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通知我們來參加會議,評審新機方案的嗎?”
宋文驄有些詫異,這評選和參選的差別可大了。參選只要帶腦子來就好,主要工作是聽別人介紹戰鬥機設計方案,然後對方案進行評估。
而參選首先就是需要有參選方案吧?兄弟單位的參選方案是多久做出來的?全國最大的設計所,幾百號設計人員,用了兩個月時間。
現在如果要他宋文驄參選,他組織方案的時間是多少?不超過三天時間。
能用的人手有多少?不超過四個人。
如果要611所參選,最起碼當初通知的時候,就不應該是讓他過來參謀和完善這個說辭吧?
王副局長也是一愣,臉色微變,不過還是勉強點頭說道:“是,這次會議主要是評審新殲方案,但並不排斥有其他更好的新殲方案啊!你們過去不少搞過好多個新殲方案麽?”
宋文驄想了想,點起了頭。
自從殲九戰鬥機下馬之後,宋文驄始終還在繼續進行戰鬥機的總體布局和戰術攔截的研究。在611所,他組織了一個新的專業,戰術性能和遠景發展組的人負責廣開思路進行新方案的探討。這個小組的工作,就是負責創新,每年都要有幾個新殲方案拿出來討論,以便必要的時候選用。
在貴州接到所裡電話赴京的時候,他就要求所裡趕來的人,將這幾年來研究工作的資料都帶上了備用。
顯然,宋文驄開辟的這個小組,事情也傳到了航空工業部的領導耳朵裡。
“方案我們倒是搞過一些,但會議沒叫我們帶來新殲方案啊!”他還是有些奇怪。
王副局長苦口婆心道:“這次會議從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到航空工業部都很重視,又來了這麽多專家。你們所組建的時間雖然不常,但畢竟也是戰鬥機研究所嘛!既然來了,機會難得,後天的會上,你們把對新殲研製的基本想法談一談吧。此外,南昌的陸孝彭他們也帶了變後掠翼的方案,607所的雷達、606所的發動機,他們也要談一談。”
宋文驄實際上心中早有意動,不過他面上不露聲色,又問道:“可我看會議議程上,沒有給我們安排發言的時間吧?”
“這樣,我回去就給會議上說說!”王副局長躊躇了一下,說道:“做個臨時安排吧,你看,大概要多少時間?”
宋文驄心中歡喜雀躍,但仍然裝作很為難的樣子,沉吟道:“我看——就一刻鍾左右吧。”
“好,就這樣定了!你們抓緊時間做做準備,會上介紹方案的時候,盡量簡明扼要一些。”
王副局長說完,就急匆匆的去找會務組去了。
事前不通知,臨時來安排。航工部給宋文驄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四個人等王副局長走了,連忙開了個碰頭會。
時間緊張,連抱怨的機會都沒有,四個人便焦急的開始了準備。
沒有工具,沒有材料,什麽準備都沒有。四個人隻好去到處籌措借用,最後只找到了幾張空白明膠片,可以用來製作幻燈片。
好在這幾年宋文驄他們的新殲方案早已爛熟於心,謝品甚至乾脆徒手花了新殲方案的三視圖和性能表。
直到夜深人靜、月上中天,準備工作才將將完成。宋文驄四個人帶著忐忑的心情,勉強睡了一會,早上的會議時間就已經開始了。
總參招待所的會場面積不小,是專門用來召開這種全國性質大會的專業場所,配置上當然要展現出總參的大氣來。
宋文驄等人一進會場,目光所及之處幾乎到處都是兄弟單位設計方案的展示資料。
會場周圍掛滿了飛機示意圖、各種設計數據,飛機的模型和掛圖前沾滿了專家和領導,正在興奮的品頭論足,議論紛紛。兄弟單位的大名在系統裡可謂是如雷貫耳,宋文驄當即急迫的走了過去,想要對他們的新殲方案先睹為快。
他站在新殲方案的介紹資料前,過不多時神情卻有些悵然若失。之前臉上的笑容凝固起來,換上了緊擰的眉頭和一片沉思。
