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崛起之第三帝國》第四百一十一章 終結者計劃 下
威廉.約瑟夫.多諾萬現在是白宮的常客了,很快他還將成為美國政府的高官——羅斯福總統許諾會在第三個總統任期內成立一個戰略情報局,多諾萬將是首任局長。

 未來的情報局長在倫敦和丘吉爾見面後又去了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親眼目睹了完好無損的地中海艦隊後,才心滿意足回到了華盛頓。並且在7月19日見到了紅光滿面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

 “嗨,威廉。”總統很高興地和多諾萬握手。他的手很熱而且很濕。現在是7月,是華盛頓最炎熱的季節,雖然橢圓形辦公室裡的窗戶都打開了,但室內仍然悶熱得使人透不過氣來。

 “這是史塔克上將,”羅斯福指著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裡面的一個海軍四星上將,“他的海軍作戰部長——上將,這位的白宮的情報協調員多諾萬上校。”

 多諾萬和史塔克禮貌的打了個招呼。羅斯福又說:“今天有好消息要說,國會剛剛通過了‘兩洋海軍法案’,根據這項法案和配套的造艦計劃,我們的海軍在未來將會有18艘‘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6艘‘依阿華’級戰列艦和5艘‘蒙大拿’級戰列艦以及15000架飛機!”

 “兩洋海軍法案”是美國參加世界大戰的準備工作之一,由海軍作戰部長哈羅德.史塔克上將提出的,他本計劃耗費40億美元,在1946年前將美國海軍的總規模擴大70%。但是美國國會給的卻比史塔克要得還多,全票通過了5-6年內向海軍撥付85.5億美元的“兩洋海軍法案”。

 和德國的“Z”計劃相比,美國“兩洋海軍法案”的手面可要大了許多。光是可以和“H41級”媲美的“蒙大拿”級就一口氣編列了5艘的預算,和“H39級”不相上下的“依阿華”級則開工建造6艘。另外,戰力堪比“齊柏林”級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則計劃建造18艘!

 不過美國要對付的敵人也不止德國一家,太平洋上還有一個大日本帝國,也正磨刀霍霍要加入戰爭呢。

 “總統,我也有一個好消息,”多諾萬說,“我在亞歷山大港內看到了完好無損的‘厭戰’號、‘馬來亞’號和‘君權’號,‘光輝’號航空母艦也未受損。只有‘鷹’號航空母艦受到了中創……飛行甲板讓人開了個大洞,可能需要花30天時間修補。”

 “這怎麽可能?”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史塔克上將難以置信地說,“意大利人有500-600架駝背飛機,這種3個引擎的飛機是很好的岸基魚雷轟炸機,我們用它做過實驗。”

 “可是意大利人不知道,”多諾萬笑著說,“意大利人把這些飛機用於投放炸彈,還不是俯衝投彈,而是在3000米以上的高空水平投放炸彈,而且投彈精度極差。”

 “真是可愛的意大利人!”史塔克上將哈哈大笑起來,“看來我們不必怎麽考慮意大利海軍的威脅了。”

 “意大利陸軍的威脅也不大,”多諾萬補充說,“我在亞歷山大見到了中東英軍總司令韋維爾上將,他一點都不認為意大利在北非和東非的50多萬軍隊是巨大的威脅。”

 “可是意大利人失敗後德國人就會介入,”羅斯福說,“丘吉爾知道這個結果嗎?”

 “他知道,”多諾萬回答,“不過他仍然計劃打敗德國。”

 “用從比利時逃回英國的兩手空空的遠征軍去打敗德國?”史塔克上將嘲諷地說。

 “用轟炸機!”多諾萬掏出了丘吉爾給他的四發轟炸機照片,擺在了羅斯福的辦公桌上。“他們準備用戰略轟炸打敗德國……這種飛機的作戰半徑極大,從英國起飛可以覆蓋大半個德國本土。”

 “但是德國沒有戰鬥機嗎?”史塔克上將說,“德國人好像有幾千架性能優良的飛機。”

 “但是我們有更多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說,“要打敗德國就必須先削弱它,而削弱它的辦法有三個,一是戰略轟炸;二是封鎖和禁運……如果我們要轟炸德國,那麽英國就是最後的轟炸機出發地點,所以我們不能失去英國。同樣,英國的艦隊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也是用來封鎖德國和歐洲大陸的最佳工具。”

 他看了海軍作戰部長一眼:“所以我們必須盡全力援助英國!那50艘驅逐艦,必須盡快準備好。”

 史塔克上將說:“我明白了,總統先生。可是……您說了三個辦法,還有一個是什麽?”

