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新中華再起》第3卷 中流砥柱 (一百九十一)背黑鍋
丁寶楨先是愕然,繼而一想,張華軒此言倒不是敷衍自己,細思量這些天來的變局,卻果然是自己手中的權力小了,而張華軒其實也是在放權。173小說網

 現在各鎮的行軍路線和做戰計劃多半是吳穆帶領的總參擬出來的,張華軒不過是總掌大局,細枝末節已經根本不管了。想想以前,沒有總參之前營務處經常忙的人仰馬翻,一遇戰事大帥府內徹夜燈火通明,而那時的戰爭規模又豈能與現在相比!

 現在前面是大規模的集團會戰,後方還有幾個鎮的布防與太平軍和清軍的兩重威脅,而張華軒卻是不緊不忙,絲毫不亂,這些天在徐州雖然忙碌,也是沒有之前一遇大戰的那種緊張氣氛。

 再想想軍情與軍法諸部,無不都大權在手,軍中一應事物多半可以自專,只有涉及到特別重要的官員才會稟報給張華軒知道,其余事體,這些部的主官自己便可以決斷,並不需要旁人再經手了。

 如此一想,可算是恍然。自己的軍令部確實是削權了,不過張華軒的權力也並沒有增加,反而一並削減了。這麽一來,軍隊中分工明確,各有所司,將來就算換了人手去做,也不會擔心有蕭牆之禍了。

 丁寶楨用敬佩的眼神看一眼張華軒,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無不雄強睿智有無上自信的雄主,只有抓權,斷沒有放權的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撤宰相座,朱元璋乾脆廢了丞相,而眼前的這位淮軍大帥在天下唾手可得之時,並不抓權反而放權,當真是令人心折。

 當下釋然道:“大帥如此一說可就全明白了,如此,就再也沒有什麽怨言了。”

 他看到張華軒含笑而立。****卻又疑問道:“既然是這麽著,軍令部的權力已經夠小,我本人是沒有什麽話可說,不過那些幕僚和抽調自軍中的屬下們卻是焦燥不安。這些人原本都是人才才被抽調到營務處,現下又改在軍令部中,權力沒有是小事,閑著無事才是浪費啊。原本還有支應大軍糧餉軍械的事可做,這幾天這些事也被削減,不知道大帥是什麽用意。173小說網”

 他此時對張華軒的削權之舉已經沒有什麽異議了,淮軍這樣重建後職權分明。部門林立,日後張華軒為帝,子孫後代也可以輕松控制整支軍隊,而又不必大權獨攬,用不著擔心庸主亂國,只是軍令部中人才眾多,這些天來事權漸削,部下們很有看法,他這個主事人說來說去,卻還是要為屬下們討一個出路。

 聽得他如此一說。張華軒展顏笑道:“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軍令部的人原本就是營務處的,搭地架子是負責全軍大權,現下事權削了,事情自然也便少了。這很簡單,各部草創,需著人手甚多,我這裡早就擬好名單。等你前來。”

 說罷,將手中的名單遞給丁寶楨,丁寶楨接過細看,卻果然是對自己麾下那些精兵強將的安排。文士幕僚充實在各部,軍伍中人也被派遣到新編各鎮任官。這樣一來雖然是樹倒猢猻散,這些人才卻都是得到了很好的出路。

 原本也算是滿意,只是想想張華軒早就想好了辦法,連名單也擬好了,各人地出路早就盤算的清爽,自己卻在這裡憤然不滿,想想也是滑稽可笑。

 一時心灰意懶。也知道淮軍現在已然成熟。不比當初草創模樣,想來自己也無大用。既然軍令部的責任並不如當初那麽重要,還不如掛冠而去也罷。=君?子?堂?首?發=

 仿佛是看出了丁寶楨心中所想,張華軒微微一笑,道:“軍令部雖然事少,責任卻是不輕,唐朝禍於藩鎮,所以宋明之後武人地位下降,大清是八旗治天下,說不上重文輕武,不過武人地位仍然很低。將來國家一統,當然是用文官治理天下,不過武人的地位一樣要提高。武人沒有地位,哪有心氣保家衛國,所以現下淮軍的地位不但不會下降,還會增強。而軍隊地位高了,卻又要擔心武人禍國擅權之禍,所以軍令部的不少權限分出去了,然而以文禦武的大宗卻不能更改。所以軍令部仍然排在各部之首,與其部不同,不用軍人為首腦,而是用文臣。這一條是鐵打地規矩,日後我和朱重八學,也製一部大誥,這一條要寫進大誥的。稚璜,你是我知交好友,又掌理過營務處,軍中大將見了你莫不低頭,所以營務處這個場面,你還是要撐的。”

