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南明當皇帝》史上最強豬隊友――何騰蛟
  本書接下來要寫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那就是“坑神”何騰蛟,這位號稱‘南明擎天柱’的何大人到底有多坑,筆者忍不住概括幾點給諸位書友們看看,讓諸位書友見識一下什麽叫‘史上最強豬隊友’。  第一點:崇禎十七年六月(1644),滿清將領阿濟格獲悉李自成死訊後以為大功告成率領大軍回北京避暑了。僅僅委任了梅勒章京佟養和為“總督八省軍門”帶領少量軍隊駐守武昌,湖北各地的駐防清軍主要是剛剛投降過來的原明軍和大順軍叛徒,兵力十分有限。此時,在武昌的滿清湖廣總督佟養和與在長沙的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處境相當類似,都沒有多少實力。然而佟養和比何騰蛟明顯更加實乾,到任之後馬上派出使者對尚未歸附的明朝文官武將和大順軍余部廣行招撫,委以重任,力求穩定和擴大自己的地盤,惟一對他不利的是清廷嚴厲推行的剃發改製遭到漢族軍民的抵製,使他的招撫政策未能取得更大效果。相比之下,何騰蛟卻目光短淺,看不到弘光朝廷覆亡後********已上升為當前主要矛盾。在被迫和大順軍聯合之後仍然敵視這些戰鬥力比南明軍強多的農民軍,因此,他不僅沒有利用湖南全省的地盤和物力給大順軍以充分的休整和補給機會,然後憑借這支武裝收復湖北等地區,反而對大順軍實行分化和排擠,如拉攏收買東路大順軍中地位較低的郝搖旗、王進才而打壓李過等。

  當時,堵胤錫同李錦等大順軍將領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以後,看到了滿清在湖北的力量空虛,於是決定不失時機地發動恢復湖北的戰役。他建議何騰蛟、章曠統兵由嶽州北上,自己同忠貞營一道先攻下荊州,然後引兵東下同何、章部明軍會師武昌。在這場對湖廣局勢有關鍵意義的戰役中,何騰蛟與監軍道章曠的昏庸無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李過高一功等東路大順軍聯合南明後改名為忠貞營,駐於荊州地區,這時在堵胤錫的率領之下集中力量猛烈攻城,雖然荊州城池堅固,但由於兵力不足滿清守軍已有不支之勢,一再向湖廣總督佟養和緊急呼救。佟養和既無兵可派,又耽心何騰蛟部由嶽州北攻武昌,於是向滿清派駐南京的平南大將軍勒克德渾請援。勒克德渾於1646年正月初十日到達武昌,在聽取了地方文武官員說明湖南、湖北的南明軍動向以後,決定派遣護軍統領博爾惠領兵一支南下嶽州迎擊以馬進忠、王允成為前鋒的何騰蛟、章曠部;自己統率主力直趨荊州同忠貞營決戰。不得不說,剛入關沒多久的八旗兵在同李自成的幾次打戰中,給李自成以及南明軍隊留下來很大心理陰影,老以為八旗兵不可敵,事實上在打死很多大順軍的同時八旗兵自己也損失不少,而且死得都是精銳的部隊,此時八旗兵的戰鬥力比起剛入關以及在潼關和李自成大戰那時已經有了程度不小的下降,但其戰鬥力還是相對比較強,完全不是入關十年後的八旗兵可比。因此,駐守嶽州的馬進忠、王允才、盧鼎、王進才四鎮聽說清滿洲八旗兵來襲嶽州,竟然不顧汛地,乘船南逃。其實,博爾惠帶領的只是由南京來援的一部分八旗兵其人數並不多,馬進忠等人誤認是滿清的八旗大軍將到,拔營就跑。何騰蛟、章曠在途中忽然遇著南竄的四鎮兵,不僅沒有查明清方兵力和作戰意圖,鼓勵將士繼續北進,同樣也被虛聲所嚇倒,倉惶退回長沙。何騰蛟還謊報軍情,在他親自節製的明軍不戰自潰,嶽州重鎮反被清軍佔領,卻向隆武朝廷上疏報稱已經“恢復”荊州(此時堵胤錫督領忠貞營猛攻荊州之時,

