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凡人凡語》論道之9:物極必反
  發表人:邊荒傳說(燕飛)  發表時間:2011-02-26

  本文觀點可能令人反感,不喜者勿入。

  凡人論道九:物極必反

  人界篇有一個情節令人深思:修仙者從煉氣、築基、結丹到元嬰,就象是金字塔,越往上走人越少,也就越牛B。回想一下天南三大修士出場時的片段,看那氣勢,可真叫“江山在手,天下我有”!從這個趨勢看,化神期修士站在人界巔峰,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數稀少到一個巴掌數得過來,可謂是“仰望蒼穹,青天如觸;俯視人界,眾生如蟻”,用腳趾頭也能想到會有多風光、多派頭,可是為什麽這些人卻個個低調得過分,象縮頭烏龜一樣不敢見人呢?看向之禮出場時一幅老滑頭的猥瑣形象,那孫子裝的!

  解答這個問題其實只需要4個字:物極必反。

  每個人看問題都有自己的角度,就象凡人,有些人喜歡它的故事情節離奇,熱衷於討論劇情;有些人喜歡挖掘它的文學價值;而貧道更為欣賞的卻是其中處處蘊含著的“道”,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凡人中不僅可以看看熱鬧,更可以看看門道,決定了凡人具有不同於小白文的深度。順便說一下,與人界篇相比,靈界篇在這方面要差很多,貧道寫論道貼,在人界篇中隨處可以找到合適的例子,在靈界篇中卻難有這方面的素材,請忘語要注意。

  今天貧道就來談談“物極必反”這個看似樸素淺顯,其實又相當深奧的道理。

  一、道與道紀

  凡人論道系列已經寫了禍福相依、絕仁棄義、趨利避害、善複為妖、天道人心、物競天擇、崇本息末、天地不仁等8篇了,物極必反是第9篇。按照原先的設想,貧道在《凡人凡語》中給自己留的位置,剛好可以湊成“天乾地支”中12地支的數字,剩下的3篇也許會是:輕諾寡信、損余補缺、知易行難。

  在寫論道貼的過程中,貧道自己對於道的理解,也在不斷提升之中。以前雖然寫了那麽多的論道貼,但對於道究竟是個什麽東西,卻始終沒有想到一個簡單明了的表述。最近某日靈光一閃,突然想到了一個用來解釋“道”的絕好例子,在此與道友們分享一下:

  很多人都玩過電腦遊戲。在遊戲中,你會處於一個虛擬世界中,這個虛擬世界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與現實世界不一樣。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虛擬世界是怎麽出現,怎麽演變的?很簡單,在這個虛擬世界出現之前,先有了電腦程序,程序中規定了虛擬世界的遊戲規則,程序運行之後,虛擬世界就從無到有,玩家從少到多,慢慢擴張,慢慢演變。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聰明的道友已經明白了“道”的含義。是的,沒錯,如果把遊戲中的虛擬世界和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來對比,它的電腦程序,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就叫做“道”。這個比喻,要比簡單地把“道”說成是“世界本源”、“天地法則”等要準確清楚得多。

  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就相當於遊戲的程序。遊戲中虛擬世界的產生和演變,都是程序運行的結果;同樣的,按照老子的觀點,現實世界的產生和演變,都是“道”運行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你就能明白老子為什麽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了。程序先於虛擬世界而存在,“道”自然是比天地更早出現了;程序運行之後,

是循環運轉,不會改變的,“道”也是如此;程序可以說是虛擬世界的來源,“道”同樣可以稱為天地萬物之母。  遊戲的程序是程序員編寫的,道是怎麽來的?老子不可能知道,所以他說:“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按照老子的邏輯,如果我們所處的這個現實世界中有仙人、有天帝、有鬼神的存在,那麽一定是因為“道”的程序中有這些內容。

  道是誰的作品?是不是上帝?是一個上帝還是一群上帝?就象遊戲程序一樣,是團隊創作的結果?這些我們都不可能知道,就象遊戲虛擬世界中的人物,不可能跳出遊戲去探問程序員是誰,程序是用哪種計算機語言編寫的,內容是什麽。所以嚴格地說,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道”的真正內容,這就是老子為什麽說“道可道,非常道”。

  有些道友可能會說,既然我們永遠不可能知道“道”的內容,那為什麽說它“可道”呢?你為什麽還“論道”呢?

