未來的戰爭構成不利影響!”

 他看著赫斯曼,“路德維希,你不會真的以為我們可以一直和蘇聯和睦相處吧?”

 實際上現在蘇聯的力量比歷史上也強不了太多。因為在蘇德合作強化的同時,蘇聯和美國的經濟交往卻出現了弱化。原因是蘇聯原材料出口的能力並不是無限的,而且他們的工業化速度也是有限的——工業化不僅僅是進口一些外國機器和技術。還需要大量的配套建設工程和大量的勞動力從農業“調撥”到工業。

 蘇聯從德國進口十幾億馬克的機器和技術,其國內往往需要十倍二十倍於此的投資進行配套。同時還會涉及到工業、農業之間的利益分配——為了滿足工業化過程中的勞動力需求,大量的青壯年農民變成了工人,國家需要為他們提供口糧配給、住房配給和其他各種相關的保障。所以蘇聯工業化的過程,其實也是城市化的過程。

 這裡面涉及到的投資規模極為驚人,又伴隨著工農業的短缺嚴重失衡——農業勞動力減少,需要供養的人口卻大幅增加,同時還要負擔日益增長的出口任務,自然會遇到巨大的困難。

 因此,蘇聯不可能在蘇德合作規模擴大了幾倍的情況下。再如歷史上一樣進口同樣多的美國機器——蘇德合作和美國機器之間存在互相替代的關系,而不能進行簡單的加法。否則蘇聯國內的農業就承擔不起了!

 而且由於右岸烏克蘭這個農業區的喪失,讓蘇聯的農業生產規模小於歷史同期。雖然斯大林通過開發哈薩克斯坦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彌補,但是終究比不了右岸烏克蘭這個糧倉(那可是全世界最好的土地啊)。

 所以蘇聯的力量並沒有比歷史上增加多少。反而是波蘭聯邦在畢蘇斯基“獨裁”建立之後,開始了一輪工業建設——由於右岸烏克蘭歸屬波蘭,波蘭聯邦通過出口糧食和肉類,獲得了不少外匯。因此可以在英法的幫助下在煤礦儲量豐富的加利西亞地區進行一些和軍工、重工業相關的建設,還擴建了那裡的煤礦,開設了不少發電廠。

 而且,波蘭的軍事力量也比歷史上強大!不僅是因為加利西亞的工業建設。右岸烏克蘭和立陶宛不僅給波蘭帶來了更多的糧食。而且還帶來了超過2000萬烏克蘭人和200多萬立陶宛人。使得波蘭聯邦的人口現在接近了5300萬。

 “阿道夫。你忘記了5300萬人口的波蘭!”赫斯曼指出,“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國土面積比德國和波羅的共和國相加還要大10萬平方公裡。而且還擁有歐洲第二或是第三強大的陸軍!”

 根據現在歐洲軍事觀察家們的分析,波蘭陸軍的實力遠遠超過德國——德國陸軍即便算上波羅的陸軍和武裝黨衛隊。也不過九十多萬。而且其中大部分是新兵,武器裝備水平低劣。基本沒有坦克,重炮和機關槍也非常缺乏。

 而波蘭陸軍目前保持著150萬人的龐大規模(實際上沒有那麽多,這是所有部隊都達到80%滿員率時的數字),而且擁有不少坦克、重炮和機關槍。

 另外,為了防禦蘇聯的入侵。波蘭目前還在右岸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東部仿照馬奇諾防線修建起畢蘇斯基防線,為此還進口了不少德國水泥。

 “好吧,波蘭,人人都恨波蘭……”希特勒咬咬牙,“這或許是我們和蘇聯合作的理由,這是唯一的理由!”

 “不,這不是唯一的!”赫斯曼說,“實際上我們和蘇聯擁有類似的政治立場。”

 “什麽?”希特勒瞪著灰藍色的眼睛看著赫斯曼。

 “社會主義!”赫斯曼說,“我們和蘇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

 “什麽?我們和蘇聯都是……路德維希,我想你錯誤理解國家社會主義了!這和蘇聯的社會主義是不一樣的!”

 “對!兩者存在區別,”赫斯曼頓了下,“但是國家社會主義也是社會主義,蘇聯社會主義同樣是社會主義。從這個角度解釋,現在的德國和蘇聯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

 “斯大林可不會承認這一點!”希特勒提醒道。

 “我會讓他承認的,”赫斯曼笑道,“這不是問題。現在不僅是德國需要蘇聯,蘇聯也同樣需要德國。所以國家社會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間存在的分歧,就是同志間的分歧。因此斯大林必須要承認國家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這對我們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不僅有利於用意識X態拴住蘇聯,還有利於我們向國際上輸出國家社會主義思想……這會為德國贏得許多朋友!”

 “姓資”還是“姓社”對希特勒和納粹黨其實沒有什麽約束,他們不是很講究這一套。但是對斯大林和蘇聯卻不一樣。

 如果斯大林和蘇聯承認了德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那麽蘇德之間的友誼,從蘇聯的立場出發就會更加鞏固。

 因為蘇聯一旦承認國社是社會主義,那麽納粹黨在德國上台就是“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必定會被蘇聯和第三國際的宣傳機構當成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的標志大肆宣揚。

 而日後當德國和英法開戰的時候,蘇聯宣傳機關也很有可能將之說成是“世界革命”的開始。這樣一來,蘇聯的國家立場就會被其意識X態立場所左右。

 蘇聯即使不會站在德國一邊對英法開戰,也不會輕易背棄德國這個“社會主義兄弟”。否則,就很容易在國內形成混亂——要背棄德國,至少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宣傳,不能今天德國還是世界革命的急先鋒,明天就是社會主義的敵人。那樣會讓蘇聯人民對布爾什維克黨產生懷疑。

 而且,在30年代,社會主義在全世界勞動人民和受壓迫民族眼中還是進步的象征。一旦德國的社會主義身份得到“認證”,向外輸出國家社會主義的活動將會變得比較容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