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凡人凡語》不仁不義無情冷血利字為先的韓立為何守信?
  〖茶樓〗不仁不義、無情冷血、利字為先的韓立,為何守信用?

  發表人:邊荒傳說(燕飛)

  發表時間:2011-04-27

  樓高,謝絕插樓!

  插樓者,請自己去跳樓,謝謝!

  凡人論道十:輕諾寡信

  眾所周知,韓立身上缺乏樂於助人的精神。要想讓他幫你,只能跟他談籌碼,講價錢,而且即便是在有重大利益作為引誘的前提下,他也還要刨根問底,考慮再三,最後才會有條件地答應你的要求。這是一個令人嚴重不爽的情節設計,“冷血、怕死、磨磯”,熱血青年們恐怕不會吝嗇把所有這些詞語都往他身上堆砌,性急者更是恨不得衝上前去扇他兩個耳光,大喝一聲:“你媽的能不能爽快點,靠!”。

  他在答應辛如音的請托時,收了人家的好處,卻只是有條件地答應,等他有足夠的實力了,才會幫她報仇,而且特別申明說有可能永遠兌現不了承諾,這就意味著他可以什麽事都不做,只是佔便宜。面對這樣一個有情有義,而且即將走向死亡的可憐女子,這種話虧他說得出來!難道就不能先給她一個響亮的承諾,讓她死了也能瞑目嗎?反正人都要死了,你能不能幫她報仇,她也不可能知道。

  韓立答應火陽族對付烏羅族時,在話中也照樣留有余地:“醜話說在前面,若是你們所遇敵人實力實在太強,不是韓某能出手解決的,此約定也得作罷”。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面對他這種畏首畏尾的態度,提出如此不對等的條約,精明過人的辛如音和火陽族祭師,卻反而相信了他,全盤接受了他的條件。

  她們憑什麽相信韓立?今天貧道就來討論關於“信”這個話題。

  一、忘語筆下的韓立為什麽要守信

  你可以說韓立沒有道德觀念,有一萬個攻擊他的理由:不仁不義,無情冷血,利字為先……但你不能不承認他身上有一種美德,那就是守信用,一諾千金。

  他答應辛如音滅了付家滿門,答應南隴侯去墜魔谷尋寶,答應陪紫靈去找靈燭果,答應大衍煉製傀儡、代找傳人,答應星宮雙聖出手幫凌玉靈3次,答應火陽族祭師對付敵人,這些承諾有大有小,有難有易,有遠有近,但既然答應了人,他都有諾必踐,一一兌現。特別是他被人追殺,遠走亂星海,歷經千辛萬苦才終於回到天南,在落雲宗結成元嬰,此時距離承諾辛如音的時間,已近二百年,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如果他不去兌現承諾,沒有任何人知道,不會有任何麻煩,但他在結嬰後外出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滅了付家,可見他對於自己答應過的事,是時刻牢記在心的。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為什麽忘語筆下的韓立,習慣於用拳頭講道理,一切從利益出發,對於傳統道德觀念中的“仁、義、禮、情”等,都呲之以鼻,唯獨對於一個“信”字,卻極為看重呢?

  道理很簡單。什麽樣的世界觀出什麽樣的小說,在韓立的身上,體現了作者忘語的思想觀念。從書中的情況來看,忘語的思想更接近道家,和傳統儒家思想大相逕庭。從《道德經》中可以看出,老子對於儒家倡導的仁、義、禮不屑一顧,唯獨對於“信”,卻是推崇的,我們來看看:

  《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從“言善信”這句話可以看出,老子認為做人應該言而有信。

  第38章『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認為,儒家提出的“禮”,是忠信缺失的產物,是禍亂的源泉。言下之義,信是很重要的,一個社會缺乏誠信,就會混亂。

  從以上可以看出,道家雖然提倡“絕仁棄義”、認為禮是“亂之首”、還因為“天地不仁”而反對濫情,但卻倡導“信”。這就是忘語筆下不受傳統道德觀念約束的韓立,會守信用的原因。

  二、老子為什麽推崇“信”

  老子倡導“信”,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老子認為人應該遵循天性,反對通過人道規則來約束人性。而“信”恰恰是約束人們行為的一種思想觀念,是一種人道規則,老子既然反對人道規則,那麽就應該象對待“仁、義、禮”那樣,反對“信”才是呀,為什麽卻單單推崇它呢?

