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一百七十四 代價慘重,收獲驚人!
戰鬥隻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近七萬大軍憑借著絕對的優勢兵力和精良的火器很快就擊敗了這支赴歐頑抗的殘軍,並將城內的清兵,不分滿漢八旗還是綠營,家丁,基本殺盡。在幾百滿蒙八旗和漢八旗親兵的保護下,梅勒章京卓羅從東門狼狽突圍出城,三千多明軍騎士(主力是袁宗弟和高一功、郝搖旗部闖營騎兵)全力追趕,身中數創的卓羅見無法脫身,又現出了滿洲人野蠻瘋狂的本色,雙睛充血、面容猙獰,帶著一股狠勁兒,率領著剩余的八旗親丁,與追擊的明軍士卒展開了奮力的搏殺。

面對這群箭術,騎術高超,困獸一般的亡命徒們,明軍騎士雖然以多打少,佔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還是在付出了傷亡四五百騎的代價下才把他們全部攔截殲滅。

郝搖旗是個莽漢子,怒氣哄哄的下令親兵從屍堆中挑出卓羅的屍體,屍體被士卒們抬到他面前出後,郝搖旗對這個臨死反撲,殺傷幾部數百親兵的的韃將恨之入骨,竟然對著他的屍體破口大罵,拔出腰刀,一刀將其首級割下後,便下令所部親兵騎士策馬從卓羅沒了頭顱的屍體上踏過,直到將屍體踏為肉泥為止,以泄心中之憤恨。

隨著益陽被攻下後,湖廣會戰暫時性的拉下了帷幕,余下的就是收押俘虜,打掃戰場和追擊殘敵的掃尾工作了。

益陽城內的臨時帥堂內,朱由榔坐在案台後的椅子上,臉上神采奕奕,目光炯炯,俊秀白皙的臉龐下不失帝王的威嚴。

帥堂兩旁站滿了隨同親征的文武大臣,他們雖然硝煙滿面,塵土滿身,卻各個喜笑顏開,此戰己軍大勝,他們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不少的功勞,天子向來賞罰公平,論功行賞定然少不了他們的好處了。

天子禦駕親征湖廣,益陽一戰,沒想到竟一戰擊敗韃子四萬多步騎,其中還有四千多的真韃!國朝中興以來從無此大勝,軍將們興奮喜悅的同時也是感慨良多。

特別是闖營諸將如袁宗弟,高一功,郝搖旗等將,明廷禦營親軍的戰力給他們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威力強大的火炮;精良犀利的火器;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步卒。僅僅一戰,就給了高一功、袁宗弟等將太多的驚訝與震撼,顛覆了他們腦海裡對舊有明軍戰力的認知。

“紀律嚴明,火器犀利,堪稱虎狼之師!”

久經沙場的他們,很容易就能判斷出這是一支與充滿著暮氣的舊軍完全不同的軍隊,他們沒有陋規陋習,紀律嚴明,鬥志昂揚,充滿著朝氣,能練出這等強軍的大明天子,顯然也不是等閑之輩,皇帝在這場局部戰役中所表現出的沉著與冷靜,也側面應證了他們的猜測沒錯。

“不愧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孫,果真是天不厭明麽?”

袁宗弟站在明亮亮的大堂上,越想越心驚,不覺間竟感到了一絲恐懼,數月前湖廣總督堵胤錫強令整編其部的時候生出的一些微妙念頭,在見識到了禦營親軍的戰力後,漸漸被風吹得煙消雲散。他統軍能力雖然算不得多強,眼光卻是不差。

朝廷現在已經有這樣的大軍數萬,如果以後還能再練出數萬,有個十萬禦營兵,未必不能和滿洲韃子一爭高下。

真到了那會,三順王那些二韃子的部隊是絕對不夠打了,遲早要完蛋。

只是不知道和真韃子的主力乾上後,孰強孰弱,如果真能擋住那些真韃子,收復南都,劃江而治,甚至北伐中興也未必就不能實現!看來跟著這樣的朝廷混還是有前途的,袁宗弟暗暗佩服起了自己當初的明智抉擇。

