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行》第293章 施粥
> .第二百九十三章施粥

 當龐剛接到報告發現清軍蹤跡時,他沉吟了片刻下令部隊加快行軍速度,立即向天津挺進。

 一旁的大壯見狀不禁疑惑道:“大人,韃子已然攻克天津,此刻雖無重兵把守,但想必周圍還有不少零散的清兵,咱們若是路經天津前往京師勢必會被他們拖慢行軍速度,屆時盧督師怪罪下來恐對大人不利啊,咱們不如繞過天津,不與韃子糾纏為好。”

 龐剛看了看這個對自己忠心耿耿但性情憨直的愛將一眼,輕歎了口氣:“大壯,天津遭劫,數十萬百姓被擄走,但依然還是有十余萬百姓流落四方,這些百姓皆為我大明的子民,咱們若是不管不顧,他們十有不是被餓死就是被韃子殺死。咱們此刻若是繞過天津,將置那些百姓於何地呢?”

 大壯呆了呆,才躬身道:“大人菩薩心腸,末將自愧不如。”

 其實龐剛還有另外的心思,此刻的山東處於龐剛直接控制下的地盤已經佔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在他嶽父魏同年控制之下,至少名義上是這樣的。而龐剛若想日後以山東為自己的老巢和根據地,就必須要把山東發展成一個安居樂業的地方,因此,增加自己地盤上的人口數量則是必須的,有了充足的人口,龐剛無論是征兵還是發展農業才能更好的進行。

 有了足夠支持自己的龐大的人口基數,龐剛接下來的那些觸及到地主階層的改革才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而納西流落在各地的流民就是龐剛最好的潛在的支持者。

 崇禎十年四月初五,龐剛來到了已經變成殘垣斷壁的天津城外,映入大軍眼簾的則是一副宛如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到處都是燒毀的房屋和無人處理的屍體。www..

 龐剛騎在馬上,茫然的環顧四周,一望無際的平坦乾燥的黃土地上,難見樹木,人馬過後,揚起的灰塵漫天。大地雖然廣闊,沿途卻沒什麽人煙,龐剛看見不少小的村子都被廢棄了。

 此刻的天津由於天災,加上這次的清兵入寇,天津附近的地方都慘造劫掠,整個天津城內外到處都是草木枯焦,所見之處連山地樹木都是白花花的,野菜野草早就被流民被吃光了,樹皮也被扒掉了,甚至連草根也被挖光了。

 到處是流民的死屍餓殍,甚至看到路旁刮人肉者如屠豬狗。遍地的流民,遍地的賊匪,除了一些大的莊子及堡子外,行走野外,就難見有人煙的小型村落。

 “亂世人命不如狗啊!”看到這麽淒涼的景色,龐剛不禁連連搖頭歎息。

 這樣的慘景連跟在龐剛身後的士卒們也唏噓起來,他們許多人在當兵前都是流民出身,這樣的景象他們看得多了,此刻再次看到這樣的景象,又勾起了他們心中不堪回首的記憶,再對比現在他們能吃飽穿暖的生活,更加堅定了他們跟隨龐大人的心思。

 入了天津城後,在那些殘垣斷壁下、在大街兩旁,到處是衣衫襤褸的流民,他們一個個奄奄一息的趴在街道上。無數僥幸沒有被清兵抓走的女孩跪在街上,頭上插著枯草結成的草環,示意自願做別家的奴婢,只求一口飽飯吃。

 龐剛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歎了口氣低聲對大壯說:“你趕緊去把輜重營的營官叫來,趕緊在街上開設粥鋪,記住粥不能太稠,否則這些流民的肚子會受不了的。”

 “末將謹遵將令!”大壯立即抱拳而去。

 對於開設粥鋪,龐剛麾下的青州軍早已是輕車駕熟,很快,天津城的大街上一字排開的架設起了上百口的大鍋,鍋下面是熊熊燃燒的柴火,鍋裡熬著較稀的小米粥,看上去是金黃色的,周圍飄著一股股小米粥的香味,吸引著周圍無數的流民,看著鍋裡的米粥,他們的眼裡射出了餓狼般的綠光。

 不過在每一口鐵鍋的旁邊,都佇立著數十名虎視眈眈的士卒,在他們的威脅看護下倒也沒人敢亂來。

 身材魁梧的大壯挎著一把腰刀站在一口大鍋旁大聲喊道:“諸位父老鄉親,我家大人乃南京右都督同知、定國將軍、青州指指揮使龐剛龐大人,龐大人乃仁義之人,今日在此地開設粥鋪,諸位喝了這粥可莫要忘了我家大人的恩德!”