  原因就在於,作為虛擬世界中的人物,雖然不可能知道程序是怎麽寫的,但程序所制定的遊戲規則,卻始終都在遊戲中發揮著作用,如果虛擬世界中的人物有智慧,他就能感受到規則的存在。就象遊戲玩家,並不需要掌握計算機語言,不需要懂遊戲程序的內容,不需要告訴他遊戲規則,只要多摸索幾遍,他就明白規則是怎麽回事,就能玩轉遊戲了。

  在現實世界中,人類是有智慧的,我們雖然看不到規則,但因為有規則的存在,事物的發展會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總結出其中的規律,我們就能推斷規則的存在和內容。這就是老子說的:“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所謂“道紀”,就是事物的演變因為“道”的存在而表現出來的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說,“可道”和“可論”的“道”,其實並非“常道”,不是“道”本身,而是“道紀”,或者換種說法,是“自然規律”。

  人類看不到天道規則,但可以總結自然規律。老子在《道德經》中,總結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等許多的“道紀”,即規律。這些規律都是樸素的、基礎的、平常的,通俗易懂,但卻經受了時間的檢驗,流傳千古,影響深遠。

  《道德經》在貧道看來,其實老子通篇講的就是以下3方面內容:1、在世界的背後,隱藏著我們所不能明白的程序,也就是“道”;2、羅列了一些他總結的規律,也就是“道紀”;3、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人類不能和“道”對抗,就象遊戲中的玩家不能和程序衝突,否則就會“不道早已”,就會被清除出局,就會GAMEOVER,換句話說,就是不遵守自然規律,就會被大自然報復,就可能導致人類走向滅亡。

  老子的觀點,可以說是令人匪夷所思,當時的人們,能聽懂他意思的人恐怕也不多,更不用說相信他的話了。老子說:“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從這個“若存若亡”(即半信半疑)和“大笑之”,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待老子的態度,那簡直就和看怪物差不多。即便是到現在,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老子在說些什麽,又有幾個人相信他說的話?

  不幸的是,科學越發達,就似乎越能映證老子的思想。從老子自己的邏輯來說,他的觀點是不可能被證明的,而且他壓根就沒打算證明自己的觀點,這也是《道德經》一直不被人們所理解的重要原因。然而現代“宇宙理論”關於宇宙起源的猜測,“混沌理論”關於“未來無法確定”的論斷,似乎都和《道德經》不謀而合,科學界的疑問,能從《道德經》中找到合理的解釋。

  當然,這些問題關系的是人類整個種族的前途和命運,跟個人關系不大。我們還是來關心一下“物極必反”這個“道紀”吧,它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可供我們在為人處世方面作為參考。

  二、反者道之動

  第1137章《輪回之惑》中,韓立對於是否“世間真有魂魄輪回,靈昧不失的奇事”產生了疑問。

  老子也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循環或者說輪回的世界,即“反者道之動”。他通過觀察發現,事物的發展軌跡不是一條向前的直線或者曲線,而是循環往複的圓圈。在自然界,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養分茁壯成長,春華秋實之後又重歸於大地,是一個小小的循環;地球上的生物鏈也是一個個的循環;從一個無限小的點開始向外擴張,擴張到極限後又收縮回原點,宇宙的生生滅滅也是一輪又一輪的循環。

  與佛教的“”有所不同的是,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僅僅天地萬物演變軌跡的循環,其中沒有精神不滅的說法。

  事物演變的軌跡是循環的過程,也就意味著其中存在一個頂點,到達這個頂點之後,就開始朝反方向運動,這就叫“物極必反”。比如人在年幼時是弱小、無力的,隨著他的成長,會越來越強壯,在到達一個頂點之後,又開始衰老,慢慢變得虛弱、無力。

  人們的良好願望是一直走上坡路,期盼月能長圓,人能長生不老。然而天地萬物循環演變的軌跡,是“道”這個程序規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無限風光在險峰”,很多人希望站在巔峰之上,享受一切盡收眼底的快感,所以費盡心思往上爬,衣食充足嫌官小,位居將相望王侯。孰不知,位居頂峰之上,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意味著再無發展空間,如果不能一直站在峰頂,就只有走下坡路。高處不勝寒,被眾人盯著雖然風光無限,其實滋味未必好受,歷朝歷代的皇帝,短命的多,長壽的少,50歲以下死亡的佔63%,看來也不見得是什麽好職業。