也確實即將攻克荊州了,如果何騰蛟能再嶽州擋住滿清八旗兵一段時間)。結果導致來援清軍遂長驅直入,勒克德渾軍進至石首縣,探知忠貞營主力正在圍攻荊州,後勤輜重分屯江南,就在二月初二日命尚書覺羅郎球往剿江南,自己統兵乘夜疾馳,初三日早晨即抵荊州城外。李過等對勒克德渾的千裡奔襲毫無所知(可見大順軍的情報工作特別差,可以說基本上沒有情報工作),仍然指揮部隊攻城;清軍分兩路直衝忠貞營營壘,李過等猝不及防被打敗,向西撤退。覺羅郎球部也出其不意地擊敗南岸大順軍守兵,奪得船隻一千余艘。第二天,勒克德渾又派奉國將軍巴布泰等分兵兩路追擊忠貞營於安遠、南漳、襄陽等境。李錦等兵員、輜重損失頗大,被迫退入三峽天險地區。監軍堵胤錫墮馬折臂,向湖南常德一帶撤退。原大順政權磁侯田見秀、義侯張鼐、武陽伯****、太平伯吳汝義卻在彝陵口帶領部眾五千余人向清軍投降。四月初三日,多爾袞接到勒克德渾的捷報後,下令把田見秀、張鼐、****、吳汝義及部下將士統統殺光。這次會攻湖北戰役的失敗,主要責任在於何騰蛟、章曠沒有按原定計劃從嶽州北上進攻武昌,並且扼守城陵磯一帶長江航道,致使清朝勒克德渾部如入無人之境直趨荊州;不僅如此,連何騰蛟自己不戰而退也沒有及時派人告知李過等人嶽州已經失守,讓堵胤錫、李過等人在攻荊州的時候注意後面的敵情,結果李過的忠貞營遭到清軍主力偷襲而失敗。何騰蛟、章曠自以為得計,他們同自己籠絡的一批南明軍閥隻知在湖南蹂躪地方,得過且過,即便在勒克德渾率軍返回南京以後,也毫無作為,連入湘重鎮嶽州都未收復,使南明局勢日益惡化。  第二點:橫征暴斂,何騰蛟被隆武推誠相待,很快就由湖廣巡撫擢升為湖廣等七省軍務總督。全權節製湖廣軍政事務。他完全控制了湖南全境的用人行政和錢糧征調大權。辦事自無不順手之理。思前想後,亂世中的第一要務自然是抓軍隊,於是何騰蛟在他的兩個得力乾將章曠,傅上瑞張羅下,到處收編湖南各地的雜牌明軍如黃朝宣、劉承胤、曹志建、張先璧之流。無奈這些人隻知要官要錢,危害地方,收了好處卻不來奉承老何。何督師大把的銀子扔出去卻聽不到一個屁響,惶惶然中不免有些肉痛起來。這時原來主張收編雜牌的章曠見勢不妙,又來獻策說與其拿錢養軍閥不如建立親軍。自己有了武裝腰杆不愁不硬。何督師拍岸叫絕,於是轉換政策大舉建立“督標”,“撫標”。呼啦啦一下子拉起來三萬多人。何騰蛟這才過了一把“壯歲旌旗擁萬夫”的癮。然而部隊建立起來了,何督師又面臨著新的難題,他是文人出身,平生沒跟軍旅打過交道。對著《孫子兵法》,《唐李問對》過過嘴癮還可以,真講究起來卻拿著這兩三萬人沒有辦法,手下章曠,傅上瑞等輩動輒以名將自居,訓來訓去把“督標”竟訓成了烏合之眾。無奈之下還要自我安慰,號稱從此必能“壯威製勝”。然而為了供養這憑空而來的十數萬大軍,湖南田稅預征到一年之後,六倍以上。全湘百姓因此民盡財窮,苦不堪言。王夫之記載:“何騰蛟既奉便宜之命,驟加派義餉,兼預征一年民田稅,每畝至六倍以上。不足,則開餉官、餉生之例,郡邑長吏皆以貲為進退;又不足,則開募奸人告密,訐殷富罰餉,朝宣、先璧、承胤皆效之。湖南民展轉蔓延,死亡過半。”硬生生把湖廣的民心逼到了原本非常不得人心的滿清一邊。

