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五十三 常德之戰(下)
手機閱讀
而此時的白文選和馮雙禮也沒有讓自己人和敵人失望,兩位統領率領著麾下親兵對朝圍攏上來的清兵不要命的往來衝殺,鏖戰良久,使得清軍打了半天也沒能按照預期效果順利實現圍殲,反而是有部分參戰清軍被明兵衝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

就在卓羅為這塊硬骨頭太過難啃而大傷腦筋之時,又一路人馬突然出現在了戰場之上。從這支人馬的旗號上來判斷,很明顯,是明軍。

李定國雖然不是個百戰百勝的軍事天才,卻是一個懂得學習的人,在他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逐漸認識了戰爭,了解了戰爭,並初步掌握了些戰場上的潛在規律。

因而戰場上的一些小計謀是逃不過久經沙場的李定國的法眼的。清軍統帥卓羅竟然自以為能夠用小股騎兵誘敵深入,進而打埋伏的這種簡單花招騙過他,也實在小看了自己的本事了。

因此,為了給這些輕視自己的清軍一點顏色看看,李定國決定將計就計,主動闖入敵人的包圍圈以吸引清軍出戰,而在戰鬥進行到最為關鍵的時候……

一切都李定國預先的指示進行,馬寶、高起隆二人在戰鬥進行到最關鍵的時候,率領三百精騎突然從枯草坪左山殺出,橫擊清軍步卒陣列,並輕易地將清軍的隊伍分割成了幾截。清軍上下猝不及防,陣腳大亂。

包圍圈內的明軍步卒得到了自己人的接應,士氣大振,隨之揮舞著刀槍,藤牌,踴躍向前,無不以一當十,清軍在明軍的內外夾攻之下,本就不高的一點士氣徹底喪失,很快大敗,死者如山積,堵住了伏擊地點旁的河流。

總兵徐勇因為負責斷後,沒能跑成,被李定國一箭射瞎了左眼後,老老實實地做了明軍的俘虜,被連夜押送去了長沙行營,獻俘奏功。

其他綠營,漢八旗清軍也抓了不少,甚至活捉了十幾個清軍的滿八旗精銳白甲兵。

白甲兵就是巴牙喇兵,滿清最精銳的軍士,不過這幾年巴牙喇營不斷擴編,人數比原來多了一倍。滿人丁口有限,征兵的標準只能跟著降低,白甲兵新兵的素質越來越差,比早年的紅甲已強不到多少了。

本想撒網捕魚,沒想到捕到的竟是鯊魚,且最後魚沒死,網卻破了,而且是元氣大傷,卓羅捂著手臂上的傷口,看著身旁寥寥無幾的幾個八旗子弟,欲哭無淚,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幾千殘部拚命奔逃,一口氣逃到了益陽方才停下。

明軍雖然識破了對方的詭計並漂亮地實施了計中計,給了敵人迎面痛擊,可是李定國對這些戰果還並不滿意,因為他此次出城的真正的目標是乘勝收復淪陷的益陽。

益陽此刻除了卓羅的幾千毫無鬥志的殘兵敗卒外,只有五六千人的防守力量,原先耿仲明的三萬主力人馬被孔有德調回了嶽州老巢,益陽守將是原武漢鎮總兵馬蛟麟,馬的祖上是明朝勳貴,武將世家,早年和農民軍作戰,後來依附左良玉,左良玉死後又輾轉投靠清廷。他手下都是西涼子弟,彪悍凶猛的回族兵,戰鬥力很強。

十二日,明軍兵臨益陽,李定國親自赴前線指揮大軍攻城。攻城的戰役又是從早晨打到了晚上,可惜因為大軍事出匆忙,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和火炮,所以攻勢雖猛,卻沒能攻下防守嚴密的益陽。

十五日,連續強攻了三天的李定國,感覺一味的強攻暫時無法取得較大的進展,於是一邊在城外安營扎寨,一邊上書長沙行營,請求皇帝派遣炮隊和援兵支援。

……

嶽州府,嶽州處在湖廣中部稍稍偏北的方向,

東西狹長,將湖廣隔著大湖分坐南北兩處,嶽州府治巴陵在大湖東畔,向南通長沙府,向西連常德府,軍事位置十分重要。是南下三順王在湖廣的大本營。幾個月前,營田關下野戰失利,孔有德帶著十萬出征的大軍灰溜溜的返回了老巢,然後一直嚴防死守各關卡,讓明軍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

“雲台、震陽,都來了!”

耿仲明、尚可喜前後進了帥帳,溫和地打量著這兩個多年的搭檔,孔有德開口招呼了一句。孔有德是萬歷三十年(西歷1602年)出生,到今年不過四十有五,正是軍旅生涯的黃金時期。經歷了風吹雨打,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大帥!”

耿仲明和尚可喜在軍營中接到了孔有德的急令,匆匆趕回來的。進了帳,給孔有德見了禮,也不卸甲,隻將頭盔摘下,抖一抖衣袖上的塵土,便坐了下來。

寒暄過後,孔有德眉頭緊皺,一伸手,將卓羅戰敗的軍報和益陽的求援信交到耿仲明手裡,道:“常德一戰,卓羅的兩萬多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我朝用兵,從無此失!孔某要成大清的罪人了!”

耿仲明看過手諭,遞給尚可喜。尚可喜仔細看了一遍,也是一臉震撼難言的道:“自大清國開創以來, 我軍確實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常德之敗,尚某也難辭其咎!”

“入他娘的誰知道一年沒見,偽朝上下突然那麽齊心了!此刻說這些也沒什麽用了,關鍵是如何補救啊!”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號稱山東三礦徒,當年都是毛文龍的義子,後來又都投靠滿洲,做了異、性王爺,常年征戰也是一軍,但是從感情上講,還是耿仲明和孔有德更貼心一些。

常年的相處,耿仲明和孔有德已經有些悉心相通的感覺,他準確地覺察到孔有德平靜的外表下,起伏難定的心情。

袁崇煥殺毛文龍後,東江兵馬瓦解,耿仲明跟著孔有德一道投了登萊巡撫孫元化,而尚可喜則留在了東江。崇禎四年登萊之變後,他二人歸順大金,得到大汗器重,後來大清建國,他們一道封了異、性王爺。也就是在孫元化的大力栽培下,孔有德的隊伍接受了洋人的操練,戰鬥力甚為可觀,憑借於此,他才能位居三王之首。

而耿仲明與他是一路風雨走來,多年一直是孔有德的副手,兢兢業業。而尚可喜,是在孔有德等投降皇太極之後,才在孔有德的策反下,率部來投的。在感情上,自然要淡一些。

PS:最近事兒多,煩心,更新不太穩定,讓諸位書友久等了。等過了幾天,諸事上道了,劍客會盡力加更補償大家,哎,兼職的,難啊,還請諸位書友多多體諒。另外,別一兩天沒更,就嚷著說要太監了,不負責任了什麽的,誰都有不順的時候,這話聽了叫人寒心。

本書來自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