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行》第499章 科考
乾清宮的禦書房內,一個身影正伏在書案上奮筆疾書。【葉*子】【悠*悠】

 “呼......終於把這些奏折批完了!”

 懶懶的伸了個懶腰,龐剛把目光移到了龍案前那一疊厚厚的奏折上,看樣子沒有兩百也有一百多本,這就是龐剛花了一個上午完成的工作。

 今天是大華永武元年九月初三星期六,是個不用上朝的日子,龐剛起了一個大早將今天送來的奏折都批完,就是打算下午陪著老婆孩子去禦花園逛逛,當了這麽久的皇帝,還沒去禦花園看看呢,聽說裡頭的花長得還是很不錯的。

 放下了手中鵝毛筆,龐剛揉了揉手腕,嗯,已經有些麻了。說起來龐剛剛用這鵝毛筆批奏折的時候,還是有不少大臣反對的,對於已經用了大半輩子毛筆的他們來說,用鵝毛筆寫字那是對祖宗的不敬,說重了那叫大逆不道。

 可有句話怎麽說來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個世界永遠不會缺乏拍皇帝馬匹的人,皇帝喜歡的東西,別說用鵝毛寫字了,就算是用腳指頭寫那也會有人鼓掌叫好。而且下面的官員好奇之下寫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也驚訝的發現,雖然用鵝毛筆寫出來的字不如用毛筆寫的字那般雄渾大氣,但也不全是那麽一無是處,至少看起來也是朗朗有型,骨架清奇,看起來也挺好看的,而且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方便。你只要帶著一瓶研好的一瓶磨和一根鵝毛,走到哪就寫到哪?非常方便,而且成本也非常的低廉,一根鵝毛而已嘛,想貴也貴不起來,完全達到了用完就能仍,仍了也不心疼的程度,於是鵝毛筆就這麽悄然的在下面慢慢的傳開了。最後發展到了不但一些官員在家裡用,最後連辦公寫字的時候也用的地步,若是有人歪嘴。他們則會理直氣壯的反駁,在說我之前,麻煩你先勸勸皇上吧。

 伸了個懶腰,龐剛慢慢站了起來,一直在他身旁伺候幾名宮女趕緊走過來遞上了參茶,龐剛端起參茶一飲而盡,隻覺得一股暖洋洋的熱氣從腹中升起,將積累了一個上午的疲勞一掃而空。

 “嗯。這個參茶真是好東西啊,不但驅除疲勞,而且還有養顏益氣的功效,不過就是價格貴了些,顧不得古人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卻難,若是喝慣了它今後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呢。”

 放送了心思的龐剛不禁開始有些胡思亂想起來,正在這時,一名宮女悄聲走了進來在龐剛跟前屈身道:“啟奏陛下,魏閣老、華大人和聞大人三人求見!”

 “哦。他們來幹什麽?”

 龐剛心中不禁有些奇怪,自己這個便宜老丈人自從一步登天當上了閣老後就仿佛變成了工作狂人,一天恨不得十二個時辰都泡在內閣裡辦公。仿佛要把前四十多年虛度的光陰搶回來似的,後來生怕他將身體累壞的龐剛不得不強製性的下了道旨意,命令他每天工作時間不得超過五個時辰,否則將會強製將他從衙門裡架走,今天難道出了什麽大事,讓他和聞人君、華嚴這個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同時聯袂而來?

 “奴婢不知。[]”

 當宮女說出了這句話後,龐剛那個不禁啞然失笑,剛才那句疑問他只是隨口而發而已,誰知這名宮女卻這麽規規矩矩的回答他。

 龐剛笑笑。揮了揮手道:“好了,你退下吧,順便讓魏閣老、華大人和聞大人也進來。”

 “是!”

 年輕秀麗的宮女輕輕一躬身就退了出去,很快門口就響起了一陣腳步聲,魏同年和聞人君同時出現在了禦書房的門口。看到坐在龍案後的龐剛後齊齊拜倒,口中稱頌道:“臣魏同年、聞人君、華嚴參見皇上,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

 “好了,平身吧,見一次就拜一次。你們不嫌累朕還嫌累呢。”

 龐剛有些不滿的揮了揮手,對於從後世而來的龐剛來說,在剛當上皇帝那會看到有人向自己拜倒心中固然是暗自欣喜,可見多了之後這心裡卻覺得怪膩味的。

 “謝皇上!”

 龐剛不在意,可魏同年三人卻不能不在意,現在新朝剛成立,根基尚且不穩,他們三個又是天子近臣,一個相當於後世的國務院總理,一個則是後世的中央組織部部長,另一個則相當於財政部長,全都是位高權重的高官,因此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也是想給下面的朝臣做個榜樣。

 “賜坐!”