當與會者對新殲方案有了一個基本認識之後,會議正式開始了。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葉正大走上講台,開門見山的說道:“新戰鬥機是我們要搞的第三代戰鬥機,主要空戰性能要比殲八ii型號,要接近美國的f-16,優於蘇聯的米格23.要能真正抗衡國外現在裝備的飛機,以此作為我軍20世紀90年代突出中低空機動作戰的主要機種。”
聽到他的這番話,下面眾人對新殲所確定的戰術技術指標,既興奮、又有些擔心。
緊接著兄弟單位開始了匯報他們的新殲方案。
方案的準備工作非常充分,介紹資料圖文並茂,主講人思路清晰、表達清楚,結合飛機模型講解,滔滔不絕了兩個多小時的時間。
可以看的出來,新殲方案花費了設計者巨大的心血,提出了不少新的設計理念,借鑒了當今世界一些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也實事求是的考慮了國內目前航空工業面臨的現實。
但是,宋文驄憑借多年飛機設計研究的直覺,感受到了兄弟單位新殲的本質上,仍然還是沒有擺脫殲八的窠臼。
與其說是新殲,還不如說是殲8+了。怎麽自己的老單位,這麽多年了還沒有走出殲8的布局,這樣怎麽能夠適應九十年代世界戰鬥機發展的潮流?
這麽搞下來,也不過就是在走殲九的老路罷了。在殲8的基礎上敲敲打打,怎麽能搞出一架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都不落後於世界的飛機?只有在從學習、模仿的老路上跳出來,搞一架真正由中國人自行設計的先進戰鬥機,才能實現國防自主和對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超越。
帶著這樣的沉思,宋文驄仔仔細細的在內心中對兄弟單位的設計方案裡裡外外的進行了細致的研究。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到了第三天,會議繼續進行。讓兄弟單位和眾多專家領導驚訝的是,主持人竟然點了宋文驄代表611所上來發言。
“給位領導和專家,會議臨時給了我們一個發言的機會。我們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在這裡我表示歉意。”
五十多歲的宋文驄走上講台,盡量使自己保持平靜:“對於新殲研製,葉副主任已經明確提出了戰術技術指標,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目標,我們必須要達到。否則,我們搞出的新殲,就是去了戰略上的意義……”
宋文驄登台的第一句話,就讓兄弟單位的人臉上變了顏色。
兄弟單位的新殲方案,是立足於國內航空工業水平做出的方案。在殲八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數量的改進,確實使戰鬥機的技戰術能力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但話說回來,二代機就是再怎麽改進,畢竟還是二代機。
而葉副主任在會議上開宗明義,要的可是一款三代機,要的是能夠與國際上先進水平戰鬥機進行對抗的先進戰鬥機。
殲八的底子,根本沒辦法滿足這個要求。
宋文驄就像揭穿皇帝新衣的那個小男孩,將兄弟單位竭力營造的氣氛,忽然戳穿了。
如果無法滿足空軍對三代機的需求,光在二代機上修修補補,國家制定新殲的戰略又如何實現?二代機的新殲,其存在有什麽意義?