  這是一個解不開的結。

  正如西方諺語說的那樣,“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老子也認為,人類的腦子並不夠用,企圖用天道給的那點智慧反過來挑戰天道,是極其愚蠢的。人類自作聰明,干涉自然演變過程的結果,只會是自取滅亡。所以他希望人類崇尚天道,順應自然,不要發展科技文明,期望人類社會一直停留在小國寡民的原始狀態之下。

  然而歷史不會停止不前。在欲望的驅使下,人類不可遏製地具有發展科技,盡情享受物質生活的本能衝動,老子順應自然、放慢發展步伐的主張,不可能自動得到實現。他只能把自己的主張,寄希望於執政者來實現,期盼他們都是聖人,有極高的自我修養,能以自律的方式抑製自己欲望的膨脹,並通過愚民政策來消滅百姓的欲望。然而歷史的發展證明,老子的夢想只是一種幻想,愚民政策雖然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廣泛運用,卓有成效,但自律的效果卻極其有限,掌握權力的執政者經常成為破壞規則的帶頭者。

  老子崇尚天道、順應自然,反對束縛人性,然而他的觀點難以自圓其說。他主張要壓製的智慧、情感和欲望,恰恰都是不變的人性,所以其實他自己本身就在倡導壓製人性。之所以出現這種自相矛盾的現象,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老子錯誤地判斷了人性,他沒有把智慧、情感和欲望歸入人性的范疇。

  很難想象以老子的智商,會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我們有理由相信,他不是看不到這一點,只是自欺欺人,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而已。因為按照老子的邏輯,智慧、情感和欲望會把人類帶入深淵,如果它們是人的天性,是天道程序的設定,那麽就意味著一個嚴重的結論:老天要讓人類滅亡。

  自從人類有了智慧,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就不會再盲目無條件地服從本能的指引,而是會根據自己的判斷,從是否符合自身利益、個人喜好的角度出發,來決定自己的行為。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老子“崇尚天道、反對人道”的主張,必須在有聖人般自律精神的執政者的主導下,依靠人道規則的強製,才有可能得到實現。然而以人道規則的強製來實現反人道規則的主張,這本身在邏輯上就站不住腳。老子最終發現自己的觀點,只是一堆“完全正確的廢話”,根本不具備現實的可行性。他不得不哀歎:“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不得不接受這樣的事實:既然人類不可能倒退回靈昧未開的時代,排除智慧、情感、欲望的干擾,本能地遵守天道規定的自然秩序,那麽就只能退而求次,通過制定盡可能完善的人道規則,來重建秩序,告別混亂局面。

  孔子認為建立一個理想的人道秩序的基礎,是“仁、義、禮”,但老子不這麽認為。他認為“信”才是人道秩序的基石,這就是他為什麽推崇“信”的緣由。

  三、為什麽說“信”是建立人道秩序的基石

  什麽樣的人道規則才是最理想的呢?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制定人道規則應向天道學習,應符合自然規律。歷史的實踐證明,摩仿天道規則制定出來的人道規則,是最合理的,其仿真程度越高,效果就越好,越成功。

  老子說,天道“獨立而不改”,意思是天道程序一旦開始運行,就完全獨立,不會因為人為干擾而隨意改變。它包含了以下2層意思:1、天道程序是事先明確的;2、天道程序是不能更改的。

  這裡體現的就是一個“信”字。“明確”是“信”的前提,假如一個人說明天會下雨,你可以考慮信還是不信;但如果這個人含含糊糊地說明天可能會下雨,也可能不下雨,說了跟沒說一樣,你還有必要考慮信還是不信嗎?

  明確了的東西就不能再改變,這就是“信”的含義。不管是天道還是人道,“信”都是程序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在玩遊戲的時候,發現遊戲規則是含糊的、不確定的,這個遊戲你有辦法玩下去嗎?假如你在老老實實地按照規則玩遊戲,按部就班地辛苦升級,卻發現許多人開著外掛,無視遊戲的設定,逍遙於規則之外,火箭式地升級,這樣的遊戲你還玩得下去嗎?

  人道規則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人治社會為什麽有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一個“信”字:1、執政者個人說了算,上級的話就是規則,而個人的觀念和喜好是隨時在變化的,你的眼中看不到明確的規則,隻好時刻注意揣摩上意,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要有“政治敏銳性”;2、執政者自身不受約束,可以隨意更改規則,對自己親近的人仁,對自己討厭的人狠。這樣的遊戲,會有人願意陪你一直玩下去嗎?

  法制社會總結了人治社會的經驗和教訓。法律的特點是:1、通過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有明文規定,是確定無疑的;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因適用對象的不同而隨意更改。這裡面充分體現的也是一個“信”字,與個人信用不同的是,這種作用於全社會的人道規范,體現的是“公信”。

  一個政權的穩定,要以秩序為基礎;而人道秩序的維持,必須依賴於公信力。一個政權及其背後的人道規范的崩潰,排除外族入侵的因素之外,大多是緣於公信力的流失。其原因來自於2個方面:1、制定規則時留有後門,彈性過大,在制度上為突破規則提供了便利;2、在規則執行過程中存在權大於法、情大於法的現象,特權階層可以踐踏規則。

  老子說:“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執政者如果自身不講信用,導致信用不足,老百姓就不會再相信他,公信力就蕩然無存,政權就相當危險。目前我們國內正處於這樣的危險之中,前些日子的“李剛事件”、“藥家鑫事件”,會引起那麽多人的關注,引發轟動效應,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四、“誠信”才應該是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在凡人中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韓立這個不仁不義、無情冷血、利字為先的家夥,卻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只要是對他有一定了解的人,比如紫靈和南隴侯,去墜魔谷尋寶需要尋找合作夥伴時,第一個就想到他。