 羅斯福沉默了一下,用很低的聲音說:“利用蘇聯!”

 ……

 “赫斯曼元帥,你認為可以用區區100架超級轟炸機打敗蘇聯?”阿道夫.希特勒在自己的總理府辦公室內捧著一疊文件,戴著老花眼鏡仔細地看著,還不時提出問題。

 希特勒正在看的是最新版的《終結者計劃》,不過他對打敗英國和美國的方案興趣不是最大,而是直接找出了對付蘇聯的“終極案”研究了起來——《終結者計劃》中的各個方案,除了對英作戰的方案,其他都是總參謀部的預案,並不一定會實行。

 可是希特勒看到的不是什麽運用閃電戰征服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而是一個“終結轟炸計劃”。

 在這個“終結轟炸計劃”中用來實行轟炸任務的並不是數以萬架的四發重型轟炸機,而是數量不超過100架的六發巨型轟炸機。這種轟炸機同時也負擔著對美國本土實行“終結轟炸”的任務。

 “實際上,”赫斯曼聽了希特勒的話,笑了起來,“我並沒有打算用100架飛機去打敗蘇聯,我只打算用十幾架飛機去完成任務……如果真的到了非消滅蘇聯不可的時候!”

 “十幾架?”阿道夫.希特勒瞪著灰藍色的眼睛,審視著眼前這位被德國人當成“毛奇第二”的大軍事家。

 “對!”赫斯曼點點頭,“就是幾架!用幾架巨型轟炸機對幾個重要的蘇聯城市投放威力巨大的終結炸彈……一枚這樣的終結炸彈可以釋放出2萬噸到3萬噸*炸藥爆炸的威力,那足以摧毀一座城市!”

 赫斯曼實際上並不打算真的用原子彈去摧毀蘇聯,因為蘇聯在他看來不過是未來無害的俄羅斯石油公司的前身而已……真正能夠威脅到德國的還是美國!哪怕美國在海上和南美洲被打敗,龜縮到了北美,它仍然是一個可以和統治世界的德國一較高低的超級大國。

 但是擁有核打擊蘇聯的能力還是很必要的,這不僅能確立德國對蘇聯的優勢,還能有效嚇阻蘇聯的冒險舉動。同時,這也是個忽悠希特勒的辦法。用幾個或幾十個原子彈解決蘇聯肯定要比派出幾百萬軍隊更劃算,至少不會讓數十萬高貴的雅利安超人戰死。

 “是U工程生產的那種炸彈?”希特勒當然知道這個已經花費了上億馬克經費的絕密計劃。

 “是的,”赫斯曼點點頭。“U工程委員會在今年4月和5月間建造了兩個重要的鈾裂變鏈式反應試驗裝置,都取得了成功。”

 建造兩個鈾裂變鏈式反應試驗裝置,其實就是搞了2個非常原始的反應堆。一個是以石墨為中子減速劑,一個是以重水為中子減速劑。

 和歷史上的情況不同,兩個反應堆都取得了成功!

 通過核裂變鏈式反應試驗,U工程委員會的科學家們對快中子反應有了更加透徹的了解。這對製造原子彈是非常重要的,鈾的鏈式反應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如果沒有試驗反應堆,單靠計算很難獲得準確的數據。

 而在擁有了反應堆後,U工程委員會的科學家們很快就算出了製造一枚原子彈所需要的最少數量的鈾235,僅僅是十幾公斤。

 立即就有U工程委員會裡的科學家給赫斯曼元帥上書, 建議立即開展核裂變炸彈工程,而赫斯曼當然在第一時間就予以批準。

 “我們可以很快製造出這種炸彈?”阿道夫.希特勒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可能需要2年到3年時間,”赫斯曼回答,“因為要攻克許多難關,其中最大的一個是將可以產生核裂變反應的鈾235從金屬鈾中分離出來。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但是絕對值得去做。”

 實際上還有容易一些的方法,就是製造鈈彈。鈈239是鈾裂變鏈式反應的產物,現在U工程委員會已經在進行鈾裂變鏈式反應試驗了,所以發現鈈239只是時間問題——鈾的裂變式反應會生成鈾-239,鈾-239經衰變會生產鎿-239,鎿-239再經衰變就生成鈈-239。而鈈-239因為不是鈾的同位素,因此分離起來比較容易。

 現在的U工程委員會有足夠的天才科學家,試驗經費也相當充足,因此赫斯曼只需要靜靜等待上幾個月(衰變期)到一年,就會有製造鈈彈的方案出現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