  第三點:挑起內釁喪失了1648年李成棟反正後在再次立足兩湖的大好時機。

  1648年正月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和同年四月廣東李成棟的反正,是永歷朝廷的一大轉機。雖然最後因為金、王用兵方向的不當和李成棟援救江西不力,導致局勢逆轉。但是,就整個南明複興事業而言,關鍵卻在湖南戰場。這是因為:首先,在金聲桓、王得仁以江西反正之後,滿清惟恐長江中、下遊有失,急忙命令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大漢奸帶領軍隊撤回湖北漢陽,湖南隻留下總兵徐勇守長沙、總兵馬蛟麟守辰州、總兵張國柱守衡州,此外就是廣西巡撫李懋祖和總兵余世忠據守廣西全州到湖南永州一帶,兵力單薄,永歷政權可以投入湖南的兵力遠遠超過當地滿清軍隊。其次,永歷朝如果能夠趁清軍主力撤離湖南的機會一舉收復全省,在戰略上將使湘、贛、粵、桂連成一片,既便於互相呼應支持,又可以為進一步擴大戰果奠定基礎。第三,在金、王、李等人分別在廣東廣西進行反清複明以前,永歷君臣局促於廣西部分府州,威望大損,如果能夠憑借自身力量收復湖南,必將提高朝廷的聲望和地位。然而,南明在湖南戰場上卻一誤再誤,坐失事機,罪魁禍首就是督師何騰蛟。

  1648年四月,堵胤錫、馬進忠利用孔有德等三大漢奸的兵馬撤出湖南的機會,於十八日在今湖南慈利縣、大庸縣出發,二十四日收復了常德。一度降清的將領陳友龍也在靖州宣布反清複明(陳友龍原來是劉承胤的部將,劉承胤以武岡降清時,他受製於主將被迫降清)。此後他的軍隊圍攻靖州,貴州巡撫派兵出城迎戰被擊敗後逃往寶慶,隨後,陳友龍派兵進入貴州黎平府,活捉會同縣清知縣宋雲梯。陳友龍部攻克武岡州,清副將賀雲、知州何衡泗被殺。八月初五日,陳軍又攻克寶慶府(府治邵陽)。正當湖南局勢對南明處於極為有利的情況時,原先負有丟掉幾乎湖南全境的罪責,一直龜縮於廣西桂林的何騰蛟卻急不可耐地妄圖竊取“複湘”首功。他帶領曹志建、盧鼎等軍隊尾隨清軍進攻永州,余世忠等據城阻擊。盡管何騰蛟位高兵多,卻庸懦無能,頓兵永州城下,久攻不克。他眼看堵胤錫部已經收復常德,陳友龍部連克靖州、武岡、寶慶等地,複湘大功很可能落入他人之手,竟不擇手段地加以破壞。

  陳友龍反正以後,先後佔領靖州、黎平、武岡、新化、寶慶,同收復常德地區的堵胤錫、馬進忠部互相呼應,大有一舉拿下長沙之勢。何騰蛟為了泄私憤(當時陳友龍本不情願隨著長官劉承胤投降滿清,清方為了使他死心塌地跟隨自己,故意責令他帶兵進攻何騰蛟的老家並俘虜了何的家屬,因為何騰蛟非常恨陳友龍)、爭頭功,竟然指使南安侯郝永忠率部由柳州北上靖州地區偷襲陳友龍部。郝永忠以借道靖州恢復辰州為名,突然對陳友龍部發起攻擊;陳友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後防竟會被友軍抄襲,猝不及防之下全軍大潰,一氣退回廣西,從此一蹶不振。陳友龍軍既在何騰蛟挑起的內戰中被打垮,不僅趁勝進攻長沙的計劃破滅,寶慶府也被清總兵張國柱、參將魏守職重新佔領。何騰蛟導演的南明軍隊自相火並,使湖南清軍得以喘息。打了很久以後,何騰蛟指揮的軍隊才攻下永州,然後再次佔領寶慶,延誤了收復全湘、東救江西金聲桓、王得仁的時間,後果十分嚴重。