  他們的選擇,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不是一身正氣、大義凜然的仁人,不是心地善良、熱心助人的好人,而是講信用的人。歷史上多少仁人志士,為了他們心中的“崇高理想”,不管是老婆、孩子、父母、恩人、朋友,統統都可以舍棄,閣下算是哪根蔥呀?假如韓立是一個志士仁人,也許在找到寶物後,一轉眼他就會以“振興落雲宗,打擊魔道”的名義,翻臉不認人,獨吞了寶物;假如韓立是一個熱心助人的好人,他也許會因為“世界上還有比你們更需要這2枚丹藥的人”,同樣讓你失望而歸。

  對於個人來說,誠信是合作的基礎,對於社會來說同樣如此。

  老子說:“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無論是什麽樣的理由,都不能成為執政者失信的借口,這樣社會才能誠信成風。

  在我們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太過於在意“義”了。任何事情都要分清是非、對錯、正邪,電視上只剩下2張臉譜,一張是好人,一張是壞人,連小朋友看電視都會問:那個是好人還是壞人呀?

  於是我們就有了“因義失信”的借口。可以為了激勵士氣,把殲滅日軍後勤部隊200余人的平型關伏擊戰,誇大為“與敵萬余激戰,將進攻之敵全部擊潰,俘虜千余”的“大捷”;可以因為鼓舞人心,放出“畝產萬斤”的衛星,統計出“三輪車夫人均GDP年創50萬元”的驚人數字;可以為了消除影響,得出“無證電焊工引起上海靜安大火”的荒唐結論。

  只要有了“正確”的名義作為幌子,我們還有什麽事情不能做?

  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為什麽買的是豬肉,吃進去的卻變成了瘦肉精;買的是牛奶,喝下去的卻變成了三聚氰氨。因為社會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是“錢”,在錢的名義之下,還有什麽事乾不出來?

  中國毫無疑問是一個“令人溫馨”的人情社會,而西方卻是一個“人情淡漠”的誠信社會。相比之下,貧道更願意生活在人際關系簡單的誠信社會,至少你不必擔心蔬菜中的農藥、染色的饅頭、地溝油、黑心棉、牛肉膏,不必擔心你的孩子會被奶粉催熟。

  那些動不動就“恕斥”食品亂象的政客們,難道不知道“問題出在前3排,根子就在主席台”,整個社會的亂象,正是由於你們公信缺失造成的惡果?

  正如《新京報》劉洪波的署名文章所言:重建信用才是食品安全的真問題!

  這個結論,不僅僅在食品安全方面適用,在解決當今社會諸多其它問題時,同樣適用。

  五、韓立為什麽不輕易承諾

  老子說:“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他的意思是,隨隨便便承諾你的人,必定很少會守信用的;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的人,會忽視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起事來就必定會增加難度。

  多易多難的例子,在《凡人》中能找到很多。比如墜魔谷中跑跑和紫靈費了不少功夫,終於趕在鬼靈門的人之前找到了靈燭果。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精明的紫靈利令智昏,腦子發熱了,智商降低了,把事情想得很簡單,立馬就想衝上前去摘果子。還是跑跑不愧為老江湖,越是在這種關鍵時候,腦子越清醒,觀察到了靈燭果有被啃咬過的痕跡,準確判斷出有守護妖獸的存在。如果沒有跑跑的提醒,紫靈還沉浸在找到了靈果的驚喜之中,美滋滋地上前去摘果子,突然遭遇到妖獸的襲擊,後果可想而知。

  現實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一些事情看起來已經是鐵板釘釘了,感覺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實際上卻往往還存在著巨大的變數,有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讓你措手不及。所以如果你頭腦簡單,經常想當然,做事情就會事與願違,難以達到你的目的。凡是做事老到的人,無不是時時警惕,如履薄冰。

  承諾得過於爽快的人, 沒有充分了解情況,必然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困難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他本來就不守信,答應幫你做事,只是想達到他的個人目的而已,至於能不能兌現承諾,根本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這樣的人,你敢相信嗎?二是他根本沒經過大腦,很草率地就承諾你了,如果這個人做事一貫都是那麽毛糙的話,那麽其辦事能力和可靠度就很值得懷疑了。這樣的人,你能相信嗎?

  老子說:“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話說得很漂亮的,往往不會守信;守信的人,不會信口開河,說得天花亂墜。辛如音和火陽族祭師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對顯得不那麽熱心,答應得一點都不爽快的跑跑,反而抱有信心,看好其兌現承諾的前景。

  由此我們可以聯系到忘語的為人,他是很少輕易承諾書友什麽東西的,比如更新。因為每個寫手的寫作能力是基本固定的,1斤的牛肉怎麽才能變成2斤呀?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注水,同樣道理,你要想多更,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灌水,忘語不想失去信用,不賣注水牛肉,所以無論多少書友在催,他就是不輕易承諾多更,多好的一位同志呀!如果全社會都能這樣誠信,還會有那麽多社會問題嗎?呵呵。

  謝謝閱讀!

  (全文完)

  。。。。。。

  收集整理人:huhaoslm3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