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征倭戰爭後時隔一年半,東海國又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即吞並清理高麗的戰爭。戰爭計劃由總參司所起草、傅寧批複、軍務司執行、東海國全面配合;總的計劃是控制鴨綠江席卷南下;傅寧特別批示:“佔其地、清其民、永據其土!留五十萬精壯押往呂宋開采鐵礦,其余一個不留!”。 戰爭的後勤大本營設置在雞籠廳,總負責人為總參司副司長趙豐瑞;戰爭的執行大本營設置在旅順廳,總負責人為田彥武。也就是說這次戰爭的總後勤在琉求島,戰爭節奏和具體執行權在旅順廳。
軍務司參照傅寧的意見下達了戰略計劃;海軍部負責後勤及兵力運送,陸戰第十師登陸光州、陸戰第四師登陸釜山,兩師不作運動,隻負責牽製高麗國南部兵力;真正的戰場由田彥武的陸軍部八個師登陸鴨綠江,沿丹東對岸的義州府、向東展開,線性向南穩步推進;三個重裝師輕松的沿義州府、東林、北清州、安州推向平壤、海州方向,其余五個輕裝野戰師先向東部山區清剿運動、而後從東部江界、惠山、清津而後南推向鹹興、元山方向;從而完成把土著清除和趕出山區的行動,實現土著人口向南部的恐慌性遷移。把土著人口趕到南部地區實現戰略性包圍後就好辦了,到時候抓捕精壯、清理多余人口的工作就方便多了。
吞並清理倭國的時候是琉求的步槍對著倭人的竹槍,花費了一年時間才完成對四島的全面清理;但是高麗不一樣,北部都是山區,清理起來很麻煩,所以傅寧提議的計劃是先梳一遍,再掃一遍,最後再清一遍。也就是說第一遍是攻佔並清理城池裡人口,像梳頭一樣梳一遍;然後清掃周邊的人口集中區,最後才是進山了清理剩余人口。花費三五個月時間把鴨綠江和漢江之間的土著基本清理完畢後才是野戰師的全部南下掃平半島南部地區。當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基本清理完土著後將向半島移民漢民,免費分發土地、永據其土。
在戰略上傅寧喜歡用陽謀,堂堂正正的“砍上三路”,大軍壓頂、清理人口、然後大量移漢民開發,使對方無從反抗,而後逐漸消失。
冷兵器在面對近現代重火力時戰鬥裡基本就是零,盡管東海國的陸軍部野戰師只能算是近代化軍隊,但清理起高麗人時依舊是秋風掃落葉一樣,除了後勤和山區行軍外毫無其它壓力,推進的異常輕松;因為不用甄別對方,只要不是東海國軍裝和旗幟、見人隻管開槍清理就是了;唯一遺憾的是彈藥的消耗量太大,總計八個月的行動中消耗了約一點三億發子彈和四萬發各式炮彈。
野戰一二三師走的是西路南下,走的最是輕松,一天破城兩三天清理,然後留下一個團繼續清剿駐防,時間基本都是花在了行軍和清理俘虜上了。八月發起的戰爭行動,十月份野戰第一師和第二師兩個團就已經推進到漢江北岸駐扎了;然後沒有再南下,而是開始大規模梳理清剿沿途兩側的山區;因為這時野戰第八師才剛清掃完清津南下、野戰第六師還沒有到鹹興呢;所以現在軍隊的工作就是清掃漢江以北。
戰爭是血腥的事情,所以東海國對新兵和老兵的區分就是看其上沒上過戰場、殺沒殺過異族。陸戰部所轄的十個陸戰師都是參加過對土著的清理行動,都是見過血的老兵,所以他們不是這次高麗戰爭的主力,主力是陸軍部所轄的八個野戰師,他們才是清理高麗土著的主力,需要通過這次行動成長為老兵,以便能承擔後繼的、更多的大型軍事行動,
因為高麗戰事結束後傅寧是準備連著展開渤海國戰事的,甚至可能會發生與大英朝的戰事。 清理山區土著要遠遠比清理平原土著耗費更多的時間,從八月到十二月,歷經近半年時間軍隊才清理完鴨綠江與漢江之間的土著人口,把所有高麗人全圈在南部。
大英朝對高麗半島的官方稱呼為“朝鮮國”,但是傅寧喜歡稱那裡為高麗,所以東海國的官方一律都是稱那裡為高麗國。高麗國即是高麗半島,通過鴨綠江和圖們江與渤海國交界,舉國總計為近兩千萬人口。這是情報司近年的調查資料,情報司的資料顯示,大英朝乾平二十年(1719年)高麗國貢大英朝國書中曾言、“朝鮮官民千八百萬、具奉天朝上國!”,這就說明當時高麗國最少有一千八百萬人,加上隱匿的土著人口、隸屬大英朝的漢民、商人等等,高麗半島的總人口數量實際上是要超過兩千萬的。旅順廳陸軍部大本營田彥武於年底上報琉求的工作報告中說已經清理掉土著三百余萬人,其余土著已經被野戰師趕向漢江以南;粗略的算會以為半島南部還有一千七百萬左右高麗人,實際上則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因為一七二三年約有兩百萬高麗漢人被東海國買去開發瀛洲四島了,加之一七二四年上半年東海國對高麗周邊海域的清理、一七二四年下半年東海國對高麗北方的清理,所以現在的高麗南部理論上應該有一千五百萬人左右;但這也只是理論上,因為戰爭最可怕的地方並不是在戰場,而是在戰場之外。