 此時,在流民中口口相告下,城裡的流民都蜂擁湧來,每一口大鍋旁都圍著上數百個流民。

 又過了一會,眼看著大郭中的米粥猶如開花般四處漂浮上來,大壯衝著旁邊正在熬粥的輜重兵點點頭,示意可以開始施粥。

 這名粗壯的輜重兵扯開了大嗓門吼道:“開始施粥了,大家都來排隊,婦人和孩子在前頭,青壯在後面,大家都要排隊,否則都大棍子趕出去。”

 聽了這名輜重兵的話周圍流民當中的青壯都開始騷動起來,顯然是不能理解為什麽這些官兵會先照顧那些毫無能力的老弱婦孺,平時官兵不都是先對他們這些青壯青睞有加的麽?

 其實老弱婦孺優先是龐剛在青州就定下的硬性規定,這個規定在後世已經深入人心,龐剛自然也不例外。而且龐剛也認為,一個民族可以遭受磨難,但卻不能丟掉一些傳統,尤其是這些傳統還涉及到基本人倫和道德底線的時候。

 盡管龐剛的有些部下對龐剛的這個規定開始有些不理解,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在龐剛的影響下,青州也慢慢的豎立起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大老爺們就要有一個大老爺們的擔當,哪怕就是餓死也不能做一些觸犯做人底線的事。

 那些老弱婦孺們顫巍巍的排在了隊伍的前面,帶著些許驚恐的目光看著周圍,在他們印象裡,亂世中他們這些人往往都是優先被拋棄的對象,若是碰到餓狠的青壯,她們甚至有被吃掉的危險,哪有現在這樣優先打粥的權力。

 一名形態枯瘦的少婦領著一名消瘦的小女孩領了粥後“噗通”一聲跪倒在正站在大鐵鍋旁的大壯身邊,哽咽著哭道:“小婦人謝過將軍的大恩大德,您可是救了小婦人一家的性命啊!”

 大壯不忍的扶起了這名婦人,歎了口氣說道:“這位大姐,救你們的非是我,而是我家大人,只是我等大軍不能再次久留,明日還得趕往京師勤王,不能長久逗留於此,你們自己還要珍重才是。”

 “這.......這可如何是好?”這名婦人扯著大壯的袖子驚慌問著,她對饑餓的滋味實在是受夠了。

 看到機會來了,大壯才大聲道:“我等乃青州來的官軍,不可在此久留,原本救濟災民是官府之責,於我等無關,但我家大人實不忍看到諸位被活活餓死,故而發了善心。諸位若是沒有地方去的,明日我等可以派人將諸位送到青州、萊州、登州等地,或為軍戶或為民戶皆可,屆時自會有人安置大家,大夥可以自己想想,是留在原地等著餓死還是道山東找條活路!”

 “嘩啦......”周圍的流民都開始竊竊私語起來,畢竟他們都在這裡生活了半輩子了,突然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重新開始生活,任是誰也要仔細考慮一下的。

 施粥之後,龐剛帶著親兵在城裡到處巡視,看到若是有人要趁亂搶劫、奸淫婦女之事立刻就被龐剛身邊的親兵拖了出來一刀砍死。如此酷刑這才震懾住了那些心懷不軌的青壯。

 看到龐剛這般盡力保護自己這些老弱病殘,流民們的心才漸漸穩定下來。龐剛走到一位正坐在路邊喝粥的老人和小男孩身邊坐了下來,他笑著對老人問道:“老人家,您願意到青州去生活麽?”

 老人放下了手裡缺了一個角的瓷碗歎了口氣,“哎,如今這樣的情形不去又能如何呢,小老兒今年已經六十有四了,本來就算是死了也不虧了,可就是放不下身邊的這個小孫子,他爹娘被韃子擄走,若是我這老頭再撒手歸天他可就活不下去了哇。”

 龐剛又問道:“老人家,那現在韃子已經走了,你們還能在這裡接著種地麽?”

 “種地?”老人慘笑一聲,“即便是等韃子退走,這裡的地還能種麽?官府的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咱們這些老百姓難啊!我等離開此地後,家裡的田地必定被那些豪強鄉紳佔了,我等一去那可就是斷了退路了。”

 聽到這裡,龐剛長歎了口氣,華夏的百姓可真是多災多難啊,五千多年的歷史中能稱得上安居樂業的卻是沒多少年,不是遭到戰禍就是被貪官汙吏盤剝。可即便是這樣,華夏民族還是這麽挺過來了,並且在中間沒有斷層,而是一直延續到了後世。

 龐剛不再想下去了,轉頭吩咐身邊的親兵,讓他們趕緊安排人手準備把這些百姓轉移到天津衛的碼頭上去,利用還停靠在哪裡的大船把這些百姓轉移走,天津城裡幸存的百姓估計還有三四萬人,把他們轉移到身彌島或者是登州、萊州等地後,自己可就又多了一股堅定的支持者。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