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凡人凡語》“天地不仁”引錢鍾書辨正
  發貼人:白色帝企鵝  發貼時間:2010-4-3

  對於凡人的價值,我一貫的觀點認為重要的有兩個,一是文學性即故事性,在此方面凡人的強大眾所共見,毋庸置疑;二是諷刺性即對世情的投射,也許WY有意為之,也許無意為之,無論怎樣都是了不起的。

  對於修仙所反映的“道”,這方面不是太重要,凡人的好就好在沒有大加闡釋,例如月票榜總領先的那兩位,那樣做反而落了下乘,成了糟粕。

  但是通過凡人的人物和情節,讀者自己有所體會另當別論,如邊荒道友,他的幾個帖子都很可觀。

  有的道友就不同了,看重這個道但是又沒弄透徹,當真是不取精華,反取糟粕。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我讀網絡小說不多,好像是從誅仙開始,這句話成為網絡小說的名言了,有道友以指出,誅仙根本沒搞懂這句話的含義,可謂謬種流傳,貽害無窮。

  借錢鍾書老先生的觀點,今天說說老子的這句話。

  注解一:芻,音CHU除,辭海解釋有三義,一為割草,二為喂牲口的草,三為草把。

  芻狗,一說為草和狗,一說為古代祭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祀後則棄去。二說不同,但都指輕賤無用的東西。

  注解二:“不仁”,下面一段兩#之間是錢老的論述,原文為文言,我略為增加點字詞,後面都如此處理。

  不仁有兩種含義,不可不分辨。一如《論語。陽貨》之“予之不仁也”或《孟子。離婁》之“不仁暴其民”,是涼薄或凶殘的意思。二如《素問。痹論》第四三之“不痛不仁”或《廣韻。三十五》之“傻偢、不仁也”,麻木或癡頑的意思。

  前者忍心,後者無知。“天地不仁”屬於後義。杜甫《新安吏》雲:“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是解釋老子這句話天然渾成之語。

  現在對於老子這句話的解釋,一般都是這樣,天地聖人對萬物百姓是淡漠的,當作芻狗。無愛無憎,不加干涉。

  老子全書,講道法天地,道法自然。“聖人”以天地為儀型,五千言中大書不一書。天地不仁,因此聖人也不仁。但是人真的能做到太上忘情嗎?

  求“合”乎天地“不仁”之“德”,以立身接物,強橫的人一定會慘酷而無慈憫,懦弱的人一定會脂韋(阿諛或圓滑)而無羞恥。黃老道德入世而變成韓非子的刑名苛察。《史記。韓非傳》“其極慘噭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三國志。魏書。鍾會傳》:“於會家得書二十篇,名曰《道論》,而實刑名家也”,這可以作為佐證。

  曰“天地不仁”,明事之實然,格物之理也。曰“聖人不仁”,示人所宜然,治心之教也。前者百世之公言,後者一家之私說。至於人與天地合德而成聖,則事願或相違,心力沒不副,仰高鑽堅,畫虎刻鵠,宜然者又未必果然。此不可不熟察而分別言之也。

  上面就是錢老先生的觀點,出自《管錐編》第二冊《老子王弼注》第四則。

  我很認同,老子的這兩句話應該分別對待,上句是客觀真理,天地也可以說整個宇宙是物理的,自然的客觀存在,不具備思想、意志、感情,無所愛憎,更非主宰。

  而下句,無論是針對哲人,還是治民治世的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期望,勉強去做,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人能法效天地,泯滅人性嗎?如果泯滅了人性還能算是人嗎?古往今來哪能找出一個能做到這般淡漠忘情的人,包括老子本人。

  白居易《讀老子》:“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時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這一點,倒是魏無涯看得清楚,他在面對古魔的魔氣灌體誘惑時,對王天古說的最好,“你二人范什麽糊塗!真以為灌注了魔氣後。你二人還會是原來地你嗎。”

  因此,建議各位道友以後不必引用老子的這句話了,其實也沒有什麽意思。我們大家都知道宇宙是按照自身規律運行的了,這方面進化論、物理定律講的更清楚。

  至於治世之術,漢初用黃老之術,有文景之治,漢宣帝說的清楚:“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無論外儒內法,還是外道內法,都相似。這個話題說下去就遠了,暫且打住,還是接著看小說吧。

  。。。。。。

  收集整理人:纖纖jojo

  。。。。。。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