和袁宗弟抱著同樣想法的還有高一功、郝搖旗等人,

他們不是瞎子,禦營親軍的強大戰力在此次野戰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了,三順王的那些二韃子被火器打得全軍崩潰就是明證。待眾將全部退出大堂後,禦營親將吳繼嗣則單獨便向皇帝匯報起了大軍傷亡和繳獲的情況,這是朱由榔事先特意囑咐過的,為了方便接下來部署兵力,整頓兵馬。

“此戰我軍共傷亡步卒三千四百余人,騎卒三千二百余人,俘虜韃兵四百六十余人,割取二韃子首級一萬八千六百余顆,真韃首級一千兩百余顆,繳獲鐵甲三千二百余副、皮甲、棉甲約五千副,大小紅夷炮二十八門,虎蹲炮五十余門,精良鳥銃兩千八百六十余杆,其他腰刀、盾牌、弓弩、火藥、頭盔、長槍、虎槍、挑刀、馬叉等數量無算,此外還繳獲到戰馬三千一百余匹,騾馬四千四百余匹。”

吳繼嗣匯報了敵我雙方的傷亡人數後,又如數家珍地一一列舉了繳獲到的戰利品,雖是武人出身,條理也算清晰。

繳獲的鐵甲、精良鳥銃和戰馬大多是從傷亡的東江兵和滿蒙八旗兵身上刮來的,此戰三順王的東江步騎精銳總計陣亡了至少四千人馬,對東江兵總數只有不到兩萬左右的三順王來說已經可以算是傷筋動骨了。

再加上之前常德之戰、營田關之戰中傷亡的,陣亡的總數加起來怕是沒有一萬,也有個六七千了。

三順王從遼東帶過來的老本,隻三仗就被徹底打殘了,一時半會肯定沒有南侵之力了,如果沒有那幾千擅長騎戰,野戰的八旗精兵協守嶽州,孔有德接下來恐怕要寢食難安了。

除了裝備繳獲數額巨大外,最大的收獲就要數那一千二百多顆真韃子的首級了,還有包括梅勒章京卓羅,三等甲喇章京穆德在內的幾十顆滿蒙中上級軍將首級。

自崇禎朝抗擊奴賊以來,明軍每戰必敗,別說繳獲韃子的首級了,能保住自己的項上人頭不被韃子割走已經實屬僥幸了。

寧遠之戰,袁崇煥隻繳獲了兩百多顆韃子的首級(大多是鄂倫春人、錫伯人、鄂溫克人、索倫人、達斡爾人等外族披甲奴,真韃的首級可能不到一百),就一路露布以聞,上報崇禎,號稱是一場了不得的勝仗!

崇禎親政十七年,明軍和建奴交鋒數十次,打了無數敗仗,一場場敗仗下來,明軍上下幾乎到了談韃色變的程度!一個個都得了恐韃症。

益陽這一戰,李定國部偏師在付出了四五千步騎將士性命的代價下,真真實實的斬殺了一千左右的真韃子,雖然代價是慘重的,但是收獲卻是驚人的!

滿蒙八旗加在一起,不算漢八旗和外族披甲人,攏共八九萬人的有生力量,死一個就少一個,死一個力量就少一分,他們死不起!

這種收獲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上,更多的還是在精神層面上,士紳百姓們可不會管朝廷斬殺一千多韃子付出了多麽沉重的代價,他們只知道朝廷兵馬殺了很多讓他們仇恨萬分的韃子!

只要朱由榔將此戰的戰果傳揚出去,一定能大大振奮南北各省的民心和抗韃義軍的士氣,削弱他們的恐韃心理,有助於提升大明政權的向心力,凝聚軍心和民心,使抗韃鬥爭進入一個新的高潮!

一旦南北各地到處起義,韃子就會被動的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處處分兵,到處滅火,朱由榔這邊無形中就能減輕不少軍事壓力,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種田暴兵,積蓄經濟和軍事上的力量,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

這種人心的變化往往在不經意間,能夠起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