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本三國一路人》第471回 1場海戰(2)
“各船啟帆!趁敵軍船帆未起時強行接近,進行登船近戰!”

江東水軍必竟是當時的水上精銳之師,這會兒雖說被甘寧艦隊的十幾輪投石攻擊打得盡是一片鬼哭狼嚎之聲,但陣腳卻並沒怎麽亂。而隨著董襲的軍令下達,這百余隻戰船的主帆立時就全帆至頂,借著順風之勢以所能達到的最快度逼近甘寧艦隊。

說實話,江東水師作為當時天下最頂尖的水師部隊,之前又打贏了赤壁之戰,一個個都心高氣傲得要命,又曾幾何時被人這樣壓著打還沒辦法還手?所以現在董襲的軍令一下,一個個都像上足了條一樣的乾勁十足,恨不得自己所在的船隻馬上就衝到對方的船下,然後拋鉤登上對方的艦船,與對方面對面的拚個痛快。

由於當時的遠程攻擊手段不多,而且威力相對都比較有限,所以當時的水戰戰術主要都是在中程先以弓箭進行壓製,然後在接舷之後進行甲板上的近距離肉搏戰。現在董襲出擊的艦隊在兩百步左右的遠程就受到了這樣的打擊,那麽趁著對方的船帆尚未揚起,已方以最快的度衝進對方的艦隊之中進行肉搏戰,的確是一種可以揚長避短的有效戰術。

而在董襲看來,己方現在是艦船一百余船,兵員五千余人;對方有船六十隻,從艦船的規模上來看,總載員數量應該遠不如已方,所以在逼近對方,使對方的遠程攻擊能力揮不出來的話,那麽在拚人員的肉搏戰中,已方可以奪回優勢與主動權。

想法是沒有錯,但董襲失誤就失誤在他根本就不知道甘寧的艦船的戰術方式已經出了當時水戰的范疇。就拿現在來說,兩百步的距離並不算很遠……兩百步,大概是一百四十來米左右,如果是在6地上,一個普通人跑得快點,大概二十至三十秒左右就可以跑完,但對當時水上的艦船來說卻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孫吳的船只要啟帆升錨,即便是各個崗位之間的人都配合到位,想完成這兩百步的距離也得要兩分鍾左右。相對來說這已經是很快的了,如果是碰上別的水師,孫吳水軍完全可以直接逼近對方,但他們現在碰上的卻是甘寧所率領的,早都在海上漂了多少年的老油條艦隊。

甘寧在指揮台上,用望遠鏡望見了吳軍帆手正在啟帆,馬上就下令原本一字打橫的艦船開始調頭,改為全船皆以右後側舷迎敵,但是帆卻仍舊沒有升起。由於當時的艦船動力都是風力與槳力,在風帆沒有升起的前題之下,船隻想調頭就全得憑借一側的木槳與舵的配合,對大型船隻而言調頭的度也會比較慢。

另一個最關鍵之處,則是甘寧的這六十隻大小戰船雖然有風帆,但卻沒有木槳!所以董襲遠遠的望見甘寧的艦隊開始緩緩調頭,但風帆卻仍未升起之時,就並沒有怎麽在意。因為按照當時的駕船方式,甘寧的大型船隻船本來就相對偏慢,而且按現在的距離,甘寧的艦隊調完頭再升起風帆的話,呂蒙麾下的這百余隻艦船早就與甘寧的船隻接舷了。

可惜可惜,董襲不知道甘寧的這六十隻船是蒸汽機加螺旋槳型的雙動力船隻,很多時候根本就不需要揚起風帆。而甘寧本來就是水賊賊頭,之前又在北方海域裡橫行了好些年,海上作戰的經驗要遠董襲。所以此刻甘寧隻消拿眼一掃,就已算好了螺旋槳的啟動距離,立時便下令全船的蒸汽機動力全力啟動,於是乎在董襲的艦船距離甘寧的艦船還有二十步,吳軍都作好了舷接登船的準備的時候,這才驚呀的現對方的船只在根本沒有揚起風帆、沒有木槳劃動的前題下,

竟然在快的前進,很快的就將雙方的距離又拉到了七十步左右。這時甘寧艦隊並不是以正後方的船尾面對吳軍,而是以後側舷相對較大的射擊面相迎。當時的弓弩有效射程一般都是五十步至六十步,所謂的“百步穿楊”,指的那都是臂力很強的戰將所特製的大弓,一般的弓箭手是無法使用的。而現在雙方之間的距離是七十步,吳軍的箭支雖然可以勉強的射到甘寧艦隊的船上,但卻明顯的沒有了什麽殺傷力可言。

不過在甘寧這邊,由於是以後側舷迎擊的緣故,那些投石機只有後半部份的三、四部在轉了個幾十度的向以後還可以比較有效的進行投石攻擊,前半部份的就有些打不到了。如此一來,吳軍艦船面對稀稀落落的投石攻擊,壓力已然大減,所以也有些不再顧忌什麽,繼續向前準備逼近甘寧艦隊。畢竟剛才連手都還不了的,吳軍大多壓著一肚子的火。