 龐剛話音剛落,就有三名太監搬來了三個墊著黃綢的軟墊圓凳剛在三人身後。三人又謝過後,隻坐了半拉的屁股,這也是一種表示恭敬的姿態。

 看到三人坐下,龐剛就問道:“好了,你們今日過來到底所為何事?”

 魏同年和聞人君、華嚴相互對視而來一眼“啟稟皇上,老臣今日前來確實是有幾件事難以決斷,特來請陛下聖裁?”

 龐剛一聽,端直了身子饒有興致的問道,“哦,到底何事,竟然能讓你們三人同時感到棘手啊?”

 魏同年沉聲道:“皇上,自從您登基以來,一直忙於國事,一些您私人之事卻是沒來得及關心,這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是時候管管了。例如前朝遺留下來的皇莊您該如何處置啊?”

 “皇莊?”

 龐剛一聽這個名字不禁愣了愣,一旁的華嚴一看到龐剛神情就知道龐剛對於皇莊還不怎麽了解,於是在一旁詳細解釋了起來。

 所謂皇莊,就是皇室直接經營的莊田,話句話說就是皇帝老子的私人田地,大明朝皇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直隸的順天等八府,尤以順天﹑保定﹑河間等府為最多。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對土地的管理是比較緊的,貧寒出身的朱元璋當時已經意識到兼並土地會造成農民變成流民,從而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他曾下達詔令,“耕者驗其丁力,計畝給之。使貧者有所資,富者不得兼並。若兼並之徒多佔田為己業,而轉令貧民佃種者。罪之。

 因此,在洪武年間,老朱家的皇莊還不多,只有寥寥數萬畝地而已,可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當時娛樂的貧乏,到了晚上除了做一做造人運動外基本就沒啥娛樂活動了,以至於後代越生越多。老朱家的皇莊也慢慢多了起來。到了萬歷年間隻時,皇莊已經擴大到了三十六處,所佔土地三萬七千五百九十五頃四十六畝,就是三百多萬畝。

 這還只是皇帝一個人的皇莊,若是再算上其他皇親國戚所佔的皇莊,那就更是多得數不清了,這幾乎是一個沒法統計的數字,按照魏同年他們的估計,至少是有兩到三千萬畝的田地被老朱家的蛀蟲們佔據了。

 這個問題在明朝那可是一個火藥桶。滿朝的文武誰也不敢提出來,誰提出來那就是和老朱家作對,就算是有膽子大的人提出來也等於是白提。可現在不同了。改朝換代了,你丫的老朱家都下崗了還敢佔據著這麽數量巨大,且富饒的土地,你以為這還是前朝呐?

 這世道雪中送炭的人不會很多,但落井下石的人肯定不少,尤其是那些剛當上了禦史言官的文人們,剛到公司上崗,還不可勁的彈劾嗎?於是這幾天要求老朱家歸還土地的折子那是一摞摞的往內閣裡送。可是魏同年看過後卻是有些發愁了,畢竟自家女婿剛從人家手裡和平交接了這麽一片錦繡河山。自己回頭就要沒收了人家的田地,這麽做是不是太不厚道了,而且也擔心朱家的反彈,魏同年這才決定把這道難題交給自家女婿來解決。

 “嗯,魏愛卿。你入宮就是為了這件事麽?”

 聽了魏同年的話,龐剛不置可否,只是問了一句後就不說話了,隨即又對聞人君和華嚴道:“你們二人入宮又是為了那般啊?”

 華嚴和聞人君對視了一眼,聞人君微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華嚴先說,華嚴無奈之下隻得先說道:“微臣此次前來就是想向皇上請旨,咱們新朝初定,稅率是否要按照以前咱們在青州之稅率收取?稅銀收取上來之後又該如何分配?還請皇上示下?”

 聽了華嚴的話,龐剛想了想說道:“關於稅率問題就按照咱們在青州之時定下的稅率收取吧,商稅照樣是收取兩成,農稅也是兩成,但商稅收取上來之後要將其中六成充入國庫,而且要嚴令地方不得擅自截留,違者斬!”

 明朝的賦稅是很有意思的,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認為,稅收既然收取了上來,反正都要用到地方去,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將稅銀押解進京呢,放在各地豈不是好,到了用的時候打開倉庫直接用了就是嘛,所以就出現了一到緊急時候,朝廷的戶部庫銀裡能動用的銀兩非常少,搞得大明戶部尚書就像乞丐一樣。

 但是龐剛這個後來人卻知道,錢財最大的威力還是在於流通,只有流通起來的銀子才是有用的,否則只是放在地方的庫房裡只能是浪費,而且將稅銀留在地方只能是消弱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這是傻子才會做的事情。因此,這才說出了以上這麽一句血淋淋的話。

 而且這也是關系到國家興盛的大事,由不得他不心狠。龐剛深知,很多政策若是不在開頭就把它制定好,日後再做起來的阻力就會成百上千倍的增加,就像老朱家的稅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龐剛血淋淋的話顯示出了他的決心,華嚴的臉上微微變了變顏色,隨後才重重的點了點頭。

 “聞愛卿,你又有什麽事啊?”

