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說起這個要怎麽說呢,嗯,這個事情還真是千頭萬緒啊!”
江和甫想來想去,不由長歎一聲。航空工業是人類工業兩顆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與半導體工業共同支撐著當前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是人類科學技術工程的結晶。
這也就意味著在航空工業上,是集中了人類最高級的科學和工程成就。尤其是在戰鬥機這樣的關鍵產業上,更加是不吝於投入的智慧和成本。
“十號工程從去年在胡總這裡得到了r35的全套資料,以及相應經費之後進展可以說是很讓人滿意的。”江和甫搓著手,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r35的技術並不複雜,我們現階段不論是逆向測繪還是生產需要投入的資源都不算太大。而相對於渦扇10的進度,r35的性能指標也不算落後,完全可以滿足十號工程的需求,讓整機的設計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說到這裡,宋文驄也讚許的點下了頭,感歎道:“之前十號工程的發動機遲遲不能確定,確實對整機開發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但在掌握了r35的全套資料之後,我們整機設計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對項目進度的推進很有幫助。”
胡文海聽完這話,不由納悶問道:“這不是好事嗎?怎麽看二位的樣子,好像並不怎麽高興?”
江和甫與宋文驄對視一番,苦笑點頭。
“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老話吧,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啊!”江和甫乾脆的揭開了謎底:“拿到r35對於十號工程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但也因此讓各方產生了一些可能不太合適的想法。比如說……比如說空軍方面在得知了r35的性能之後,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十號應該采用與國產熊貓相同的1493雷達。”
胡文海聽到江和甫這番話,當即瞠目結舌,不敢置信的說道:“空軍方面瘋了?十號是單發輕型機,要求輕型機上14所為海軍重型機研發的雷達?這個機頭尺寸,十號乾脆改名殲12算了!”
殲12是什麽飛機?它綽號“空中李向陽”,是以打“空中遊擊戰”為指導思想開發出來的世界上最輕的超音速戰鬥機。但也正因如此,它的缺點非常明顯,最終導致了這一型號並沒有進入空軍的裝備序列。
它有什麽缺點呢?由於重量限制和機頭進氣,這種飛機只有兩門航炮和兩發空空格鬥彈,沒有雷達火控,而且為了得到大推重比,它的起飛重量只有區區四噸半,最大航程相當感人。
如果說米格29要被人稱之為機場保衛者,那麽殲12大概可以被稱之為跑道保衛者了。
那麽殲十如果采用1493雷達,會有什麽影響呢?首先就是雷達直徑增大,增加了多少呢?十號工程原定雷達是1473雷達,直徑700mm,對3平方米目標發現距離是120公裡。而空軍提出的更換目標1493雷達直徑是930mm,對3平方米目標發現距離是150公裡。
別看直徑隻增大了230mm,但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Πr2的計算公式裡,r作為半徑是以平方方式計算的。也就是說,雖然隻增加了230mm,但整個機頭的截面就要增加將近一倍。
對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動力主要是用來克服空氣阻力。而高速運動的戰鬥機,一旦機頭迎風面積增加了一倍,其對動力的需求又何止是增加了一倍?
單純放大機頭截面積,最終必然導致殲十的設計性能退化成與殲12相似的“跑道保衛者”。如果在航程和航速指標上大幅倒退,
十號很可能會失去它的存在意義。r35讓十號的動力脫胎換骨,可也讓空軍方面對十號有了更多別樣的想法。推力增大之後,是否可以支持更大的機頭截面?是否可以提供更多電力供應雷達?過去如果采用wp15,各方面數據能夠維持原案就很不容易了,自然是沒有換雷達的可能。然而胡文海“倒騰”回來了r35,指標上又多了一些富裕的空間。
可性能再怎麽富裕,也絕對沒到能給單發輕型機配重型機雷達的地步。
胡文海不由氣憤道:“空軍方面也不是不懂飛機的外行,怎麽搞出這麽不講理的要求來?”
