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二百零一 收益驚人!
PS:昨天第200章發布後立馬被屏蔽了,劍客無奈再次發了一下,後來申請解禁,沒想到解禁成功,就變成重複的兩章了,實非本意,劍客下次會注意了。

 將士們驚呼連連,擁上前,一下子把外出捕獵的百十個將士圍了個水泄不通,七嘴八舌地詢問打虎經過。

 外出捕獵的將士自然不會放過這個難得的吹噓機會,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述焦總兵箭射猛虎的全過程。

 說者天花亂墜,聞者興奮莫名,焦璉立即成了眾將士眼中的戰神。鬧騰了好一會,眾人才在劉穆之和李元胤的吆喝聲中散開,喜滋滋地把馱著死虎和其它獵物的馬牽向夥房。

 焦璉滿臉笑容,說:“今晚下酒菜算是解決哦!”

 “焦帥辛苦了!”

 劉穆之回頭對手下說:“吩咐夥房,不要吝惜我軍帶來的糧米,今晚全軍飽餐一頓,讓兩隊將士好好聚敘!”

 親兵點頭會意,立即如飛而去,片刻之後軍營內傳出了陣陣歡呼聲。

 “分水關好久沒有這麽熱鬧了,焦帥一來,士氣立顯高昂。呵呵。”李元胤笑呵呵地說:“幸虧是焦帥親自出馬,要不怎能獵來大虎,說不定還會貼上人命。這回小弟是真的服了,五體投地。”

 “呵,虎肉尚未上桌,你說話的味怎麽就變了?香噴噴、軟綿綿,象個娘們,張嘴就是恭維話,想迷死俺和劉老弟嗎?”

 “焦帥,李將軍對你確是真心佩服,你就放過他吧!焦帥又是廝殺又是獵物,累了一天了,暫且回營洗洗身子,休息片刻,待夥房備好晚餐後再開宴不遲,咱們到時候大嚼一頓!”

 劉穆之不忍看李元胤的窘狀,忙打了圓場。

 “就聽劉老弟的!”

 焦璉爽朗的應承了下來。

 席間焦璉嘴說要一醉方休,但舉起酒碗時卻又想起臨行前陛下的殷殷囑咐。

 焦璉外表粗狂,心思卻是細膩,他心系分水關城的安危,深知自己肩上重擔的份量,不敢放量飲酒,以免誤事。

 主將如此,其他人又怎會暢懷痛飲?

 大家心思相同,都是盡量多吃菜,少飲酒。

 征戰艱苦,難見肉食,有那麽多野味山珍,即便酒不能喝的盡興,眾人依舊吃的很爽快,一場簡陋的慶功宴,全軍上下都吃的肚皮溜圓,津津有味,一解饑餓困乏。

 短暫的放松過後,第二日隨著軍號聲漸次響起,一切便又恢復到了戰前的緊張狀態。

 焦璉頂盔貫甲,代替了副將李元胤全面主持分水關軍務,加固關城的城防,安置俘虜,打掃戰場,分配各營頭防守任務,清點傷亡和收獲,同時派快馬六百裡加急向行都報捷等等,忙的可謂腳不沾地。

 風險向來與收益並存!

 焦璉冒著巨大的危險夜襲,如果失敗必將損失慘重,甚至會嚴重影響分水關守軍的士氣,使清軍輕易破城。

 反之,成功了,戰果也將匪淺!

 因為劫營成功,清軍三萬多漢八旗加綠營人馬,一戰被殺五余人,被俘一萬余人,俘虜遊擊、參將、副將、總兵官以上的戰將三員,斬殺五員,包括主帥鑲紅旗固山額真金礪在內,清軍主力泰半被殲,元氣大傷。

 此外還繳獲了大小紅夷炮、佛郎機六十多門,其中有十門是號稱“威武大將軍”的8到10磅的紅夷大炮,另有虎蹲炮一百多門,戰馬四千多匹,鐵甲一千五百余副,皮甲六千余副,鳥槍三千多杆,刀、槍、箭、矢,矛,藤牌等無算,三萬大軍的軍械物資大半被繳獲,讓明軍上下著實吃了一個飽,戰果可謂輝煌!

 唯一讓焦璉和李元胤等人感到有點可惜的是,沒抓到清軍的副統帥梅勒額真李率泰,讓他給跑了。

 李率泰,明末第一個投降後金的明朝將領,第一漢奸李永芳之子,出生於遼東鐵嶺,初名李延齡。十二歲時,入朝奉侍清太祖努爾哈赤,被賜如今之名。

 天命八年(1623年),李率泰時年十六歲,努爾哈赤將宗室之女嫁給他做妻子,可謂備受恩寵。

 李率泰成年後,跟從清太宗皇太極征討察哈爾、朝鮮,攻打明朝的錦州;跟從貝勒阿巴泰攻打關內山東,皆立有戰功。

 順治元年(1644年),李率泰兼任刑部參政,率領軍隊駐防錦州。同年四月,跟從睿親王多爾袞入關,大敗李自成;並率軍攻略山東、河南,斬殺李自成的部將趙應元,迫使大順軍一萬多人投降清朝。後受薦舉升任梅勒額真(漢稱固山額真為都統,梅勒額真為副都統)。

 此人不僅對滿洲韃子忠心耿耿,治軍治政也都很有能力,不在固山額真金礪之下,這次夜襲中讓他趁著混亂成功逃脫了,對分水關的眾將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李率泰帶著親兵隨從,從分水關下一路狼狽逃竄至雲霄鎮, 沿途邊逃邊收攏潰兵,到了雲霄鎮,差不多已收攏到了一萬殘兵敗將,其中大多都是隸屬於鑲紅旗的漢八旗兵丁,綠營兵反而佔了少數,他們大多有奶便是娘,不管對明朝還是對清朝,普遍沒什麽忠誠度,誰強就跟誰,打打順風仗,守守城池還好,其他就算了吧,他們大多在明軍劫營時跪地投降了,被殺的大多是跟著多爾袞入關的漢八旗那些死硬份子。

 雲霄是漳州文明的發祥地,素有“開漳聖地”之稱謂。公元669年,唐歸德將軍陳政奉詔率兵南下,入閩平“蠻獠嘯亂”,與子陳元光領部下在雲霄開屯建堡,扼閩粵之咽喉要道而守,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有一次陳政領兵至綏安溪,當時正逢酷暑,見溪水清澈誘人,於是就率部涉溪嬉水,感概道:“此水正如上黨之清漳”,漳江自此得名。

 逃到軍事要塞雲霄鎮後,李率泰還有些驚魂未定,這一仗敗得實在有些莫名其妙,甚至說有些窩囊,可惜一切已成既定事實,他再咬牙切齒,也無法挽回了,能保住一條小命已屬僥幸,

 他一面龜縮在雲霄鎮繼續收攏潰兵,整軍備武,組織防禦工作。一面上書閩浙總督陳錦速速派兵增援。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