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一十六 善後(終)
  一場群情激昂的大朝會最終以朝臣被一殺一嚇,外加五六人乞骸骨去職為結局。  從鬼門關走過一回後,金堡對皇帝又敬畏又感激,在陳邦彥之事上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非但不再堅持彈劾,還有自責反省之意,並向皇帝上了一份聲情並茂的悔過奏疏。

  金堡作為言官裡的領頭人物,他的帶頭叛變給了言官隊伍們一個狠狠的打擊,短時間內倉促間聚集起來的小團體瀕臨瓦解。

  朱由榔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手段會讓金堡變得如此拾趣,投桃報李,不僅免了他死罪和君前失儀之罪,還大大褒獎了他一番,並官升兩級,提為禮部郎中,補了洪士彭的缺。

  同時,對剩下幾個依然堅持處置陳邦彥的死硬派言官和清流,朱由榔又分別尋了幾個由頭,將他們或遷或貶,調離了中樞。

  至此行在中反對陳邦彥所作所為的言官和清流們元氣大失,小團體四分五裂。

  朱由榔趁勢下達了一道令旨,詔諭兩廣內凡被點到名的士紳和勳貴宗親,只要主動將侵佔的衛所軍田交還給朝廷,朝廷則對其罪責既往不咎,一月後若還沒交,朝廷將依律嚴懲,絕不寬宥。

  這是針對陳邦彥斬殺士紳的善後補救之法,詔書一下,朝中百官大喜,以內閣首輔翟式耜為首紛紛大讚天子仁德,頌揚之聲一舉壓過了之前對陳邦彥的討伐之聲,清流言官中剩下的一些意志不堅定的見風向不對,要麽改換門庭,要麽加緊尾巴,不再上串下跳了。

  一連串組合拳下來,一場討伐疆臣陳邦彥的巨大風波終於被皇帝平息下來了。聖諭佔田不追責,士紳百官都得到了安撫,皇帝的聲譽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

  處在廣西的靖江王見陳邦彥並沒有因為被言官彈劾而去職,再加上皇帝不久前頒下的主動交田免罪的諭旨,最終隻得老老實實的把侵佔的幾千頃軍田上繳到了巡撫衙門,還被額外追繳了積欠的十幾萬兩白銀,雖然實際數額遠不止這麽多。

  而各地的衛所在經過陳邦彥一番雷厲風行的整頓後,世襲將校落馬無數,那些世襲指揮使、千戶百戶們因為衛所製的沒落,營兵製的興起早沒什麽政治地位,在行都也沒有有力的黨援,是貶是殺不過是巡撫大員陳邦彥一句話罷了。

  短短一兩個月之內,通過抓捕刑殺,抄家追繳,陳邦彥就得到了黃金九萬三千六百兩,折合白銀約一百二十余萬兩,還有白銀二百一十余萬兩,共計約三百三十余萬兩白銀,奇珍珠寶無算。

  此外還有精細糧食四萬五千余石,十個衛,二十個千戶所共清理出軍田三萬三千余頃,共約五十余萬畝。

  其實明初時朝廷嚴禁民間用白銀交易,一直到了弘治朝,禁令才有所松動。

  真正大規模銀錢通用,那是萬歷朝之後的事了。那也是因為西班牙崛起,從南美運來大量高品質白銀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否則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貴金屬來滿足日益達的商品經濟需要。

  此時的一兩白銀購買力約合後世的人民幣三百元之多,一個縣官年俸銀不過四十五兩。尋常五口之家,一年的開銷也用不到十兩。

  三百三十余萬兩銀子相當於後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十億人民幣的購買力,在那個人均年收入普遍只有千把元的時代算得上一個天文數字了,由此見那些鄉紳豪強和世襲將校積累的財富有多少龐大。

  明末確實是很吊詭的情形,一邊是民間富裕,白銀大量湧入,一邊卻是官府一貧如洗,連皇帝也要窮的當褲子。

  由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財富向少數權貴官僚高度集中,“三年清(不是指清朝,是清廉的意思)知府,十萬雪花銀。”是這時候的真實寫照,而陳邦彥查抄到的髒銀贓款也正是這句話的有力旁證。

  追繳到的金銀糧食統計造冊完畢後,除卻救濟廣西災民所用外,剩余的陳邦彥派出兩千侍衛親軍通過水路,四百多條大小船隻,立即將其輸往中樞,解救中樞的財政危機。

  清理出的軍田也被一一造冊,作為無主官田,預備留給皇帝賞賜有功將士和軍士屯墾,各地衛所中剩余的殘兵老卒被原地收編為屯田軍,作為第一批的屯墾隊,以後屯田軍直接就地取糧,不耗中樞糧餉,可以大大降低中樞的財政負擔,屯墾出的糧食七分自留,一分作為軍校官俸,兩分押解到中樞,作為糧餉的一部分發給侍衛親軍和巡防營。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