“這個要說起來,空軍還真有他們自己的道理。”宋文驄插進話來,解釋道:“因為新科晶圓廠的投產,我國的半導體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14所這兩年碩果累累,1493雷達算是一個,國產鳳凰也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再加上目前正在與意大利談判引進的阿斯派德導彈,這兩種中、遠程導彈,需要的就是大直徑天線的雷達。”
雷達直徑與雷達的發現距離直接相關,如果要讓鳳凰和阿斯派德發揮它的完全性能,也確實是需要大功率、大直徑的重型機雷達。
說到底,空軍的這種想法也曾經是世界空軍的一種思想潮流——空中排隊槍斃。原歷史上,八所曾經鼓吹過這種航電致勝論調,這是在引進su-27之後對於三代機應用不了解,犯下的一個想當然的錯誤。
還記得原歷史當年su27剛剛引進國內,空軍組織的幾次藍劍演習。精銳的su27部隊與落後的殲7e部隊進行模擬攻防對抗,竟然取得了讓國內高層大為詫異、而俄羅斯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結果。
落後的殲7e戰鬥機部隊在70回合的對抗中,竟然有60多次洞穿了su27的空防區,成功到達了攻擊區域上空。先進的su27攔截成功率,竟然不足8%!
演習結束之後空軍進行複盤,經過潛心研究和分析,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的su27巡航和攔截接敵方案,都是采用由一萬米高空進入,以固守“高空高速優勢”的戰術戰法。
可就憑su27那糟糕的雷達下視能力,殲7e機隊小群多路低空突防,遠在萬米高空的三代機集群和一群瞎子實際上也沒有什麽區別了。
中國空軍是經過了一系列的教訓之後,才意識到了“擁有三代機,還要擁有駕馭三代機的人和戰法”這麽一條寶貴的經驗。
然而胡總過早拉來了有下視下射能力的f-14,這讓在安南戰場上毆打小朋友爽了一把的空軍,又有了撿起航電致勝排隊槍斃論調的趨勢。
既然安南戰場上導彈能夠超視距安全的乾掉敵人,當然新戰鬥機還是要更遠的射程和更多的導彈。戰鬥機的作用,就是在遠處看到敵機,然後把導彈扔出去轉頭就跑。至於說命中率的問題,早年陸軍排隊槍斃那會也沒什麽命中率可言,只要數量足夠這也算不上什麽大問題嘛!
然而八所的這種“騎士精神”戰術,如果放在“泓水之戰”的戰國時代倒是會很好用,估計和不肯半渡而擊的宋襄公會很有共同語言。可惜現代空戰早就已經不是空中騎士們互相較量的時代,而是一群肮髒卑鄙的刺客們互相在泥地裡打滾的不“文明”戰爭。
在現代空戰中,三代機的優勢不僅在於更多的導彈和更大的雷達,而且還在於它強大的機動性,能夠對來襲導彈進行機動擺脫。在於強大的電子干擾設備,能夠對導彈的雷達進行干擾,在於能夠低空突防,在於小群多路,在於能夠得到整個體系的配合……
然而問題是剛剛結束的海灣戰爭,卻偏偏給空軍方面提供了不少的“彈藥”,又能鼓吹起空中排隊槍斃戰術來。美帝空軍吊打伊拉克,中距彈的戰果大大超過了格鬥彈的戰果,看起來似乎航電致勝又有了重要的論據。
可問題是不論美帝毆打伊拉克,還是空軍毆打安南小朋友,全都是持槍凌弱。中國乒乓球不拿球拍,拿著鞋底難道就打不贏厄瓜多爾了嗎?美帝能這麽乾是人家總能找到隨便按在地上摩擦的對手,可中國未來一旦發生戰爭,對手哪個是用排隊槍斃能搞定的?