不過董襲畢竟不是省油的燈,這會兒已經查覺到情況不對勁,甘寧的艦隊不可能只有投石攻擊那麽簡單。而且甘寧在不啟帆的前題下,船與己方基本保持一致,且都是在以右後側的船舷迎向己方,這明顯的是一種保持距離並進行中遠程攻擊的前奏。既然醒悟過來,董襲馬上就喝令眾軍降帆,並且要槳手們逆劃,準備不再追擊甘寧,艦隊先往回退一段距離再說。

只是軍令雖下,在出擊順風,歸還卻是逆風的情況下,這百十來隻艦船想調頭回航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就在這時,甘寧艦隊的全船蒸汽機動力已經完全開動,都已經進入了最大船,而甘寧所下達的命令是全艦以一字長蛇陣前行進行右回旋,艦隊直接繞到了董襲的後方,切斷了董襲回退道路。

或許時常會有人看到這樣的場面,就是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某一方在面對對方的步兵集團時,會派出一支強力的騎兵部隊由對方的側翼強行穿插進去,以達成一種在短時間之內強行切割出對方一小塊部隊,然後由己方在這個短時間內可集結的優勢兵力將這一小塊被切割分離出來的部隊給吃掉的戰術目的。

甘寧之前在北方橫行了幾年,間中有去6地上打打秋風,所以碰上過幾次使用這種戰術的對手,只不過這些對手大多是趁亂想在曹袁交兵的地區撿點便宜的五胡遊牧小部族。這些小部族的騎兵能力還行,但集團作戰的整體配合性太差,所以這種戰術進行得都不怎麽成功。

只是雖然都不怎麽成功,一點點的成效總歸還是會有的。而甘寧在看過幾次之後,閑暇時進行過參研與考量,慢慢的就將這種戰術成功的轉化成為了海軍艦隊的穿插戰術。當然了,主要是甘寧的蒸汽機艦船有船快與攻擊力強大而且足夠堅固的特點。或許這樣來形容比較好,就是甘寧艦隊的船隻就好比是重甲騎兵,完全可以在舊式艦船集團中肆意的衝擊與穿插。

再看甘寧的艦隊在執行這一命令時,始終保持著以右側或左側船舷面對董襲船陣的狀態,而且投石機也毫不客氣的擲出一輪又一輪的石彈,直接就打得董襲船陣的左右兩翼亂了套。不止是石彈,各船中下兩層的射擊窗口也已打開,由射擊窗口裡射出的,赫然是一支又一支的粗杆羽箭。而射出這些羽箭的,是戰船上專門配備的大型機關弩弓。

諸葛亮在三國後期不是有完成他的連弩嗎?一弩十箭連,不必射一箭就換一箭,但總的來說那也是屬於單兵弩,有效射程與殺傷力都相對有限,不怎麽適合真正的水上交鋒。

在現代電影中,曾經出現過一種拉杆式連弩。那種連弩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並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東西,而且據說很可能就是諸葛亮研的出來的連弩。 根據史物原型並由後人複刻重製出來的弩弓,現在可就在哪間博物館裡面放著呢。

而6仁與雪莉的手頭有資料,也擁有有著大量經驗的優秀工匠,所以有根據目前自身的實際情況對這種連弩又作了進一步的改良,然後就成為了現在甘寧艦隊與城守方面所使用的這種半自動型機弩。

先是將弩弓的尺寸擴大,將弓臂加長至了一米左右,用增加弓臂與弓弦長度的方法來增加箭支的射程與攻擊力度,同時還在臂尾的弦位上追加了滑輪以減少射擊手拉弦時的體力消耗。

然後是修改了箭匣的結構。原弩的箭匣結構是要把數寸長的短箭一支一支的扣進匣去,那種情況到有點像給現代槍支的彈匣進行手動裝彈,上箭度也相對較慢。這種上箭方式如果是一群弓弩手在正常的軍陣作戰中進行分組多段式射擊,對箭陣的密集度與持續度的影響自然不大。

但在船隻上,特別是甘寧這種動不動就要進行遠航的船隻,根本就不可能也不允許船隻裡搭載過量的人員來進行多段分組式的射擊。想想也知道,船隻的總積載量也就那麽多,人手要是帶多了那貨物放哪兒?再說人員們的吃喝住也要佔用很多艙位。

此外就是船隻上的空間有限,弩弓不允許安置得太多,如果延用原弩那種一枚枚往匣裡扣箭的上箭方式,那麽在應對當時那種以快接近再登船肉搏的水戰方式上,箭支的連續射擊就肯定會出現較大的空檔,這對單船人員相對偏少,肉搏戰能力較差的夷州水師來說搞不好就會成為落敗的致命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