 他看一眼丁寶楨,終於下定決心道:“若天命在吾不能推脫,你當為新朝平穩出一把力啊。”

 雖然淮軍並淮安上下早就有議論,甚至有不少人勸說過張華軒稱王稱帝,不過都被此人嚴辭拒絕,而今日與丁寶楨的一席話,卻當真是交心之語了。

 丁寶楨也大是感動,張華軒的意思他現在已經完全明白。這軍令部其實就是兵部,他也就會是新朝的兵部尚書,雖然權力不多,卻是總鎮軍隊的第一要職,第一任的本兵,非得他這樣的元老鄖舊才能鎮得住了。

 卻聽張華軒又道:“政務處也要改,現在政務處也是太過權重,政務管軍務也管治安靖盜啥事都管,這不成。以前是沒有規矩,從軍務開始改,然後一起改掉。這幾日把軍令部支應大軍糧餉軍械的事移了過來,就是要新立淮軍總後勤部,以後,地方上糧餉征集軍械調配,還有槍械廠火器局,也歸總後管了。政務處以後隻管政務,淮軍地事也不必插手了。”

 說到這裡,張華軒面露沉吟之色,半響過後,又向丁寶楨道:“政務處那裡難免會有誤會,時間久了,軍務上的權力收回來了,政務處下管的事會新立不少衙門,分權分工,才能群策群力,將來政務處是內閣,你和閻丹初都是內閣大學士,不過一個是管政務的,一個是軍務。不過他是首輔大學士,你是次輔罷了。丹初那裡,幫我去一封信,說說明白吧,不要讓他也鬧意氣。”

 話說到這裡,丁寶楨唯有苦笑而已。今日盛氣而來,原本是找張華軒分說清楚,甚至大吵一通的準備也做足了,反正張華軒為人他也清楚,哪怕就是當面翻臉,事後也不會秋後算帳,倒也沒啥可怕。只是今日這麽一談,隱隱約約間不但是淮軍日後的架構都決定了,便是政務上的架構,怕是張華軒也早就想的清楚明白,而且做出了決定。這樣,新朝未立,軍事政事上地改革已經定了下來,北京一打下來,一切順手,再看看張華軒身邊囊括的許多傑出人才,很多人的才能丁寶楨自己都自愧不如,他雖然自視甚高,不過張華軒身邊的那群幕僚都是個頂個的人中英傑,不論是軍事與政務上地見解都有不少人不弱於他,甚至是強過於他,而詩詞歌斌星相醫卜精通者也不在少數,最可怖的就是這些人原本就有從政從軍的經驗,放了出去,就是得用的封疆大吏,在地方幾年歷練之後,怕就是入京為中央各部的首腦了。

 私下想來,丁寶楨也頗為自嘲。若是不投效的早,怕自己也沒有資格做這個位子。別的不說,隻說在第六鎮地李鴻章,在資歷名氣能力上,就都不在他之下。而閻敬銘卻比他強地多,政務上遊刃有余,理財上不能說是長袖善舞,卻也是盡忠職守。這幾年下來,閻敬銘署理淮安政務,自己的袖子裡不曾多出一文小錢,光是操守,就值得人稱一聲中堂相國了。不過閻敬銘有很多長處,卻也是有一個最大地短處。便是脾氣太過強硬剛直,認準的事,很難挽回。政務處改組之前張華軒便削奪了他的權力,自己被輕松說服,對閻敬銘來說,卻並不容易。 而唯一能讓這個冷面閻王就范的東西,怕就只有自己和沈葆楨等故交好友了。

 在這裡談話之前,怕是張華軒早就有信到淮安,沈葆楨與翁家兄弟幾人,已經接到這位算無遺策的大帥的書信勸說閻敬銘就范了。

 丁寶楨搖頭歎息,苦笑道:“閻丹初的脾氣我清楚的很,幾封書信打發不了,況且在淮安的諸位大人先生們也不曉得其中情弊,書信說不清楚,徐州這裡我左右無事,不如就跑一趟罷了。”

 張華軒聞言大喜,起身一躬身,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丁寶楨將身一側,不敢受他一禮,張華軒卻又笑道:“海州那裡情形我不大放心,左寶貴前些日子讓我趕回去了,不過海州內鎮剛立,他手裡沒錢沒兵的,心裡也是沒譜,你身為淮軍軍令部長,走一遭海州,最好打著旗號鑼鼓多巡視幾個地方,現在前方正是關鍵時候,後面可萬萬不能有半點兒差遲。”

 丁寶楨冷笑道:“這些大帥都算準了吧,軍令部的心思,閻丹初的反應,地方情形,這可是一石三鳥,佩服啊佩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