偏偏這個時間點上,空軍借此提出要加強殲十的雷達性能,這還真是讓人有苦說不出。
“航電致勝,八所這是死心不改啊!”胡文海的臉色陰沉的幾乎能擰出水來,只能是長歎一口氣。南北之爭說穿了,還是中國航空技術的底蘊不足。北方要搞航電致勝,成飛則強調“機動為主,航電為輔”,最後結果雖然是南方的思路獲得驗證,但實際上航電和機動本來就不是矛盾。
君不見f22和f35有著世界一流的航電,同樣也有世界一流的機動?在航電和機動中取舍,歸根結底是發動機提供不了強大的動力。
“其實嘛,事情和八所關系還真不是很大。”宋文驄有些尷尬,打斷了胡文海的一番感慨,略帶窘迫的解釋道:“這件事情上八所的航電方案不過是個借口,本質上是胡總你支持的殲14熊貓。在熊貓國產前景明朗之後,現在又從蘇聯引進了su27,國內已經有了兩種三代重型機了。這樣一來,空軍面臨的國防壓力輕了不少,是否還要再裝備一種國產的三代輕型機,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是啊,tf41已經很快就能實現完全國產化。有了這款渦扇發動機在手,空軍現在對r35這款渦噴的意見也很大啊!”江和甫跟著大吐苦水:“空軍現在對發動機有一個論調,就是渦扇比渦噴更先進。對於十號不用al31fn,而是堅持要用r35,意見也是非常的大。”
宋文驄敲著邊鼓,唉聲歎氣:“這次空軍提出的要求除了要用1493以外,還要求十號必須在掛載四妹阿斯派德的同時,必須有1.8馬赫的最高速度。牽一而發動全身,隻這兩個新的要求,十號必然是要全面放大了。”
“是的,十號如果要放大,那麽不論是wp15還是r35都不足用。帶四枚阿斯派德上1.8馬赫,哪怕是使用半埋掛架,也必須要采用新的渦扇發動機,空軍這都已經算計好了的。”江和甫掰著手指頭,將情況清楚的擺在了胡文海面前:“根據空軍要求,這架飛機的最大推力就不能小於14.5噸,保持非加力段的飛行性能,最大軍推也要在9噸以上。”
“tf41的最大推力是12.5噸,這肯定是不夠用的。計劃中的太行是13.2噸,勉勉強強可能夠用,但定型卻是遙遙無期。而且即使采用太行,性能必然縮減嚴重,對保證飛機設計性能是非常不利的。”
江和甫說完,始終沒有發話的劉大響突然長歎一聲,默然搖頭。
“十號現在的問題很危險啊!哪怕是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可以用來開發新的渦扇發動機, 可國內卻根本沒有能測試14.5噸加力發動機的高空台。”他的目光緊緊的盯著胡文海好長一段時間,最後說道:“如果十號項目再次面臨沒有動力匹配的困境,現在國家又並不缺三代機的來源,十號下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胡文海眼睛一瞪,啪的一聲一拳拍在了沙發的扶手上:“下馬十號?我看誰敢!”
讓人尷尬的是,別看胡總這麽義憤填膺。但實際上在內心裡,他現在可是又尷尬又慌張。他已經看出來了,十號目前面臨的困境,罪魁禍首大半都能歸到他的身上。
說到底,空軍又開始搞事情,還不是他搞回來了f-14和r35。在有了兩種重型三代機之後,哪怕是旗幟鮮明支持殲十的長者也要考慮一下,裝備單發渦噴發動機的殲十,會不會有裝備即落後的可能?
十號下馬,這個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別人不知道,胡文海對十號的意義還會不清楚嗎?沒有十號,中國就無法掌握自行設計三代機的經驗。沒有了成飛這次破繭重生,那以後殲20恐怕也要難產了。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成飛又怎麽可能成為成飛?
歷史這個別扭的小姑娘,又一次展現了她的不可預測性。胡文海七八年前的一丁點擾動,看似增強了中國空軍勢力,結果現在反而可能會對中國未來的四代機帶來毀滅性的影響。
劉大響見到胡文海的表態,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揭開了他們早已討論好的謎底:“要保十號也不是不可能,不過這事兒還是要著落在胡總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