 解決了華嚴的事情後,龐剛將目光轉向了聞人君。

 聞人君躬身道:“陛下,如今新朝鼎立,正是萬象更新之時,然由於我朝初立,又不可過多的依賴前朝官吏,臣懇請陛下盡快重開科舉,以為我朝選拔人才,充實入各府各縣。”

 “這……龐剛開始沉吟起來,在這個年代,科考可是一件大事,往輕了說是為朝廷和國家選拔人才,往重了說是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和存亡也不為過,無論是哪朝哪代的帝王都必須要謹慎對待。

 不過對於這個時代的科考龐剛心裡又著實有些看不上,你八股文做得好不一定代表你治理地方也能做得好。

 華夏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製代替九品中正製。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

 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製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但科考也有一個很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明代鄉試、會試頭場隻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決於八股文的優劣。所以,一般讀書人往往把畢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聖賢立言,而且格式也很死。因此顧炎武曾憤慨地說:“八股盛而《六經》微,十八房興而二十一史廢”。又說:“愚以為八股之害,甚於焚書。”

 既然八股文如此的不堪,龐剛是否要立即取消他呢?自然不是,科考制度能存在這麽多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在沒有更好的制度取代它之前龐剛是不會隨意取消這個制度的,因此,龐剛想出了另一種辦法。

 想了想。龐剛說道:“縱觀前朝,隻重進士科和明經科兩科,卻對明法(法律)、明算(算術)兩科置若罔聞,朕決意改變這一現象,明法明算兩科也要列入科考內容。並立下大華律法,今後若想在刑部、大理寺任職必須是要是明法科出身,若想在戶部任職,則必須是明算科出身,否則不得在戶部任職。”

 龐剛的話音剛落。禦書房裡的眾人全都呆住了,華嚴結結巴巴的說道:“陛下,這.......這......這若是傳出去,恐怕會全國大嘩啊!”

 聞人君在一旁也勸道:“陛下,還望您三思啊!”

 魏同年也在一旁皺眉不語,戶部和刑部、大理寺可是朝廷的重要部門,就相當於後世的財政部和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了,按照龐剛的說法,今後這些部門的人員必須要在明法和明算科裡挑選,這麽以來,那可是將進士科和明經科的地位大大的消弱了。

 可是魏同年他們的震驚還沒完,龐剛緊接著又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還有,朕打算在京城舉建一所大華皇家陸軍學院,在青州建一所大華皇家海軍學院,由朕親自擔任院長,擇軍中宿將及博學者在學院內教授其課程,今後若非從這兩所學院畢業者,不得在軍中擔任七品以上軍職!”

 “嘶嘶……若說剛才龐剛提出非明法、明算兩科出身者不得在戶部、刑部、大理寺任職是讓他們震驚的話,龐剛提出的非這兩所學院畢業的人不得在軍中擔任七品以上軍職,這可是讓他們震撼得數不出話來了。

 此時此刻,魏同年三人已經呆滯得不知道應該說什麽了,若真是如此,這兩所學院畢業的學生可真是算得上天子門生了,難道今後皇上打算重用武人和那些雜學之人嗎?

 看著目瞪口呆的三人,龐剛不禁搖了搖頭,“你們也別驚訝,日後朕還得開一個格物科,非格物科出身者不得在工部任職。”

 “瘋了.......皇上一定是瘋了!”

 這是此時這三人共同的想法......

 看著三人呆滯的面孔,龐剛不禁啞然失笑,這三人又豈會明白自己的苦心呢?科舉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要死記硬背,也是其對考生的基本要求,它的理由就是古人已經把對這世界和人生的所有道理都說完了,“今人”只要記在心裡就可以了,要用的時候隨便挑揀幾條出來就可以解決現實中的所有問題。這也是對“今人”智慧的徹底的否定。

 此外,限定隻考儒家經典,這是科考的又一個基本的特色。儒家經典本身究竟有多少思想價值,這且不去管它,僅就這種推崇唯一思想的思想,搞文化獨裁,這本身就是一種封閉的愚民思想,其後果就是造成千百年來儒家高高在上,其下則茫茫一片空虛,雖然各種思想和主義仍然有人在不懈的鑽研和發明著,但都匍匐在最底層,上不得台面的,何況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朝廷的武力打壓,所以華夏多文字獄。至於法律、算術或其他科目不常設,則說明了華夏歷來不重視理科,造成華夏無法形成科技思想的傳統局面,造成千百後的華夏落後近於崩潰的地步。

 而龐剛今天要做的就是要打破這種壟斷......RQ

 葉子悠悠最快更新,請收藏葉子悠悠(m)。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