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六十八 主力決戰(1)
就在李定國部一萬余步騎全力與滿蒙八旗纏鬥的同時,主力戰場的敵我雙方也開始了新一輪的對決。在明軍火炮的輪番轟擊下,清軍士卒在各級軍校的指揮下頂著巨大的壓力,勉強保持著隊列前進,期間又有百十個士卒死在紅夷,弗朗機炮的炮彈之下,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哀嚎!

余者都是一臉的膽戰心驚,士氣大沮,好不容易重新組織好隊列後,雙方陣列的距離已經不到兩百步。紅夷,弗朗機火炮的射程較遠,射速相對較慢,已經起不到什麽作用了。

這個距離再拉近,便是虎蹲炮、弓弩和火槍的天下了,耿仲明心想對方的火炮這麽犀利,火槍總不至於也一樣這麽犀利吧!

為了提升士氣,他將剩余的七千余東江精銳分出五千余步卒的兵力排在陣頭,剩余的兩千步騎則負責保衛中軍統帥部和指揮彈壓綠營兵。

五千多東江兵人手一杆精良鳥銃,且泰半有鐵甲傍身,剩余的不是披著棉甲就是套著皮甲,披甲率幾乎百分之百!幾乎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不愧是精心打造了數十年的精銳,光這一身裝備,足以讓明軍的那些乞丐兵羞愧欲死!

為了保證持續的火力輸出,東江兵們排出了五列陣型,前排槍托平舉,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幽光。

每一隊鳥銃兵旁還配有一門虎蹲炮隊,整個前鋒隊伍中粗略一看數量幾乎不下上百門!

虎蹲炮雖然射程短,但是因為可以裝散彈,所以威力極強,一炮發出,殺傷一大片,可以說是近戰中的大殺器!

這種火力配置,如果是一般的明軍,恐怕還真經不起東江兵幾個回合的掃蕩,幾乎可以一路平推了!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上,以恭順王孔有德為首的三順王一順公部在順治三年底(公元1646年)帶著近十萬大軍到了湖廣後,幾乎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在短短一個月內,便先後攻陷了湖北、湖南等明軍和忠貞營的控制區,一路以橫掃之勢,打到了廣西桂林。

湖廣十三鎮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總督何騰蛟兵敗被俘殺,連忠貞營的五六萬部隊,在面對火器精良的三順王和滿蒙八旗的聯合打擊下,也不得不暫避鋒芒,拖家帶口的一路潰敗到廣西。

在看到清軍前鋒的精良裝備後,朱由榔眉頭微皺,仗打到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勇敢的去面對,才有希望戰勝敵軍!

“禦營“拱聖營”聽令,向北推進,斑鳩銃準備射擊!盾牌手護住兩翼,虎蹲炮炮子上膛!”

“拱聖營”是朱由榔的禦營親軍裡火器裝備最好的一個獨立火器營,所部三千余兵力集中了全軍最好的火槍手和火槍,每一個兵員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精銳!

他們大多出自義軍部隊,不少都是家破人亡的孤兒,鰥夫,和韃子有著化解不開的血海深仇!

他們樸實!忠誠!在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彈藥充沛,訓練充足,且已經經歷過數次戰火的洗禮,士氣高昂,是個敢打硬仗狠仗的嫡系中堅部隊!

“拱聖營”三千余步卒中,擁有斑鳩銃八百六十余杆,西班牙輕型火繩槍五百多杆(葡萄牙雇傭兵們從澳門帶來援助明朝的火器),精良合格的鳥銃兩千二百余杆,虎蹲炮四十二門,加焦鏈和吳繼嗣部,虎蹲炮總數一百六十四門,已不在清軍之下。

拱聖營前軍數列清一色斑鳩銃,中軍一列安排的則是西班牙輕型火繩槍,後面數列都是鳥銃兵。虎蹲炮則放在了隊列最前面。

之所以這麽安排,是因為各式火繩槍威力差距很大,

斑鳩銃重約十五斤,銃身長5.5尺(每營造尺約31-32厘米),內徑0.6寸(折算約19mm),用藥1.3兩,鉛子重1.5至1.6兩(約56克),極限有效射程達到了變態的九十多步,八十步內可以洞穿鐵甲,射穿清兵的野戰利器“盾車”。清初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代,八旗軍隊使用了一種類似明軍戰車的一種作戰車輛,自稱之為“盾車”,明人也稱其為牌車。

時明人范景文在斬首全書中有這樣的描述:“牌甚厚,一層牛皮,一層鐵皮,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奴以牌車推遮一車二十余人”。這種盾車可以遮蔽二十余人作戰。有效的抵禦了明軍槍炮和弓矢。

當年建奴未使用戰車時,雖小有斬獲,但並未取得決定性勝利。直到使用盾車遮蔽明軍火槍手,以近距離的弓手箭雨射向明軍,才使明軍不能承受,遂崩盤。建奴勝利。

斑鳩銃威力是鳥銃的四五倍,五十步內命中率過半,批多少層鐵甲都沒用,直接洞穿,這樣的變態重火槍,禦營現在總共擁有一千一百余門,分配各營頭,直接帶到戰場上的有八百多門。威力不容小覷。

由葡萄牙雇傭兵們帶來的西班牙輕型火繩槍重約十斤,長1.3米。內徑16mm,用藥18克。彈重21克。極限有效射程六七十步,即可以在五十步內洞穿鐵甲,威力是鳥銃的兩到三倍。

明軍普遍裝備的鳥銃重五到六斤,長1.3米左右。內徑11mm,用藥11到13克。鉛彈重11克,威力較小,再精良的鳥銃也要在三十步內才能洞穿鐵甲,五十步內能保持一個不錯的射擊精度,但是對上清兵的盾車效果就很小了,幾乎無法擊穿,更別說盾車後的披甲兵了。

明軍對上持“盾車”而上,射術高明的清兵幾乎每戰必敗,火器過於雞肋是主因之一。

自從梧州兵工廠建成後,裡面幾乎集中兩廣所有的炮匠和槍匠,還有一些懂鑄炮和造槍的歐洲傳教士,還有鐵料、煤炭資源。兵工廠全力運營下,天子的羽林、虎賁兩鎮禦營親軍已經逐步舍棄了弓弩和三眼銃。

火槍相對上手容易,一個完全不通火器的新兵,只要練上個把月,打上幾十槍,就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火槍手,拉上戰場也能和敵人乾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