  在貧道看來,事物發展的軌跡有點象時鍾,從6點到12點在走上坡路,從12點回到6點在走下坡路。所以大到人類種族的發展,社會文明的發展,小到個人的發展,都有必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盲目加速未必是什麽好事,因為如果你一味隻想著登頂,急吼吼地趕著把上坡路走完,爬到12點的位置,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很快你就要滑回原點了,加速發展其實就是加快滅亡。與其這樣,我們還不如順其自然,慢悠悠地走,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享受人生的旅程。在我們這個世界,除了“道”之外,沒有別的什麽可以永恆,所以你急個毛呀,好好享受生活,就是你的人生意義所在,呵呵。

  三、知止不殆

  “物極必反”的道理對我們處世態度的啟示,是要順其自然,適可而止。

  第753章《化焰》中,宋姓女子問:“韓師叔,那墜魔谷從古至今,不知多少元嬰老怪進去後,都未生還過,我們這些結丹期修士進去後,真的有可能找到靈果,並安然退出嗎?”

  韓立回答:“那些修士之所以會在谷中隕落,十有八九是貪心作祟,否則這麽多元嬰修士入谷,不可能沒人安然得到一兩件寶物的,多半是寶物動心,得到一件還想得到另一件,或者一心隻想找到能夠延續他們壽元或者能夠短時間內突破境界的靈藥,如此一來,多走過幾處險地,出事只是遲早事情。”

  後來的墜魔谷之行證實了韓立的觀點,谷中雖然危險,但只要運氣不是太差,並非沒有生還的可能。為什麽之前如此眾多大神通修士進去,卻罕有人能全身而退呢?只有一個解釋:寶物的誘惑難以抵擋,心存僥幸之下,忘記了“適可而止”的道理。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段話發人深省。韓立參加了多次尋寶活動,都能夠全身而退,與他深刻理解了“適可而止”的道理是分不開的。

  具體到做人做事上,有3個要點:

  1、凡事不可太盡。

  第1548章《靈漩邪光》,煉虛期的韓立,與2個化神初期的烏羅王族周旋了好半天才將對方滅掉,有些道友認為以雙方實力差距之懸殊,這樣的描寫不合常理,事實果真如此嗎?

  韓立的一句話其實就是答案:“好了,看來這次來的人真的就只有你們兩個了”。

  初到火瑚群島,韓立對那裡的情況並不熟悉,對於烏羅族的狀況更是陌生。他雖然答應幫助火陽族對付敵人,但按照他的一貫風格,在話中是留有余地的:“這烈陽丹若是真能治愈我的傷勢,我助你們火陽族渡過一劫,自然是應當之事。但是醜話說在前面,若是你們所遇敵人實力實在太強,不是韓某能出手解決的,此約定也得作罷”。

  凡事留一線,日後好見面。韓立並非什麽善男信女,絕不是對這2個烏羅王族抱有憐憫之心。之所以和她們應酬了半天,無非是要壓迫對方全力以赴,亮出所有底牌。在滅殺這2個人之前,他與烏羅族並無深仇大恨,沒有解不開的結;而一旦將這2人滅殺,事情就再沒有回旋的余地,萬一對方還有連韓立也對付不了的大神通修士尚未出現,那就是給自己找麻煩了。

  韓立做事,向來都是留有余地的,有10分力氣,他最多用到8分,不到最後關頭,決不會輕易翻開自己的底牌,把自己置於無牌可打的危險境地。即便是和他相處過一段時間的人,也很難摸透他的虛實,經常會低估他的實力,讓其有機可乘,就象木族之行中,小葉子、黑鳳、隴東、痣瘡男都曾對化神中期的他不屑一顧,但最後的結果卻讓他們大跌眼鏡。

  韓立在危機四伏的修仙界存活至今,更多靠的是腦子,不是蠻力,這也是凡人讓人歎服的精彩之處。

  在現實中,有很多人做事情是不知道留有余地,給自己留條退路的,貧道將以前曾在廈門一座寺廟中看到的對聯送給他:

  身後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2、做人不能太絕

  第821章《七焰扇》中,韓立、南隴侯、魯姓老者找到了三件古寶、兩粒靈丹、一份煉製七焰扇的玉簡及一些靈料,準備分髒。

  南隴侯和魯姓老者都壽元將近,最想得到的顯然是靈丹,其次是古寶。而對於韓立來說,上古修士留下的靈丹肯定也是極具誘惑力的,但他更看重的是煉寶玉簡及材料。基於以上因素,在第一輪分寶中,韓立果斷舍棄了靈丹,並以此為籌碼,得到了玉簡、鏡子和靈料,在第二輪分寶中,又以放棄古寶為籌碼,敲了兩個老家夥大把靈石,並順手將裡頭可能有重要資料的青蠶袍收了起來。

  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皆大歡喜,和以往組團取寶不同的是,此次沒有出現以拳頭大小來分髒,殺得血肉橫飛的火爆場面,大家一團和氣,極其和諧。

  以韓立的實力,拿下這2個老滑頭應該不成問題。然而這2人也不是省油的燈,狗急了還會跳牆,韓立這樣做未必就沒有代價,更何況是在墜魔谷這樣的凶險之地,用拳頭來說話顯然不是什麽好主意。在達到自己主要目標的前提下,讓別人也有甜頭,以談判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能充分體現一個人的智慧,效果未必會比動武差。

  在其它小白書中,豬角往往為人極其囂張霸道,經常因為一言不合,就和人大打出手;自己想要的東西,連皮帶骨咕嚕一口吞下,湯都不給別人喝一口;有人因為一點小事得罪了他,就怒火中燒,耍狠逞凶,甚至取人性命。更讓人吃驚的是,這樣的貨色,做人做得那麽絕,就憑他是豬角,還能混得風生水起,無往不利,一群花癡看見他眼睛就冒星星,這真是對閱讀者智商的極大挑戰呀。

  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除了朋友就是敵人。在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跟別人進行短期或者長期的合作,其中有些可能曾經是你的敵人,就象在昆吾山元刹古魔聖祖面前,大晉正、魔、妖、突兀仙師、韓立等各方,就攜起手來,共抗強敵。從這個角度來說,與人方便,其實往往就是與已方便,不把事情做絕,留下點香火之情,也許最後受益的會是你自己。

  對於那些做人喜歡斬盡殺絕,不給別人留活路的仁兄,貧道也有一句話贈送: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也有路可走。

  3、欲望不要太多

  最初的時候,在很多女修的眼中,韓立也許是個感情專一的好男人,對南宮一往情深,屬於模范丈夫一類。所以在他發生婚外情,和紫靈有了一腿之後,許多女修大失所望,出離憤怒,據說包括大眼、娃娃在內都將書養著不看了。

  其實韓立從來就不是什麽聖人,第170章《戰利品與香豔》中,面對因服了合歡丹主動貼上來求歡的陳巧倩,他“毫不客氣的反手樓住了陳師妹**的身體,手指更在其光滑如絲的肌膚上大肆撫動起來”,只是因為聽說破身會影響築基,他才“把目光戀戀不舍的挪移開來”,過了片刻,又低下頭去親了半天,這才覺得夠本。

  從以上情節可以看出,韓立對於女人不是沒有欲望。為什麽後來卻又對頗有姿色的梅凝、慕佩靈、曹夢容等人表現冷淡,拒人於千裡之外呢?

  這是因為韓立此人,雖然修仙資質不太好,但腦子是很好的,“明道”是他能笑到最後的原因所在。他深知,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而能夠滿足的欲望是有限的,對於修仙意志堅定,追求長生欲望極其強烈的他來說,能夠和南宮兩情相悅就足以令人滿意,和紫靈春風一度甚至已經有點奢侈了。我們可以想象,假如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處處留情,與眾多美女糾纏不休,以他那樣的爛資質,會有飛升靈界的可能麽?