  第四點:不顧大局,何騰蛟親手安排出這樣一場同室操戈的好戲後,欣欣然自以為得計,於是好整以暇的指揮軍隊攻下永州,進佔寶慶。同時連番飛章告捷,自稱功勳卓著,克服長沙必然指日可待。沒想到虎踞湘西的堵胤錫不能體察何督師之苦心,竟然又親赴夔東力請忠貞營李過率部南下助攻長沙,李過慨然應允,發大兵經常德南下,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就對長沙形成合圍之勢,長沙城雖城高池深,然而守城清軍只有三千多人,在李過親自督兵晝夜猛攻之下傷亡慘重,守將徐勇在城頭督戰時也被李過一箭射倒,重傷不醒。眼看長沙旦夕將破,堵胤錫也頗為得意地說:長沙自“督輔(何騰蛟)失之,我為複之,不亦善乎。”何騰蛟聽到此話後妒火中燒,竟然不顧大局,利用督師的身份強行下令,以援助金聲桓為借口將即將攻破長沙的李過調赴江西。這一舉措,對困守圍城的清軍來說,無疑是救命的甘霖,而對南明來說,好不容易獲得的局部優勢再次如兒戲一般斷送了。

  何騰蛟趕走李過,以為長沙已是自己囊中之物了。他仍重操當初下永州,寶慶的故智,一路上慢吞吞的向長沙進軍。那裡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此時清軍派出的援湘大軍正在鄭親王濟爾哈朗統帥下迎面撲來,何騰蛟向來缺乏統兵馭將的才能,在消息傳來後,何親自節製的南明軍各部紛紛潰逃。何騰蛟無可奈何之際,隻好上疏永歷朝廷稱“湖南千裡一空,前恢復諸城一旦盡棄,引罪自劾。”1649年,清軍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即順利抵達何騰蛟駐節的湘潭城下,與何同在的明將馬進忠見清軍勢大,撇下騰蛟率部南逃。何騰蛟成了光杆司令,落入清軍手中。

  何騰蛟被俘後,清軍一再勸他投降,都被嚴詞拒絕,終於在正月二十七日被殺害於湘潭流水橋旁。據汪輝《湘上癡脫離實錄》記載,何騰蛟就義前“惟舉手拍地,呼:‘可惜!’兩掌皆碎”何騰蛟所謂的可惜是指什麽,無人能知。或者是痛悔自己在抗清決策中的一再失誤,還是內疚因私心自用而陷隆武於死地;或者是痛悔因一己偏私而敗壞大局,還者是歎息大好局面竟然功敗垂成。後世之人也無從揣測了。然而他內心的追悔莫及之情卻是顯而易見的。何騰蛟向來以興王濟世為己任,然而在危亡之時卻一誤再誤,致使大局敗壞。在南明史上他與史可法一樣,都以臨死不屈的堅貞氣節著稱,在今天尚為人們所景仰稱道,然而何騰蛟內心,恐怕留下的卻只有深深的悔意吧。

  筆者總結:很多史書都大肆鼓吹何騰蛟和史可法,將他們說成是南明的頂梁柱,妒賢忌能、誤國誤民的何騰蛟一直被推崇為正人君子,描寫成支撐南明政權的擎天大柱。其實正是這些人的毫無眼光導致了南明多次喪失大好機會。雖然對於何騰蛟、史可法等被俘後不肯投降的氣節要予以肯定,但作為南明政界高層而言,這些人根本就不合格。事實上南明真正有眼光的是堵胤錫,正是此人開始了促成了南明同農民軍的聯合,從而使得南明政權能長達20多年之久。雖然南明和農民軍的第一次合作是何騰蛟和堵胤錫一起促成和李自成侄兒李過的聯合。但兩人的出發點不同,何騰蛟是主張抗清的,但對農民軍又懷有深刻的敵意,只是在自己的官軍打不過大順軍的情況下才被迫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所以其“合營”協議是被迫的,“合營”以後就想方設法加以排擠。而堵胤錫是從大局著眼,認識到只有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才有中興之望。當他得知大順軍各部屯集荊州、澧州一帶時,就親自趕赴湖北荊州地區的草坪李錦等的大營中談判會盟事宜,堵胤錫後來基本上都是積極支持大順軍的抗清行動,堵胤錫著眼於民族大義,始終不渝地奉行聯絡農民軍共同抗清的政策。可惜的是堵胤錫官位低於何騰蛟,一直受到何騰蛟的排擠。而被南明遺民史書編寫者鼓吹的何騰蛟實則確是史上第一豬隊友。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