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九十二 大明的家底子
皇宮,議政堂。天子行宮原是由兩廣總督衙門改建,議政堂便設在了原來的總督簽押房內。

議政堂外設有臨時的內閣,六部等中樞機構。自永歷朝廷建立後,永歷皇帝便在此接見內閣大學士及文武百官,天子有事商量或三品以上文武有事敷奏,即可舉行,並不定期。

再加上堂內旁無侍衛,禮儀從簡,君臣可以人得盡言。議政堂便成為朱由榔日常接見文武百官,聽政議事之處。

堂內,朱由榔高坐在主位之上,兩邊分坐著司禮監秉筆兼掌文書房事楊守春;禦馬監掌印龐天壽;武英殿大學士翟式耜;戶部尚書嚴起恆;吏部尚書朱天鱗;兵部侍郎攝尚書事陳子壯;左都禦史吳貞毓等兩個內臣和五位大臣。

“去歲至今,戶部入庫金、銀、銅錢合計約銀七百四十三萬兩,皆為抄掠罪臣及劣紳所得;

雲貴、兩廣、湖廣諸省份按照陛下吩咐已取消一條鞭法,不再收折色。

去歲共收本色米、麥共一百二十三萬石;綿、絹五萬三千五百余匹;絲、草八萬六千六百余束;馬料一萬五千余石;

通計,各省文武正員及內廷供奉官等共計兩百一十八員,內外官祿米俸料共計支出合銀五萬八千六百余兩,糧兩萬三千四百余石,綿、絹六千八百四十余匹。

宗室、勳戚合計三百六十八員,去歲共支錢兩萬四千五百余兩,糧八千三百余石,綿、絹一千六百五十余匹。

余者皆充為禦營、廂營糧餉,每歲共計耗銀約五十三萬四千兩,糧約一百四十八萬六千石,馬料三萬余石。

經度支,銀錢尚敷國用,多有結余,米麥則缺額三十余萬石,回陛下,臣啟奏完畢。”

身穿大紅朝服的瞿式耜向朱由榔躬身施禮後,退回座位。

朱由榔聽完點了點頭,眉頭輕輕地皺起,前世的他當過地方縣鎮級一把手,知道想要改好內政,必須要對自己的家底了如指掌。

這些年忙於征戰,對中樞的財政情況並不是很清楚,雖然知道國朝在僅剩嶺南一隅後,中樞的財政肯定會很緊缺,但真正聽到那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後,朱由榔感到很悲哀。

不算抄掠所得的大頭,雲貴、兩廣、湖廣諸省份竟然只收上來了一百二三十萬石的糧食,折算成白銀也不過一百多萬兩!

一百多萬兩白銀雖然不是個小數字,但作為一個國家財政中樞的總收入那就實在少得可憐了。

朱由榔雖然對古代的財政細節不太清楚,但也知道北宋時期,歲入常年保持八千萬貫,按照1:1.5比價,核計白銀也有五千萬兩,可謂富庶無比。

南渡後地盤雖然小了數倍,經濟上卻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奇跡。紹興議和後,財歲已由渡江之初的不滿千萬激增至六千多萬貫,孝宗年間稅賦八千余萬貫,天禧年間歲入更達到一億五千萬貫,即便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折算成白銀也有八千多萬兩。

南宋歲入只是中央財政收入,與北宋不同,再考慮到南宋區域的大幅萎縮,這樣的經濟奇跡不能不令人驚駭。

它不僅遠遠甩開之前經濟上尚在蹣跚學步的唐朝,之後的明朝(明朝中後期,國庫歲入僅三四百萬兩,等三餉加派到一千六百萬兩,竟淪為飲鴆止渴,國破家亡的笑柄。宋朝南渡三十年,人口尚不足兩千萬,為明末五分之一,疆域不足明朝二分之一,歲入卻近乎明朝的三十倍,按單位人口計,則是六十倍以上。),經濟之強堪稱空前絕後。

同樣是南渡的殘余政權,同樣疆土和人口轄少,南明政權和南宋政權在經濟上相比,

簡直一個是腰纏萬貫的富豪,一個是窮的當褲子的乞丐!雙方之所以會有這麽大的差距,朱由榔心裡也大致有些數,明朝不管是北明還是南明,向來主收農稅(夏、秋兩稅),少收商稅,反之南宋,工商稅收十倍於農稅,遠超明清比重!

南宋為養兵,稅收繁苛有目共睹,歷來最遭後人詬病,但南宋不抑土地兼並的土地政策極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猛烈地推進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達總人口的近乎一半,南宋鼓勵全民經商,產生了數量龐大的第二,第三產業和中產階級,中等之家家產三四千貫,合白銀約兩千兩。

因此,南宋的苛稅並未使其像明末走向滅亡, 反倒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爆發全國性民變的朝代(秦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綠林赤眉起義,東漢黃巾起義,唐黃巢起義,明李自成起義,清太平天國起義,北宋的方臘宋江起義都隻局限在一路。)

顯然,南宋在經濟上的成功對朱由榔來說很有借鑒意義,從農耕到農工商並舉,將是大明未來的最終方向!

“缺額的三十多萬石軍糧,可用戶部庫銀向民間收購,若是不夠數,便派專人從廣東乘坐海船向安南、佔城、真臘、暹羅等藩國夠買。”

“陛下所言極是,南洋諸國土地肥沃,一年三熟,盛產稻谷,米價低廉,收購個三十多萬石糧食臣認為絲毫沒有問題。”瞿式耜隨聲附和道。

瞿式耜早年與西洋教士艾儒略往來頻繁,後受洗入教,取名多默,對南洋和歐巴羅各國的風俗人情多少有些了解,和徐光啟、方以智等人都是西學派的代表人物,算是明末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批開明官僚,也是朱由榔重用他,命他做內閣首輔的潛在內因。

明末有風骨,有節操的大臣也不少,多是平日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的道學士,民頑不靈的老頑固。

真正有擔當,開明又務實的大臣確是鳳毛菱角了,中樞至今閣臣都沒滿員,一是朱由榔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不想把一些資歷老卻沒什麽執政能力的拉進來湊數,避免這些保守派無所事事,拉幫結派,再興黨爭拖後腿,二麽,也實在是太缺乏實乾人才了,瞿式耜最多不過中人之才,都被朱由榔委以重任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人才在哪裡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