  有些人什麽都想要,什麽都想擁有,什麽好處都想沾點邊,這種美事也就在小白書中可以YY一下,在現實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什麽都想要的人,最後很有可能什麽都得不到。

  最初凡人在這方面把握得很好。虛天殿上,韓立隻得到了虛天鼎和狼首如意,另兩件古寶和補天丹被蠻胡子和萬天明得到了;蒼坤洞府中,銀月只收取了3隻玉盒,加上南隴侯扔過來的那隻,韓立總共拿到了4隻,給南隴侯留下了2隻;墜魔谷中瓜分上古修士身上找到的寶物,韓立也只是略佔便宜,南隴侯和魯姓老者也各有收獲,這樣的寫法就很合理。韓立在虛天殿得寶,有蠻胡子與骨哥勾結、正魔和星宮各方之間的矛盾等諸多錯綜複雜的線索作為鋪墊;在蒼坤洞府得寶,有先把銀月送進去的情節作鋪墊;在墜魔谷佔2個老家夥的便宜,有銀月這個高參指點,以至於出現了信息不對稱現象作鋪墊,這些寫法很能讓人信服。

  但後面就開始有點問題了。昆吾之行,韓立有如下收獲:逆靈通道和空間節點的資料、破界符、血刃、培嬰丹、八靈尺、黑風旗殘骸、昆吾三老的書卷和降魔杖、火焰巨鼎、太陰真火、五子同心魔,還取回了被古魔收走的兩口青竹蜂雲劍,凡是在昆吾山有點價值的好東西,全歸他了,而包括向之禮在內的廣大群眾,連口湯都沒有喝到。這已經是很離譜了,而最近的魔金山脈之行則更是誇張,天上會掉餡餅,幾個倒霉鬼竟把那芝仙直往韓立的方向趕,而芝仙對劇情也是相當的配合,很能領會導演意圖,一見到韓立,就象久別的情人一樣撲過來。有這樣的狗屎運,想不成仙都難呀!

  在書中出現這樣的描寫,貧道能想到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韓立是豬角,寶物都歸他,完全是為了滿足閱讀者感官刺激的需要。貧道忍不住想起了哦買高得搞笑貼中紫靈的表白:“韓立初到亂星海,我心衝動很無奈,便宜就想他來佔。。。。。。”

  貧道不知道最近這樣的情節多次出現,是忘語疲憊了,所以少動腦筋了,還是純粹為了迎合一些書友的喜好?不管是什麽原因,貧道都不得不指出,目前凡人有庸俗化的傾向,如果這樣寫下去,與小白書接軌將是遲早的事。

  對於放縱自己的欲望,渴盼得到無限滿足,啥都不想拉下的朋友,貧道也有一句話相送:

  追求快樂的步子,別邁得太大,當心跑到快樂的前面去了。

  四、多未必善

  物極必反,也就意味著在現實中,經常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多未必善”。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這段話告訴我們,不管什麽東西,太多了都有可能變成問題。如果自己對此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還在沾沾自喜,往往就會樂極生悲,反受其害。有人統計,第一期胡潤百富榜上的那些人,出事的佔了將近一半,以至於百富榜甚至被稱為“倒霉榜”。

  現實中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道友們可以自己體會,貧道不多羅嗦。能看到這篇貼子的道友,應該多數是喜歡看書的,貧道在此與大家討論一個問題:博覽群書一定好嗎?

  在社會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些人,特別是文人,書本上的東西,他懂得很多,可謂是博學多才;但現實中的東西,他懂得很少,不通人情世故,不懂怎麽安排自己的生活。就象安徽衛視《幸福夫妻檔》的嘉賓點評廣傑兄那樣:“你懂得那麽多沒用的東西,卻不懂得身邊老婆孩子的心思,不知道她們需要什麽。。。。。。”

  貧道寫論道貼系列之後,也有很多年輕朋友在扣扣上和貧道交流,提出一些問題。前些日子一位美女在聊天中感慨,自己很難找到理想的伴侶,因為她渴望的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擇偶的標準首先是要心靈相通,而在現實中很難找到這樣的人,特別是和她同年齡段的男孩子,似乎都不太成熟,很難看得入眼。

  貧道說,你是被言情小說和電視劇給害了。藝術加工過的東西,雖然很美,但那不是真的。這些東西給你解解悶,舒緩一下現實生活中壓抑的心情就好,但你把它當真了,甚至想按小說中那樣來過日子,問題可就大了。轟轟烈烈的愛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你的感情生活不順,好事多磨,只有言情小說、電視劇看多了的人,才會有這種沒事找事的想法。

  有些道友會說,言情小說看多了沒好處,這個我同意,因為它本來就難登大雅之堂嘛。但我看的都是先賢們的經書典籍,是很嚴肅的作品,這個應該是多多益善吧?