戰爭所引發的次生災難遠遠要比戰場上造成的損失要大的多,饑餓、遷移、疾病、戰亂、等等,都迅速的消耗著高麗的人口數量,田彥武現在預估的、高麗南部大約還有一千萬人,傅寧對此是讚同的,因為剩下的六百萬高麗人可能已經被“戰亂”所抹平了。
這年農歷的春節是公歷一七二五年的元月十三日,十二日是過年,當天雞籠小雨、旅順多雲、高麗北部晴天,軍人都不松不緊的好好過了一天;唯有南部的光州陷入了屍山血海之中。
高麗王氏李姓,半年的戰爭中太多的高麗人嚇破了膽;死了是命,活著是運,不死不活的人才是最受煎熬的。高麗王李棕由漢陽城逃往清州避禍,太子李泌偷偷出海向大英朝求援的時候被東海國戰艦轟沉在黃海;破釜沉舟的高麗人在七十歲的王太叔李驪組織了近百萬饑民不斷的衝擊光州城,屍山血海的衝擊了整整五天,蹈死者數以幾十萬計,屍山與城牆齊平後、防守的陸戰第十師崩潰了,緊急趕來的海軍艦隻隻通過河道上接出了六十多個幸存的士兵,其余七千余士兵被淹沒在高麗饑餓的人群之中;從此東海國再也沒有了陸戰第十師的軍事編制。
當時的漢江封鎖線有五個野戰師,所以不用擔心;所以在光州受到教訓的東海國隻好立即增加了釜山城的重火力,由長崎和下關緊急增援了兩個團和大批的重裝備,嚴防高麗人用同樣的戰術方法衝擊釜山港。駐在釜山港的陸戰第四師嘴上叫囂著要給高麗人一個教訓、但實際上也怕高麗人那種幾十萬人的決死衝擊,尤其是那種大雨中用百萬饑民決死衝擊的攻擊方式。釜山的陸戰第四師緊張的防備高麗人,飛艇曾偵察到大批饑民由大丘向釜山港方向而來,但是沒有了後繼;戰後才知道高麗人的組織在半路上崩潰掉了,高麗南部徹底的亂掉了,國主李棕已經徹底的失去了對饑民的控制權,不得不向東海國軍隊乞降,期待那一線的生機。
情報司通過高麗二王子李宣達成了戰略欺騙,答應李宣、高麗人只要遷往南洋即可活下去;李宣不得以相信了。於是高麗人開始沉默的被組織登船,但是到達下關後即被有序的分離處理,青壯婦女被押往瀛洲開采金銀礦,青壯男子被押往呂宋開采金鐵銅等礦,老弱被清理後扔進海裡;知道真相的李宣悔恨中服毒自盡,躲在清州的高麗國主李棕投降後也被秘密槍殺。
高麗國最後活下來的大約有二百萬青壯勞力,但那已是三個月後的事情了;五十萬青壯婦人被押往瀛洲礦,五十萬青壯男子被押往呂宋礦,剩下約一百萬青壯男女留在高麗半島修築規劃中的丹東到釜山的鐵路。
其實戰爭最可怕的地方其實並不是戰場,因為直接死在戰場上的人是有數的,而死在戰場之外的人數才是最多的。華夏歷史上的三國之亂,附義而死在戰場上的黃巾軍頂天了也不過幾百萬人,但是因為這一場黃巾之亂而死亡的總人口卻不下於兩千萬人;每一場動亂中,死在戰場之外的人數一般都是戰場死亡人數的十倍以上;所以傅寧一直不想引發大英朝的內部動亂,就是怕大量的人口毀於動亂之中。
吞並高麗的戰爭總共持續了八個多月,歷時由一七二四年八月至一七二五年三月、即大英朝歷法順和三年三月才結束;期間大英朝向東海國發出了三次措詞極為強硬的國書,以戰爭和禁海為要挾要求東海國立即停止吞並高麗,但是被傅寧委婉的拒絕了;大英朝隨即下令沿海水軍向登州港集結備戰,但是各水軍將領都早已被東海國海軍打怕了,對大英朝廷的命令拖延推卸,直至高麗戰爭結束後大英朝也沒能完成水軍集結。 高麗戰事結束後,大英朝也就徹底沒有了話說,因為東海國給大英朝的國書中寫到“今年三月,高麗國已再無一人,不復國祚!”。
高麗戰事結束後緊跟著的就是移民和開發,而第一件事就是修築旅順經丹東、安州、平壤、海州、漢陽、清州、大丘到釜山的鐵路,於此同時的就是遷移漢民免費分發土地,或者組織國有農場開發土地山林,將紅旗徹底的插遍高麗半島。
東海國的國旗是紅底金龍旗,這是傅寧很早就定下來的,預意著東海國是炎黃赤血、龍的傳人。東海國旗已經使用了三四年,但是東海國的軍旗卻一直沒有統一過,直到高麗戰爭發起的時候、軍方才統一決定為使用紅底金龍爪旗為軍旗,預意為軍隊是炎黃血脈的蒼龍金爪,負責撕碎一切外敵。軍旗的定型是由傅寧拍板的,之前的軍務司各部對這個“龍爪”軍旗都是有意見的,認為這個軍旗太簡單單調,應該使用飛熊、飛虎、蒼鷹、金龍之類的圖案作為軍旗,但是傅寧堅持自己的意見;傅寧公開說,軍隊為炎黃血脈的武力,負責的是守護民眾、撕裂敵人,所以只是金龍之爪、而非是蒼鷹飛熊什麽的“諸侯旗”,軍隊應當永遠聽命於政府!於是軍隊被迫接受紅底金龍爪旗為全軍軍旗。東海軍人為避免繞口私下裡都稱其為紅旗,於是東海軍人就是舉著“紅旗”由丹東殺往釜山、歷經八個月的時間吞並清理了高麗半島。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手機用戶請到閱讀。