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一十二 善後(1)
  果如吳太監所料,幾日之後,陳邦彥在廣西大規模抄殺鄉紳豪強的事傳到了行都後,行都內群議沸然,一些清流顯貴們直呼陳邦彥刑殺過烈,喪心病狂。清議原本就回護鄉紳,現在陳邦彥又加了一把旺火,清議幾乎都站在了涉案鄉紳一邊,局勢愈演愈烈。不少言官已經連夜寫了奏文,要求嚴懲陳邦彥,連翟式耜、吳貞毓等一乾帝黨大僚也漸漸壓製不住,或許在他們心裡,也不太認可陳邦彥的所作所為。  此刻,朱由榔正埋首書房,欲謀定一個妥善之策。

  陳邦彥為了籌措錢糧所表現出的果決狠辣出乎他的意料,畢竟陳此前沒有過大權在握的實際經驗,成為一任封疆之後能否還象論政時候一樣深徹明晰很難說。群臣的激烈反應倒是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心裡很明白,大明立國三百年,早已積弊叢生,哪怕是局部的整頓改良,只要侵犯了舊勢力的利益。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反彈,如果所有的積弊都由他親自出面收拾,最後一個‘暴君’的名頭肯定是跑不了的,且極有可能釀成禍亂,在最關鍵的時候爆發出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自己倒台。大明想要中興,想要浴火重生,必須借助剛毅鋒銳的強臣,有著舍身殉道的決心和勇氣,而自己只能在幕後支持,相機行事的同時全力保住他們。

  如今陳邦彥已經把惡人做了,下面他要做的就是安撫群臣,平息朝議,將這事的影響降到最小,同時做好善後補救工作。

  對於朝中的那些隻管一己私心,不顧國家大義的清流言官,朱由榔原本就不太有好感,此刻更是厭惡至極。陳邦彥是肯定要保住的,此刻的他正在廣西全力整頓衛所積弊,清理軍田,保住了陳邦彥就等於保住了革命果實,也等於保住了他的威權,作為大哥如果護不了自己的小弟,以後還會有哪個小弟敢給他賣命?

  朱由榔警覺的意識到,整頓衛所積弊,籌措錢糧能否成功,目下正是關鍵,涉及大明體制的改革剛開了一個頭便遇到了言官裹挾民意的騷動浪頭,如何處置,關系到成敗,其中分寸頗難把握。這也是對他這個穿越者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君主的考驗,如果他沒有處理這種臨時危機的能力,中興大明將徹底成為一句空談,指不定哪天改革失措王朝就被顛覆了。

  一個小內監快步向禦書房跑來,來到門首前,將手中的一塊名牌遞給了禦前太監,禦前太監接過名牌,回身望著正在皺著眉頭思索的皇帝,生怕驚擾了他,正猶豫著要不要立馬遞上去。

  侍奉在朱由榔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楊守春瞧見了,迎了上去,禦前太監見狀神情一松,將手中的名牌遞給了楊守春,並耳語了幾句。

  楊守春點了點頭後,又回身走到了皇帝身側,小聲稟道:“啟奏皇爺,左都禦史吳大人遞牌子求見。”

  “吳先生?快讓他進來。”一聽是吳貞毓,朱由榔猜測他定是為這事而來。

  吳貞毓疾步走進,行了一個常朝禮後,躬身道:“陛下,廣西之事行都內群議沸然,六科言官和十三道禦史欲聯名血書上奏,臣快有些壓製不住了,如何處斷還請陛下示下。”

  “欲血書上奏的都有哪些人?”朱由榔問。

  “禮科都給事中金堡、戶科左給事中洪士彭、吏科都給事中丁時魁,還有監察禦史童琳、程源等。”

  朱由榔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吳貞毓點到的這幾個人,朱由榔對他們的履歷都比較清楚,

特別是金堡和丁時魁兩人,可謂大名鼎鼎,如雷貫耳。  金堡,浙江仁和(杭州)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山東臨清州知州,隆武時任禮科給事中。在永歷朝廷中任禮科都給事中,後來同袁彭年等結為一黨,攻擊異己不遺余力。例如在《駁何吾騶疏》中痛斥何吾騶、黃士俊在佟養甲佔領廣東期間未能死節:“黃士俊在佟虜坐中見先臣子壯極刑,四十三年狀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後與吾騶攜手同來,為****乎?……若叩頭養甲,滿口老爺,則吾騶之禮義遜讓也。臣為太祖高皇帝而罵之,何體面之有?”真是正氣凜然,大有與一切軟骨頭不共戴天之勢。可是,對於真正投降了清朝出任官職的袁彭年,金堡不僅不置一詞,反而引為知己。究其用心,不過是因為何吾騶、黃士俊早在崇禎年間即已入閣為大學士, 必須找個題目大做文章,力攻而去,自己的小集團方可放心攬權。桂林失守後,金堡當了和尚,但他並不像熊開元、方以智那樣淡泊明志,而是出入於清朝達官顯貴之門,為尚可喜樹碑立傳的《平南王元功垂范》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丁時魁,湖北江夏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禮部主事,隆武、永歷時歷任工科給事中、吏科左給事中、吏科都給事中。桂林失守後降清,被委任為廣西學道。

  在原本歷史劇本上,他們是南明永歷後期楚黨的五虎乾將一員,剩下的其他三虎分別是袁彭年、蒙正發、劉湘客,都是在歷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人物。

  其中金堡在黨同伐異時最為積極,“經其指責,刻畫盡情使無置身之地”故稱之為“虎牙”,丁時魁為“虎尾”,蒙正發為“虎爪”。五人結黨把持朝政,招權納賄,“言非虎黨不發,事非虎黨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五虎以君子自命,動輒引祖製舊章,“裁抑乾進,力整朝政”,實際上他們自己正是一批鑽營乾進的人物。魯可藻說:“總之,彭年欲大拜(指入閣為大學士),時魁欲掌憲(出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堡欲掌吏科,肆行排擠,公道所以不服耳。”五人遇事強諫,不過是為一己私利,排斥異己,達到控制朝廷的目的。

  歷史上他們節操若此,現在居然還想聯名彈劾實乾之臣陳邦彥,搏取清名,朱由榔眼中的殺機一閃而過。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