  “錯”!

  這些也不是看得越多越好,10個人當中,有8、9個是看得越多越傻、越呆、腦子越僵化。因為讀書人容易出現2個問題:一是看書的時間多了,接觸社會的時間就少了,一個人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而接觸社會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少,不懂得怎麽跟人打交道,一些年輕的朋友,跟陌生人講話都會臉紅,就有可能出現社交障礙。一旦這方面出現障礙,反過來又會讓他更專心地埋首書本,從中尋找樂趣,逃避現實,這樣成為一個惡性循環,書呆子就是這樣來的。二是那些經典書籍,大多都帶有很強的思想性,包含了大量作者自己的個人觀念,而不同學派、不同人的想法肯定不一樣,今天這本書告訴你這樣才行,明天那本書告訴你那樣才對,久而久之,你的腦子裡就塞滿了一堆的條條框框,會陷入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而難以自撥,成為一個呆板的人、糾結的人、脫離了實際的人。

  “知識”包括“知”和“識”兩個方面,不單純是知道得越多越好,如果見識不明,你的腦子塞得再滿,也就是一團漿糊,區別只在於是一大團,還是一小團;是稀一點,還是稠一點。

  如果僅僅是糊塗一點也就罷了,書讀太多的人,往往還有個壞毛病:“恃才傲物”。因為在文學或者藝術方面有點研究,會吟吟詩、對對聯、背背書、寫點小文章,被人誇上幾句“才子”、“才女”,就心高氣傲,鼻孔朝天,不大看得起人,很難融入社會。道友們可以觀察一下,在現實中,那些“才女”,尤其是長相普通的才女,嫁不出去的很多。

  相比恃才傲物而言,讀書人身上往往還有個更糟糕的毛病:“虛偽”。因為聖賢書中的為人處世標準定得很高,絕大多數人難以做到,於是讀書人中裝B的特別多,背地裡男盜女娼,表面上卻道貌岸然,做了婊子還想立牌坊。

  如果不扎根於現實生活,書讀得再多也沒用,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們眼高手低,平日裡大道理一套一套,貌似“義正詞嚴”,很有擔當,實際上一到關鍵時刻,根本就派不上用場,暴露出“軟蛋”的本來面目,所謂“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五、如履薄冰

  懂得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做事情就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頭,這說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很難。

  關鍵問題在於那個“極點”,或者說“臨界點”是不確定的。你看那圓圈,每一個點都有可能成為極點,隨時都有反轉的可能。就象進入墜魔谷中的修士,都知道有禁製的地方,是比較可能有寶物的地方, 同時也是比較危險的地方,危與機並存。但既然已經進來了,總不可能不去試試,就空手而歸吧!走的地方多了,遲早會隕落,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幾個地方才叫多呢?3個、5個,還是8個、10個?

  這其實是很難把握的。怎麽辦呢?老子說:“古之善為道者。。。豫兮若冬涉川”,原來明道的人,就象冬天過河那樣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這一點看看凡人中韓立的表現就知道了。很多道友說他小心翼翼的,沒有一點王八之氣,看起來很不爽,其實這正是他賴以安身立命,至今還活蹦亂跳的本錢所在,這樣的寫法,也正是凡人符合實際,蘊含著生活哲理,讓人回味無窮的地方。

  (全文完,謝謝閱讀!)

  隨便寫張貼子,就手也酸了,頭也痛了,碼字真不是人乾的活!同情忘語呀!

  年前曾說過完年比較清閑的時候繼續論道,剛好這幾天貌似沒啥事,就來論一論了。順便說一下,請勿將本貼作為6屆參賽貼。前些日子在黃瘦的群裡廝混了一陣,答應了清風和小趴下張貼子打上“四海緣”的名稱,其實貧道的大本營還是在“凡人茶樓”,沒辦法,人還是念舊的呀!

  自從去年10月份凡人月票登頂之後,成績一落千丈,這也充分映證了物極必反的道理。但一直沉寂也不是辦法呀,年也過了,歇得差不多了,道友們還是打起精神來,投票的投票,寫貼的寫貼,呐喊的呐喊,把凡人頂起來!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