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南明當皇帝》第九十七 論政(5)
  陳邦彥道:“其一,整頓鹽政。兩廣,特別是廣東,鹽場眾多,東起潮、惠,西抵廉、欽,瀕海之地,具有大型鹽場,利潤極為豐厚。不過如今鹽政弊端叢生,法紀廢馳,私鹽泛濫,各大鹽場無人監管,任由鹽商虛報瞞報,這百年之下,鹽商、勳戚和官紳互相勾結,中飽私肥,導致鹽政敗壞,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因此損失了大量稅賦,如果將鹽政整頓好了,朝廷可以迅速得到賦稅,百姓也可以降低負擔。  其二,廣西衛所眾多,軍田眾多,只是如今田畝都囤積到豪強之家,屯兵製名存實亡。陛下可遣人勘探衛所軍戶田畝,核定軍戶人數,追繳歷年所欠糧餉,以補庫銀,同時抽調部分巡防營士卒開設屯田,供應大軍軍糧,通過屯田養軍,朝廷也可以丟掉巡防營軍士的糧餉包袱;

  其三,遣官通商外洋,以海貿之利填補缺口,彌補稅賦不足。

  據臣所知,通商外洋,牟利極豐,可達數倍甚至數十倍,故商人往返甚眾。當年海寇鄭芝龍因為把持著海口,往返船隻每年均需繳銀千兩,以換取令旗插於船頭,方可通行無阻。如此鄭芝龍歲收銀兩千萬,富可敵國。依臣愚意,陛下或遣官通商外洋,朝廷組織購進海船,如能販運各地貨物與外洋各國通商往來,得利定然豐厚;另再鼓勵商民自行與外洋及內地交易,朝庭隻設卡收其稅款,兩者所取之銀加起來,糧餉即可源源而至,足可供陛下招兵練軍、北伐之用。”

  陳邦彥一口氣說了三條建議,條條都蘊含著重要的信息,朱由榔聽完沉默不語。

  針對第一個通過整頓鹽政來取得稅源的建議,他雖然覺得不錯,但卻不打算立刻著手處理,原因無他,時機沒到罷了。整頓鹽政是個大工程,如今廣東各州府還沒有盡數收復,潮州、惠州、廣州等幾個產鹽重地都在清軍手中。一旦整頓了廣東西部各州府的鹽政,廣東東部淪陷區內的鹽商,豪紳,甚至清軍勢必都要被卷進來,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此一發,則滿盤皆亂。

  而且整頓鹽政需要足夠的親信和專業人手,人手不夠用的話,最後就有可能給他人做嫁衣。

  大明的鹽政到了此時差不多已完全奔潰,官鹽的銷售因為中間層層盤剝,價格遠超私鹽,現如今私鹽差不多佔據了整個兩廣的市場,朝廷每年得到的收入聊勝於無。

  所以鹽政遲早是要整頓的,朱由榔對此特意留了個心眼,他要等待一個時機,至少要等收復兩廣後,大明有了穩固的後方基地,到時候他便以鹽政為切入點,進而清理吏治,收拾掉那些暗地裡販賣私鹽或者勾結鹽商坐地分肥的官員,把兩廣紛亂的官場好好清理一遍。

  而第二個清丈廣西軍戶田畝,開設屯田,追繳歷年所欠糧餉的建議,想要施行下來,難度也不小,但畢竟有可行性,總體難度要小於整頓鹽政,而且廣西全省都在中樞的掌控中。

  大明衛所製在經歷了三百年後,早已名存實亡,軍戶的待遇十分低下。每軍戶除出一余丁到衛所充軍外,還得多出一丁,隨軍服勞役。有些地方甚至曾令每軍戶出兩到三個余丁,隨軍從事各種繁重的勞役。

  軍丁前往衛所服役,其軍裝和旅途所需費用一律由家庭承擔。軍丁在衛所服役期間,衣著自備,糧餉也不因生兒育女、人口增添而增加,所以軍丁的妻兒老小常常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軍戶也不因提供軍丁而免除一些徭役,其生活狀況遠不及民戶。不僅家人如此,到衛所的軍丁也不比家人強多少。軍丁受到軍官們的層層盤剝,軍糧也常被軍官克扣,或拖欠不發。有的衛所甚至幾年不發軍餉,一些軍士軍余以乞討為生。

  在一些衛所,軍士們的屯田被豪右鄉紳、將校侵佔,他們讓軍士為他們種田耕地,甚至讓軍士為他們捕魚采木,販賣私貨。軍士已成為他們手中的工具和苦工。

  大明近三百年下來,衛所內的軍戶及其子弟們早已淪為了那些世襲軍官或鄉紳的農奴,能逃的都逃了,沒逃的也大多不習技藝,早已不堪戰陣了,他們和一群農民已經沒有了任何區別。

  廣西的衛所現狀與中原腹地也差不了多少,衛所的世襲將校多與鄉紳豪強勾結,侵佔軍田,私自開墾,不納賦稅,時至今日,衛所軍田半由豪強吞沒,半給將校揮霍,軍戶失田,怨聲載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