不是三代機的新殲,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
宋文驄抓住機會,開始推銷自己對三代機的見解:“近年來,就世界上發生的局部戰爭來看,已經不是當年我們在朝鮮戰場上與美軍廝殺時的情形。現代戰爭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麽是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戰爭,各種飛機是如何進行空戰的?采用什麽樣的武器?現代的飛機雷達,要同時不捉幾個目標,炸彈是子母彈、及廣大女。你剛一起飛,人家就知道了;你要跟蹤它,它能設定假目標,反干擾你……”
在陳述了自己對現代戰爭的看法之後,宋文驄開始總結自己設想的三代機性能:“所以我們造出的新殲,角速度要打,要靈活。過載要大,轉彎半徑要小,飛行員操縱起來能夠得心應手。”
……
宋文驄對新殲的方案讓上級領導們眼前一亮,無尾+前翼的方案,只有在瑞典的薩博37上采用過。
所謂的無尾+前翼,實際上就是鴨翼方案。如果單純從這一點來說,殲十確實是與薩博37頗為相似。
這也是後來很多人指責殲十抄襲的理由,但實際上宋文驄的這套方案,是來自於下馬的殲九戰鬥機。
從1970年以來,殲九戰鬥機十幾年經驗的積累,才是宋文驄敢於在新殲上大膽采用靜不穩定和鴨翼的原因。
而在七十年代,瑞典的薩博37都還沒有出來。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我們也不可能得到什麽資料。
在鴨翼布局的研究上,中國起步算是非常早的了。但把這種在國際上極為少見的方案拿出來,宋文驄仍然難免被與會的專家們質疑。
鴨翼的靜不穩定是個非常高難度的技術,中國能否實現自行消化和研發?一旦靜不穩定無法完成,有什麽對應方案?
重要的問題是,宋文驄能不能拿出讓與會專家領導們信服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數據來。在這種論證會上,什麽關系、勢力和級別都是虛的,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對待科學的態度和客觀數據上的嚴謹。
在這個時候,611所在殲九下馬這幾年裡積攢下來的數據和資料,起到的是決定性的作用。
在參加會議的這幾天空余時間裡,為了使鴨式布局飛機方案有一個直觀的效果,宋文驄和大家一起畫出圖樣,製作了一架飛機模型。
在借用的小木工房裡,他們用砂輪、銼刀、砂紙和牙膏——對,你沒看錯,在沒有研磨料的情況下,宋文驄機智的用牙膏來對飛機模型進行了打磨。
整整用了兩個晚上,一架由有機玻璃精心製作的飛機模型問世了。
王者想象中和圖樣上的東西變成了實物模型,宋文驄愛不釋手。
如今,他將這架模型帶到了評審會上來。
面對專家和領導們的質疑,宋文驄的手上只有幾張幻燈片和乾癟的語言,對應兄弟單位準備齊全的資料,可謂是相形見絀。
就在這時,坐在前排的謝光見宋文驄在上面用手比劃, 他連忙將放置在著手的有機玻璃飛機模型遞了上去。
相對於圖表和語言,顯然模型要有說服力的多了。照著實物模型進行講解,這樣明顯要更直觀,講的更清楚一些。
宋文驄手上拿著模型,剛講了兩句,頓時發現了一個問題。
模型太小了,後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
就在這時,他看見了桌上放著明膠片的投影儀,光柱肉眼可見的射在了投影幕布上。他靈機一動,將模型從支架上直接拔了下來,然後往投影儀上一放!
這全透明的有機玻璃飛機模型投射在後面的幕布上——好家夥,飛機看起來就像一架凌厲的戰鬥機,威風凜凜的穿行在雲海霧靄之間一般!
瞬間,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一架小小的玻璃飛機模型,挽救了一代經典戰鬥機的命運。
宋文驄的講解時間雖然短暫,但卻比兄弟單位一整天的介紹更加動人心弦。靜不穩定布局,機腹進氣和四余度電傳,這在當年的中國可以說是一次極為大膽的嘗試。
一般來說,國際上有個不成文的慣例。新機的研發如果在前一代戰機基礎上更改30%的零配件,是成功率比較高的。
但是殲十的創新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其60%的零配件全部需要從頭開始研發。它是中國第一種跳出了蘇式戰機模式的機種,而同樣也不同於美式戰機。
十號工程,是中國人走出了自己的路,而讓別人無路可走的過程。
胡文海看著手中有屠基達傳話的紙條,看著上面那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不由的有些激動莫名。
——由《宋文驄傳》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